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利益问题研究综述

2011-08-15吴鹏雁张焕金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实力学者利益

吴鹏雁张焕金

(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国家利益问题研究综述

吴鹏雁1,张焕金2

(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国家利益;国际关系;研究综述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追求国家利益、实现国家利益被认为是任何国家外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外交的目的。”[1]但是,国家利益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人们对它的理解千差万别。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对近十年有关国家利益的研究情况做扼要综述,有挂一漏万之处敬请各位学者包涵谅解。

一、国内学术界对有关国家利益研究的概况

西方学者对国家利益问题研究的比较早,并已形成不同的理论流派。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受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和意识形态的制约,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政府决策层,对于国家利益问题都讳莫如深,不敢正面提出国家利益问题,在有关国家利益问题的术语的运用和理论框架的确立上基本模仿或照搬了苏联的研究成果。例如,使用的是“民族利益”而不是“国家利益”的概念,强调国家利益的阶级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国家利益全民性、民族性的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冷战的结束,对国家利益的关注在相当大程度上已取代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客观和主观上都要求重新理性地解读新时代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问题。适应这种时代要求,一些旅美回国学者率先在国家利益概念的界定、研究课题的提出、分析框架的设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阎学通博士1996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利益分析》一书,首开我国学者研究中国国家利益之先河。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一套分析国家利益的科学方法,以此为工具详细分析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具体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并提出了如何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政策建议。这一论著引起了国内学者对国家利益的浓厚的研究兴趣和讨论热情,引发了一场学术争鸣。尽管学者们的意见不尽一致,但是正是这种学术争鸣扩大了中国国家利益的分析视野,推动了中国国家利益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据笔者掌握的信息,随后我国学者又陆续出版了4部专门研究国家利益的学术专著。此外,在论文方面,经检索发现,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上共收录了1994到2004年间发表的有关研究国家利益的学术论文339篇,研究内容涉及国外相关理论引介与评述、各国国家利益比较分析、邓小平国家利益思想及中国国家利益观、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基本原理内容的解读(如国家利益的涵义、原则、特征,以及国家利益与国家主权、意识形态、社会利益、科学技术等的关系)等。

此外,2000年8月,《环球时报》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还专门召开了以“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为题的国内学术研讨会,有力地促进了国内学界有关国家利益的研究。

由于笔者所掌握的信息、资料所限,上述介绍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但从以上介绍中也不难看出,我国学者虽然对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并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

二、国内学术界有关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内容及主要观点

(一)关于国家利益的起源问题与内涵的界定

我国学者对国家利益起源的问题争议不大,普遍接受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的观点。比尔德在其1934年出版的《国家利益的观念: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析性研究》一书中,详细考察了国家利益概念的起源并追溯了国家利益概念的演变。根据他的考察,这一概念最初是以“君主意志”和“王朝利益”的概念形式出现的,后又有了“国家理由”、“君主荣誉”和“国家荣誉”等含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演变,“国家利益”的称呼逐渐被确定了下来。

学术界对国家利益的内涵却有不同的理解。在界定国家利益时历来存在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之争。主观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各种主观观念和偏好之间相互斗争的政治结果,把国家利益的认定视为一门艺术。客观主义则认为,国家利益可以理性地、客观地予以确定,把国家利益看作是一门科学。

近年来,还有一些学者从利益结构构成的角度来界定和理解国家利益的涵义。中国学者对国家利益内涵的不同理解也反映了国际学术界在研究国家利益问题上的流派之争。

(二)关于国家利益的特征

关于国家利益的特征,我国学者认为,国家利益是分层次的,国家利益具有时间性,同时国家利益也具有既主观又客观的特征,国家利益的实现具有渐进性的特征,其实现途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等。

