APP下载

自拟方辨证论治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临床观察

2011-08-15王兆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3期
关键词:荔枝核川芎肝郁

王兆荣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中医医院 成都611130)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据调查显示,在我国育龄妇女中有60%~70%的人患各种乳腺疾病。其中,乳腺增生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发病率在40%~50%之间,多发于有月经周期的女性。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方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9月~2009年9月门诊初诊病例120例,均符合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未婚23例,已婚37例;年龄18~54岁,平均34.7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4.2年;其中左侧乳腺增生26例,占43.3%,右侧乳腺增生24例,占40.0%,双侧乳腺增生10例,占16.7%。对照组60例,其中未婚25例,已婚35例;年龄19~52岁,平均33.8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5.1年;其中左侧乳腺增生25例,占41.7%,右侧乳腺增生26例,占43.3%,双侧乳腺增生9例,占15.0%。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4年6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1.3 纳入标准 (1)多数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硬结节,可有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2)乳房可有胀痛,每随喜怒而消长,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3)经钼靶摄片[1]或超声检查[2]、红外线检查确认为乳腺小叶增生。

1.4 排除标准 乳腺炎、乳腺结核、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其他乳腺疾病。

1.5 临床表现 乳房内有大小不一的肿块,检查发现呈条索状、颗粒状,肿块表面光滑,推之可移,与皮肤不粘连。或经前肿块增大,有胀痛感,经后缩小,胀痛感减轻。

1.6 辨证分型 (1)肝气郁结型: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滑;(2)肝郁脾虚型: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胁胀、腹胀纳差、体倦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滑;(3)痰气蕴结型:乳房肿块较多较硬,伴有胸闷脘痞,平素痰多,体形偏胖,舌苔白腻,脉滑。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以自拟方为主方辨证论治。主方:柴胡 15 g、枳实 30 g、当归 20 g、川芎 15 g、橘核 20 g、荔枝核20 g、川楝子15 g、玄胡20 g、地龙20 g、桃仁10 g、广木香15 g、王不留行20 g、木通15 g、白芍20 g、丹参15 g、甘草6 g。辨证加减:肝气郁结型,加郁金15 g;肝郁脾虚型,加香附15 g;痰气蕴结型,加茯苓20 g、浙贝10 g。随证加减:乳房肿块大且质硬的加甲珠(冲服)6 g,胸胁胀痛、情绪易波动的加郁金15g。上方煎两次,每次煎50 min左右,取汁约300 mL,于餐前半小时服100 mL,每日服3次。或上方增量3倍为蜜丸,每丸粉重3~4 g,日服3次。

2.2 对照组 不分型,均以乳癖消片(国药准字Z21021823)口服,每次5~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肿块及乳痛完全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 cm以上,乳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 cm,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1.2 cm以上,乳痛不减轻;无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60例中,治愈15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60例中,治愈14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典型病例

刘某,女,32岁,已婚。因双侧乳房包块1年就诊,双侧乳房内有多个大小不一呈条索状的肿块,每遇经前肿块增大伴胀痛。经钼靶摄片、红外线检查确认为乳腺小叶增生。予自拟方加减治疗,处方:柴胡 15 g、枳实 30 g、当归 20 g、川芎 15 g、橘核 20 g、荔枝核 20 g、川楝子 15 g、玄胡 20 g、地龙 20 g、桃仁10 g、广木香15 g、王不留行20 g、木通15 g、白芍20 g、丹参 15 g、郁金 15 g、香附 15 g、甘草 6 g。上方10剂,每剂服2 d。患者肿块明显缩小,胀痛感减轻。再以上方去香附加茯苓20 g增量3倍为蜜丸(1个月量),每丸粉重3 g,日服3次,再服2个月痊愈。

5 讨论

乳腺增生病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本病常见于25~40岁的妇女。其发病机制多认为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引起乳腺导管和小叶结构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3]。现代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病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4],主要是黄体期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平衡失调,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高,孕激素分泌不足,使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同时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水钠潴留而致小叶间水肿所致。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多由肝郁气滞、瘀阻乳络而作胀作痛,或由肝郁脾虚、运化失职、痰气蕴结所致。本自拟方以柴胡、枳实、川楝子、广木香疏肝理气;以当归、川芎、桃仁、丹参、王不留行活血化瘀,当归、川芎、丹参兼能止痛;以橘核、荔枝核理气散结从而软化肿块;以木通、地龙疏通乳络;更以玄胡、白芍增强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疏肝理气药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抑制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的兴奋,降低过高的泌乳素,调节卵巢功能,增加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5]。笔者体会,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对质地中等或较软的增生肿块可以起到明显的缩小和消散的作用,且中药作用持续而稳定,周期治疗不易反弹,毒副作用小。其缺点是消瘤速度比手术及西药治疗慢,优点是副作用小,抗复发率效果好,是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首选。

[1]芦万协.钼靶X线诊断乳腺增生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2):1 739-1 740

[2]刘鲲,聂明.超声诊断乳腺增生误区及乳腺增殖期超声表现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0,23(15):2 976-2 978

[3]营卫中,李保中.三苯氧胺与乳增平口服液联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5):390-391

[4]郭真,卢崇亮.乳腺增生症及其内分泌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5):579-581

[5]阙华发,阙振福,王荣初.乳腺增生病内分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J].中医杂志,2003,43(2):208-210

猜你喜欢

荔枝核川芎肝郁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白居易与荔枝核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下火秘方 荔枝核糖水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微波法提取荔枝核黄酮的工艺研究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