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机制及模式研究

2011-08-15徐建中王莉静

华东经济管理 2011年10期
关键词:生态化协同资源

徐建中,王莉静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一、企业生态化内涵与协同学

(一)企业生态化的内涵

企业生态化就是依据生态经济规律和生态系统的高效、和谐、优化原理,综合运用生态工程手段和一切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设计和改造企业的工艺流程,通过组织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合理循环,整合企业内外部的物质、能量和资源,提高企业投入产出的物质和能量转换效率,以节约资源、物质和废物循环再生、能量多重利用并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最轻的过程。

企业生态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经营理念生态化、资源利用生态化、产品生态化和管理方式生态化等等。这些方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1]。所以,必须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综合研究企业的生态化。

(二)协同学对企业生态化发展的指导作用

协同学是由联邦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自组织理论,是研究协同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新兴综合性学科。

企业是一个具有多元组分的开放性系统。首先,企业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要素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其次,企业从外界输入劳动力、资本、信息等要素,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将诸要素加工组合,并向产品市场输出产品、劳务和信息[2]。企业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实质上是在不断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过程中实现的,是一个开放系统。第三,企业是一个远离平衡区的系统,对开放的企业系统而言,平衡是相对的,非平衡是绝对的。因此说企业是一个协同系统,我们可以把协同学引入到对企业生态化发展研究之中,揭示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动力源以及发展机制,进而创建更新的、更适于企业生态化发展的模式。

二、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协同学动力源

随着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企业、消费者都开始注重产品或服务的生态化特性,这就使得企业需要一些新的资源、新的技术来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产生新的竞争。竞争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抢夺资源。各个企业抢占有利于企业进行生态化发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资源,这一过程中使得生态化资源分流到抢夺他的各个企业;竞争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资源转化。各个企业在抢夺完资源之后,开始将抢夺的资源转化为企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战胜核心竞争力弱的企业,在企业生态化发展进程中占据领先地位,随着竞争的持续,核心竞争力越强的企业生态化发展能力越强;核心竞争力越弱的企业生态化发展能力越弱。竞争到最后导致两种结果:一是若干个企业生态化能力弱的企业合作,协同生产出更高级别的产品或服务与生态化能力强的企业进行抗衡;另一个就是,生态化发展能力强的企业最后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超出实际需求,这时他就需要寻找新领域的企业进行协同生产。所以说企业进行生态化发展的动力源就是企业竞争。

三、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一)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模型构建的基本思想

企业竞争与合作的结果使得资源配置在企业间发生变化,使得企业环境资源拥有量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说企业之间协同发展实际上是企业占有的环境资源数量的一种动态演化过程。生态学理论认为:当两种竞争性的种群同时存在时,各自的种群数量增长就会因为对方的存在而受到抑制,并且按照Lotka_Volterra模型描述的方式增长[3]。我们以Lotka_Volterra模型为基础,企业环境资源拥有量作为核心变量构建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模型。

(二)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模型构建

为了分析方便,假设系统中只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同发展的企业,每个企业环境资源的增长不仅受到自身环境资源拥有量的影响,而且受到对方环境资源拥有量的影响。此外每个企业都存在一个最大的环境资源容量,企业的环境资源拥有量不能超过环境资源容量。基于以上基本思想和假设,构建如下的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模型:

其中:R1、R2分别为企业1和企业2的环境资源拥有量;分别为企业1和企业2的环境资源增长量;

r1、r2分别为企业1和企业2的环境资源自然增长率;

α是企业2对于企业1的协同系数,并且0<α<1;

β是企业1对于企业2的协同系数,并且0<β<1。

(三)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模型分析及结论

当两个企业拥有的环境资源达到稳定状态,及增长率为0时,可得到以下等式:

以R1为纵轴,R2为横轴,根据上式可以得到企业1和企业2的环境资源等值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企业1来说,当企业位于环境资源等值线左上方时,即环境资源增长率小于零,说明环境资源是不断减少的;当企业位于环境资源等值线右下方时,即环境资源增长率大于零,说明环境资源是不断增加的;只有企业位于环境资源等值线上时,即环境资源增长率为零,企业拥有的环境资源才能保持稳定。同理可得,企业2也是只有处于环境资源等值线上时,环境资源才能保持稳定。

图1 协同企业环境资源等值线

将两个企业的资源等值线描绘在一个坐标系下可得到两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坐标图,如图2所示。

图2 两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坐标图

在图2中,当两企业的环境资源状态处于OC1GC2区域时,企业1和企业2的环境资源拥有量都会增加,在向上和向右的两个作用力下,两企业会沿着合力的方向向右上方移动,直到G点为止;在R2C2GB区域时,企业1的环境资源拥有量会增加,企业2的环境资源拥有量会减少,在向上和向左的两个作用力下,两企业会沿着合力的方向向左上方移动,直到G点为止;以此类推,当企业处于AGB和R1C1GA区域时两企业也会在力的作用下移动到G点才能达到稳定。也就是说,不管企业1和企业2最初的资源状态如何,在协同作用下,最终都会达到稳定均衡点G。联立式3和式4,可解得企业1和企业2的协同发展均衡解,解得

