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科学视野中语言迁移的制约因素

2011-08-15苏梅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三语制约二语

苏梅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认知科学视野中语言迁移的制约因素

苏梅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分析了语言迁移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其长期以来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影响,认为迁移在语言习得中是确实存在的,不容忽略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习得过程,各个制约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而致使迁移发生。

语言迁移;二语习得;三语习得;制约因素

一、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兴盛于20世纪50至60年代前期,70年代面临衰落,直至80年代中后期再次崛起。语言迁移研究经历了早期的行为主义理论,对比分析尤为盛行,其核心问题为语言差异=困难=干扰=错误,忽略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促进作用。普遍语法理论的兴起致使行为主义理论逐渐衰落,在普遍语法理论的影响下,语言迁移不再被视为二语习得的主要问题,错误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错误而非迁移,研究者认为二语习得与一语/母语习得过程没有本质区别。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语言迁移问题再次受到关注,其中,Anderson提出的Transfer to Somewhere原则,Kellerman提出的心理类型及Transfer to Nowhere原则,进一步将语言类型、心理距离等因素包括在迁移研究中。这一时期许多迁移研究都基于标记理论,迁移被视为是包含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因素的过程,而迁移的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制约。

二、语言迁移的制约因素

由于语言迁移具有复杂性,在双语或多种语言接触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制约迁移的出现。Shirin Murphy[1]将这些因素分为基于学习者的制约因素和基于语言的制约因素,前者主要包括语言水平、目标语接触及使用量、语言模式、语言意识、年龄和教育背景;后者主要指语言类型、频率、词性,此外,语境因素也在起作用。

1.基于学习者的制约因素

(1)语言水平。二语习得研究者认为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更倾向于迁移。Odlin认为低水平迁移主要是负迁移,而某些类型的迁移,比如同源词的使用,在语言高水平的使用者中也会发生。三语习得(指学习者掌握母语、二语之外,习得第三语言)研究中,一致认为二语向第三语迁移是由于第三语水平太低。但水平这一变量在三语及多语习得的迁移研究中非常复杂,因为必须考虑到学习者已知的所有语言水平,同时要考虑二语能力。迁移在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中更易发生,这似乎证实了迁移策略观,即当学习者缺少二语表达方式时,则从母语中寻找以填补二语词汇或句法空缺。而根据语言加工的观点,母语词素在二语初学者的大脑中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且高频率出现,在二语输出过程中容易被选择。

(2)语言接触及使用量。语言接触及使用量总是和年龄及水平紧密相关,且语言接触量对正负迁移发生的可能性有很大影响。对此变量的研究表明,学语言并非年龄越小越好。与二语习得相似,三语习得中,当第三语的接触和使用量增加时,迁移现象就减少。Dewaele将二语和三语习得者各自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目标语接触和使用量增加时,语码转换就会减少,而二语习得者的减少量明显大于三语习得者。Murphy认为这或许是由于三语(多语)习得者掌握了多种语言,语言系统更发达,因而需要管理更多的认知资源。Selinker及Lakshmanan提出的多因素原则(Multiple Effects Principle)[2]认为三种变量即语言接触时间、水平的提高以及类型相近共同作用加强了二语向三语的影响。

(3)语言意识。学习者语言意识是其语言能力及习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Kellerman提出的心理类型概念,认为学习者感知的语言类型与语言迁移紧密相关,学习者对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结构一致的认识会促进或干扰二语习得。一般认为,当学习者意识到某一特殊结构相似时,迁移发生的可能性就大,而感知到差异时,就会避免使用某一特殊的目标语结构。Angelis及Selinker等认为三语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完全不同于二语学习者。Cook认为多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有以下特征:元语言意识增强,创造性能力提高,认知灵活,心理活动多样化。根据Cook的观点,三语学习者所出现的语码转换及词汇使用错误,证明了多语习得者具有独特、灵活的语言结构,而非第三语输出的失败。

(4)语言模式。Grosjean提出语言模式,即“在一定时间内双语者的语言及语言处理机制的激活状态”[3]。他认为语言迁移尤其是词汇迁移,直接依赖于说话者的语言模式,而这一模式是从单一语言向双语两个极点变化的一个连续变量。其中基本语(多为母语)作为话语的框架,监控语言加工,总是处于完全激活的状态;而客体语(多为二语及三语)则由低激活状态向几乎完全激活状态变化。学习者在使用单一语言模式下,客体语言处于低激活状态,因而不会发生语码转换或词汇借用,但使用双语时,客体语言几乎处于与基本语言一样的激活状态,从而出现语码转换和词汇借用。

