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于“七个下功夫”全面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2011-08-15张军涛
张 涛,张军涛
(长江大学 教育科学系,湖北 荆州 454023)
着力于“七个下功夫”全面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张 涛,张军涛
(长江大学 教育科学系,湖北 荆州 454023)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一项“国计民生”工程,高校应因地制宜加强大学生就业系统工程建设和研究,着力于七个方面下功夫即“大学生理想信念、大学生道德品质、夯实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实大学学业规划和职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广泛建立校友网和精心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全面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理想信念;就业能力;学业规划;专业技能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工程,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家、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如何正确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从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入手,牢牢抓住大学生就业的核心问题,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以大学生就业?笔者认为:高校应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全面领会并落实“深化教学改革,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这一任务,着力“从七个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促进大学生就业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内动力和总开观。大学生能否就业,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崇高与否、正确与否是直接相关的。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好的,但仍严重的存在着浮躁、急功近利、轻精神重物质、追求享受淡泊奋斗的现象,具体表现出“一个中心、两个矛盾,三个压力”,即一个中心“以自我为中心”、“两个矛盾即自我期望值与现实实现率的矛盾、对环境要求高与对自身要求低的矛盾”,“三个压力”即学习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与就业的压力。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中表现为 “有压力没动力、有想法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主动学习意愿不强,缺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和责任,学习局限于个人的利益或是眼前的利益。
(二)学习动机多元,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学习困惑多如学什么专业?大学学什么?为什么要上大学?
(三)大学生学风下降,学习中“逃课、舞弊、恋爱”成风。
(四)享乐主义较多,艰苦奋斗作风较少:在就业的选择上表现在,眼光向上,向往“大城市、大单位、高收入、高地位”的岗位,主动支农、支教、到西部地区、三线城市或基层就业的意愿少。
(五)考证大军逐年扩大,为了考证而考证,可以不听课不学习花钱买证书。
(六)精神空虚,沉迷于网络或游戏现象日益增多。
以上都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缺乏的表现,如果不及时加以教育、引导,任其发展,必然会导致学无所获、就业难的后果。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营造大学生健康的精神家园,培养大学生“严谨 求实 创新 报国”的学风,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首要任务。
高校要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紧密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要在“把专业课与思想教育、职业教育自然地紧密结合起来”上下功夫,启动学生的内应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悟出人生的真谛,热爱自己的专业,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教育的时间上,启蒙要早,从新生进校就开始;在过程上,贯穿大学四年;在方法上力求新、活、实,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责任、热情,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我校通过“活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搭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三途径来加强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如通过开展树立、学习先进典型个人和集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树立并学习“十佳师德标兵”,让高校的教师成为“学生的楷模”和“社会的良知”;评选“校园明星”、“优秀教师、学生党员”。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宣传、吸引、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到学生寝室、心中。开展校训大讨论学习、举办“严谨 求实 创新 报国”校风征文活动,鼓励大学生投身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中。结合学校学科特点,开展“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三百篇、三手字、三口话”工程建设等系列活动持续的影响、强化、实践、再现,将崇高的理想及时、有效、深深的植根于学生心中,以根本上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二、在大学生道德品质培育上下功夫,促进大学生就业
在现代社会里,人才的衡量标准是“德才兼备”,德为先。大学生能否顺利地找到工作,并得到企业的信任、培养、任用、提拔,“德”是第一开关。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屡屡出现的:以假乱真,如假学历、假文凭、假证书、整容提升就业竞争力等……在用人单位工作过程中,频繁跳槽、泄露公司商业机密以获取人利益等,都涉及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好坏与否不仅影响着其个人的就业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声誉与形象、发展与未来。
因此,高校必须着力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软实力”,从核心处促进大学生就业。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会贯通;注重点滴积累,事事、处处、人人都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营造“公平 正义 民主 友爱”的氛围。同时做好环节教育如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大学生走进课堂,培养大学生“好学乐学善学”脚踏实地的精神品质;加强大学生考风考纪教育与建设,培养大学生“尊重知识与诚信做人求学”的优良道德;学习践行“10.24”人链精神,加强班级团队建设,培养大学生“团结与奉献”道德品质;加强大学生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与引导,培养大学生“严谨、创新”的宝贵品德等。
