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内容的探讨

2011-08-15裴伶俐王洪俊

环境科学导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负离子舒适度学报

裴伶俐,王洪俊

(1.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涪陵408100;2.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关于我国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内容的探讨

裴伶俐1,王洪俊2

(1.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涪陵408100;2.北华大学林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主要对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内涵进行了阐述,对其评价内容进行了综述。

旅游业;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

进入21世纪,人们体验自然、关注生态,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随着人们对自然索取力度的不断加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日益显现,出现诸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生物资源减少等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对旅游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已成为热点话题,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是旅游环境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 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研究现状

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与环境质量评价相结合,开始对自然环境的旅游适宜性进行研究。崔凤军首次解释了旅游地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的含义[1]。钟林生等根据生态旅游的理念[2],也提出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的概念和原则。从研究内容来看,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旅游地环境质量多从大气、土壤、水环境、气候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3,4];对旅游地环境旅游适宜性主要涉及的区域有自然保护区[5]、森林公园、城市绿地[6]、森林植物园[7]。从研究方法上看,我国学者主要采取主成分分析法[3,4]、数学模糊[8]等对旅游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

2 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内容

2.1 气候的旅游适宜性评价研究

我国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标对旅游地的舒适程度和适宜旅游期进行分析评价[9~11];②对冬季旅游气候的研究[12];③旅游气候区划分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对旅游气候资源的特点定量研究主要是舒适度和旅游适宜期等方面。各位学者采用的评价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①使用比较多的是温湿指数[13,4]、人体舒适度指数[15~17]和风效指数[18,19];②考虑旅游活动的相关性采用适合不同旅游时间的不同舒适度指标如各月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平均着衣指数[20]。

2.2 空气质量的旅游适宜性评价研究

空气质量是决定旅游适宜性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空气质量旅游适宜性的评价主要从空气负离子效应、空气粉尘含量和空气细菌含量等因子考虑。

2.2.1 空气负离子的研究

空气中的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21]。空气负离子与人的体感舒适程度密切相关,是衡量旅游地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对空气负离子的研究始于1978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两个负离子的研究发展高潮[22]。我国关于空气负离子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人为干扰环境和自然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的分布规律[23,24]。

目前,对不同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监测总结得出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是在爆布、海滨、河谷附近[25~28]。日变化规律一天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有两个波峰值07~09时和22~24时[29]。年变化规律一年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夏、秋季高于冬、春季;且夏季最高,冬季最低[29]。还有研究人员发现空气负离子浓度在近地层一般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室外空气负离子浓度一般高于室内[30]。乔灌草复层结构负离子浓度最高,草单层结构浓度最低[26]。

2.2.2 空气粉尘浓度的研究

粉尘浓度过大会对大气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所以空气粉尘含量是评价一个旅游地空气质量旅游适宜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得出乔、灌、草构成合理的绿化结构具有较好的滞尘效益[31,32],祝宁也得出此结论[33]。不同树种之间的滞尘能力存在着差别[34,35],滞尘能力差异很大主要是因为不同植物滞尘能力的差异与叶片的表面特性(皱纹、粗糙、绒毛、油脂等)及其湿润性有密切关系,滞尘量的多少与树冠总叶面积、枝干分枝角度、树冠形状等有关[36]。

2.2.3 空气细菌含量的研究

旅游地空气含菌量不仅是衡量旅游地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旅游地空气旅游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植物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37]。植物种类不同,对环境微生物的作用效果也不同[38~40],不同的植物群落对空气中细菌含量的影响作用也不同[41,42]。

2.3 生物环境的旅游适宜性评价研究

我国对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主要从多样性程度、植物景观季相美感度、植物珍稀度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区域分为高度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区、生物环境中度适宜区和勉强旅游适宜区。造成部分景点适宜性降弱的原因可能是旅游过度开发[43]、游客量的增多[44]、旅游活动等[45]。

2.4 水环境的旅游适宜性评价研究

国内学者对旅游地水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主要选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指标进行衡量[45,46]。近年来,在评价方法上人们常用综合污染指数[47]、内梅罗指数[47]、模糊综合评价法[48]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49]、灰色聚类法[50]等方法来进行水环境的综合评价。

2.5 声环境的旅游适宜性评价研究

旅游地的环境噪声主要是由服务业、娱乐、交通设施和人员流动所引起的。丰富的植被条件,具有良好的隔音减噪效应,可以有效地衰减噪音,形成安静的休闲空间[51,52]。我国对植物降噪效果的研究开始于2000年。一些研究者测量了不同类型的林带的降噪效果[53,54],上海市率先进行了降噪绿地的研究和营造,对植物的减噪机理、降噪绿地的特征[55]进行研究。

3 结论

通过总结得出我国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内容包括气候、空气质量、生物环境、水环境、声环境五方面,主要是对单个环境要素的评价有较大突破,且日趋完善,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地质地貌的评价相对较少,且不成熟。而且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采用层次分析法,采用定性、定量或定性定量结合评价。总之,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需要更进一步发展。

[1]崔凤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和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钟林生,肖笃宁,赵士洞.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1).