De Angelis等将双语和三语学习者进行对比时,发现当后者第三语言水平较低时,在使用一种语言模式中,母语不会影响三语输出,但是却出现第二语不经意干扰三语输出的现象。二语如何影响三语成为研究多语习得的焦点,而第三语言的输出也被标记以特殊的认知模式,即“the talk foreign mode”[4]。在这种模式中,说话者掌握的外语引起词汇层面的负迁移。Dewaele认为三语习得比二语习得者更容易出现语言混合,如造词,其中学习者的第二语起主要影响作用,而从语言模式的角度来看,二语似乎处于高度激活状态。Hammarberg认为该现象主要由于三语习得中二语习得机制被再次激活,同时,抑制母语为非外语的意识策略也在起作用。

(5)年龄。年龄因素一直受到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关于年龄与语言迁移关系的研究一致认为,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对于母语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受普遍语法理论的影响,一些研究者认为儿童二语习得与一/母语习得的过程相似。Odlin的研究表明,儿童虽然在语言上受母语影响少,但4~ 10岁则被认为是句法保守主义(syntactic conservatism)[5]。在此期间,儿童倾向于固定使用某种句法,而成人在句法使用上则显得更灵活。Cenoz研究了三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发现年龄大的孩子虽然语言水平稍高,却更倾向于迁移。三语习得中对于年龄因素的研究不是很多。

(6)教育背景。Odlin指出教育背景和文化水平是致使正迁移发生的因素。母语语言技能(如阅读、写作及丰富的词汇)得到高度发展的学习者极有可能发现这些技能有助于二语习得。母语文化水平高,可促进二语习得,但这同样有可能是接受培训导致迁移的结果。由于很难将教育背景与训练迁移分离开来,二语与三语习得中对该因素的研究并不多见。其中,三语习得中教育背景的研究主要基于社会语言学,如比较学习者不同的社会及教育背景。Murphy认为,教育背景与元语言意识直接相关,因此,三语习得中也应考虑此因素。

2.基于语言的制约因素

(1)语言类型。语言类型与迁移联系紧密。早期关于语言接触的研究强调母语和二语类型相近或结构一致的重要性。后来的研究致力于证明语言类型相近的促进作用和类型差异而引起的概念差异。一些实证性研究表明,语言类型对迁移的制约作用高于语言水平和二语接触量。三语习得的研究中,认为二语和三语类型接近时则促进前者向后者的迁移。一些研究者将一组第三语言与母语相关、与二语不相关的学习者和另一组第三语与母语不相关、与二语相关的学习者进行对比,得出语言类型影响迁移的有力证据。Ringbom的研究发现,和语言使用频率、接触量等相比,语言类型的作用尤为突出,如,他的研究还表明,类型与其他变量共同作用影响语言迁移。

(2)词类。在迁移研究中,将词汇迁移主要分为实义词和功能词的迁移。Faerch及Kasper认为实义词迁移是一种用于填补话语停顿空缺的意识策略,而高频母语词汇的非刻意迁移通常包含功能词。Ringbom认为,二语习得中的词汇迁移通常包括完整、未加修改的母语词汇,且以功能词为主。他还指出,语义迁移多半是基于母语的实义词。De Angelis和Selinker则一致认为尽管二语的形式迁移在其研究数据中频繁出现,但二语的语义迁移现象并不明显。Cenoz发现二语功能词迁移受语言类型相近的影响。关于实义词和功能词究竟哪种词汇容易迁移的研究比较复杂,因为还要考虑到语义、句法因素,以及学习者语言水平等其他因素。

(3)形态迁移。研究者认为,母语的自由语素比粘着语素更易迁移。但Jarvis和Odlin的研究表明,在二语习得中,粘着语素也会迁移,这种迁移不仅仅是负迁移,当两种语言类型相近时,还会发生正迁移,但其实验中并没有提供直接证据。三语习得中,研究者发现第三语输出时的词汇迁移中,粘着语素的迁移非常明显。许多三语学习者第三语话语中存在词汇迁移,Dewaele称之为词汇创造,即“非常复杂的中介语形式,它含有学习者已知的所有语言的词汇、形态和语音特征”[6]。Fuller认为这种混合形式对第三语水平过低的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策略,学习者从其熟练的语言中提取词汇来填补不太熟练的语言中的空缺。De Angelis和Selinker则认为这种混合形式是由于一种语言中词干及粘着语素的激活被扩大到学习者语言系统中的其他语言里去了。

