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中体育教学目标编制的探讨

2011-08-15张斌

关键词:课程标准目标体育

张斌

(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 430205)

新课改中体育教学目标编制的探讨

张斌

(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 43020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正是进行体育锻炼的黄金阶段,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新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出台了,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功能分析的方法就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出现的体育教学目标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建设性地提出了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编制方法与步骤,为新课改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课程标准;课改;体育与健康;体育教学目标

1 .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既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又是体育教学的归宿。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完成很多具体任务来实现的。《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显现。体育教学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在西方一般将教学目标分为终极目标、行为目标和作业目标,而在我国目前据《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课程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和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课程标准》作为“学生学习结果的纲要”,明确制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总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具体提出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内容标准,体育教师主要依据它们,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审视、改造、选择、设计体育活动内容和相关知识,“目标引领内容”,并以此为载体、为方向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因此,制定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教师应能准确地制定和阐述课堂教学目标,以便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目标是围绕着课程总目标密切相关联的集合体,传统的体育课程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新课标体育课程目标应该首先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其次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然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新课程的目标应该强调健康第一,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的内容。简言之就是目标围绕学生获得健美乐而重新定位。可以说新课程目标不仅仅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包容和具体化,更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引申和发展。

当前学校阶段,体育课程总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参加体育锻炼的技能、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教会学生运用体育手段调节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认识未来社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和群体性等。所以课程总目标引领下的体育教学在任何一个学段,体育课程都要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而努力。

2 .我国教学目标的编制

2.1 教学目标编制的两种模式

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中提出,教学目标编制有两种模型:“任务分析”模型和“泰勒探索”模型。

任务分析模型又称为计划的“前馈”模型。它来源于工业心理学在军事和工业培训中的应用。其编制程序是将培训目标具体化,先描述在教学结束时想要受训练者具备的技能或表现,然后把它们分解为“行为结构的各组成部分”,从系列上加以组合,构成一个目标系统。任务分析接受了“宏观的”工作表现,并把它分解为“微观的”行为成分,这些成分便是教学的具体目标。任务分析技术,“在处理涉及技能目标时,它最为有用。”在目前也是我们教师写教学目标时,最为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

泰勒探索模型又称“循环的”或“反馈”模型,是拉·泰勒提出的教学目标模型。这种模型具有循环性,即某些目标是计划好的,而另一些目标则在教学情况中确定的,即从那些计划好的目标出发,经过教学、评价,回过头来对已计划好的目标重新考虑,使目标体系逐步完善。当流程回到重新考虑时,它其实是回到一个稍高的位置,这个变化是由最初的环境促成的。其编制程序是:第一步教师或课程编制者必须确定一般的目标,暂时以相当广义的术语来表述;第二步把每个一般目标分解为内容成分与行为成分;第三步制成一张规格明细表。

泰勒探索方法并不要求具有任务分析所需的特定性,能用于定义一般教育中的目标,而任务分析方法在特定技能训练方面效果最佳,对体育课程中确定各项动作技能训练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布卢姆认为,这两种观点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一致性:(1)教学必须象目标规定的那样,帮助学生改变其行为——在教学后,学生必须能够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2)方案预定目标的成功程度必须加以评价;(3)一般目标必须用可观察的行为或产物加以描述。总之,要具有目标的两个特征。

无论采用哪种目标编制模型,最终都要形成一定的目标体系(结构)。在我国,通常是用教学大纲的形式来予以编制,不过教学大纲只以纲要的形式列出所要教和学的内容,对于其结果——在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并无详细标准。而教学目标体系既要详细地、循序渐进地列出所要教学的内容,又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学生行为上要产生的变化。如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那样(结果是学生在行为上达到何种程度)。目前国外已有这种成果,其做法是;

(1)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把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技能技术和情感三个领域。

(2)根据教学大纲中的主要教材编写学校、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类似于“任务分析”模型。

2.2 通过全国体育公开课教案教学案例分析编制要求

教学目标案例1:

(1)了解软排相关知识,培养软排运动兴趣,掌握软式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2)通过障碍接力跑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活动中的团队意识。

(3)通过舞龙游戏弘扬中华的龙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目标案例2:

(1)认知目标:了解组合动作技术概念,提高对健美运动的兴趣。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组合动作技术,加强下肢力量及柔韧性素质。

