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要领导快一点把后方建设起来——三线建设决策期间毛泽东党建论述探析

2011-08-15宋毅军金雄鹤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建设

宋毅军 金雄鹤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100017;2.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曾经按照我国军事经济地理特点,把我国沿海和边疆地区划为第一线,把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的中部地区划为第二线,把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及湖南、湖北等省的部分内陆地区划为第三线。其中,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川、贵、陕、甘称为大三线,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腹地一般称为小三线①马泉山:《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966—1978)》,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页。这里的一线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10个省市。三线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湖北、湖南、河南、山西11个省区。其余省市区为二线地区。。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中期基本结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上述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先后经历了1964至1965年的初始阶段,1969年至1971年的全面铺开阶段,1978年至1985年的调整改造阶段。

在决策三线建设过程中,关于党领导三线建设问题毛泽东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成为三线建设决策的重要指导思想。重温毛泽东的以上论述,认真探析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我们党更好地领导我国的经济建设,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文仅限毛泽东在决策三线建设过程中关于党领导三线建设的重要论述的探析。时间从1964年开始决策至1966年“备战备荒为人民”指导方针的完整提出。

一、根据我国和平时期面临的严峻形势:党领导尽快把“大小三线搞起来”打起仗来就不怕了

(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形势。首先,是紧张的国际形势。20世纪60年代初,伴随着世界各种矛盾的激化,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日趋恶劣,国家安全面临严峻的威胁。首先,在我国南面,中美两国关系持续恶化。1964年8月,美国制造了“北部湾事件”,将侵越战争规模扩大到越南北方,同时对我国东南边境地区及内地进行侦察和轰炸破坏,威胁中国安全。在我国北面,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显著恶化。前苏联出于战略需要,企图控制中国。在我国西面,边境国家和地区形势也更加紧张。印度政府一边支持西藏少数人搞民族分裂活动,一边调动军队多次在中印边界挑起武装冲突。在东面,美国军事力量支持国民党军队加紧对大陆东南沿海进行骚扰和破坏,并在日本和朝鲜半岛建立战略基地。日本与韩国签订“日韩条约”,密谋制定“飞龙计划”,威胁我国东北。新中国处于“四面八方”被“新月牙形”的包围之中。其次,是当时党内对和平时期军事工作的忽视。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形势,当时党内对和平时期军事工作的重视程度令毛泽东很不满意。他在1964年5月至6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谈到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问题时批评说:假使敌人占领了我们的地方,怎么办?我们一个省能不能打游击战争?言外之意,各省都不够重视军事工作。所以,各省都要有办法。现在省、地、县委都不讲武了,只讲文了。还有以大区或省为单位搞一些军事工业,准备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军事演习训练,在北京搞一次射击,请省委书记都来看一看。我也没看过,也去看一看[1]226。后来,毛泽东看了北京军区、济南军区的尖子部队的表演,认为很好。要在全军中普及,光有尖子部队是不够的。普及要很快布置,要抓紧这个工作。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各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强调:“地方党委要搞军事。由大区领导,各省要作个计划,包括民兵、军工厂、修理厂。省委第一书记都是政治委员嘛,不行使职务,你们可以作顾问。多少年来,政治委员是空头政委。太平世界了,不搞军事了!一旦发生战争,就会手忙脚乱。”毛泽东一直强调:人民军队过去是执行三大任务: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现在军队就是搞些生产,不大做群众工作了。我们还是要恢复过去的三大传统,要准备打仗,要生产,还要做群众工作。“你们这些省市委书记同志,过去都是在军队里的,现在搞地方工作,就不大问军事了。军队的同志搞了军事,也不问地方工作了。这都不对。搞地方工作的要管军事,搞军队工作的也要管地方工作。”[1]333

(二)党要教育人民,要做政治工作,树立胜利信心。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反复鼓励他们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他说“:对帝国主义不要怕,要教育人民,不要怕它。胜利的信念是打出来的,是斗争中间得出来的。我们都有很多经验,要打败美国人,就要跟美国人学。马克思、列宁的的著作里没有教我们怎么打美国人,这主要是靠我们向美国人学。”[1]330-331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都是可以打倒的,有压迫,就有反抗;有剥削,就有反抗。不管是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或其他帝国主义,都是可以打倒的。日本帝国主义当了我们的第一个教员,第二个、第三个是美帝国主义、蒋介石。我们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帝国主义是可以打败的,人民总是要胜利的。我就不相信人民不能胜利,我看你们也不相信你们不能胜利。我们要的是全世界人民的解放[1]260-261。

