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与学习需求的和谐架构
——后方法时代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探究
2011-08-15胡艳秋
胡艳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226010)
教学策略与学习需求的和谐架构
——后方法时代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探究
胡艳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226010)
本文根据需求分析理论,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并结合“后方法”十大原则从以下三个方面谈高职英语教学策略,它们分别是:教学内容语境化,教学过程交际化,教学评估多元化。
学习需求;后方法;高职高专;教学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学者与教师通过借鉴国外语言学、心理学与语言教学等理论等对包括教学策略在内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这些研究的视域仅停留在教学法的层面,而在实际教学策略的应用中,教师仍囿于教材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学生的实践性技能没有得到很好地拓展,远远不能满足高职生对实用性知识的需求,也极大地影响了高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拟根据需求分析理论,通过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与学生学习英语需求之间的差距,根据教学需 求分析,以Kumaravadivelu的“后方法”宏观策略为基础,探索后方法时代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策略。
二、高职英语教学需求分析
(一)学习需求分析
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动力和自信。这种学习需要的不足是造成他们英语学习困难的最根本原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代表奥苏伯尔指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 (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egoen2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affiativedrive)。认知内驱力,即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成就机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一个人为了赢得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通过对高职生的实际考察,发现他们多半缺乏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兴趣,觉得英语枯燥无味。而长期以来的英语成绩不理想,又导致了在这方面自我效能感降低,致使他们的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一再受挫,最终放弃努力。同时部分家长的要求太低,这又使这些学生失去了附属内驱力,自我降低标准,在被动应付中完成英语学习。
由此可见,高职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滞后。很多高职生不懂如何有效地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学习媒介,如听学术报告、讲座,上网查资料,实习、交流等主动学习。还涉及到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检查学习效果,主动找教师解决疑难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这一切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性。因此,相对于中学阶段来说,高职高专的学习环境表面上看较为宽松、自由,但它更需要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会学习的能力,更需要深层次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因此,此阶段的自我管理指导,学法指导和心理指导是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目标需求分析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贯彻学用结合、学用一致、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但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多数教学领导、主管和教师,在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中都没有很好地体现上述的国家教育部的精神。高职英语教学重语言知识积累,轻实践能力培养。语言知识并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体验它们才能释放其鲜活的生命。很多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详细阐释单词句型的用法,耽误了学生实践英语的宝贵的时间,也使得职业院校英语课的教学不能突显其行业特色。
三、“后方法”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外语教学法中的后方法是2006年B.Kumaravadivelu在他的著作《理解语言教学——从方法到后方法》(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FromMethod to Postmethod)一书中提出来的,他提出从教学理论原则和课堂程序两个层面来描述教学法,并认为后方法教学法必须考虑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这三个参数。特殊性指对当地环境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建立在对当地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特性真正理解的基础之上,包括政策制定者须牢记当地语言教学条件,教师要能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用性与教师科研有关,旨在帮助和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上升为理论,再使教学理论回到实践中去;可能性参数关注语言意识形态和学习者身份,强调社会、政治、教育和学校力量的重要性,这些力量在形成外语学习者身份和引发社会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三大参数构成了后方法教学法的概念基础,在基础上建立的教学原则指导着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美国应用语言学教授B.Kumaravadivelu不再把教学法定义为一种颠扑不破的具体方法,而是界定为一个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材料、评价措施等在内的宽泛的教学指导方针,该方法不是对传统语言教学方法的反叛,而是对各种方法的延伸、整合和超越。Kumaravadivelu还提出十大教学原则:学习机会最大化、便利协商互动、理念错位最小化、激发直觉探索、注重语感培养、语言输入语境化、语言技能综合化、促进学习者自主、保证社会关联以及提高文化意识。其宏观教学策略的理念在外语教学中影响深远,教师可以基于方针因地制宜、创造性实施微观教学策略。后方法教学是一个以教师的自主性为核心的开放的、动态理论发展模式,它没有给外语教师提供任何现成的答案或教学法,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在动态教学环境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可见,后方法教学是一个以教师为核心,富有个性化的、灵活的教学体系。
四、后方法时代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策略
笔者将结合上述十大原则和高职英语教学需求的现状从以下三个方面谈高职英语教学策略。它们分别是:教学内容语境化,教学过程交际化,教学评估多元化。
(一)教学内容语境化
