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1-08-15蔡舒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闽台福建职业院校

蔡舒钰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蔡舒钰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随着两岸开放政策的不断放宽,两岸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加强闽台职业教育合作,能增进彼此友谊、促进文化融合、加强交流互动、吸收职教经验,有利于实现双方互补共赢、维系两岸同胞亲情、遏制文化台独蔓延、引进台湾高端人才。在分析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对两岸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校际交流关系愈加密切、校企合作工作不断推进等发展现状,提出深化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对策建议,即引导社会观念、强化政府作用、提升自身实力、加强平台建设、创新合作模式、开展师资互派,由此构筑闽台职教交流的长效机制和发展体系。

闽台职教;交流合作;长效机制

近年来,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依然存在着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和亟待弥补的不足。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区域,是两岸交流互动的重要窗口和前沿平台。探究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福建在对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上先行先试,为两岸经济共荣、文化融合、祖国统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增进彼此友谊,实现双方互补共赢

一方面,通过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沟通了两岸人民的情感。由于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导致了两岸之间缺少了相互了解,通过两岸职业教育界以组团互访、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加强两地交流与学习,发挥好维系两岸人民情感的桥梁、纽带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台湾在教育理念、课程建设、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产学合作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福建则有着生源丰富的优势。正是闽台职业教育间的这种互补性,为两地开展交流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二)促进文化融合,维系两岸同胞亲情

闽台文化的亲缘关系体现为两者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台湾特殊的历史际遇,使两岸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台湾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性质永远不会改变。通过两岸职业教育互动,对牢固台湾本土中华文化的根基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教育互动的主体——专家、教师和学生,更易于接受“两岸文化同根同脉”的理念,同时凭借知识分子在岛内民众中的影响力及文化传播力,他们对大陆的看法及思想理念对于台胞们来说最具说服力。可见,闽台职业教育的交流往来,在维系海峡两岸同胞亲情、增加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大两岸职业教育交流的支持力度,推进两岸关系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加强交流互动,遏制文化台独蔓延

“文化台独”源于台湾的“本土化”运动,在这过程中被台独分子所利用,企图割断两岸文化渊源,确立台湾文化独立性,从而为实现台独政治目标服务。“文化台独”在实践上推出鼓吹台独意识的《认识台湾》教科书,搞“文学台独”,在历史教材及语言政策等方面上企图弱化国语地位。这些文化分裂行为危害性极大,尤其是使青少年产生了历史文化认知的错乱,对祖国统一大业极为不利。福建有着得天独厚的对台优势,进一步推进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密切了台湾文化与母体文化(即中华文化)的联系,有利于正本清源,增强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文化台独”,削弱了台独对民众心灵腐蚀的消极影响。

(四)吸收职教经验,引进台湾高端人才

人力资源的基本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独特属性——职业性,它坚持就业为导向,让受教育者接受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台湾的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上世纪台湾经济腾飞的一项秘密武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加强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是两岸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福建的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推进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吸收台湾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为台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促进台企升级转型,也为海西建设的推进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二、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大陆历来十分重视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出台了惠台政策,如台湾学生和大陆学生同等缴费、设立台湾学生奖学金、认可台湾高等学校学历等。在这种政策背景下,福建省政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合作,出台《关于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的意见》,把拓展闽台教育交流合作作为工作重点。《福建省促进闽台职业教育合作条例》、《福建省关于促进“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建设若干规定》等相关文件,可看作是闽台职业教育合作专项立法的雏形。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拓展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支持开展两岸校际合作、职业培训、资格考试和认证、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等试点工作”,为闽台职业教育合作带来良机。随后,在教育部的倡议支持下,大陆首家海峡两岸教育交流合作中心正式在福建省成立,为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够有效促进两岸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二)校际交流关系愈加密切

福建职业院校加强与台湾院校的联合办学、项目合作、师生交流活动,不断拓宽闽台职业教育交流渠道,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第一,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培养人才。第二,师资交流与培训工作不断推进。第三,学术科研交流活动活跃。第四,职业培训交流卓有成效。福建职业院校通过与台湾职业院校、培训实体合作,闽台职业培训交流已初步构成技能人才竞赛、学术交流、证照考试、校企合作和项目合作等五大平台;两岸小吃烹饪、摄影、服装设计等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得有声有色,促进了两岸互动,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三)校企合作工作不断推进