(三)党在和平时期也要重视领导武装。第一,中央领导人要重视和研究军事问题。1964年8月,毛泽东在中国政府抗议美国侵犯越南的声明稿上批道“: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1]2551965年5月19日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可以说是三线建设决策作出以来,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关于国内外形势和开展三线建设任务的集中、系统、重要的阐述。除毛泽东外,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来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主要论点是:要立足于准备早打、大打,从各方面来打,我们准备好了,敌人就不敢轻易来打,就有可能争取推迟战争,甚至使战争打不起来;要从战略上考虑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对增加兵员,要从全局来考虑,军队搞得太多,就要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备战工作要有重点,现在必须搞好工事,搞好部队的武器装备。可以先从部队抽一点力量去搞工事;要从军事思想、物质基础和军队的政治工作三方面做好打仗的准备。这次会议是为贯彻执行毛泽东1964年6月在十三陵谈话中关于国防战略方针问题的一系列指示而召开的。1965年4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说:美帝国主义正在越南采取扩大战争的步骤,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的安全。我们还要准备对付美帝把战火引到我们的国土上来。中央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应当加强备战工作。在全党县委以上的干部中,应当加强备战思想,密切注意越南战局的发展。要估计到敌人可能冒险。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应当准备应付最严重的情况,准备对付美帝轰炸我国的军事设施、工业基地、交通要地和大城市,以至在我们的国土上作战。毛泽东后来说:三线建设问题,是我讲迟了,早讲几年就好了,现在后悔无及[1]316。

第二,要搞地方武装。1964年6月,毛泽东就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讲话说:我们沿海各省要搞手榴弹厂、炸药厂、军工厂。打起仗来,不能等二、三线给你送去。每个省都有一、二、三线嘛!军工部署也要考虑一下,只搞大的不行。都要搞点地方的,属于地方所有的军工厂。打起仗来,要搞地方部队,第一、二线的省都要搞。一打起仗来,准备打烂,准备丢掉城市,各省都要有办法。请你们各大区、各省注意。现在没事,打起仗来怎么办?还有个问题,要搞第三线基地。还有以大区或省为单位搞一些军事工业,准备游击战争的根据地。有了这些东西,我就放心了。黄色炸药以大区为单位搞。当然,我讲每省搞一个兵工厂,有的也不一定每省搞一个,如青海可以同甘肃合着搞一个,宁夏可以同内蒙或者陕西合着搞一个,河北、四川、云南这些省,每个省都要搞一个。同时,党还要搞好地方武装,民兵要搞好“三落实”(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不能都指望军委。把一切都准备好,准备好了,敌人要来也好办,趁我们还在的时候再打它一仗,也好。

1964年7月,毛泽东在听取周恩来等汇报工作时谈话又强调拿十个或十一二个师出来给各省,归军委和省委、省军区双重领导。平时搞民兵工作,战时以营为单位分散,用民兵补充扩大,对敌作战,归各省领导。沿海、沿边有些省要搞兵工厂,造轻武器、造子弹。平时学会制造,积累一些材料。武装起来,做到人自为战,做到有准备就不怕。

关于加强一二线各省的后方建设可以解决一个长远的战略性的大问题。毛泽东在中共广东省委报告上曾经批示:广东省是动起来了,“是否可以将此报告转发第一线和第二线各省,叫他们也讨论一下自己的第三线问题”,“可以解决一个长远的战略性的大问题。现在不为,后悔无及”。批示既表扬了广东省,对其他各省建设一、二线也是有力的督促。

第三,搞三线建设必须建立有力的组织领导。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下,关于建设三线的大政方针既定,随后,一系列具体安排和部署也相继出台,以确保三线建设顺利地进行。

