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领导者危机处理能力的提高
2011-08-15李英超
李英超
(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
论新形势下领导者危机处理能力的提高
李英超
(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007)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新形势下公共危机增多,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中领导者的有效应对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能够科学地掌握针对危机事件的理论知识,妥善处理危机,并善于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在危机事件中做到有效的应对。
新形势;领导者;危机处理能力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与国内形势面前,领导干部能否以科学的方法和新的战略思维,总揽全局,抓住要害,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驾驭全局,搞好局部,实在是关乎事业成败的大事。
一、领导危机处理能力的时代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公共安全形势严峻,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指出:“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出席论坛代表一致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各种应急物资准备,进一步提高危机处理水平,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早在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处置公共事件能力。需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干部进行必要的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到提高。”而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危机管理能力是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新时代的领导,都应该是成功的危机管理者。
公共危机从爆发的诱因来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另一种是由社会问题引发的危机。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样化、政治多极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或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价值冲突等,处置不当都可能引发公共危机事件。公共危机事件通常发生在局部地区,但影响范围却遍及全国,甚至波及全世界,新形势下的领导者是否能正确地处置,其危害性或产生的积极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
二、领导者应对危机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一)领导者的自身素质条件
危机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一个即时决策,是在没有充分的时间考虑的情况下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的事态发展所做的快速决定,这就要求决策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和非凡的决策能力。
1.具有决策所需的知识能力。要做出正确的决策首先就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管理本身就是对不同类型的各种组织的综合管理,领导者必须有相应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在内的知识储备,现代的管理是一个科学化的管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更是对领导者知识能力的一大考验。
2.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不是一般的反映能力,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选择性和探索性的,敏锐的观察力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危机的发生总是由一系列潜伏因素引发,具有一定的预兆性,领导只有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洞察事态发展的细节和趋势,获得丰富而真实的信息,才能对危机前的状态有个清醒的认识,才能防患于未然,把危机扼杀在摇篮中。
3.具备快速创新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领导最重要、最基本的智力因素,它贯穿于整个决策过程的始终,它是领导在感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的心理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对各种可变因素的分析和预测要靠思维。从得到的繁杂信息中筛选出能影响决策发展的本质因素也离不开思维,危机往往发生得很突然,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从来没有发生的状况,解决方法没有经验可循,这就需要领导能打破思维定势,迅速分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制定出针对危机特点的决策。
4.要有坚定和果断的意志,能够控制自己在气质和性格特征方面的不利因素。领导者由于气质和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对危机决策时机的把握及风格也有所不同。意志是一种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行为、克服苦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克服困难,调节行为的重要心理保证。如果领导者意志坚定且果断,他就能自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来控制气质和性格特征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发挥那些积极方面的特征来适应危机的发生,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具备较强的预见能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有遇见才能防范于未然,有备无患。危机决策的预见能力包括对危机事件可能发生的遇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预见能力。前者主要表现为对“前兆”信息的敏感性,采取措施,防止危机事件的出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危机事前决策。后者主要表现为,危机发生后所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的预见,及时采取得当措施,防止更大的不必要的损失。
6.要有高效良好的协调能力。因为事件发生后,会牵涉到很多单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主要有消防、医疗卫生、环保、公安、交通运输、通讯、民政部门等等,如何使这些部门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这也是权衡领导者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政府要积极地为领导者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将素质教育列上干部培养的重要议事日程。除了在日常学习中加重知识能力训练的比重外,要让干部多锻炼紧急应对的能力,使其可以在危机来临时坦然应对;其次,政府要努力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危机检测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和善后处理机制。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领导者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做到有效应对。
三、提高领导者危机处理能力的有效要略
