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代史禄姓氏考

2011-08-15余福州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灵渠总指挥官职

余福州

(桂林市文联,广西 桂林 541001)

秦代史禄姓氏考

余福州

(桂林市文联,广西 桂林 541001)

我们称秦代开凿灵渠的工程总指挥为史禄,其实在汉代,史书只称其为监禄而不称史禄的。监是官职监御史的简称,禄是其名,而其姓失传。直到晚唐才有人称呼其为史禄,这使后人误以为其姓史。不过唐以后许多人仍然称其为监禄或者监御史禄。

灵渠;监禄;史禄

2200年前,秦始皇委派开凿灵渠的工程总指挥叫史禄,这是大家知道的。我们到兴安看灵渠,进四贤祠,有今人所塑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的胸像,署名史禄。1963年,大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游灵渠填词作序,也称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为史禄。1986年,桂林市的著名剧作家杨波的成名剧是《史禄传奇》(获全国少数民族戏剧骏马奖)。在今天,如果问这位秦代开凿灵渠的工程总指挥姓什么,大多数人会认为姓史名禄的。

那么国内史学界人士是怎样称呼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的?我曾翻查过多种书籍,发现有三种称呼方式。第一种也是称史禄,这是认同“史”是其姓的;有的著者还在姓名前再加上官职称其为“监御史史禄”或者“御史史禄”,比如北京出版社的《中国通史》[1]和当代中国出版社的《锦绣中华宝典》[2]即是。第二种是称“监禄”,但后面加括号注明“史称史禄”,即历史上称其为史禄。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中国通史》[3]和中国工人出版社的《白寿彝讲历史》[4]即是。第三种只称“监禄”,不加括号说明另有什么称呼,如陕西师大出版社的《中国史纲》[5]和黑龙江科技出版社《中国通史》[6]即是。当然归拢起来是两种称呼,即“史禄”和“监禄”。这就使人搞不明白这位秦代的灵渠开凿者应该叫史禄还是叫监禄,还是两种称呼都可以。

那么古代史书是怎样称呼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的呢?我们可以发现最早记载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的是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7],书中有“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句,称呼的是“监禄”。《淮南子》成书50年后,司马迁在他的《史记》[8]中也有一句“使监禄凿渠运粮”,也是称呼“监禄”。《史记》成书一百年后,东汉班固的《汉书》[9]中也是一句“又使监禄凿渠通道”,也以“监禄”称呼。《淮南子》不是史书,但其中保留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而《史记》和《汉书》是正史,都是称呼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为“监禄”而不称“史禄”。

而关于“监禄”,《汉书》的注家三国魏人张宴注释:“监郡御史也,名禄”,只说名,没有说姓什么,但是我们可以知道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的官职是监郡御史。唐代著名宰相、历史学家杜佑在他的史书《通典》[10]中对“监”又加以注释:“秦以御史监理诸郡,谓之检察史”,接着又说明“监御史、检察史、检察御史同为一官,简称则为监”。所以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的官职是“监御史”简称“监”。秦代实行郡县制,郡的主要官员是郡守、郡尉、郡监,可以简称为守、尉、监。至于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名叫“禄”,他的姓,史书没有说,后来的注释家也没有说,应该是失传了。《淮南子》一书距离秦征百越灵渠开凿不过七八十年,应该很清楚,有姓则记姓,失传则记名。而之后的司马迁、班固等几位大史家和好几位史书注释家如果找到新的资料发现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的姓,定会补充上去,而正因为失传了,所以都只能以“监禄”称呼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今天我们的有些史学家说“史称史禄”是不对的,历史上从两汉到三国、南北朝的很长的时期,是只称“监禄”而不称“史禄”的。

在汉代的史书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这种只称人名而省略姓的情况的。比如《史记》写陈胜派兵“围东海守庆于郯”,这位东海郡守的名叫庆,不表其姓;又写“使武平君畔为将军”,这位封号武平君的人名叫畔,也不表其姓。我们看宋代的史书《资治通鉴》[11]也可以看到许多只有名没有姓的历史人物,当然《资治通鉴》的许多史料就来自于《淮南子》、《史记》、《汉书》等,《资治通鉴》对历史人物的姓名情况没有新的史料的补充,也只能是只留名失其姓。对于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资治通鉴》也是称“监禄”,没有姓。即使在小说《水浒传》中,有人就统计出有9位只有名而不知道姓的人物。

