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11-08-15魏晓理李映福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1年3期
关键词:公益性农技技术推广

魏晓理 李映福

(1.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农学会,四川 成都 610041)

基层农技(含农机,下同)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基层为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四川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推进四川农业实现“三大跨越”目标,加大公益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1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四川省基本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有96%的县(市、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一是明确了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新形势下的定位问题。

二是设置了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全省设置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服务站4 268个,乡镇农机机构1 480个。

三是组建了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落实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各级财政将编制内属于财政供养的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障等纳入财政预算。

四是推广条件正在逐步改善。2009年以来,中央、省级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建设了47个部、省级农技推广示范县,在16个县启动80个乡镇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试点,通过试点探索和示范带动,加快推进了改革与建设的进程。

五是创新了推广机制。通过建立人员聘用管理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和绩效考评机制,激发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活力。围绕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科技需求,构建了“专家+农技人员+示范户”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组织引导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化农技推广组织,共同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开展粮油创高产活动,创建农业标准示范园区等,带动了全省农业增产增收。

2 当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四川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一些长期制约体系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地方思想观念落后、运行机制不活、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条件较差、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愈加凸显,这也是当前一些地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

一是公益性职能有待进一步细化。四川除成都市在开展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将公益性职能细化成岗位职责,实行了定岗定员外,其余大多数地方基本没有将公益性职能细化,岗位职责不落实,导致一线农业技术推广难、统防统治推进难、质量监管落实难。

二是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改革后绝大多数乡镇有机构、有编制,但专编不专用现象严重,队伍素质总体较差。据统计,四川基层农技体系中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仅占50%左右、低于2006年国务院30号文件80%的要求。

三是经费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改革后,各地将属于财政供养的基层农技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障等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基层农技人员的津补贴、绩效工资保障程度极低,部份基层农机站人员还没有落实财政保障,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业务经费严重不足。据统计,目前全省乡镇农技人员年人均工作经费只有2 000元左右,由乡镇统筹开支,业务经费不能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四是推广条件急需改善。据统计,目前四川省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没有仪器设备的占88.7%,没有试验示范基地的占72.8%,业务用房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的占95%。由于乡镇农技站的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缺乏开展服务工作必备的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大多数乡镇农技人员仍沿袭“一张嘴、两条腿”的服务形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 进一步深化公益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既是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各地要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把农业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

3.1 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的工作任务。当前,四川省各级党政普遍高度重视,但部份地方基层干部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认识与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在粮食连年丰收后,思想上有所放松,对中央刚性要求的领会和贯彻落实不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央的部署非常明确,基层呼声十分强烈,时间的要求也很紧迫,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确保如期完成。

3.2 明确工作思路,突破重点和难点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要求,根据履行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大公益性职能需要,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条件建设。

一是规范运行管理。要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病虫鼠害、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农机抗灾救灾,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机安全管理、机耕道建设,农业(农经)公共信息及农民培训服务等公益性职能细化成工作任务,把责任落实到机构。进一步明确县、乡两级在管理上的职责权限,强化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和指导,确保管人与管事有机结合、事权与财权有机统一。完善考评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根据履行公益性职能需要,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设置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作物疫病防控、农机管理与推广、农村经济信息等岗位,将公益性职能细化成岗位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人头,实行定岗定员,确保专编专用。制定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继续教育规划,力争3至5年内使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一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超过70%。

三是强化投入保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将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农民技术培训经费,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经费,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证,保障科技人员包乡、包村开展技术服务的经费。要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对县以下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倾斜政策。

四是创新运行机制。要适应当前农业技术需求日趋多样化、轻简化、个性化新形势,不断创新推广手段,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制度,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农业科研院校、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对接,构建“专家+农技人员+专合组织+示范户”成果快速转化通道。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组织参与农技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讯网络等现代传媒平台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农技推广服务到位率。

五是加强条件建设。要围绕履行公益性职能需要,统筹规划乡镇推广机构条件建设,在县域内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按照功能齐全、设施设备配套的要求实施标准化建设,使每个机构配备有完善的办公室、会议和培训室、档案资料室、农作物病虫害诊断室、检测室、器械保管室等基础设施,配套必要的检测仪器、培训推广设备等,努力做到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3.3 强化协调配合,确保中央部署落实到位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农业、编制、人事、财政、发改、建设、规划、国土等多个部门,要坚持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的部门负责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有关问题。积极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把握好改革与建设的方向,加强工作指导,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塑造新形象,营造推动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公益性农技技术推广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