1.筹备组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机构,加强对三线建设的有力、有效领导。1965年初,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在中央一级成立了由国家计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余秋里负责组建的“小计委”,全面负责三线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指导。同年3月,中央书记处决定组建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由谷牧担任主任,主要任务是负责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实施。1965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李井泉任主任,程子华等为副主任。1966年1月,西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成立,刘澜涛为主任,王林、宋平等为副主任。3月,中南三线建设委员会成立,王任重为主任,华国锋等为副主任。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个开工的三线建设重点项目还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实行在党委领导下的指挥部首长负责制。至此,对于三线建设的领导就形成了中央由国家计委、建委以及大区中央局西南、西北、中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工程现场指挥部三级领导协调管理的体制。

2.搞好大三线建设的调查和规划。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1964年6月,周恩来召集由国家计委、冶金部、铁道部、交通部等部委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西南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责成国家计委牵头,立即组织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专家成立调查组,制订计划,尽快赶赴西南三线建设现场,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研究。会议任命程子华为联合调查组组长,负责组织研究调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三线建设采取三种方式进行:一是“新建”;二是“迁建”;三是“包建”。

3.搞好小三线建设规划。在进行大三线建设的同时,小三线建设也迅速启动。1965年初,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小三线建设的规划和布局,即根据对敌斗争需要,将华北、华东、东北、中南4个大区规划为14个后方基地。一、二线各省、区接到报告、指示后,立即仿效广东省,纷纷在自己的后方建立了小三线,如山东的莱芜地区;福建的南平——三明——漳州一线;河北省的太行山北部地区。总之,小三线部署了一批新建和迁建项目,包括军工、民用、支援农业的工厂、交通、电力、通讯、文教以及卫生等事业的建设。由上可见,在三线建设初期,根据毛泽东要快建“但不要潦草”的指示精神,在周恩来的悉心组织指导下,三线建设经过了必要的实地调研,作出了必要的规划。这在第一个建设高潮中是很明显的,其后随着全面展开特别是“文革”的来临,出现了严重的混乱。

二、着眼我国经济发展平衡布局长远目标:毛泽东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方针来解决战略性大问题

(一)搞好三线建设就不怕了。1965年1月,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国家计划委员会汇报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情况,在讲话中提出:搞好三线建设打起仗来就不怕了。他指出,我们的技术要赶上和超过国际水平。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都要超过。“抓三线建设,我们把钢铁、国防、机械、化工、石油、铁路等基地都搞起来了,那时打起来就不怕了。”搞不成,打起来怎么办?我们就用常规武器跟他们打。打起来还可以继续建设,你打你的,我建设我的。

(二)战争准备要放在打与不打两个可能上。1965年10月1日,毛泽东说:你天天说打仗,他不来打怎么办?那不变成了周幽王起烽火。这是我叫起来的,你不叫,打来了怎么办?战争不准备不行,有备无患。大小三线搞起来就好了。现在搞大三线、小三线,我看比较主动。小三线小边区,大三线大边区。我们搞计划,不能放在不敢打上。当然,我们准备打仗不希望打仗。因为打仗对我们没有好处。毛泽东说:打仗对我们没有好处。我们要进行建设,打仗就会把我们进行的建设打烂了。中国要和平。凡是讲和平的,我们就赞成。我们不赞成战争。然而,我们要放在马上打的基础上部署工作。现在我们要准备打仗。准备打,也许打不起来;不准备打,打起来就措手不及了。这点在人民中间要进行宣传。看来,帝国主义是准备打的,不然军火商发不了财。他们以为是会打胜的,实际上打起来对我们有利,他们一定会失败,这一点他们没有算到。

(三)讲求平衡工业生产布局。正是由于毛泽东对三线建设的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和最后决断,1964年5月的中央工作会议断然改变既定方向,转而明确地提出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开展三线建设。按照毛泽东战略意图“,吃穿用”重点转到以战备为中心的三线建设上来。后来的事实表明,毛泽东对这些重大问题经过了一番考虑。结果是:三线建设中心目的是备战,重点是通过交通、能源、原材料、机械制造等基础工业建设来发展国防工业。毛泽东形象地比喻说“: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攀枝花钢铁基地和六盘水煤炭基地(后来是以重庆周边的机械制造基地),连同成昆铁路,成为西南大三线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西南则是全国三线建设的战略大后方。遵照毛泽东指示,处于第一、第二线的各省行动起来,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小三线。

