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2011-08-15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竞争力核心大学生

林 明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林 明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人才竞争的内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本质上看,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所以,当前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单是个人可持续发展之必须,更是国家与民族繁荣昌盛之基础。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需要从其内容的综合性与发展的全面性、持久性等特点出发,从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个人主观自觉性的提高和校企合作的加强等多个方面综合实施。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人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综合素质构成的能力,指大学生除了通过知识学习获得的能力之外,还包括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因素整合形成的持续竞争能力,其核心或灵魂是创新力。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精神资本和物质资源,不仅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国家、民族发展所必须。所以,研究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需要。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为了应对新形势的挑战,我国高校提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与道德水平,以及有健全人格的人才;这是一种以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出了不少高智低能和情商、动手与竞争能力欠缺的人。因此必须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内容、方式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来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达到高校培养人才的真正目标。

第二,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核心竞争力作为个人综合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最重要体现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据《2006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显示,四成大学生希望工作5年后成为主管或经理,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希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以较好地实现,也即个人离开学校之后能够得以持续有效发展。要实现这个愿望就必须具有以创新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能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高校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其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以弥补缺乏工作经验、做事冒进的不足,完成从学生到工作人员角色的转型,从学校环境到社会环境的转变,促进自身的全面进步与发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三,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国家的经济已经越来越不能离开世界经济而单独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经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核心竞争力。大学生是国家的建设的生力军,将承担艰巨的历史使命,是竞争的主体。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单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在于保证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大学生作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他们既要具有国际视野,又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以及国际竞争力,还要是具备健全个性与人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分析

分析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现状,把脉当前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症状,是加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前提。当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总体上表现是好的,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社会实践能力较差。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指高校大学生将所学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实践环节转化为各种现实的能力。实践能力是检验大学生所学知识的现实运用,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最终实现。在大学里,学生分专业学习,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多种实践能力,例如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等。当前不少大学生存在被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实践能力弱的问题,他们眼高手低、死读书、懒动手[1]112。从客观原因上看,这与我国大学教育中存在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实际成才需要之间脱节、缺少切实可行的引导激励措施和经费等问题有关,有些高校存在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实践,社会实践内容普遍缺乏系统设计、规划,层次不清、重点不明,而社会相关部门对大学的实践活动不热情支持,导致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差。从主观因素看,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够是被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成因,部分大学生从小在家人和朋友的保护下长大,这种历史惯性的负面影响延伸到大学这个最需要实践锻炼中才能获得成长成才的阶段,无形之中造就了他们每当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时处于一种被动参加的状态,他们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更没能力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低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就业能力薄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如果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人数,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形成是就业能力不足造成的,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远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知识、专业结构不合理。片面热衷于英语、计算机等一些实用知识技能的考评、考级,忽视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学习方式,结果造成英语和计算机的成绩高,而专业知识低,学习领域狭窄、基础知识薄弱的状态,即使学习专业知识,也只重视实用性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牢固基础知识,导致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修养等,如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文字组织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胜任基本的办公写作或其他日常工作写作所需。这种知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直接造成大学生对新知识的吸纳能力弱、接受新知识速度慢、创新能力欠缺等后果。二是表达能力、交际与合作沟通能力不够。一方面,不少的大学生在所谓自我个性张扬理念的影响下,往往以自己为中心,我行我素,较少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在高考或大学紧张的学习高压下,大学生耗尽了全部精力,影响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缺乏,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身体和心理素质不够健全。例如由于不经常参加锻炼而造成体质虚弱,因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压力造成的心理情绪混乱、缺乏理性等,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竞争力不强[1]113。

第三,创新能力不理想。创新是指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能力就是具备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由多重能力整合构成,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格三个方面。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更需要大学生具备有创新能力。然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理想,表现在:一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因由学校创造性学习条件的局限以及学生自身不善于创设和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限制了自身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片面注重实用性知识的学习,导致大学生的知识面宽度不够,而且机械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缺乏必要的整合,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直线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深层次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简单化,使本来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和突破能力。三是大学生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经过大学阶段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大学生有创新灵感。然而由于缺乏行为技能,包括新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及物化能力等,灵感只是昙花一现,难以变为现实。四是大学生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兴趣的深度、广度、稳定性及效能上,都有相当的发展,但因缺乏较坚强的毅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虎头蛇尾,见异思迁,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四,学习能力不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在常规的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大学专业设置、专业技能训练、思维方法训练存在的弊病,网络负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许多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容乐观。一是缺乏批判性评价和反思能力,缺乏深层次思考、自我总结学习的能力。二是缺乏观察力能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存在不足[2]58。

