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能力建设研究

2011-08-15陈立文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民盟参政党参政议政

叶 莉 陈立文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130)

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能力建设研究

叶 莉 陈立文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130)

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汇集了大量学历高、素质好的优秀教师,是民盟的基本细胞。研究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能力的建设问题不仅可以团结人心汇聚力量,促进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而且能够确保教师为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推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本文首先对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能力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基层履职能力的现状和不足,继而就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途径予以详细分析,最后从强化形象建设、完善制度建设、组织生活创新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

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能力;履职途径;履职现状

一、引 言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是联系广大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桥梁和纽带,其履职能力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盟整体职能的发挥和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是树立党派形象的根本所在。研究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能力的建设问题不仅可以团结人心汇聚力量,促进高校统一战线工作,而且能够确保教师为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推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关于参政党的履职能力建设问题,政党学者王长江特别强调“民主党派的参政方式,在保持社会稳定中实现依法执政和依法参政。通过政党现代化,来使政党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进程,使自身机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著名学者李统书在《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中谈到“民主党派也要以‘肝胆相照’的精神和态度帮助中共搞好自身建设,这也是其履行职能、特别是其民主监督职能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民主同盟作为重要参政党之一,在长期与共产党通力合作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已经呈现出高素质的参政党基本形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民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小处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更好的承担自身的重要责任。本文从基层着眼,研究当前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能力现状,解读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突破现有民盟基层组织能力建设思维方式和提高高校民盟基层的履职途径和能力进行论证分析,最后从强化形象建设、完善制度建设、组织生活创新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二、参政党基层组织履职能力建设的研究现状

以中发[1989]14号文件为开端,参政党建设研究得以迅速发展。2005年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就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首次提出“各民主党派要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再次确认了参政党能力建设要与执政党能力建设相适应这一命题。在此思想指导下,有关基层组织履职能力建设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探索。首先,提高了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参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视为各民主党派当前工作的一项迫切和重要任务。其次,各民主党派就基层组织的履职问题开始拟定章程。随着实践发展,基层组织履职能力薄弱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改善与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履职能力建设问题,日益受到各个民主党派的重视。

三、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能力建设现状与问题

高校民盟基层组织作为民盟的细胞,一方面接受上级领导,另一方面又直接联系学校社会,是民盟的重要根基,是发挥民盟作用的基础力量。高校民盟基层组织通过充当民主渠道、进行宣传教育、联系学校、锻炼干部、输送人才等途径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其履职能力建设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果,其参政议政、高校教育、服务社会等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一些问题仍然存在,比如组织生活不规律、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使其履职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约。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能力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高校民盟基层组织主动履职意识缺乏

一是参政议政意识缺乏。就目前而言,民盟的参政议政等履职职能的发挥多存在于民盟上层少数成员之中,而基层民盟成员则较少发挥参政议政等作用,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成员的主动履职意识相对缺乏,不利于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缺乏自身理论建设的系统性研究。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民盟政党理论研究与国家发展形势应该相适应,在统一战线等问题上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系统深化;其二,学术界理论界的研究重点亦应有所转变,应该从重复性的、线性的、注释性的研究转变到开拓性的、综合性的、学理性的研究层面。

三是在履职意识上对执政党存在过度依赖。由于对执政党的信息网络、财力支持和反馈监督渠道的依赖,造成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在履职意识上对执政党存在过度依赖。在意识上,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功能是隐性的,不利于激发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成员的履职热情。

2.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具体履职途径缺乏

一是“间接问政”的参政议政方式减弱了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成员的履职机会。一方面,上级领导无法获知基层存在的具体情况,无法搜集具体数据,无法获得基层成员的实际想法和诉求,脱离了基层组织的信息来源也就无法根据民意良好的行使参政议政职能。另一方面,基层成员也无法有效得到上级的有效信息,没有实际透明的知晓权,也就无从收集信息,有效开展参政议政。