(4)频率。研究者认为某一特殊语言项或特征在母语中出现的频率与其是否迁移到二语中相关,此外,研究者还认为频率与标记程度相关。从学习者感知的角度看,高频率出现的语言项将被视为是“心理标记的”,因此很少被迁移(Kellerman)[7]。但从语言处理的角度看,在二语习得的初级阶段,高频母语词汇由于被高度激活,很有可能被迁移(通常是无意的)。Poulisse和Bongaerts研究表明,母语词频的影响大于语言激活程度,并且与水平和二语接触成反比。在三语习得中关于频率因素的研究不多,毕竟,在三语输出中,研究者除了观察母语,还要观察二语的接触量,二语地位,二语特殊语言项出现的频率,母语、二语的水平,以及第三语言的接触和使用频率等等诸多因素。

3.语境因素

语境在迁移中起一定作用。实验证明,双语语境中词汇迁移更加常见。在二语或三语习得的语境中,当学习者遇到熟悉自己母语和目标语的交际者并与之交流时,更容易出现词汇迁移。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语境通常通过正式/客套程度和任务类型起作用。在正式语境中,学习者自身会对其语言输出进行高度的控制和关注。Poulisse的研究表明,不同语言任务情况下,迁移量不同,如自由访谈和讲故事,前者出现的迁移大于后者。Kellerman认为这是由于自由访谈时,说话者高度关注谈话形式,因而没有精力来监控言语输出。讲故事时,由于受语言结构和词汇的限制,说话者更关注其具体的语言输出,而这种现象在水平高的语言学习者中尤为明显。三语习得中,第三语言输出时,迁移发生的可能性与说话者的控制与监控程度相关。Dewaele的研究表明,在非正式场合中,语码转换更为常见,同时,与二语习得者相比,三语习得者无论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中会产出更动的混合语言形式。Dewaele的研究也证明三语习得者经历着更复杂的学习过程。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语言迁移研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早期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迁移研究集中于对语言结构的分析,心灵主义理论则强调语言习得的普遍性,从而淡化语言迁移这一事实。在认知科学中,迁移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因素,而是强调多因素的制约,既有语言本身,又有学习者以及语境因素,语言迁移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习得过程,而各个制约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而致使迁移发生。迁移研究从二语习得发展到三语甚至是多语习得中,而研究的层面也从语音、语素、词汇、句法向语篇、语义、语用迁移发展。其中语篇、语义、文化及概念迁移的研究,以及多语习得中迁移现象的研究,使这一项任务变得十分复杂,同时也证明迁移在语言习得中是确实存在的,是不容忽略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话题。

[1]Murphy,Shirin.Second language transfer during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J].Working Papers in TESOL& Applied Linguistics,2003(3):1-21.

[2]Gass S,Selinker L.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Newbury House,1992:197-203.

[3]Grosjean F.The bilingual’s language mode.In J.Nicol(ed.), One Mind,Two Languages:Bilingual Language Processing[M].Oxford,UK:Blackwell,2001:1-22.

[4]Selinker L,Baumgartner-Cohen B.Multiple language acquisition:‘Damn it,why can’t I keep these two languages apart?’.In M.Bensoussan,I.Kreindler,&E Aogáin(eds.), Multilingualism and Language Learning:8,2.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1995:115-123.

[5]Odlin T.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39.

[6]Dewaele J.Lexical Inventions:French Interlanguage as L2 versus L3[J].Applied Linguistics,1998,19(4):471-490.

[7]Kellerman E,Sharwood S M.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ion[M].New York:Pergamon Institute of English,1986:1-9.

【责任编辑王立坤】

Constraints in Language Transfer under Cognitive Science Perspective

SU Mei
(Changj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ji831100,China)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anguage transfer research and the influence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re analyz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ransfer indeed exists in language acqusition and it cannot be ignored.In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sition process,language transfer and some other elements influence acqusition process commonly and constraints effect interactively leading to transfer occurs.

language transfe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constraints

H 08

A

1008-3863(2011)01-0031-04

2010-08-06

苏梅(1976-),女,回族,新疆新源县人,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三语制约二语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国内外三语教育研究对西藏三语教育研究的启示
哈萨克斯坦“三语政策”及其影响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