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发展模式研究*

2011-08-15河南省国动委科动办吴志学

河南科技 2011年21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动员河南省

河南省国动委科动办 吴志学

河南省国动委综合办 陈永振

河南省国有控股运营有限公司 王鲁豫

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发展模式研究*

河南省国动委科动办 吴志学

河南省国动委综合办 陈永振

河南省国有控股运营有限公司 王鲁豫

一、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的战略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8世纪,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人类研发了汽车、飞机以及无线电技术,使全球生产力实现了又一次质的飞跃。20世纪至今,以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人造卫星等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全面突破时期,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回顾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不难得出科技是最先进的生产力的结论。

2.科技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科技与军事密切相关。客观规律及历史实践证明,先进的科技成果大多最先在军事领域应用,然后再向其他领域延伸,这就要求科技发展必须能够紧跟武器装备发展的趋势。其次,军事的发展需要科技的大力推动。军事科技高度的保密性特点要求其必须自主创新,唯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祖国的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三,科技能够为国防建设提供支持。地方科技系统有它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通过走军民结合,军民两用的新路子,可以在研究、检测、鉴定、试验等方面为国防建设提供支持。

3.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的地位极其重要。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中国8大古都中,河南省占了4个。同时,河南省地处中原,连接南北,控扼东西,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制造业基地;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是军事上的战略预备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另外,从历史上看,河南省的科技成就对全国科学技术发展有着很大贡献,张苍的历法、张衡的地动仪、王永民的五笔字型输入法等都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二、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的潜力分析

长期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科教兴豫战略,把加强科技自主创新置于发展核心地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科技进步政策,不断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提供了有利条件。

1.国防科技力量动员的4大“方面军”。一是主力军——河南省企业科技力量。河南省大中型企业数量居全国第5位,中小型企业21 000多家,规模以上的有8 000多家。二是先锋军——科研院所力量。河南省从事各类科技活动的人员有22.6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者14万人,在豫工作的“两院”院士17人;还有一大批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国内外学者,一大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专家,省辖市及省直初步建立的19支科技力量动员保障队伍。三是后备军——大学科研力量。河南省有高校和普通中专100多所,在校学生250万。四是预备军——民营、民间科研机构力量。河南省的民营科研机构数量达到11 863家。以上这4大“方面军”蕴藏着丰富的国防科技潜力。

2.科研机构的潜力。与其他方面的内容相比较,科研机构的动员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科研机构动员可以成建制、成系统地动员科研力量,包括利用科研人员、科研设备和科研资料等,从而提高科研动员效率,满足战时对装备紧急研制的需要。而河南省科研机构门类齐全,数量众多,有一定的研发能力。目前,河南省有中央驻豫及省级以上的科研院所123家。按领域分,有工程与技术学科31家、新材料石油化工类9家、电子信息技术学科8家、核工业与地理学科5家、农林水与食品工程类16家、其他类54家。

3.科研成果、科技信息的潜力。挖掘和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和各类科技信息是国防科技动员的重要内容。河南省在这方面具有优势。一方面,河南省科技成果丰富。“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共取得科研成果5 000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1 60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75项;技术贸易更加活跃,全省共有技术贸易机构6 000余家,共签订技术合同超过16 000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00.8亿元,可以为河南省国防动员提供丰富的可利用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河南省科技信息建设有重大进展。在科技信息领域,开通了国家NSTL郑州镜像站,建成了河南省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启动了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河南节点建设项目,打造了百兆科技门户网站河南省科技信息网,整合了河南科技网等多个科技网站,营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绿色信息生态系统。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为满足战时军事科研生产对科研情报的需求打下了良好基础。

4.科研仪器和设施的潜力。根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拥有原值10万元以上的大型军民通用科研仪器设备6 000台(套),总原值23亿元以上。主要包括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机电产品、新能源、新材料、化学试剂以及其他技术含量较高的常用设备和设施。这些仪器设备先进,功能配套较为完备,具有专业性强、精准性较高、集成多功能等特点,为国防科技动员提供了科研物质条件。

5.科研创新平台的潜力。目前,河南省有省属科研机构64家,中央驻豫科研机构31家;有县级以上的高新技术区、留学归国科技园、高校科技园、产业集聚区等近200家;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检测中心等750多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5家;有军民兼容的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600家;有国家级检测、监督专业机构54家;有国家级高新区4家,在数量上居中部省份第1位;有高校、企业共建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76个;全省已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690家,其中国家级45家。这些创新平台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攻关力量强,可以直接为国防动员服务。

6.科技基础日益雄厚。一是门类比较齐全。河南省在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多层次的科技力量布局。二是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履带拖拉机、人造金刚石、大型轴承、液压支架、王码五笔字型、“神舟”出舱宇航服面罩等一批影响巨大的科技成果,还开创了国产数字程控交换设备之先河。三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培育了517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0%。四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许继、宇通、平高等1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7.军工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河南省军工企业的数量和人员多、规模大,对区域国防科技动员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带动作用。

