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2011-08-15赵天惠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詹姆逊总体性后现代主义

赵天惠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略论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

赵天惠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构成詹姆逊整个后现代理论基石,其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的描述及其背后的社会现实的深入洞见,他剖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在实质上并不是所谓的“文化霸权”,而是“资本逻辑”。进而历史辩证地阐发了后现代主义必将被马克思主义所超越的观点。并认为马克思主义能够对后现代社会提供更广泛的关照和更深刻的理解。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

一、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法美,既源自现代主义又批判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是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思想理论表征。恩格斯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从总体上看有两大特定现实性根源:一是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残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是科技领域的巨大变革。这种理性和科技的极端发展,致使西方对于理性的观念、人的自我控制、科技和社会的进步等产生迷茫、怀疑甚至恐惧。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跨国资本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巨大成就带来的却是精神文明发展的严重失衡。继而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受到诸多质疑。此外,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尤其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解体,令许多人对社会主义陷入了情绪上的绝望,甚至把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思想视为一种乌托邦,因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同样面临着现实的严峻挑战。这样,对现代社会制度和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思和批判,对社会主义和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走向的关注,成为西方学者理论研究的旨趣。后现代主义以其独具特色的理论应答,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兴起和广泛传播。

后现代主义的一个突出论题是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同质的东西加以消解。其批判锋芒直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思想反对同一性和整体性。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反思中,后现代主义把矛头直接指向现代性的一套整体性、同一性的叙述。如利奥塔号召:“让我们向统一的整体开战”,反对“宏大叙事”,探求“悖谬推理”,否认“追求共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以差异和异质性的名义以及德留兹用精神分裂文本的概念来公开拒斥“总体化”等。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以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为代表的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对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实质及其发展趋势做了与众不同的分析和批判,表达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话语。

詹姆逊借鉴比利时经济学家恩斯特·曼德尔所著《晚期资本主义》有关“资本主义阶段的时期划分”观点,将不同的文化类型对应于不同的资本主义阶段,以此来划分资本主义的历史。他指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分别对应于,第一如马克思所说的市场资本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的文化阶段;第二如列宁所阐述的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的文化阶段;第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步形成的跨国资本主义或曼德尔所说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阶段。”[1]701詹姆逊把后现代主义概念定义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姆逊最具影响的理论创新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相互联系的内在逻辑的解读,探索现代资本主义向后现代资本主义转变的文化变化,詹姆逊强调,后现代主义是全球资本主义的深层结构性驱动力的文化表现,更确切地说,是第三次机器化时代的文化表现。“一切都终于成了文化的——上至上层建筑的各个平面,下至经济基础的各种机制。”[2]381

首先把“马克思”和“后现代”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贝尔,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指出:“虽然马克思生活在工业社会,但马克思对后工业社会的某些特征做出过惊人的预测。”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尽管没有后现代概念,但马克思主义却蕴涵着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当今最重要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代表詹姆逊,在他的《现存马克思主义的五条论纲》中首先依据新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变化,重新定义马克思主义。在定义中,他修改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观点,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学说”。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唯一科学,其认识论方面的使命在于它具有描述资本主义历史起源的无限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后现代的资本主义必然导致与自身相对立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所在。”[3]86詹姆逊认为:“马克思主义早已为我们确立了后现代主义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绝不是什么唯生产的、简约的、过时的整体论经济。相反,它提供了“整体社会的视界”。马克思主义批判的辩证性是当代任何一种理论无法避开的。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批判理论“不可超越的视界”。詹姆逊明确表示,他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分析当今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他的这一“新马克思主义”是在努力地探索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发展空间。

二、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

(一)坚持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

在对后现代的文化批评研究中,詹姆逊始终坚持生产方式对资本主义文化性质的最终决定作用,认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内在的、历史的、不可逾越的特征”。詹姆逊力图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商品文化化”和“文化商品化”的逻辑做出解释,恢复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批判能力和理论解释作用。詹姆逊认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研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最有生命力的理论模式,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因为,马克思主义“已充分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内部,在各个领域存在着、活动着,早已不是一种专门化的知识或思想分工了”[2]20。同时,马克思主义“就像所有其他的文化现象,随其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274。所以,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狭隘的、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种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指南和解剖当代资本主义的方法论。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研究中,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当代“不可超越的视界”。