我国学术界对国家利益的研究是在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我国学者对国家利益特征的认识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张眼前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眼前既得利益和长远利益往往是矛盾的,在确定国家利益的时候必须将二者统一起来进行考虑。第二,主张合理让渡和不可让渡的统一。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认为,国家利益是不可侵犯与分享的,但目前,全球化问题迫使各国或主动或被动地让渡、共享部分主权利益。国家主权利益的合理让渡或共享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更大的国家利益,让渡只能被理解成国家主权在全球化时代中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态,这又恰恰是以国家主权实质的不可让渡和不可分割为基础的。第三,主张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各国国家利益表现出其个性和特殊性,这种差异也导致国际关系中的矛盾、竞争、冲突。同时,国家利益是互为条件的,每个国家均应享有获取合理的国家利益的权利,也应尊重他国享有获取合理的国家利益的权利。第四,主张稳定性和动态性的统一。各国国家利益在一定历史时期是相对固定的,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具体内容又会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并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实力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第五,主张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统一。国家利益的维持一方面取决于经济、科技、人口、地缘、军事等实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文化、价值观等无形的实力。

(三)关于国家利益结构的划分与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

我国学者在国家利益结构的划分问题上,基本上持有相同的理解,认为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与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1.关于国家主权与安全利益。国家主权与安全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主权是一个国家内政和外交上的最高权力,国家安全是一国主权得以维护的基本条件。面对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在主权利益的实现问题上,我国学者提出了主权合理让渡的问题,但反对“人权高于主权”,同时认为,21世纪中国主权利益还体现在祖国的完全统一上。在安全利益上,学者们认为,国家安全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还包括经济、科技、信息、食品、生态安全等许多非传统领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必须建立在自主自强的基础上。

2.关于政治利益。国家的政治利益体现在国家政治、经济、外交上的独立,国家荣誉和尊严获得充分的尊重和维护,公民的基本人权充分得到保障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稳定,充分履行国际责任等。多数学者并不否认政治利益具有阶级性,但同时认为,随着国际形势日益向全球化发展,国家的政治利益更重要的是维护全体国民的政治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关于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对国家内外活动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学者们结合我国国情认为,经济利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生产力是国家经济利益的根本;二是合理的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国家经济利益实现的保障;三是维护和发展国家经济利益必须大力发展国际经济合作。

4.关于文化利益。目前国内关于文化利益的探讨还停留在浅层次上,一般将其理解为“最次要”的利益。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文化成为构成民族国家的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对中国这样具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大国而言,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利益的维护与发展”。[2]提出,建设先进文化、培育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提高中国文化的竞争力是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同时要坚持独立的意识形态,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

(四)国内学术界关于如何实现国家利益的探讨

针对如何实现国家利益的问题,可以说各位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以为,俞正梁教授和王正毅教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颇具启发意义。其中俞正梁教授的观点颇具全面性和概括性。俞正梁教授指出,国家利益能否实现,取决于十大因素:一是正义与否;二是适当与否;三是国内支持与否;四是时机成熟与否;五是国家综合实力及其运用;六是对外战略与策略的运用;七是国家行为是否符合国际法和国际道德规范;八是国际环境与国际格局;九是是否尊重别国的合法利益和别国的反应;十是是否符合世界的普遍利益。[3]

(五)国内学者对和国家利益相关的几对关系的探讨

1.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二者关系问题上存在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就是意识形态是不是国家利益的组成要素。

有学者认为,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间具有异质性,但也有一致性的一面,他们更强调后者。也有学者认为:(1)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和推广本国的意识形态是国家对外政策的目标之一。(2)意识形态影响决策者对基本国家利益的判定。意识形态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对国家利益的认识不可能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信奉不同意识形态的人对国家利益有不同的界定。(3)意识形态是实现基本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意识形态经常会用来掩盖其实并非意识形态的意图。[4]还有的学者认为,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性[5]。

学者们对待意识形态问题有着较为客观的看法,认为当前随着国际政治中相互依存的局面的出现,争取国家间关系非意识形态化的呼声高涨,意识形态的不同不应成为国与国之间发展正常友好关系和进行文化往来的障碍,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的制约作用还会表现得十分明显。

2.国家利益与外交。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比较有共识,认为国家利益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有助于我们认识国家对外行为的动因,而且作为一个实践工具,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特别是指导国家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家利益是:(1)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2)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在历史上,国际社会曾出现过各种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方式,如均势、不结盟等,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各国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进行调整的。(3)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工具。从国家利益出发,成为人们判断、检验、评价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的重要依据和有效的分析工具。(4)出于某种政治需要,一些国家把实现国家利益作为证明其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合理性的借口。

