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技能在音乐创造中的作用

2011-08-15胡千红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触键手臂弹奏

胡千红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6)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创造是在音色变化中完成的。音色中凝聚了弹奏者的审美追求、技术水平、个性素质、生理条件以及对方法的掌握。

一、音色想象带来声音的美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演奏者审美意识与倾听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是形成好的音色特质、创造美的音色的关键。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色感知,音色的完成需要演奏者的心理想象,良好的音色感知是演奏者获得音色想象与表现的前提。在演奏中除了需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意境外,还要觉察到音色的细微变化。音质的好坏,好听或不好听,是圆润、透明、洪亮,还是松散、挤压、干硬,都要有明确的感知,有的人天生对音色有良好的感觉,而有的人却反映迟钝,甚至,对美音表现出了不同程度“音盲”。

演奏者对于音色的想象推动着音色的思维,音色的感受多次反复,获得对于音色感悟与经验,经过思维的整体才能成为音色概念,音色即是客观理智的,又包括了情感的因素,只有将音乐中的表情与音色准确的表现出来,音色的功能才能充分体现。

演奏者对音色的想象,建立在对音乐的感受之上。音色的想象总是与演奏者的感受经验、意识、情感紧密相连。对音乐的感受经验越多,思考愈多、体会愈深,情感越丰富,赋予音色的内涵也就越丰富。因此,多听好的演奏,多进行历史文化方面的积累,是钢琴演奏者必不可少的琴外之功。

要有高质量的演奏,首先要有高标准的音乐听觉,就像一个美食家,用味觉品尝食物品质细微变化,画家用视觉观察作品的光色变化,音乐家用听觉感悟音乐声音的变化。

音乐是一种非确定性的语言,单个的音符只有在整体的音乐环境中才能体现它的意义,声音是否合适,要依据音乐作品的要求而定。但在进行基本训练时,要确立良好的声音概念,钢琴演奏与美声唱法一样,好的声音应该是圆润动听、集中通畅、穿透力强、有弹性、传得远。

只有具备了敏锐、高标准的音乐听觉能力,才能及时判断演奏效果的好坏,听觉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对作品进行有声音指向的准确示范,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相应的触键用理想的音色呈现出来,启发学生对音色进行听辩与理解,以获得心领神会的效果。只有当学生获得了正确的音色听辩能力之后,才能逐步形成对音色的判断与想象。教师的言传身教起重要的作用,作为听觉艺术的钢琴课应在充分听觉中进行,用声音去说话。教师要用准确的示范,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产生由内至外的先感后动,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再寻找达到声音效果的方法。真正的音乐不能完全用语言来描述,教师只能通过声音告诉学生,音乐感觉与效果究竟是怎样的,师生通过琴声进行心领神会的交流,运用音乐进行对话、让音乐在理解、交流、共鸣中不断提高品质,并通过对声音的体验、摸索,逐步达到师生对于音乐作品要求与认识的协调一致。好的老师有敏锐的声音判断能力,从声音中就可以确认学生演奏的水平与问题,教师对于声音的听辨能力就像一位老中医把脉,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弹奏中的优缺点,通过声音判断出审美与技术上问题所在,如僵、硬的声音往往是由于手臂不够放松、用力方法不当所至,软、虚的声音反映出手指能力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声音往往是不稳定的,有时硬、有时软,这实际上是没有处理好用力与放松的矛盾。有经验的教师能在瞬间分辨出弹奏中的问题,分析出哪些是必须改掉的毛病,哪些是前进中出现的暂时性缺点,在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如在弹奏中出现声音缺乏穿透力、欠通畅等,需在纠正挤、压的用力方式后,再克服手指软弱的缺点,逐步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其次,不断从演奏家的演奏中吸取音乐感觉的营养,建立较高的声音标准。心灵决定乐感,乐感驾御技术,技术支配乐器,乐器发出声音,综合运用听、看、想让大脑建立起优质的音响系统,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谈有效的手段。

