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机制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2011-08-15张帆

关键词:母语口语词语

张帆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心理机制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张帆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汉语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及研究者来说,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地改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针对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从心理机制出发分析学习者的口语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学习者的汉语口语水平。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问题;心理机制;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汉语这门古老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视,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这种热潮不但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更是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为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们提供一个语言交际的工具。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质量高低不仅会影响到终极目标——培养交际能力的实现,而且直接决定了目前教学实践的步伐:要么轻松愉快、稳步提高;要么疲惫拖沓、事倍功半。

一、目前对外汉语口语的教学情况

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习得一种语言要经过反复的外化和内化,因此语言学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对外汉语口语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谈话和交往,因此与其他课程相比,口语课上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非常频繁,情感活动也十分丰富和复杂。虽然对外汉语教学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然而从目前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却不尽如人意。教师课堂语言用词难,句段长,冗余赘语多,甚至使用无效的口头禅。“明白了吗?”“听懂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呢?”“……很重要啊,应该多练习”等。这些都给学习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理解障碍,出现“哑巴汉语”、词不达意等现象,语言最基本的交际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者虽然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但是却苦于无法找到恰当确切的词语来表达。比如在回答问题或交谈时,常常有卡壳现象,对他人的提问和回答茫然不知所云,或者“手舞足蹈”,或者增多无意义的音节“嗯”、“啊”、“噢”等。

(二)学习者能用断断续续的词语表达意思,但是不能将零散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成完整的句子。比如在表达“已经预约好下午两点去医院看病,但是不知道乘几路车过去”时,学习者只能断断续续地说出“两点……医院……车”。

(三)即使学习者能将词语连成句子进行表达,也难免会在用词或语法上出现错误,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表现为复杂句式的拆分不正确,有的表现为句子不通顺,有的表现为句子合法不合理,或者句子通顺但不得体等。比如“我去图书馆下午和李军”、“大家祝福老人们在节日里更加美丽活泼”等。

(四)学习者受母语的影响和干扰,在重音、语调、语气上与汉语普通话相去甚远,常常出现“洋腔洋调”的现象,特别是欧美学习者,在句子开头的音节和句子末尾的音节,不管是疑问句、感叹句还是陈述句,大都念重音;声调上,高平调上不去,将调下不来,降升调拐不过来等现象。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现状总的来说形势还是大好,然而以上这些现象则严重制约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习者口语问题的心理分析

语言学习和获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研究语言的学习和规律,将会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针对上述种种表现,根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其内在的心理因素,我们可以发现,主要原因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由汉语词句的积累、汉语语法规则的掌握以及受其母语影响等多方面引起的。

语言的学习和吸收是一个逐步的,累加的和渐进的过程,词汇更是语言的基础。在学习的初期,学习者接触第二语言的词汇较少,长时记忆中积累的词汇很有限,因此当学习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受到可供使用的词汇的数量限制,出现“有口说不出”的现象。随着词汇的不断积累,学习者头脑中的词汇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一张词汇网络,词汇越多,网络越大;词汇使用频率越高,提取该词汇的时间就越短,反之则越长。虽然在会话过程中,学习者心里词典里有所需要的词语,但是由于该词长时间被冷落,一时间不能被很快地激活和提取,造成结结巴巴,“有话说不出”的又一种现象。

其次,句子是口语表达的基本位,头脑里的命题,必须组成句子才能准确地传达出来。学习者之所以不能组词成句,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主要是由于学习者掌握词汇的熟悉程度不一,导致其在心里词汇中搜索并提取相关词汇进行话语计划时,在词汇地选择上比较犹豫,需要反复斟酌。另外还受到语法规则的限定,由于学习者对储存在头脑中的汉语的语法规则和某些句式不熟练,因而不能及时调出而生成句子。

此外,第二语言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母语的影响。每种语言都有其自己的语音系统,并且深深地刻印在头脑之中被熟知和自动化。在用母语交谈时,说话者在计划话语、构建语句和执行话语时很自然地习惯地把母语的语音因素编制成发音程序而指令口腔肌肉发出语言声音。汉语作为第二外语,该语音系统作为新的外来者是不被学习者所熟知的,因此必然会受到原有的语音系统的干扰和渗入。此外学习者在初级阶段会较多地采用语际转移策略,把母语的语法规则迁移到汉语学习中来,从而影响着第二语言的学习。所谓“洋腔洋调”的问题多半就是由此而来。

三、合理运用心理学原理,积极寻找对策

(一)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弗洛伊德的《日常生活的心理奥秘》一书中指出,在人们日常生活里常常出现将一些事情遗忘的现象。“遗忘”有时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消失而自动泯灭,有时是因为学习的前后又学习别的事物而受到干扰,使之易于遗忘。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记忆是必要的条件,而遗忘或半遗忘也是外语学习中常常发生的现象。教师应该根据记忆原理给学习者加以指导,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短期记忆,什么是长期记忆,通过介绍遗忘规律,说明及时复习对加强记忆的必要性;通过介绍人脑对信息加工的左右脑分工,提醒学习者利用多种记忆方法,充分开发大脑功能。提示学习者寻找记忆的最佳时刻,在精神最好的时候进行突击记忆,在精神不好时不要搞疲劳战。要求学习者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后多复习,应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是到忘记之后再重新记忆。因为遗忘后的复习往往是从头学起,费时费力,这如同“修补倒塌的建筑物”,及时的复习则是在“加固建筑物”。

(二)遵循口语特点和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口语产生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的特点指出,口语会话包含了承接性话语、功能性话语和叙述性话语,无论哪种话语,都是人脑根据说话的环境和条件,由命题经过词语、句式的选择组合起来,再转化成语音串传递给口腔肌肉,成为口语。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训练的重点放在这几种话语的搭配和协调上,并重视贯彻合作原则,使交谈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应加强学习者的语音训练,不断指导和提高他们审音、辨音能力;不断校正与强化他们的发音和声调,避免他们把母语中的发音习惯和重音等因素带进汉语语音;在实践中不断培养与提高学习者的能力和技巧。教师应加强指导学习者构建词语的词义网络,这样有助于学习者能较快地把有关词语从网络中提取出来,为组合句子提供有利条件,为会话做好准备。教师还应指导和训练学习者有效地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使学习者头脑中的每一个句式里都包含许多相当熟悉的例句,由于句子公式和例句紧密相连,因而一旦学习者因说话需要,就可以很快激活某个句式,同时也激活扩散到这些个例句,只要稍加替换和改造就能造出符合当时语境的句子。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培养训练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的转换的能力,藉此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和水平。

(三)实施情感教学,保持和谐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习者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中,富有效率地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智能的发展,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相反,如果学习者对外语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一种沉重的包袱,再也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言。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也”。因此,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力运用一切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打开师生之间心理交往的通道,创造一种真诚、民主、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习者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热情、希望、尊重和鼓励。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学习者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信心感;在课堂上,学习者们不仅能主动地配合教师,而且能够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形成教与学、师与生的互动局面,课堂活跃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很快显现出来。

针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我们合理运用心理学原理,积极寻找对策,采用恰当的策略,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在世界各地都能听到正宗的中国话,让汉语成为世界性的通用交流语言工具。

[1]齐飞.语言焦虑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消减交际畏惧的话题选择策略研究[J].语文学刊,2008.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53.

[3]张云艳.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6).

猜你喜欢

母语口语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母语
找词语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母语
口语对对碰
一枚词语一门静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