3.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阶级利益。学者们在涉及到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阶级利益的问题时存在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国家利益应包含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因素,“国家利益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最主要组成部分”[6]。“国家利益是国家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和构成国家的民族的民族利益两大部分。”[7]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国家利益是指全民族利益,它不专属于特定的阶级,它不带有阶级性”。[8]

4.国家实力与国家利益。学者们普遍认为,国家实力是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在国际政治中,为实现自身特定的利益会自觉运用实力来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的行为。各国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实力来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为实现国家利益,一方面要调动国内的各种力量;另一方面因为国际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一国国家利益的实现必然要受到其他行为主体的影响。过去人们注重测试实力的标准是特定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自然资源等有形的物质力量,忽视科技、教育、文化、传统、国家形象等软实力,认为物质实力决定该国国家利益的实现程度,所以追求“硬实力”构成了各国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重要内容。随着国际社会各方相互依赖关系的加强,学者们也注意到,绝大多数国家将自身利益与全球化进程挂钩,改善既有国家实力的运用,并寻求新的国家实力要素。国家实力已不仅仅指物质实力或者说硬实力,它还包括文化、民族传统、国家形象等软实力。国家的软实力对国家利益的实现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六)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维护与拓展

学者们在探讨有关国家利益的理论性问题之后,最终还是要为我国国家利益的实现献计献策。综合各家观点,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主要有以下层次:从个人层次上讲,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理论依据。从国家层次上讲,我国对国家利益的认知逐渐理性化,逐步摆脱了僵化的意识形态的禁锢,将民族国家的利益置于首要位置。从国际层次上讲,中国正积极融入现有的国际体系,在其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地位,并接受我们所认可的国际规范,使之逐渐成为国内规范。这些国际规范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加。

随着国内、国际两种因素的发展变化,中国国家利益的内涵在不断发生演变,外延在不断拓展。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这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21世纪,国家利益不仅需要维护,更需要进一展拓展。学者们给出了以下一些方案:一是通过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来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其中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对外开放、科技进步等问题。二是从制度上确保国家利益的维护与拓展,包括市场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国家基本制度建设等。三是国际战略的有效实施以确保国家利益的维护与拓展,包括中美、中俄、中欧、中日等大国关系战略,睦邻友好合作,参与国际组织,树立大国形象等。四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包括资源、人口、生态、全球问题等。总之,“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从国内来讲,基本点就是要解决好内部问题,既要‘强体健身’,又要‘去弊除疾’,从而构建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内部稳定系统。从国际来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把国际关系处理好,构建维护国家利益的外部稳定系统。”[9]

三、几点粗浅的评述

在我国,几乎每一个从事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都曾思考过国家利益的问题。国家利益内涵的界定、国家利益的追求与维护,以及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国家实力、外交政策的关系等问题都是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阐明了各自的观点与理解。这些研究和探讨已成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讨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的前提,成为我国制定对外政策、对外战略的重要参考。虽然其中很多问题现在尚无定论,但这些也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问题的一个平台,对国家利益的理性思考对如何实现、拓展和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也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然而,在有关国家利益的研究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如,学者们对国家利益的理解仍然很不明确和具体;在国家利益的实现与维护方面,对物质因素研究得较多,而对国家形象、文化传统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研究得较少;研究领域多局限于中国国家利益分析,缺少中外多国对比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理论分析法,而缺少个案研究分析,缺少对各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国实际国家利益的比较分析;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比较完整的中国国家利益研究的理论体系等。

但是,毕竟国内学者对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问题的探讨才不过十来年的时间,和这短暂的十年时间相比,我们现已取得的成果仍然令人刮目相看。随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幻,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日益加快,相信国家利益问题的研究将不断深入下去。

[1][5]楚树龙.国际关系基本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4.

[2][9]朱炳元主编.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31,244.

[3]俞正梁.变动中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利益观 [J].复旦学报,1994,(1).

[4]刘建飞.论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1,(7).

[6]冯特君主编.国际政治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25.

[7]俞源.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作用[J].载上海国际关系学会编.国际关系理论初探[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132.

[8]张琏瑰.国家利益辨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4).

D03

A

1671-1262(2011)01-0043-04

2011-01-06

吴鹏雁,女,黑龙江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张焕金,男,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专业理论教研室教授,主要从事统战理论、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研究。

吴艳春

猜你喜欢

实力学者利益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