在福建省政府的政策引导下,福建许多职业院校与台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合作形式多样。台资企业天福集团以出资的方式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台资高职院校——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真正做到了校企成“一家”;省内的职业院校与台资企业以一校多企或一企多校形式开展校企合作,如厦门技师学院与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等多家台资企业合作冠名办班,为企业定单式培养技术人才。在福建省教育厅的牵头下启动了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其采取的“校校企”的模式,整合了福建省院校、台湾院校和台企三方的资源,实现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化与创新。

三、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社会观念,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一方面,应当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一些地方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把支持性政策偏向于普通高中教育和高校教育的扩充。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实质上,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其他层次人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正确定位闽台职业教育合作。福建的职业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过程中轻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程开发缺乏创新、管理制度不健全、“双师型”教师的短缺、校企合作进展不顺利等。加强与台合作,引进台湾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借鉴成功做法,对福建的职业教育发展十分有益。

(二)强化政府作用,提供有效的扶持服务

其一,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尽快出台引进台湾优秀师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并对积极引进台湾优秀教育资源的福建职业院校的奖励办法有所规定等。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其二,完善管理制度。当前的闽台职业教育合作系统性和有序性还不够强。建立闽台职业教育合作的协调机制,构建协调指导机构,及时发现并切实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赋予各职业院校充分的合作权,让合作形式灵活多样。建立闽台职业院校合作评价制度,重点建设一批有着较好的与台合作基础的示范性职业院校,予以充分的政策倾斜,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三)提升自身实力,夯实闽台的合作基础

一是遵循“专业服从市场,课程服务于专业”原则。学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针对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精心设计课程设置,建立一个满足专业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务实的职业能力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中突出各种资格证书的知识点,在实践教学中突出操作技能的培养,甚至促进“学力比学历更重要”观念的形成。

(四)加强平台建设,发挥交流的辐射作用

第一,搭建两岸高校交流平台。继续建设好海峡两岸职业教育研讨会、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展览会等相关交流平台。第二,搭建两岸青年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两岸青年辩论、歌唱、体育、职业技能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加深台湾青年人对大陆的认识、对福建的了解,促进两岸青年的感情融合。第三,搭建两岸职业证照交流平台。成立闽台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研究中心,对实现两岸技能资格一体化进行攻关;加大与台湾职业证照学会等台湾知名人力资源机构的合作力度,推动两岸职业证照的转换互认;建立闽台技能人才信息库,为促进闽台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重要载体。

(五)创新合作模式,建立长效的发展机制

学校能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服务以及人才,企业可以帮助学校解决学用脱离问题和就业问题并通过资助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产教结合、共同发展的目的。首先,校企之间建立起人才培养机制。校企联合开发教育教学计划,确定专业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其次,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训条件。聘请企业的专家或师傅为学校的实训教师,为人才培养作保证;学习台湾院校在学校设立各企业的展室;利用好企业的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得到真实环境的训练机会。再次,加强校企合作项目研发工作。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学校应主动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最后,学校应吸收企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考核,发挥各自优势,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

(六)开展师资互派,构筑健全的培养体系

通过加强与台合作来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提高福建职业院校师资质量的重要保障。第一,加强闽台院校交流,多创造教师互换的机会;闽台院校进行师资培训的合作,整合闽台职业院校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第二,打造两岸师资培训基地。依托福建高职院校建立培训基地,打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综合平台。第三,台企和学校合作共建教师队伍。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聘请台企中的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第四,福建院校在台湾的帮助下建立教师评鉴制度。借鉴台湾的师资评价标准,从课堂教学评估、学生的反馈情况、参与实践培训的表现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考核。

G710

A

1006-5342(2011)10-0092-02

2011-08-29

猜你喜欢

闽台福建职业院校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福建医改新在哪?
郑成功与闽台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