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
2011-08-15李艳
李艳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大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
李艳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现在的大学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方法单一,模式落后;强调权威,缺乏自主;教学过程呆板,气氛沉闷。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差强人意,不主动导致学生的自主精神难以体现,因此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是当今大学的主要任务。
大学生;自主精神;培养;大学教学
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依次亮相,13亿多人口的大国却无一人获得此奖。此奖已持续开设109年,一年一次,从表面和形式上看,毫无新意。但深究就有发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诺贝尔奖的历史是一部人类科技和社会进步的辉煌传奇的记录。而对于占了全球人口20%的中国人来说,它太像规律性出现的刺激,让公众不但能感受到针尖及肤之痛,而且能感受到心中难言之隐。虽然有人预言,中国在10年内会出个诺贝尔奖,但那毕竟是预言,不是现实。是什么造成了目前的现状,中国人不聪明吗?肯定不是。中国人不勤劳吗?当然不是。中国人最缺乏的是自主创新精神。对于这一点,很多人有共识。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而在于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因此必须从学生抓起,而当前大学教育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受教育的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此阶段消化综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可以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准备,因此大学教育阶段培养大学生的自主精神刻不容缓。
一、目前大学教学的现状
(一)方法单一,模式落后。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我国的大学课堂教学基本还是一种“知识”型的教学模式。相当一部分教师上课偏重于知识的讲解,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课堂教学中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课本知识的精讲细练,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学成为知识的搬运,教师成了搬运工,他们就语言论语言,就交际论交际,就课本论课本,完全忽视了学生、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教学中心,没有很好地重视学生的作用,导致学生能力发展的滞后。
(二)强调权威,缺乏自主。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教学重结论的获得,而轻视得出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习惯于将事物的结论直接地提供给学生,而忽视或根本就不注意教学情景的创设和对意义的建构。知识简单化处理,常常使教学脱离实际生活情景,使学生所形成的知识教条化、僵化,学生不能对知识进行灵活迁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机会和时间,思维活动贫乏,缺乏阅读的兴趣和激情。长此以往,在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思维能力的薄弱。由于学生对各种观念进行检验、评判的权力被剥夺了,他们只能以别人的观点代替自己的见解。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够充分,教学过程呆板,气氛沉闷。评优质课时,挂图、简笔画、卡片、实物、录像、投影、录音机、多媒体样样俱全,应有尽有;但到平时上课时,这些东西在课堂上统统不见了,老师依旧沿用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法,仿佛这些工具只是为了应付优质课才用,致使平时课堂教学不生动、不活泼,教学过程呆板,气氛沉闷。
鉴于上述原因,因此我们在日常大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变为课堂的中心,这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课堂上缺乏自主精神的原因
大学生在课堂上经常是从铃响听到铃响,自己唯一的任务是听,不需要动口。这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
一是从幼儿园开始,学生被灌输的就是,好好坐着,不要发声,否则会遭到老师的体罚。因为中国的幼儿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学校会把每个班的人数安排得尽可能多。为了避免课堂吵闹,老师只能出此下策。为免遭惩罚,学生只好噤声。这就养成了学生从小不爱发言的习惯。学生没有追求自主精神的权利。
二是家长的言辞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中国的家长对孩子有绝对的权威,不可能发生诸如电影《刮痧》的情节。孩子出门,家长会说,好好听老师的话呀,不要调皮啊。放学回家,家长的话是,有没有听老师的话啊,今天乖不乖啊,等等。这些言辞反映出家长对老师无意识的顺从,夸大了老师的权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思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老师的话绝不能反驳,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一种“奴才心理”。所以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学生想的可能是,会不会是我自己搞错了。学生从来不会在课堂上公然跟老师辩论。
三是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不允许学生发问,不敢接受学生挑战。教师要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可是现在的社会网络知识丰富,加上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很高,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因此学生知识面宽广,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水平,他可能会不屑于听老师上课,更谈不上去与其他同学去辩论了。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精神。