[3]王忠君.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效益与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4]汪君.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自然环境旅游适宜性分析与评价[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

[5]栗辉,刘晓东,邢军会.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固碳释氧及降温增湿效益[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11).

[6]陈自新,苏雪痕,刘少宗.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1998,14(6).

[7]周晓峰,蒋敏元.黑龙江省森林效益的计量、评价及补偿[J].林业科学,1999,35(3).

[8]吴楚材,黄艺,刘云国,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环境质量评价[J].中国园林,1994,10(3).

[9]陈胜军,樊高峰,郭力民.浙江海岛体闲旅游适宜时段研究[J].气象科技,2006,34(6).

[10]周蕾芝,张国庆,张爱光.森林公园建设中舒适度问题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2,(2).

[11]廖善刚.福建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8,14(1).

[12]王明娜,孙彦坤.哈尔滨地区冬季旅游气候舒适度模糊综合评判[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2).

[13]陈瑾文,杨恕良.贵州西南部旅游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贵州气象,2002,26(3).

[14]徐向华,穆彪.赤水景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J].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21(5).

[15]范伶俐.湛江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利用[J].四川气象,2002,82(4).

[16]李京平,胡毅,朱克云.丽江地区旅游气候资源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1,16(3).

[17]胡毅,朱克云,江毓忠.成都及附近地区旅游气候资源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1,16(4).

[18]覃卫坚.广西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广西气象,2003,24(4).

[19]吴丽娜.厦门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其利用[J].福建地理,2001,16(3).

[20]任健美,牛俊杰,胡彩虹,等.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4,23(6).

[21]刘云国,吕健.大型人造园林中的空气负离子分布规律[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1).

[22]邵海荣,贺庆棠,海平.北京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3).

[23]李安伯.空气离子研究近况[J].中华理疗杂志,1988,11(2).

[24]吴楚材,郑群明,钟林生.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1,37(5).

[25]兰思仁.国家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6]王洪俊.城市森林结构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5).

[27]黄建武,陶家元.空气负离子资源开发与生态旅游[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36(2).

[28]颜加强,刘同想,余化平,等.峨眉山疗养因子的综合分析及应用[J].中国疗养学,1999,8(6).

[29]吴楚材,郑群明,钟林生.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水平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1,37(5).

[30]蒙晋佳,张燕.广西部分景点地面上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3).

[31]张新献,古润泽.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4).

[32]赵勇,李树人.大气污染分区与绿化模式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3,15(6).

[33]祝宁,李敏.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9).

[34]陈玮,何兴元.东北地区城市针叶树冬季滞尘效应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

[35]刘玉新,孙壮.吉林市部分绿化树种的滞尘测定[J].林农业科技学院报,2008,17(2).

[36]康博文,刘建军,王得祥.20种主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的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3,(4).

[37]李海梅,何兴元.中国城市森林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态学杂志,2004,23(2).

[38]花晓梅.树木杀菌作用研究初报[J].林业科学,1980,16(3).

[39]马杏绵.华北珍珠梅杀菌作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1985,6(2).

[40]褚泓阳.园林树木杀菌作用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10(4).

[41]南京市环保所.城市绿化减少空气含菌量效应的初步观察[J].南林科技,1976,(2).

[42]刘福才.绿色植物减菌试验研究[J].园林科技通讯,1987,(2).

[43]李贞,保继刚,覃朝锋.旅游开发对丹霞山植被的影响研究[J].地理学报,1998,11(6).

[44]刘雁琪.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静养区环境评价与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45]石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环境评价[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3).

[46]刘锦霞,张平卿.宁夏沙湖旅游区环境现状评价及发展趋势分析[J].干旱环境监测,1997,11(3).

[47]李玉文.环境分析与评价[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9.

[48]阎伍久.环境质量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2,18(2).

[49]王红瑞.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分析复合模型及其实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3(4).

[50]慕金波.灰色聚类法在水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199,12(2).

[51]肖荣波,邹涛,周志翔.枫杨绿带公路噪声测试与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23(3).

[52]罗海霞,丁建生.复合式绿化林带在港区边界噪声防治中的应用[J].交通环保,2003,(4).

[53]陈振兴,王喜平.绿篱的减噪效果分析[J].广东林业科技,2003,19(2).

[54]张庆费,庞名瑜.上海主要绿化树种的抑菌物质和芳香成分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2000,9(2).

[55]张庆费,肖姣姣.降噪绿地:研究与营造[J].建设科技,2004,(21).

Discussion on Suitability Assessment Content of Natural Environmental Tourism

PEI Ling-li1,WANG Hong-jun2
(1.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Fuling,Chongqing 408100 China)

The connotation of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natural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was demonstrated.The assessment contents were summarized as well.

tourism;natural environment;tourism suitability.

X82

A

1673-9655(2011)06-0065-03

2011-06-09

裴伶俐(1982-),女,湖北宜昌人,助教,硕士,景观配置生态学。

猜你喜欢

负离子舒适度学报
负离子人造板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静电对负离子地板测试的影响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致敬学报40年
宾县万人欢林场空气负离子浓度及负离子物质量和价值量研究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高压脉冲电刺激下龙舌兰释放负离子的研究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