对式5两边分别对α、β求偏导有:

从式7和式8可知,当企业1和企业2达到协同均衡时,企业1环境资源拥有量与协同系数呈正向变动关系,说明两企业协同对于企业1的环境资源拥有量是有利的。同理,对式6两边分别对α、β求偏导可得企业2的环境资源拥有量与协同系数也呈正向变动关系,即两企业协同对于企业2的环境资源拥有量也是有利的。见式9和式10。

由以上分析可知处在同一生态系统下的两协同企业,一个企业对于另一个企业的合作(在模型中表现为协同系数)会促使后者环境资源拥有量的增加,后者环境资源拥有量增加的同时又会通过合作方式对前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此循环往复,两个企业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企业共同健康发展。

四、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使得系统空间结构扁平化、能够敏捷化运作,达到生态化战略协同、企业间产品开发、设计、信息流功能等的协同,使得企业生态化发展具有很强的自组织性、自适应性,产业系统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企业间协作方式的不同,各个子系统的序参量也就不同,据此可以构建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不同模式。

(一)企业生态化纵向协同模式

这一模式的内涵有,第一,高度模拟自然生物链形式,遵循循环理念,形成各企业群体单元间产品或副产品(废弃物)的联系纽带,进行行业内的关联与协作,形成封闭式的资源、能量循环,在整个产业系统内形成闭合回路;第二,各企业之间主要通过副产品(废弃物)作为连接,在企业发展的价值生产链上,某一环节的副产品(废弃物)可以成为下一个企业生产的投入品或原材料,企业之间通过副产品(废弃物)为媒介结成比较复杂的系统网络;第三,产业系统内的企业以上游企业群体的副产品作为主要投入品,通过综合与高效利用,通过面向环境的生态产品设计与制造,同时充分享用企业内的知识、技术、基础设施、信息等网络资源[4-6],同时,不断优化和夯实企业内部企业单元与组织效率以获取外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作用方式如图3所示。

图3 企业生态化纵向协同模式

企业生态化纵向协同模式通过物质、能量进行协同的企业还能通过信息流进行相互的沟通与相互反馈行业状况、市场变化和技术创新等内容,各个企业子系统服从协同学的支配原理和协同原理,以生态化作为总的模式,协同一致运行。

(二)企业生态化信息协同模式

在产业系统内有很多由生态原料链构成的企业循环子系统,但这些企业间不存在投入产出关系,相对独立,但是这些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构建企业生态化信息化协同模式。这一模式中不仅仅包括企业子系统,可以构建企业生态化信息系统,如图4。中介机构、政府、高校以及消费者都可以参与进来,进行生态化信息沟通。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生态化需求信息;中介机构可以连接高校、市场、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提供生态化供求信息;高校等科研机构可以直接与企业实现产学研协作,也可通过网上支付实现生态化技术支持[7-8];消费者通过信息沟通为企业提供生态化需求信息;企业则可以通过生态化信息系统了解政府生态化信息、获得生态化技术支持和消费者生态化需求。

图4 企业生态化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生态化信息协同模式适用于那些不能将所有的部门都连成一个系统网络。它的优点是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节约土地资源,更适合老企业改造、新型信息化企业以及虚拟企业生态化发展[9]。并且在内群体内部,可以在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约资源和能源等方面获取最大的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协同学动力源,以Lotka_Volterra模型为基础,企业环境资源拥有量作为核心变量构建了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模型,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企业环境资源拥有量与协同系数呈正向变动关系,即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合作(模型中表现为协同系数)会在双方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双方企业共同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企业生态化纵向协同模式和信息化协同模式,希望对我国当前企业群,尤其是针对于某些还没有建立生态化发展模式以及生态化发展观的企业起到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 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68-170.

[2] 陈林.工业园产业生态化改造的对策与思路[D].广州:暨南大学,2006.

[3] 李勇.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集群生态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6.

[4] 徐建中,马瑞先.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7):116-117.

[5] 吴松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9,(7):400-402.

[6] 严立冬,孟慧君,刘加林,等.绿色农业生态资本化运营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9,(8):18-24.

[7] M Ckenney J L.Wave of change business evolution t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M].Bost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5:230.

[8] Daniel C E.Industrial ecology and competitiveness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the film[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1998,2(1):78.

[9] 陆杉,高阳.供应链的协同合作: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7,(5):160-161.

猜你喜欢

生态化协同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资源回收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