二是民主监督渠道狭窄,削弱了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成员的监督职能。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监督具有地位特殊、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等优势,但是现阶段,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成员的监督职能仍然未得到有效发挥。其一,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民主监督的上通下达渠道不畅,影响监督效率;其二,通过建议意见等形式提出的民主监督需要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成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为,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成员的有关能力建设仍有待提高;其三,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创新监督议题的选择建构机制、监督双方的沟通机制和监督效果的反馈机制还尚未形成完善体系,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是缺少社会服务平台,学校社会互动较少。由于自身角色的限制,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成员并不能直接面向社会,服务百姓,制约了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立足学校、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协调职能发挥。学校与社会的共建联系亦较少,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成员只能间接的被动的参加学校活动,未能充分体现服务社会的职能。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目前高校民盟基层组织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履职意识薄弱、理论建设滞后、履职渠道缺乏在内的种种弊端,都制约着高校民盟基层组织行使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能。这对民盟提出了极严峻的挑战。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履职能力与新形势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增强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履职能力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四、新时期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履职途径分析

鉴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已经迈入新的阶段,结合我国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发展现状,特将新时期民盟基层组织的履职途径予以延展,以实现发挥参政党的智力集团优势,提高履职能力,助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1.发挥参政议政能力,促进民主政治建设。89(14)号文件规定“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每一位成员,依托高校这一特殊平台,了解社会、学习方针政策、体察国情民情,并从意识培养、资料收集、信息撰写到调查研究,更加凸显了民盟发挥参政议政能力,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这一主要职能。

2.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民盟作为重要的参政党,执行民主监督职能是其重要地位的主要表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自身在高校基层的实际工作经验,联系基层群众,可以更真实的反应基层群众意见,有助于将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政治、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好的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民主监督,应该准确把握民主党派监督的原则,健全监督的主要环节,可通过在切实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视察调研或者专项活动等。有效的行使民主监督权力,有利于进一步发扬民主的氛围,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3.发挥高校教育功能,促进社会道德建设。民盟主要由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尤其对于高校民盟基层组织而言,很多人还是各自领域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在发展社会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成员通过发挥高校教育功能,不仅能够促进自身以身作则,同时还能提高广大在校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使得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能够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坚定信念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严酷考验。充分发挥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高校教育功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参与社会服务作为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这一特殊平台,具有非常丰富的智力资源、人才资源和联系优势。这无疑为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社会服务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繁琐的任务,因此在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其一,要重点利用自身在教育领域具有的独特优势,其二,要集中主要人力物力于某一重点项目,其三,要激发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将自身优势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其四,杜绝形式主义作风,要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并持之以恒。

5.发挥协调关系功能,促进社会稳定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对于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来说,发挥协调关系功能,促进社会稳定团结是其履职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不可忽视的政治功能之一。民盟作为参政党既要代表本党派合法利益和需求,也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协调党和政府做好各种工作,化解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凝聚高校与群众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增强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履职能力的建议

1.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形象建设

一是抓好思想建设,搞好理论工作。思想建设和理论工作是提高基层履职能力的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抓好精神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方向,并根据自身特色,继承发扬民盟的优良传统作风,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履职能力。

二是接受中共领导,强化党间关系。高校民盟基层组织要与所在高校中共党组织保持高度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自觉接受领导,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反应情况,在经费、组织等方面与中共党组织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并争取学校党委与有关统战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党派之间的经验交流,借鉴中共在组织制度建设、工作制度建设、组织生活方面的宝贵成功经验,吸收成功创新之处,深入学校,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反映民意、高质量的服务社会。

三是提高专业素养,树立良好形象。民盟要时刻保持自身独特的政党魅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尤其是高校基层组织成员,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基层组织立足学校贴近民情的特殊优势。