三、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建设存在的问题

1.科技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省在科技人员构成、科研院所、高新技术、科技进步状况、科技投入产出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科技整体实力排名较为落后,处在全国第22位左右。尤其在研究制造和集成技术等方面差距比较大,一些先进的设计技术、实验验证技术等还不能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

2.军地动员联动功能没有发挥。在组织专业对口上,河南省一些地方与军队的融合发展的力度不深、质量不高、成效不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由于军地各处自身的体系中,地方在经济建设中不能充分兼顾国防建设的需求,军队在建设中也未能充分依托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另外,由于军事机关的特殊性,国防科技动员与河南省军区系统及野战军系统接触少,造成军地需求信息共享不够。同时,地方科技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难以满足快速精确的国防科技动员的需要,动员设施不配套、科技动员方案还不够完善,使得国防科技动员与实战要求结合不够紧密。

3.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一方面,作为新拓展的领域,从纵向看,国防科技动员缺少国家科技动员机构的指导;从横向看,国防科技动员缺少部门协调。河南省的科工局、国资委,以及中央驻豫黄委会、铁路局、民航局等都有国防科技动员资源,但没有协调机构。由于国防科技动员的职能与经济动员、信息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能交叉、任务重叠等问题,因而给组织动员需求、方案拟制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的工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县级国防科技动员办公室机构有些还不健全,人员不固定、经费难保障,地方性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使得全省国防科技动员还没有真正步入依法建设的轨道。

4.个别领导干部国防意识淡薄。河南省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对国防科技动员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抓好国防科技动员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够强,存在重业务轻国防、重经济轻安全的思想,没有把国防科技动员建设摆在应有位置,使得地方政府存在国防科技动员机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的情况。

5.国防科技动员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由于国防科技动员是新形势下国防动员拓宽的新领域,因此,对国防科技动员在理论和实践上研究探讨得不深入,针对性不强。如对国防科技动员对本地区、本部门动员什么、如何动员等缺乏明确的内容和标准;军队需求什么和在技术、科技人员、专业设备等方面有什么具体要求,尚不明确。总而言之,现有国防科技动员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和积累的经验明显不够。

四、加强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建设的建议

1.提高国防科技动员意识。强化全民国防观念,要居安思危,从政治高度认清国防建设的战略意义,进一步丰富宣传内容,拓宽宣传渠道;要把国防教育纳入党政干部培训和院校及社会教育内容中,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纪念场馆等资源优势,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良好氛围。

2.研究制定政策导向。一是把国防科技动员纳入整个河南省国防动员组织体系,完善高效、精干、有权威的国防科技动员组织机构。二是将国防科技动员的人才建设纳入河南省科技、人事、教育体系。三是制定法规将国防科技动员纳入地方法规建设体系,形成各层次各系统有机衔接、系统配套、整体推进国防科技动员的建设格局。四是研究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如参加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的企业单位,可优先申报、承担科技项目,优先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对每年组织开展国防科技动员研究、开发、训练、演练等的活动项目,部分可列入省、市、县科技发展计划等。

3.积极开展国防科技动员相关理论研究。重点加强对军民融合式发展、军民一体化保障,要针对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常态化的特点,研究解决国防科技动员速度如何“迅即”的问题;针对国防科技动员的主体动态变化的特点,研究解决动员力量如何“建设”的问题;针对动员责任主体多元的特点,研究解决动员政策“规范”的问题等,为科技动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4.加强军民结合的平台建设。一是要有重点地搞好对战略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企业的国防科技动员计划和预案编制工作,尤其在平台建设方面,要提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河南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进行整合、重组与建设。二是要提供军民共享的科技资源,根据科技规划,向军队开放高校、中央驻豫科研单位、大型企业等,将全省范围内的大型科学仪器纳入协作共用网,形成功能齐全、开放高效的大型科学仪器保障系统。

5.建立有效的军民融合机制。一要持续巩固科技动员功能。围绕动员能力,进一步优化科技动员保障方案计划;结合动员潜力调查,搞清动员需求;结合演练,明确对口支援关系,形成动员保障能力。二是积极拓展应急功能。要进一步完善遂行应急任务的方案计划、基础设施和物资储备等工作,强化军地情报共享、决策会商、行动互动等机制建设,确保在抗灾救灾和应对其他突发事件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大力提升服务功能。要积极促进军地双方在产业协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接交流,推进军民科技对接活动向“常态化”、合作项目向“规模化”、技术产品向“高端化”转变。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2400450031)。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动员河南省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国防动员歌
音乐迪斯尼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
聂荣臻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