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与困境

2011-08-15李卫红

关键词:青少年民族精神

刘 明,李卫红

(1.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 社会科学部,山东 青岛 266100;2.聊城大学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我国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与困境

刘 明1,李卫红2

(1.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 社会科学部,山东 青岛 266100;2.聊城大学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目前我国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效果基本令人满意,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问题既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学校的;既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青少年自身的。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民族精神教育的效果离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应当认真反思,总结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民族精神教育;优势;困境

一、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

(一)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此,围绕如何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这一课题,从理论、历史、内容、方法等领域进行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系统性,研究者往往只是从自己所在的学科出发,缺少整体关照,少有从整体上去把握这一论题应有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实证性,没有或少有对现状的调查数据作支撑,存在“泛化”倾向;缺乏比较性,对异域异族如何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了解较少,缺乏多重参照系。

随着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理论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研究者们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方法,立足对世界格局和时代精神的总体把握。以中华民族精神的起源、发展以及演化进程为主线,深入研究了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命脉和内在逻辑。在实证研究方面,通过严密的组织、科学合理的调查统计和资料分析,真实的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反映了民族精神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比较借鉴方面,把民族精神教育置于全球文化和精神的冲撞中,通过对异域异族文化和精神的研究,找到了借鉴,推动了民族精神教育的不断创新,为构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体系,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施策略和路径,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二)传统文化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心理结构特征和生存方式的综合。民族精神属于文化范畴,蕴涵于这个民族的整个文化体系中,也就是说:“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即这个民族及其民族国家在特定的地理和社会环境里所创造与形成的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理想信念、审美标准、道德观念、文学艺术、价值系统、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等等,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对象化和载体。”[1]

从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克勤克俭”的勤俭思想;“和光同尘”的中和思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等,都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同因素,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思想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角度来看,传统文化的继承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稳定的社会风俗和行为习惯,同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是人们自觉不自觉都会遵守的行为准则。传统习俗源远流长,具有社会性、民族性的特点,在其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影响着每一个民族成员的精神世界,深远持久。

传统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艺作品中所记述的苏武牧羊北海,十九年凄风冷雨,忠于祖国,气节不变;岳飞抗金,遭小人谗害,头断风波亭,但精忠报国之志未改;陆游病危,在《示儿》中仍不忘告诫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范仲淹因主张新政遭贬,却不在乎个人得失,处处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遭投降派的陷害,被革职降级,充军伊犁,仍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言壮语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为我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资源。

传统思想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叙述思想和价值观念等,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传统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素材。

(三)党和国家的重视提供了保障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上,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加以重视。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并要求全党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010年9月3日,胡锦涛主席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5年了,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尤其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从而进一步凝聚全民族力量,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2]

除此之外,党和国家还把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写进了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材,通过学校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途径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这一切都为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困境

(一)青少年思想状况复杂化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当今青少年思想状况出现了复杂化的特点。市场经济在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种负面影响也纷至沓来,人们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个人需求片面夸大,使得个人主义蔓延,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斜。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激荡,使得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加剧,加上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受到西方观念的冲击,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出现了传统与现实的反差,这些反差导致了青少年在思想选择上存在着新与旧、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的激烈冲突。

在精神生活领域,思想的多元化引发了青少年在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多层次性和不统一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他们思想和精神状态上的无序。青少年在价值判断和道德权衡上无所适从,甚至直接将道德传统和精神传统抛弃。失去了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使得优秀的精神品质难以得到崇信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下降。

(二)学校民族精神教育效果不理想

学校是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效果的好坏对青少年民族精神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使得学校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表面看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工作,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这种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学校教育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在各种考试的压力下,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依然难以在学校有效开展,应试教育仍是学校教育的主导。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围绕考试展开,对于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问题,虽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是具体到学校落实的时候,无论是课程设置上还是教师配备上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重视程度大打折扣。

在教育内容设置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所教授的内容与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致使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难以被广大青少年认可和接受。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大部分教师选择了灌输的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在民族精神教育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方法容易使枯燥的理论更加无趣。在教育途径上,大多数学校把课堂当做唯一的教育途径,忽视了实践环节,使来源于实践的民族精神难以回归实践指导青少年的行为,导致了知行脱节。以上几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学校对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教育效果与预期相比差距甚远。

(三)各种教育因素没有形成合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教育社会化的发展,影响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因素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单纯的学校教育已无力独自承担对青少年实施民族精神教育重任。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工作应该在时间上无限延伸,空间上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在方向上统一要求,在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形成互补,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然而在开展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中,各种因素并未实现有机整合。家庭教育中多数家长只重视智力因素的投资而忽视了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与家庭教育无关,使得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社会生活中,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没有得到有力的开发和利用,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风气却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目标的实现。

[1]张友谊,商志晓.中华民族精神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254-255.

[2]人民日报[N].2001-12-19.

[3]人民日报[N].2010-09-04.

[4]李康平.当代青少年民族精神教育的几个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 1997,33(5):35-37.

[5]顾海良,沈仕海.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思想政治教育,2003,20(4):56-58.

[6]孙凤才.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民族精神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J].党史文苑,2005,(9):76-77.

猜你喜欢

青少年民族精神
我们的民族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青少年发明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拿出精神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