再次,要逐步养成仔细练琴习惯,耳朵必须对声音的追求有明确的要求。支配音乐的不单纯是手指,与技术和理解紧密相连的听觉更重要,仔细体会触键声音变化与用力方法的关系,不断提高听觉与触觉能力。只有在练习中认真的倾听声音,才能克服敲打、粗糙的不良习惯,让技术为音乐服务。

二、以心传意、心到力到、人音合一

良好的演奏方法同艺术一样都来自于生活,同样也应符合科学规律,声音的美来自于美的运动,出自于本能。来源于自然状态下心灵的直露。表面上看,良好的技能带来好听的声音。实际上,是“美”的心灵带来好的技能进而带来好听的声音。因此,好的心理调适技能,是带来美好音乐的重要环节。

1.建立良好的弹奏状态

养成好的演奏习惯,是形成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建立良好的演奏状态,是迈向艺术家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步。良好的弹奏状态应该是自然、放松、积极、具有灵性的。

如果将手在弹奏中的发力部位以手腕为界划分为前方与后方的话。前方包括指、掌指关节,要与琴键保持密切的关系,手指要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后方包括肘、大臂、肩、甚至整个身体,是力量的源泉,要完全放松,才能使自然重量顺畅地通到指尖。手的前方指关节的状态,一般情况下趋向于收拢稳定,有利于声音集中、连贯,并感觉到手心的力量。而手的后方肩、臂、肘的状态则趋向于打开、舒展、放松、顺畅。手的前后方的关系是:前方是冲锋陷阵的士兵,后方是运送粮食、弹药与能源的储备部。手指如同一个灵活稳固抓键的勾子,手臂如同一个柔韧自如的软管子,勾子不牢,手臂的重量就会因缺乏依托而不能放松,如果手臂不放松,手指的运动就会失去能量的供给,成为无援的士兵。因此要使手与琴键建立良好的关系,琴键上的手指要保持既控制琴键又放松自如的状态。

由于自然重量的坠落是从上而下的,因此可先用落臂训练的方法建立起自然重量发音的概念,找到大臂放松通畅自如的感觉。将大臂抬起来,落下去让手指站立并使力点集中,正如鲁宾斯坦所说,要有“落地生根”的感觉。手臂要放松到可轻轻摇动,此方法可同时训练掌关节的支撑、手指的站立与手臂的放松。在整体力量通畅的前提下,找到手指与琴键接触的最佳力点,将贯通的力量深入到钢琴的内部中去。掌握了整体力量贯通的方法后,可逐渐深入练习不同重量的运用,在力量、速度与琴键高度变化的情况下,产生不同的力点感觉,奏出从很弱到很强的各种力度色彩的声音,这需要配合听觉与想象等进行协同练习。

使手臂放松、力量通畅、声音集中的另一个方法是,用手指贴键发音,指关节的主动勾键形成受力支点,当指尖“咬”住琴键发音时,将肩、大臂乃至身体的力量灌注于指尖。

2.从圆弧动作中找到最好的发音方法

人们已经认识到应该将人体自然重量的运用作为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但重量的运用不是毫无控制地将手臂从上往下摔,音乐中声音的方向也不是千篇一律地向下运动。音乐是在运动与变化中产生的,重力也应在运动与变化中运用,只有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中,重量才能成为可循环的动能。那么,如何将重量变成弹奏中所需要的灵活、方便、持久的力量,使它能够适应音乐中千变万化的需要呢?因音乐的旋律线条往往是横向起伏的,而重量发音是往下、纵向的,因此单纯地向下用力虽可使手臂放松,但不能弹奏出动听的音乐,也不能使力量成为可循环的能源。由于音乐在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与运动中产生,演奏时所需力量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重量的运用要配合音乐进行起落开合的变化,才可使力量成为活的源泉。弹奏时要打开肩、肘关节,通过手臂不断起落形成圆周运动,让手臂在运动中放松并保持力的畅通,同时不断形成新的力量。在实际弹奏中,每次触键由于音符的连续进行,手指的触键力点也随之在不断交替变化,流畅地转移自然重量,从而使声音的点子连成起伏、有形的音乐线条,动人的音乐不仅产生于点的优美,也来源于线条的蜿蜒与音符之间构成的语境,音乐的流畅来源于重心与力点的流畅移动。