2.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首先,审慎领导班子甄选,严格选拔程序。领导班子的甄选是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组织建设重点。高校民盟基层组织不同于一般的民间团体,对领导班子的挑选要非常严格,对基层组织中一把手的甄选,要从其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判断能力、协调能力和示范能力多方考察,保证推举出优秀的高素质的基层领导人。同时要制定对班子骨干人员的激励措施,从而激发出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领导班子成员要新老搭配,既要包括一些凝聚力强、口碑好、经验丰富、多年工作在民盟一线的老同志,也要注意培养一些具有领导潜力的新同志,从而避免高校民盟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年龄不协调问题。其次,完善培养机制,平稳新老交接。目前,高校民盟基层组织正处在新老交替阶段,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骨干和发展德才兼备的成员入党应是当前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领导班子的换届不应带来民盟政策的频繁波动,为了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和团体的稳定性,应该在平时便通过制定培训计划、拟定培训措施、甄选合适人选,来不断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的培养机制。

二是健全工作制度。首先,明确工作制度建设,强化工作制度设计。为实现组织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加强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工作制度建设,需要遵循若干重要原则。第一,责权清晰,责任与权力相统一,建立必要的问责制;第二,严格程序,确定基层组织工作有章可循,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主持进行高校民盟基层工作;第三,有效激励,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有效激励,对破坏组织责权和程序的责任人,并造成极坏影响的予以惩处。在具体操作上,工作制度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制度的内容要涵盖高校民盟基层活动的主要方面,如《基层支部年度工作目标制度》、《基层支部组织学习制度》、《基层支部工作程序》、《活动日制度》等。一套与高校民盟基层相适应的工作制度安排,能够使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职能程序化、操作规范化、活动有序化、内容具体化,增强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体现出基层组织的工作特色。其次,规范基层组织管理,清晰考核激励机制。针对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民盟基层组织要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从思想上和组织安排上健全基层组织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党务活动考勤积分制度,实行目标考核制,强化硬性纪律约束,强化评价、奖惩、监督和约束机制,量化支部工作考核标准,促进激励机制长效化、规范化、制度化。在激励制度的执行上,通过建立《成员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基层组织年度目标的完成质量,结合工作业绩,公开考核评比,对先进支部与个人予以嘉奖,对负面因素亦予以指正教育。此举可使高校民盟基层成员感到作为参政党的压力与责任,激励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三是建立群体参政制度。建立群体参政制度,提高参政议政水平。通过建立民主监督制度、建言献策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并使群体参政制度常态化,定期举行研讨会,针对某一问题,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高校民盟基层组织的智力优势,为学校工作建言,为社会工作献策,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

3.高校民盟基层的组织生活建设

一是丰富组织生活,体现高校特色。高校民盟基层的组织生活要经过缜密策划、注重民意、体现特色、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在组织活动中交流思想、培养素质、增强感情、凝聚力量,使民盟的基层组织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注重实效。

二是创新活动形式,提高组织凝聚力。可以尝试举办主题报告会、科技报告会,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主题考察活动、总结表彰活动、校际之间横向交流活动、形式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送温暖活动等形式来增强组织活动的向心力。

六、结束语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异常激烈的国际竞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抓住这一民族复兴历史机遇,屏蔽外来干扰,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这就要求必须保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增强高校民盟基层履职能力,不仅能够助力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更深远的是,能够推进统战工作,弘扬精神文明,提高国家软实力,从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中贡献重要的积极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高校民盟基层履职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繁杂的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每一个基层成员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可预见的将来,高校民盟基层组织必定会为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何洪澜 ]

[1]现代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李统书.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 [J].理论前沿,2007(11)

[3]杨爱珍.多党合作中的程序化建设[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5)

[4]李金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关注的几个理论问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李建民.试论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

[6]沈志义.关于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

[7]唐华生.民主党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种角色 [J].求实,2009(5)

[8]游洛屏.和谐参政是新阶段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

[9]竺乾威.公共行政学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0]孙关宏,胡雨春.政治学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D613

A

1009-6981(2011)01-0031-05

2010-10-23

叶莉 (1963-)女,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立文 (1964-)男,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民盟参政党参政议政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礼敬民盟“教育世家”奠基人——张澜——纪念张澜诞辰150周年
向党而生伴党行——湖南民盟地下组织建立前后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