在称谓习惯上,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在汉之前,对官员的称呼,往往官职(爵位、封号)在前,姓名在后,如“主爵楼船将军杨仆”、“伏波将军路博德”等,这是有姓有名的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官职后有名而无姓,如“尉佗”、“会稽守通”、“司马错”、“南阳假守腾”[8]等等;在出土的秦简和汉简中也可以看到,如“洞庭守礼”、“御史恒”、“零陵令信”[12]等。另在出土的戈、剑的铭文上也可看到“蜀守武造”、“上郡守疾”、“上郡守寿”等。秦兵马俑坑出土的一个青铜兵器有这样的铭文“:三年相邦韦不韦造 ,寺工砻 ,丞义 ,工(音吊)”,其中“寺工”为兵器制作机构官员,名“砻”“;丞”为管理部门官员,名“义”“;工”为工匠,名“”,都没有姓。这些官职在前只留名省略姓的称谓,其中有许多是有姓的,如“尉佗”,即南海郡尉,他姓赵;又如“会稽守通”,会稽太守,他姓殷,这在叙述人物的文字中都是有交代的。而有相当多的情况是官职后只记名,没有姓,在叙述人物的文字中又没有交代姓,后来的注释家又没有找到这些人物的姓,于是这些人物的姓失传了,后人只能知道名叫错的司马官,名叫腾的南阳郡代理太守,名叫信的零陵县令,如此等等。这种官职后只称名省略姓的称谓方式,给人的感觉似乎在那时的称谓中姓是不怎么重要的,这大约是汉之前的一种称谓习惯,结果是史书中的许多人只留名而姓失传了。所以那位灵渠工程总指挥“监禄”,自汉代其姓就失传了。

两汉之后的称谓情况这里不去考究。以唐为例,对人的称谓又倒过来,姓在前,官职在后,名可以不说,如杜甫为“杜工部”、常建为“常少府”,王维为“王右丞”,等等,直到今人也是这样。另外唐人还有姓后加居官地名来称呼的,如柳宗元在柳州当刺史,称”柳柳州”,王昌龄在龙标县当县尉,称“王龙标”,等等;还有以姓加在家子弟排行来称呼的,如“杨五”、“谭八”、“裴二十”等等,这些都是另一种情况了。

那么今人怎么会称灵渠工程总指挥为“史禄”、有的还称“监御史史禄”和“御史史禄”?为什么会使人认为他的姓是“史”了呢?这种情况的出现还不能说是今人的过错,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说“史称史禄”也是有根据的。隋代和唐前期、中期的人怎样称呼这位工程总指挥,没有这方面的史料,我们不知道,但在晚唐,鱼孟威的《重修灵渠记》[13]称呼的是“史禄”,莫休符的《桂林风土记》[14]称呼的是“御史史禄”。晚唐人鱼孟威是否认为这位总指挥姓“史”呢?还不好说,而莫休符的“御史史禄”则百分之百给添了个“史”姓。今兴安县邑人唐兆民(已故),毕生收集关于灵渠的史料,汇集《灵渠文献粹编》[13]一书,如果他没有遗漏的话,晚唐鱼孟威是历史上称“史禄”的第一人,莫休符是第二人。

说到“御史”一职,春秋时是执掌天文、图书和记录君王言行的官员。我们在《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可以看到,秦昭王与赵惠王渑池相会,秦王羞辱赵王要他弹琴,秦御史即记某年月日赵王为秦王弹琴。而蔺相如加以反制,逼秦王为赵王击缶(音否,打击乐),赵御史即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但是秦始皇执政时,御史成了负责司法、刑案的官员了。我们看《史记》,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始皇三十六年天坠陨石,有人在陨石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就“遣御史逐问”。后来为了监督地方官员,中央政府将御史派到郡级地方政府叫御史监郡,官职称“监御史”,简称“监”。

鱼孟威称“史禄”也可能发生在对官职名称可以简称的习惯上。因为在春秋战国御史一职也可简称“史”,所以在《史记》中可以看到叫“史佚”、“史敦”的人物,他们并不姓“史”,而是“御史佚”、“御史敦”,“史”是“御史”官职的简称,他们的姓也是失传的。鱼孟威称“史禄”,不排除沿用了这种称呼习惯的可能:因为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原先官职是御史,就以“史”作御史的简称。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鱼孟威在认识上的前提也是认为其姓是失传了的。当然,也不排除鱼孟威也认为这位灵渠开凿者姓“史”名“禄”的可能。