教师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任务,消除学生害怕出错的畏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凭借教学经验充分发挥课堂驾驭能力,通过设置合理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老师在教学情境的互动过程中应起到“支架”的作用,让学生在对话中,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碰撞出火花。因此,教师应提供可以激发学生直觉探索的教学材料。教材是学生接触知识摸索学习方法的载体。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要贴近生活,有趣味性,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开放式的,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教师还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输入语境。Krashen(1983)的“输入”理论认为,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输入这一重要因素,努力为学习者提供最丰富最适合他们的语言输入,以促进语言习得的发生。(Krashen,1983)此外,输入语境的提供,要求教师从交际入手,利用实物、教具、视听设备以及手势语等帮助学生理解输入,做到口头、字面、听力及可视性材料相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景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切磋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在根据课文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达到用语言交流思想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不断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
(二)教学过程交际化
首先,“后方法”视角下的学习者是自主的学习者。与之相应,教学过程应具有探索性和交往性。倡导体验﹑合作﹑参与﹑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计划和策略的调整,帮助其在实现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在练习中,模拟现实场景,让学生表演,教师进行指导,可以增强学生英语的适应力。著名心理学家布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从教材当中挖掘话题,针对课本内容提炼要点,刺激学生求知欲。学习过程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交往关系和谐发展的过程。加强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社会、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重构与飞跃。其次,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社会关联性。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着外语在其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知识点的展现,背景材料的介绍都应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相联系。再次,教师还应确保教学过程中“协商式互动”的促进。它要求教师提供广阔开放的问题和材料,允许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互动,已达到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对材料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与态度、人物的性格、文中暗含的意义等巧设问题,通过激励性评价,努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最后,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有充分的热情,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来创造各种机会不断地加深与学生彼此的沟通、理解、信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关注课堂教学极为有利。教师必须扮演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信息资源的查询者和利用者等多重角色。
(三)教学评估多元化
教学效果的评估应该是多元化的。“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措施,早已引入中、小学外语和专业外语教学之中,起到了助教、助学的作用。”(刘润清,2003)高职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单靠分数这样的“指挥棒”来决定。英语学习是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过程,其效果的评定也不是某个指数可以代替的。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估有利于教师从学习者的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者课堂上的认知行为等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高职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学生的优势智能来组织教学,引导他们学习,将会事半功倍。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适时调整自己的评价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多元化教学评估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全面综合考查,立足于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发展,使更多的学生成功地参与课堂学习。 在评价的方法上,改变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适当引入学习过程档案、评价日程表、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使二者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阶段性进步或发展,关注其个性差异和智能差异,关注其英语学习过程,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充分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加强各类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丰富,结果更加全面、真实。
五、结语
随着教学需求的变化,教学策略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或调整,这两方面的适应程度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和有用性。把需求作为教学策略的框架或基线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而“后方法”教学摆脱了传统单纯教学法研究的视角,为和谐架构教学策略和需求开拓了一个新的思路。在这种理念中,语言教师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教学实践的主体,这是对传统视角的一种超越。因此,后方法教学赋予教师更大的发展自由和空间,也带来了更多的责任和挑战。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结合“后方法”的教学理念,对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策略提出了几点思考,然而“后方法”教育理念的实施和开展则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以实现英语课堂从传统的旧模式到新的模式的转变。
[1]Kumaravadive,B.TESOL Methods.Changing Tracks,Challenging Trends [J].TESOL Quarterly,2006,(2).
[2]Kumaravadivelu,B.Beyond Methods:Macrostrategics for language teaching[M].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
[3]Krashen S.D.,Terrell,T.D.The NaturalApproach in the Classroom[M]. Hayward,California:Alemany Press,1983.
[4]吕敏.无“法”胜有“法”——评述“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并兼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