(3)情感目标: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体验成功感,敢于展现自我。

教学目标案例3:

(1)65%的学生掌握有氧踏板的基本练习方法,了解有氧健身练习的负荷特点,并在活动中获取有益健康的基本知识。

(2)在共同探究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喜悦,在合作、自主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创新意识。

以上三个案例是节选近两年全国体育公开课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目前,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设计五花八门。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存在不少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另一类是,直接把目标以1、2、3、4点列出来;再一类是,按体育与健康的五大领域来制订。在这一时期,这几种形式并存。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我们通过深入分析从以上案例基本上可以得出:

(1)在学习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说明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 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一定是教师能够观察到的学习行为,所以必须用行为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

(2)条件是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的评价.教学目标要清楚地表达学生学习的条件,完成学习的程度,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要达到的水平。

(3)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的最低衡量依据。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的描述,使得学习目标具有可测性的特点。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求学生完成的最低标准是什么或允许出现失误的最少次数是多少。

2.3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制步骤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的程序一般为:依据 (课的目标和学生兴趣爱好)——结合 (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主动的学习方式)——获得(成功体验)——达成(学习目标),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曾提出,一个学习目标应包三个要素:

(1)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应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了解目标是否达到。如“学生能跃起做出鱼跃前滚翻动作”。

(2)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如“学生在保护帮助下‘跃起’做出鱼跃前滚翻动作”。

(3)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如“至少有70%的前滚翻动作做得正确”。

这个三要素模式至今仍为教育界所接受。在教学实践中,有的研究者在马杰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了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样,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所以在制定规范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四个要素,为便于记忆,他们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要求简称为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即应说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ur),即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

C.条件(condition),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准(degree),即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

我们编写体育教学目标的步骤也应该是按照四要素来执行的。当然,以上四个步骤不是绝对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者可根据实际授课内容灵活地加以应用。下面通过实例对制定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进一步说明。

如:“通过本次篮球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三步上篮的技术”,这一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我们许多教师都写过的一个教学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就不明确、不具体、不规范。首先在要求学生何程度上采用了“初步掌握”这样模糊笼统的表述,教师也难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达到什么程度才是 “初步掌握”;其次缺少学生完成动作的条件,学生是原地持球三步上篮还是运球三步上篮还是接教师传球后三步上篮,描述不具体;再者完成动作的最低标准是什么都没有明确表述。我们根据上面可以这样修改该目标:

A.学生;B.三步上篮;C.持球原地;D.成功率达60%以上。

修改后的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本次篮球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原地手持球采用三步上篮,成功率达60%以上”。将“初步掌握”改为“成功率达60%以上”,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化、具体化,对学生应完成的行为水平做到了清晰的界定,并对学习条件加以限制,要求原地手持球完成动作,便于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同样,对于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课堂教学目标我们也可以按照行为目标的规范格式进行编写。例如:“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运动体验至少列举出三种有氧代谢的运动方式”。A学生,B理解有氧代谢运动的概念,C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运动体验,D至少列举出三种有氧代谢的运动方式。它清楚地表述了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学习条件及学习程度,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获得有氧代谢运动知识、学生参加有氧运动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学生利用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身的运动体验,分析各种运动方式的性质,最后综合列举出三种有氧代谢的运动方式,是学生真正达到理解有氧代谢运动概念的教学目标。

3 .结论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提出了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而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进行制定,好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和可行的;必须是可以检查、观察和评价的;要符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进度,要符合学校的场地器材、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体育基础,要有具体的组织教法作保证,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要防止制定的教学目标过于抽象和空泛。制定好了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就可以明确自己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子,学生也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这样,教和学就不会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与健康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是由学科教学目标,学段、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是有一由上而下的不断具体化的一个完整体系。我国的教育目的、体育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基本上都由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下来,因此,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主要是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在进行这两类目标设计时,必须考虑目标的横向作用和纵向联系。即要充分考虑上位目标的要求,各层次目标的连续性、递阶性。教学目标呈系统性和层次性,在教学目标系统中,下位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

[1]曲宗湖,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周登嵩,等.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毛振明.好的体育课首先要像体育课[J].体育教学,2007.1.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目标体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