鱼孟威于唐咸通九年(868)从黔南移镇桂州刺史,他是疏浚、修固、发展灵渠工程的大功臣,有《重修灵渠记》为纪念。莫休符曾任融州刺史,于唐光化二年(899)书成《桂林风土记》,晚年移居桂林。莫修符比鱼孟威晚30年到桂林,他称灵渠工程总指挥为“史禄”是否就是受鱼孟威的影响呢?看来又不像,因为鱼孟威称“史禄”,有可能是因为这位“禄”当过“御史”,“史”是“御史”的简称。而莫休符称“御史”也可以,问题是后面再添一个“史”,这是他与鱼孟威称呼的根本区别,这表明他是以“史”为姓的,只是不知道他如此称呼的依据是什么。

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对灵渠工程总指挥直接称“史禄”的人是很多的,对这个“史”的认识,是把它当作“御史”的简称还是姓,这都不好说。但是可能受莫休符的影响,称呼“监御史史禄”和“御史史禄”的,基本上认为他是姓“史”的了。明人欧大任著《百越先贤志》[15],其中有史禄简传,欧是认为其姓为“史”的。清代乾隆年间,兴安县令梁奇通奉命重修灵渠,工成后又经请示在分水塘龙王庙之右建祠以纪念,为此作记为《创建秦监郡史公禄记》[13]。称官职“监郡”是完全对的,以“史公”作尊称,那更是把“史”作为其姓来对待了。虽然在晚唐以后许多人以“史禄”相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称这位灵渠工程总指挥为“史禄”是得到普遍的认同的,唐宋以后严谨一点的仍以汉代正史为据称“监禄”或“监御史禄”,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在此就不再例举了。到今天,除了上文例举的今人史书,还比如广西师大钟文典教授(已故)的《广西通史》[16]和他的《桂林通史》[17]都称“监御史禄”,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的的学者阎崇年在他的《名城史话》[18]将“监禄”译成“监御史名叫禄的”。这样的例子也很多,这样的称呼使用都是对历史的尊重。

姓失传是历史造成的,应该以《淮南子》、《史记》、《汉书》为据称“监禄”,或用官职全称为“监御史禄”,但要注明“监御史”是官职,其姓失传。

[1]唐码.中国通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孟学文.锦绣中华宝典[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3]马文作.中国通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4]白至德.白寿彝讲历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5]张荫麟.中国史纲[M]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

[6]于海娣,黎娜.中国通史[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7.

[7](西汉)刘安.淮南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8](西汉)司马迁.史记[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9](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0](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12]张伟.秦苍梧洞庭二郡雏论[J].历史研究,2009(3).

[13]唐兆民.灵渠文献粹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2.

[14](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5](明)欧大任.百越先贤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16]钟文典.广西通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17]钟文典.桂林通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8]阎崇年.名城史话[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The Study on Surname of Shi Lu in Qin Dynasty

YU Fu-zhou
(Guilin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Guilin Guangxi 541001)

We thought that Shi Lu has been the general director of the project of Lingqu canal in Qin Dynasty.In fact,in the Han Dynasty,historical works called just inspect Paul instead of Shi Lu.Supervision of official prison censor abbreviation,Paul is the name,the family name is lost.Until the late Tang Dynasty some people called him as Shi Lu,this makes people think that his surname is Shi.But Tang Dynasty later many people still called him supervisor Paul or prison censor Lu.

Lingqu canal;Jan Lu;Shi Lu

K82

A

1673-8861(2011)04-0043-03

2011-10-22

余福州(1944-),男,原中共桂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桂林市文联党组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桂北历史人文地理。

猜你喜欢

灵渠总指挥官职
行尽灵渠路 兴安别有天——跟着古诗词游灵渠
挖掘灵渠文化 助推灵渠申遗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灵渠颂
鼠国要上天之谁是总指挥?
宰相这一官职怎么来的?
古代的任免升迁
机器人担纲管弦乐团总指挥
情满灵渠
西夏佛经所见官职名人名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