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即突发性的特点,加上性质、类型、规模、影响面及表现形式等各有不同,虽有一般意义上的预案,但决策指挥协调的环境和条件是随时在起变化的。其发生的突然性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压力异常严重,作为领导者,必须面对客观事实,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必须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积极有效地做出应对措施,才能够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要沉着应对,冷静判断,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
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就是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危机事件一般都是在时间内发生的,具有严重后果性的、波及广泛的特定事件。作为领导者,无论面对的是何种性质、何种类型、何种起因的危机事件,首先都应该以积极态度进行处理,在事件的开始要尽快做出正确反应并努力及时控制局势,绝不能采取消极的态度,如一味追究责任、多方埋怨、推诿搪塞,就会耽误处理突发事件的时间,造成被动局面。此时领导者应从容应对,快速反应,果断行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和首战。在此过程中领导者还要充分运用组织的力量,以求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大量的情况。
(二)尽早向公众公布情况,以便赢得信任与支持
危机的到来,各种消息会以不同的渠道在社会迅速流传,很容易加剧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从而导致社会局面的混乱,进而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领导者应尽快向公众提供关于事件的透明清晰、开放真实的信息。媒体提供了政府与公众间交流的平台,利用新闻传播的优势对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因为媒体既受政府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既引导民众,又满足公众需求;既为政府传播权威消息和树立形象,又代表公众关注、监督危机处理。
(三)准确找到突发事件症结
要真正彻底消除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危机,需要在控制事态后,及时准确地找到突发事件原因,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一阶段主要是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1.收集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事件的根源往往的深藏在事物的内部,隐含在各种现象之中,要想把握它,必须掌握大量的材料,并对此进行分析与综合,透过现象看本质,据此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领导者在事件发生后要立刻深入现场,观察事态的发展,了解破坏程度,特别要关注群众的情绪。
2.确定事物的性质,这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这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做战略性的分析,包括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是来源于组织内部还是外部?危机所涉及的冲突是以什么方式来破坏组织?最终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些分析,使之对危机认识更深刻,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危机的策略方案,争取控制危机的主动权。
3.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解决危机的方案,首先要具有可行性,在现有条件下付诸实施的可能,不求完美,但求实效;其次要注重效果,标本兼治。突发事件的处理既要着眼于当前事件本身的处理,又要着眼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和良好形象的塑造,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而应从全面的、整体的、未来的、创新的高度进行;最后,要准备备选方案,为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必须做多方面慎重考虑,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胸中有数,从而使突发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四)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实施决策方案,采取具体措施处理事件,是应对危机事件的关键一环,要想尽快的解决问题,领导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领导班子要达成认识和行动的统一。在危机时刻,能在情绪不稳的公众面前展现一个思想高度统一,强有力的群体形象,可以增强公众的信任感,也可以加强领导的权威。同时也要明确责任,防止某些方面的疏漏。在领导群体中还必须确立领袖人物的核心地位,以其提出的思想、目标作为团结一致的基础和行动的指南。
2.在处理突发事件中领导者最好是亲临第一线指挥,这样有利于稳定人心,也充分体现领导者胆略和勇气。领导者亲临事件现场,不仅给大家带来心理上的稳定作用,更能随时掌握事件发展的进程及变化,从而使领导者的指挥决策减少失误,保证突发事件的有效解决。
3.要敢于大胆起用人才,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在这个时候用人要突破传统框子,不拘一格。要通过多种渠道来选拔人才,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励人才。
(五)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切实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级领导要注意吸取别的地区和单位的经验教训,认真思考相关方面的问题,切实提高自己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善后工作。只有把问题解决了,危机的处理才能划上圆满的句号。处理危机,控制事态发展,并不是危机的真正解决,只是危机处理的开端或已具备了解决危机的前提条件。一旦事态被控制,就要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做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将相关性的因素作认真地分析,消除隐患,排除干扰因素,进一步稳定局势,安定人心,防止危机反弹及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
处理危机是一项十分棘手的工作,并会带有很大的风险性,但我们也应看到,危机往往也是一次改革、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机遇。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提高了应对危机的能力,才能从容应对风险和挑战,才能有效采取措施,把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才能够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危机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更好地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由此可见,新形势下提高领导者处理危机的能力,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1]徐方治,等.理论-制度.方略-领导学的基石[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80-181.
[2]冯文广.浅论领导人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理[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4,(3):31-32.
[3]陶淑艳.谈企业领导的危机管理/企业领导者与突发事件[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3):3-4.
[4]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刘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
[6]薛谰,张强,等.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