首先要有基本音质的美感,形成通透、圆润、集中的美音观念,培养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技巧是音色创造的前提。而技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要获得驾驭音乐作品的能力,必须通过掌握科学的弹奏方法,勤奋的练习,攻克音乐作品中的技术难关,克服手指的僵硬与软弱,逐步达到松、匀、稳、灵的境界。手各部位的自然放松与协调是表现钢琴音质美的基本条件。而这种放松是有控制的放松,而并非绝对的放松,美的音质产生正是在用力与放松的恰到好处之中。人的五指,一方面要能均匀、连贯地弹奏出各种颗粒性、歌唱性、轻巧活泼等多变化的音乐表情;另一方面,又要能各自独立并随音乐的要求有所侧重,弹奏出多声部、多层次的音乐效果。手指触键要清晰、均匀、稳实,手臂移动要平稳,避免在弹奏中出现含混、浮虚与打砸、挤压之声。

触键速度与力度的改变,发力部位的不同,重量运用不同及下键的深浅等都会使音色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触键技术上来讲,指力发音能产生晶莹纯净、颗粒清晰的声音,而运用重量的奏法则产生浑厚辉煌之声,用指尖触键会减少下方泛音,声音轻薄透明,而用指腹加臂重量触键则声音丰厚饱满。高指触键颗粒明亮,低指触键连贯轻柔。音色变化还与手臂的运动状况有关,横向运用腕力将重量通达至指尖,奏出如歌的深厚音色,纵向运用前臂力量快速下键,将腰部力量传送到指尖能奏出铿锵如金属般的音色,用大臂将全身的力量推送到指尖,则能发出洪亮而气势磅礴的音色。

手指的一关节,是人与琴最近的关节,在控制下键的声音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钢琴弹奏是全身的运动,掌关节、腕、肘、臂、肩、腰背、呼吸等要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音色。同时,钢琴的音色变化还与踏板的运用关系密切。用连音踏板配合触键可产生连贯、浓厚、洪亮的声音,用弱音踏板配合触键则可产生朦胧、暗淡、轻柔的声音。俄国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一句话概括了踏板在钢琴音色创造中不可估量的作用。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不同作品的需要,掌握正确的奏法以后,再尝试在作品中运用不同的深浅、不同发力部位的触键,配合踏板的多层次、细微变化的运用,可使钢琴发出五彩缤纷的音色。运用之妙,存于一心。

技巧越好,表现音乐的手段就越多;同时,目的越明确,技巧的运用也将更为合理。

心理学将技能分为生理技能与心理技能。生理技能包括肌肉、骨骼肌、关节与相应的神经活动,手指、掌关节、腕、肘、臂、肩等各部位的机能训练与全身的协调能力训练等,这些都是钢琴弹奏技巧的基础。而心理技能是指对理想音色的审美判断过程。首先,演奏者对音色的想象推动着音色思维,音色感受多次反复后,获得对音色的感悟与经验,经过思维整理,方形成音色概念。而音色既是理智客观的,又包括了情感的因素,只有将音乐中的表情与色彩准确地表现出来,音色的功能才能充分体现。

在音色创造中技能技巧是基础,审美追求与判断是指导。演奏过程中对音色的想象是一种心力的活动,人的心灵是创造音色美的根源。以心传意,心到力到,我们在钢琴课中常提到将力量集中到指尖,才能发出通、透、集中、明亮的声音,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这表现了心理功能的力量在手指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意念先行,才能产生意到手到的效果。

世界著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在他的《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中写道:“我毫不夸张,在我授课时,四分之三的劳动花在音色的探索上。”演奏者以不同的触键可以使钢琴有丰富变化的内在音色,而不同的奏法所产生的不同音色正是我们研讨的主要课题,而一个钢琴学者在长期的练习实践中,对于声音美的不断创造,将整个学习的过程走上以美育人、以美养心之佳境,将技术与音乐表现自然的融为一体,达到琴人合一,人与自热、环境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触键手臂弹奏
弹 奏
手臂上的抓痕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章鱼长长的手臂是用来做什么的
抱手臂的娃娃
完美的手臂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