第五,人格不健全。社会的迅速发展与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使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生活、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压力,由于得不到必要的引导处理,容易造成大学生人格上的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状态。一是由于学习、社交、文体、能力或就业前景等方面显露出技不如人而产生自卑感。二是由于缺乏勇气和信心,害怕可能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面临困难和挫折而产生怯懦。三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懒惰现象。四是受功利主义影响,大学生中如凡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好嫉妒、好挑剔、容不得人等的狭隘现象有增无减。四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思维迟缓、兴趣丧失、缺乏活力、反应迟钝、体验不到快乐的症状有一定的市场。五是存在烦躁、急躁和焦躁现象。六是部分大学生存在虚荣心。七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自我,一切从自我出发,不能设身处地进行客观思考,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

总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存在的诸多问题,归纳其成因,从客观层面看,是学校缺乏现代育人理念、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和教育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学校育人理念落后,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学校过多注重智力因素的培育,而对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少、培育投入少,导致了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中存在有高智低能、理论知识硬而实践能力欠缺等现象。从主观层面看,是由于大学生自己认识上的不正确与行动上被动性造成。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层面上,没有认识到理想的实现必须与具体的层层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其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在行动上自发的行动多、有组织的行动少,非针对性行动多、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行动少,促使了行为实践能力存在缺陷。

三、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之举措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高效的学习能力、独特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具有竞争优势的持久性、能力的综合性、个性特色的鲜明性和实现过程的持续性等特征。因此,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需要坚持全面发展与有针对性原则,并从学校、学生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探寻有力的举措。

第一,推进学校教育改革是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前提。高校教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高校教育存在的许多缺陷,需要大力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前提条件,切实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具体计划或对人才培养制定的规划,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的设置、培养计划、考核标准等。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一定要科学,就是这种方案的制定要具有前瞻性,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高校特色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来制定,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学校特色与学生自身特色的有机统一。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一定要把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素养作为规定的培训内容来实施,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改革高校课程和教育方法。高校教育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学校的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沿着这一基本原则出发。课程设计上,结合社会需求,在完善基本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增开实际应用型课程,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学习知识的针对性;教学方法改革上,适当增加实习实践环节,满足大学生的实践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两方面的结合,可以使学生重视课堂教学,又可以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自觉性,改变传统的学习形式,扭转目前高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抄袭,考试死记硬背,考后全忘脑后,用时一筹莫展,毕业就业困难的局面。三是从国际视野来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要帮助他们树立国际竞争的意识,又要培养大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在国际竞争中的能力。

第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自觉性是提高其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是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大学生如果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评估自己,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社会环境、社会需要是否匹配,明确自己就业的价值取向,对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够干什么以及实现理想目标的可操作性,就会合理安排学习,在大学生活中有所侧重,对职业所需要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学习锻炼。二是自觉锻炼培养多方面能力以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大小,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大学期间所锻炼的组织协调、管理运作等能力,它更多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终身学习的能力、坚强的毅力、果敢的判断力、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自觉行动、心理抗压能力等。三是努力增强人格魅力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是其内在的一种气质,是一个人教养和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竞争的软实力。健康的人格主要体现为,面对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时候,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面对生活困难的勇气以及百折不挠的精神,面对社会上的各种挑战有良好的应对能力。针对大学生人格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要注重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断夯实塑造健康人格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一个有道德、讲诚信、有责任感的人。四是发展差异以形成鲜明的个性。鲜明的个性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每个人的个性都是鲜明而又突出的,没有突出的、鲜明的特点,也难以有创造力和创造欲望。大学生要从自身特点着手,在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确立形成自己鲜明个性的渠道并加以锻炼培养,形成自己的特色[3]308。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新平台。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企业向学校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学校向企业提供人才资源、技术资源,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在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教育与市场接轨,市场与教育对接,达到双赢目的。虽然学校与企业的职能不同,但却在育人功能与方式上存在互补性,高校的科学理论知识处于前沿,通过大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可以推动企业理念、企业改革的创新;企业强调实际操作,注重动手力能力,满足了学校教学缺乏实践环节的不足,校企合作所实现的优势互补,各自发挥优势,双方共赢,各有收获,特别是高校通过企业的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中的团队精神等。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获得启示与教育,修订自身对人才标准的要求,引导大学生自觉提升相应的素质与能力,弥补学生在学校无法学习到的能力[4]71。同时高校结合大学生在企业实践中遇到的专业理论问题,针对企业标准要求培养大学生,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理论水平。

[1]刘兴亚.浅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2]李亻全宁.浅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1999(3).

[3]段秀芳,巩丽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

[4]刘义存.校企合作对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5).

The Study on How to Develop Undergraduate’s Core Competitiveness

LIN Ming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market demand diversification,talent competition has changed,in essence,the talent competition is the essence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mpetition.Therefore,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is not individu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it is national thriving and prosperous foundation.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core competence,need from the synthesis of its cont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persistent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from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the individual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enhanc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y respects such as.

undergraduate;core competitiveness;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G41

A

1673-8861(2011)04-0005-04

2011-10-28

林明(1957-),男,广西岑溪人,贺州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竞争力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大学生之歌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