三、在夯实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上下功夫,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足成为其就业的瓶颈,表现较为突出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能力不足。大学毕业生对专业和行业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限,重视学分而忽视对专业本身深入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实践能力低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和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三是学习能力不强。当前很多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都凸显了一个问题:适应新环境、开展新业务的能力有限,在工作单位“重新培养成本较高”,不能立即上手开展工作。
针对此,高校应加强和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具体而言,高校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做好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1.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学分和专业学习导向;2.举办老师专业技能比武,提高教师授课水平;3.深化本科教学授课形式,采用启发、探讨式、实践调查式的课堂模式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的学习能力。4.重视、加强专业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研学研合作、顶岗实习或是导师辅导等形式,让学生在动眼的同时,动脑、动手、动心。5.开展专业技能知识大赛,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强化。
四、在做实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指导上下功夫,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困难往往与专业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涉及到:1.专业知识扎实与否;2.专业的社会需求多与否;3.专业学习的转换能力强与否;4.工作是否局限于本专业。而这些问题从根源上涉及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在地方院校,近60%的同学所学专业非其本人所选,处于调剂状态。而其余40%学生中又有相当大部分学生的专业选读处于是被动状态,或受家人安排或受社会就业大潮影响。因此,做好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将其与职业规划教育有机结合,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和成绩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大学生有业可就、就好业的前提条件。
高校要因地制宜的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和职业教育,逐步探索出大学生分年级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自2006年来,我校实施“1+3”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推动了大学生就业。我们在一年级里大力开展通识教育和专业启蒙教育,在加强大学生常识教育和基础知识培养的同时,鼓励优秀学生重新调选所感兴趣的专业。同时,启动并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摸索学习规律、适应大学生活、学会自我管理与调控、找准发展方向。在二年级里,我们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与规划、发展专业学习能力;三年级里,与专业学习规划紧密结合,启动职业规划教育与指导,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四年级里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实现学习价值。
五、在提高就业能力培训上下功夫,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还表现在就业能力欠缺方面,许多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特长展示能力、基本写作能力、信息获取与甄辩能力、思辩能力等非常不足,从而导致其无法及时、顺利就业。因此,高校应加强着力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上下功夫,结实现代企事业选人用人的程序,开展实践训练,以提高大学生应对就业的能力。高校可以从以下途径着力:1.认真开设针对性强的就业指导理论课,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知晓就业政策、掌握必要的应聘面试技能。2.加强实践训练,因材施教:如针对备考公务员的同学开展“无领导小组考核讨论”知识的讲座与实际训练,并加强指导与总结,授之以“渔”;针对考研与企业面试学生,开展“即兴演讲”、“专业答辩”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演习并给予点评讲解;仔细研究、调教学生的个人求职简历,帮助学生发现特长、挖掘优势、优化竞争力等。3.针对学生特点,将就业能力较薄弱方面设计到一切学生教育活动中,持之以恒地加强专门的训练,要早起步早培养有体系从而避免到了毕业之际的临时突击培训。
六、在广泛建立校友网上下功夫,促进大学生就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一个校友成长的成功轨迹往往感召、鼓舞着一批学子的积极进取。学生对专业的前途认识很大程度也来源于校友的工作状态。一个专业有一批优秀的校友,就是该专业学习与就业的最好的宣传广告,比任何媒介都生动、实际。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应在广泛建立校友网、关心校友的成长与发展、培植校友眷恋与感恩情怀上下功夫,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校友对学校最宝贵贡献在于其强大而鲜活的精神力量,以促进学校进入良性循环。不仅要做好校友资源库、工作状态、就业质量调查的分析,以促进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不断修订与完善。同时,可以调动优质校友资源促进学校办学就业,如设立校友奖学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开展校友与院系联合办班,实行人才培养订单式;通过校友联系获取直接就业机会;设立校友资助办学命名实体等。
七、在精心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上下功夫,促进大学生就业
高校应树立“学生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生的前程是学校的声誉,把工作做到明天”观念,精心、耐心、细心的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学生在学校里所接受的一切精心的服务、热情的关怀、耐心的指导、用心的联系都将影响其一生的成长,同时通过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就业,将“高校是高尚道德传播和社会的良知”的楷模传承到社会各阶层、各地方,才是真正做到教人和育人。因此,高校应从建立优质、便捷、高效的就业信息网,培养一支工作严谨扎实的就业指导老师,提供一对一的个人就业咨询,关心大学生就业过程,开展考研意向交流,加强对毕业生的人文关怀等方面及时、全面、全程地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总之,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找准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和症结,在分析社会大环境的同时,注重和加强将大学生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大学生“三观”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训等工作相结合,避免孤立地研究大学生就业工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1]张勇.加强激与导 提高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1,(1).
[2]瞿祥华,杨玲.大学生生就业能力及其系统化培养解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
[3]郑晓明.论大学生装就业能力[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3).
[4]吴根友.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