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华文脉看视觉导识图文设计

2011-08-15刘新祥胡莹莹

关键词:文脉物象中华

刘新祥,胡莹莹

(1.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广东 江门529000;2.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部,湖北 武汉 430071)

从中华文脉看视觉导识图文设计

刘新祥1,胡莹莹2

(1.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广东 江门529000;2.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部,湖北 武汉 430071)

文脉现象是一个民族依附历史的沉积和多年文明发展和文化积累特有的文化产物。是一种集各种思潮和文化理念精华为一体的文化存在,是高度提炼的适合运用于视觉导识图文设计的核心符号元素。在城市视觉导识设计领域文脉现象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将文字文化、图形文化、符号文化、历史文化等引入到视觉导识体系中。这对一个明确的视觉导识系统的设计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中华文脉现象;视觉导识现象

一、中华文脉的图文意义

在人类文明发展和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主体形式,是与现代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城市视觉导识设计既是城市面貌的秩序表现,又是一个有着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国家的精神展现,是科学进步的产物,是服务于社会环境的综合视觉形态。

中华文脉的图文应直接来源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整个中华大地,也就是这一民族特征和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从这种精神和特征中创造而出的图形和文字有着深刻的内藏文脉基因。早期的图腾符号可以说是最为朴实的图形信息,而中华文明的图形和文字又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他们不但有自己各自独特的视觉审美内涵,同时还具备高度的形、意统一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让我们从公元前5400年的磁山文化中发现的石雕人头开始,来追寻我们的先祖进行图形创意的形迹;良渚文化的“彩绘陶罐”,半坡遗址的“鱼纹彩陶盆”及“船形彩陶壶”新石器时代最大聚落姜寨“鸟鱼纹彩陶瓢箪瓶”及“将军崖岩之稷神崇拜图”。这些中华人类早期的造型元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对现代视觉设计有着最为直接的指导意义。这些原始的图形无须加工就可成为优秀的、现代的图文符号。像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盆”和夏时的石刻画、商时的青铜纹样等,更是如此。

我们常常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而激动不已,这种文脉现象完全可以理解为是远古时期对现今社会所传递的信息,是远古与现今的对话,是有着大美之道的文化现象,它对今天的图文再创造的意义是巨大的,也是我们今天继承发展历史文明最好的通道,更是我们肩上所承载的历史责任。而文字的各种形态的存在和文字的图形意义及自身的内涵更是对视觉设计有着最为直接的指导意义,我们不说中华文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单从文字本身包含的意义上来讲就极为博大,他的字型、笔画和间架结构与现代的视觉信息传达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和神似的统一。现代城市视觉导识所要向社会和人群传递的正是一种有着丰富信息量的符号载体,是一个现代化的文化信息平台,中华文字其简洁鲜明的特点和符号化的图形及内涵广博的文脉理念,传播着这种载体所形成的有生命会呼吸的图形元素。

二、现代城市视觉条件下的中华符号

视觉导识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城市公共信息系统建设与传播系统建设,是为大众生活服务的,是城市附加物象的建设属性,属视觉文化层的范畴。视觉设计师要在城市圈内经营城市视觉,要从可见的城市构成元素中寻求社会功能需求和城市文化内涵,要做到在传统城市物象上建立和谐生活,服务公众的新秩序观,在规范城市人口行为的同时最大层面上提供视觉服务。

由于这种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有社会强制作用,而其内容又不是教化性的,有些是简单的科技成果单一转化。故而,我们在进行城市视觉导识设计时需要更多一点考虑到民族特征和文化积淀。传统美学和文化要求我们对人的一切行动均应“合天通理”,均应“以人为本”,均应讲究“天人合一”的美德;这样对中华符号的提炼和运用就显得极为必要。

中华符号给我们的是形象、是精神、是思想、更是方法,在现代视觉设计条件下,如何升华这些元素则是我们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因为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人对社会对城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方向指引和地理标识是不能满足现今人们需求的。城市的地理面貌、城市建筑、景观及空间形态和居民活动,这些基本元素,必然要在蕴涵着某种由历史传承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中得到认识和发展,并且应通过新的媒体形式将这种传承下去,这也是中华文脉的本质定义。

三、中华文脉之城市环境与导识运用

城市物象(物质环境形态)和城市文化一起构成了城市环境,城市视觉导识设计的本质也就是如何处理好城市物象、城市文化这两者的关系。城市物象与城市文化之间贯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城市物象反映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影响城市物象的形成。掌握这条脉络对我们建设城市视觉导识尤为重要。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城市的历史长短不同,自然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民族不同,城市功能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市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物象特色,这种特色带给城市视觉设计的是多元化的结果。

城市环境作为历史延续和发展的产物,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在城市中留下印记,它们共同构成了现实中的城市物质环境,这些历史存在包括城市中的历史建筑,传统的街区和街道等等。按中华文脉来看北京,显然我们今天看不到大部分遗迹,但我们仍能看到大量元明清时期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它们构成了北京的城市构架特征和城市设计基础元素。这些城市环境的历史存在,是城市历史性的重要见证,也是城市文脉设计的重要元素。

城市所固有的特性,不仅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于历史环境中,更存在于城市的文化中,视觉导识设计借用的设计元素其主要部分正是城市文化差异的存在。城市文化不仅述说着城市的历史,而且更表明了城市自身的唯一性,城市特色的凸显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物质环境形态,二是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城市文化,而其中城市文化又是最本质的,它具有恒定性、延续性,民俗、民风可以说是体现城市文化的精髓因素。

另外城市的建筑、景观、空间蕴涵着每个城市最本质的内涵,也是每个城市最显著的表象特征。这些具体的元素是城市形象中最直观的部分,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很大一部分来自这些直接映入眼帘的建筑物、城市景观、各种商业及文化空间,视觉导识所要渲染的正是此内涵的具体表现。

按中华文脉理念,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空间可说明依托中华文脉来设计视觉导识作品范例:故宫其严谨的轴线对称式布局、恢弘的气势、庄严鲜明的色彩、典型的飞檐斗处处体现出皇家的尊贵。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中国传统的礼制思想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公共视觉物象从平面设计定位到空间布置都要统一在故宫鲜明的文脉之中。沉稳的灰色、围合式的院落体构成了北京四合院的主体,这就是北京积淀下来的建筑传统。视觉导识设计在融合北京大文脉的前提下同时体现民间生活环境的小体系,展现出老北京的文脉标志,这些正是通过视觉渲染效应这种重要的视觉表现形式,才能有效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准确的承载历史文脉,也就有了导识运用的环境与空间。

[1]王建国.21世纪初中国建筑和城市设计发展战略研究[J].建筑学报,2005.

[2]胡毅.人文视角下的城市设计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朱克炎,马会军.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4]王伟光.文脉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渗透作用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8.

[5]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的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刘宛.城市设计理论思潮初探(之一)城市设计——社会秩序的重整[J].国外城市规划,2004.

[7]李静,姚远.公共艺术形态下的城市导识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2009.

猜你喜欢

文脉物象中华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