“在我眼里,有关后现代的理论最终是一种经济理论。也就是说,不管你从何处着手,如果你的步骤正确,你最终会谈及资本主义。因此,贯穿我著作的框架来自我们所处的时代本身,其马克思主义的成分来自这个历史阶段的根本的经济形态。”[2]17-18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詹姆逊认为,作为上层建筑的后现代主义,是受经济基础制约的。若要研究后现代主义,就必须深入到与后现代主义相宜的后现代社会中,联系后现代社会的经济条件即生产方式,才能揭示后现代主义存在的最深层次的根源,实现对后现代主义的变革与超越。

(二)坚持总体性辩证法

詹姆逊与其他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论争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和元叙事的问题。一些后现代主义者对“元叙事”持怀疑和批判态度,极力拒斥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利奥塔就是突出代表。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宏大叙事”,它借助辩证法成为一种解释无限矛盾运动的话语,由此不可避免地变成“元叙事”,并且它作为某种政治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纲领的统一理论体系,导致了对于统一整体的偏执和对异质成分的压抑[4]204。针对利奥塔关于后现代是“针对一切元叙事的怀疑态度”的定义和提出的“向总体性开战”的宣言,詹姆逊明确表示马克思主义迄今“仍是解释分析资本主义的最佳模式”,总体性是研究后现代不可或缺的理论视野,因为认识世界、发掘社会表象背后的深层本质必须以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为方法论前提,并且劳动的解放、人的解放不是局部的、单个的、孤立的个人事件,而是人类“整体”的命运。

詹姆逊从辩证法的总体性观点出发,强调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整体逻辑里的“文化的主导形式”。詹姆逊认为“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是“真正的辩证法”。他赞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关于总体性是其辩证法的核心的阐述,并认同马克思正是凭借这一方法才从物化意识的表象中洞见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观点。也正是在此意义上,詹姆逊坚持以“总体性”方法,通过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现象透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实质。

(三)坚持辩证的否定

詹姆逊指出,“问题的迫切性要求我们至少尝试尽力透过文化进化的观点来思考晚期资本主义这个历史现象;至少尽力透过辩证分析的方法,从‘惨剧’和‘进步’的观点予以同时掌握。”[2]503后现代主义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较之现代主义,其对“罗各斯中心主义”的反叛,对“元叙事”的怀疑,对“同一性”的消解,是一种关于正在出现的世界的新思维方式和存在方式的思想理论表征,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同时,詹姆逊也指出了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他认为美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个“文化帝国主义”实质上是“资本帝国主义”。詹姆逊说:“在此我必须事先提醒大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眼前这个既源于美国又已扩散到世界各地的后现代文化现象仍是另一股处于文化以外的新潮流在文化领域里的(上层建筑里的)内向表现。这股全球性发展倾向,直接因美国的军事与经济力量的不断扩张而形成,它导致一种霸权的成立,笼罩着世界上的所有文化。从这样的观点来看,(或者从由来已久的阶级历史的观点来看),在文化的背后,尽是血腥、杀戮和死亡:一个弱肉强食的恐怖世界。”[2]430因此,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在实质上并不是所谓“文化霸权”,而是“资本逻辑”,必然遵循着“资本主义持续变革的逻辑”。说到底,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唯一科学,后现代主义必将成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而为马克思主义所代替。

总体而言,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和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认为只有上升到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和批判,才能揭示其最深层的根源,才能实现变革这种文化及社会制度的崇高目的。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说到底就是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从而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依然有着“生机勃勃的相关性”。

[1]王逢振.詹姆逊文集(第1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美)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陈清侨,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3](美)詹姆逊.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M]//.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王逢振.詹姆逊文集(第4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杨桂芳

2010-12-02

赵天惠,女,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詹姆逊总体性后现代主义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詹姆逊关于意识形态的政治无意识阐释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黄立新、贾强飞、肖天为 、冯瀚平作品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总体性治理”与国家“访”务——以信访制度变迁为中心的考察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论詹姆逊的辩证批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