1965年1月,毛泽东再次谈到小三线建设问题,他指示各省三线建设都要注意搞。但强调搞大小三线建设两手准备的同时,还要做战争和建设两手准备。10月,毛泽东表扬大连市委负责人:你们现在又搞大三线,又搞小三线,好得很。我看比较主动,打起仗来比较稳当。在天津他询问:大三线建设,小三线建设,会不会是浪费?会不会化为水?当地负责人回答:不会的,就是敌人不来,从经济建设上说,也是有用的。毛泽东听了很满意。他强调,在三线建设中要作好两手准备,一是战备,二是长期建设。在济南他又叮嘱:要争取快一点把后方建设起来,三五年内把这件事情搞好,把大小三线搞起来。

(四)“备战备荒为人民”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1965年6月,毛泽东在杭州听取国家计划工作汇报时说:我们过去有经验,要精兵简政。特别是后方部队还要搞些生产。工厂也要搞点农业,这是工农关系问题。对老百姓不能搞得太紧,否则他就不同你一起打仗了。“总而言之,第一是老百姓,不能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计划要考虑这三个因素。脱离老百姓,毫无出路。”[1]316

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毛泽东提出的关于这一时期国防和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1966年3月,毛泽东写信给刘少奇,说:要为地方争一部分机械制造权。此事应与“备战、备荒、为人民联系起来,否则地方有条件也不会热心去做。第一是备战,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遇了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备,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而局部地区的荒年,无论哪一个省内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几个省合起来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更加要为地方积累资金用之于扩大再生产着想。所以,农业机械化,要同这几方面联系起来,才能动员群众,为较快地但是稳步地实现此种计划而奋斗[1]337。周恩来将之概括为“备战、备荒、为人民”七字方针。“这三个因素,不是暂时的,是长期的,安排计划要经常考虑这些问题。”[2]

三、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失误

毛泽东关于三线建设重大决策,其正确性已经为实践所证明,其失误之处也必须引以为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开始实施期间,三线建设的指导思想,其主要的基本的发展趋向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形成了一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了一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同时,这些党建论述和思想,正确发展趋向和失误的发展趋向并不是截然分开,许多时候都是相互渗透和交织的,不但共存于全党的共同认识过程中,而且共存于毛泽东一个人思想认识发展过程中。

(一)三线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和平保障,奠定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一,建立巩固战略后方。三线建设极大地发展了我国国防工业,加强了反击大规模侵略战争的能力,具有预防和遏制战争以保证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第二,调整国家工业布局,有效地把国防战备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三线建设和中西部地区长远建设与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结合起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绩。第三,三线建设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特定环境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和平时期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史上的空前壮举,在世界建设史上也尚属罕见。江泽民于1993年4月9日也题词:“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这既是对三线建设者们的称赞,也是对三线建设巨大历史功绩的肯定。

(二)三线建设出现的不少失误和许多偏差,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明显地凸显出来

第一,大规模基础经济建设却以国防战备为中心,并不断受到政治因素干扰甚至是破坏。从宏观上看,当年作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对当时战争与国际和平走向问题的认识有误,对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现实性、紧迫性估计有些过重。从党内来看,党内日益发展的“左”倾错误和阶级斗争理论的形成,使三线建设过程中也掺杂了反对“修正主义”因素,并且不断受到政治因素干扰甚至是破坏。第二,三线建设过分强调战备需要,大规模经济建设却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仍旧沿用战争年代方法从事建设,忽视经济效益,使有限的国家财力难以支撑,导致很大浪费。

综上所述,三线建设之所以出现偏差、曲折乃至失误,一个重要原因是:党的一元化领导最后变成了个人领导,损害了民主生活和集体领导。决策过程中“一言堂”,缺乏集思广益,科学论证,失误在所难免。林彪等干扰破坏,加重了三线建设混乱局面。从毛泽东方面来说,由于他“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也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2]55。不过,无论是伟大成就还是一些失误,都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在探索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获得和发生的。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党的宝贵财富。

[1]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