四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枪打出头鸟。学生认为,跟着老师走不会错。况且老师还掌握着自己的分数,卖力发言,一旦跟老师意见不和,得罪了老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讨老师喜欢,使自己得个好分数,学生养成了人云亦云的习惯,不会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这些原因导致中国大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沉默寡言、惟老师是听,没有自主精神,从而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善于发挥自己,失去了大胆创新的能力。这与美国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杨凤岗在《美国人如何培养自主精神》(2009)一文中讲述了美国人从孩提时代起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主意,这是与周围的大环境息息相关的,即使父母严厉管教也无法约束学生。美国人自主选择而又自我负责的精神,是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的。这里的幼儿园和小学,一个班最多 20余人。教室的布置不求整齐划一,课桌和小椅子并不是一排一排地整齐排列,而常常是三三两两地对放在一起。早晨一般先是围坐在一起唱歌或由老师讲故事,然后各自登记哪段时间在哪个区里玩,自己制定计划,然后遵照这个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天的活动,老师负责协调和监督执行。杨凤岗(2009)还说,在上大学时,孩子们为了躲避父母的约束,往往选择很远的学校,即使离家近的学校要好很多。而父母只能帮助分析优劣、权衡利弊、计算代价,而不能代为决定。
三、大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
由于有了上面列举的这些客观因素,导致学生进了大学校园,依旧畏畏缩缩,上课时一言不发。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得学生成为一个大胆的、无畏的、敢于直言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改变旧有观念,吸收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虽然这种说法提了很久,一些老师,教育单位也在着手实践,但是效果甚微。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尴不尬的局面,最大的问题是人们从心底里排斥它。中国教育发展很早,但是早期的教育单位以私塾为主,教师称为先生。先生教学生,除了让一些学生学到知识,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考取功名,入仕途,光宗耀祖。所以这种教育应该也算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先生由于责任重大,致使他的权利很大,学生必得听老师的,否则会挨板子,罚跪等等。如此,先生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学生毫无地位可言,更不用说有什么自主精神、创新意识了。这种传统观念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即使到了如今,大多数老师依然固守这种理念,不愿放弃传统,固步自封,把自己当做指挥棒,学生需对他唯命是从,不得有自己的主见。
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老师要开放思想,把学生当成主角,不搞一言堂,要学生大胆说话,以学生的意见为主,老师应该为学生服务,学生想要了解的老师要尽力满足。这样,就需要更高水平的老师,老师需不断充实自己,否则会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因此对老师来说,会面临很多挑战。其次,学生的大胆、活跃,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家庭的启蒙教育、幼儿园的教育以及后来的基础教育都至关重要,学生不可能到了大学就会突然变得活跃。只有从小时候抓起,学生才会自觉拥有了自主精神。最后,家长要理解老师。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就是为了听老师讲课,如果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叫学生讲,家长会很气愤,很失望。所以家长的心态也要调整。
(二)学生要放下包袱,大胆表达,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生一进入大学,没有了高中三年老师严厉的管制,顿觉轻松了许多。虽然如此,学生在课堂上仍然放不开,坚持一贯的听课模式,上课只当听众,不干涉老师的讲课,这样,学生永远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办法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精神无法施展。鉴于此,老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老师应当在学生刚入大学时实时地、及时地引导学生,采用先讲少许,然后提问,要强制性地提问,因为学生不会很主动地配合,使学生养成一种自己必须开口说话、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渐渐地,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观点,每次上课他会变被动为主动,即使老师不提问,他也会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最终会变为课题的主人,充分发挥自主精神。
(三)建立宽松的学习气氛,老师要做学生合适的领路人
学生在课堂上紧张,不愿发表意见,原因之一是害怕说错话,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取笑。其二是,有的老师不允许学生犯一点错误,有错必纠。纠错次数太多,使学生感到很没面子,后果是,恨乌及屋,学生对这个老师产生了抵触心理,并殃及到这门课程,学生不再喜欢这门课了。因此,如果老师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彻底放松,建立宽松的课堂氛围,那么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有些错误可以模糊,学生自己会慢慢纠正。所以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老师,要让自己上课所据范围不要总是囿于那三尺讲台,要勇于走下来,作为一个指导者,而不是演讲者,做学生的领路人。
(四)大力开展一些活动,促进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大学前阶段,基本上是上课,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即使有,很多时候会遭到家长和学校的反对,认为是浪费时间,除了是有助于高考取得高分的活动。所以学生的活动范围仅仅局限于教室——食堂——厕所三点一线。学生上课时拼命听讲、记笔记,下课时也许还得找同学对笔记,考试试卷都有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有任何自主创新精神,否则分数很低。到了大学,学校和老师要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大力开展一些活动,比如演讲、小组创新活动等等,既可以练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关键是老师要转变观念,从独领风骚到与学生打成一片,从演说家到指导者,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先生。而学生也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真正做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当作自主精神培养的基地。
(注: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1]杨凤岗.美国人如何培养自主精神[N].中国民族报,2009-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