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雷电业务建设进一步完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
2011-08-15陈万祯贾文忠
陈万祯 贾文忠
(张家口市气象局,河北 张家口 075000)
1 问题的提出
2006年6月6日下午4时10分许,张家口市五一东大街北龙中学附近,7根万伏高压线被雷电击中,迅速起火,造成人民影院至五一东大街、建国路北部等2000余户用电大户及居民停电.当时目击者致电张家口晚报“新闻110”记者称,“轰”一声雷响过后,五一东大街北龙中学附近的高压线立刻断了好几根,电线顿时起火,火苗很大,火势过后,空气中留下一股刺鼻的胶皮味.现场看到,几根高压线散落在地上,高压线断头处附近的地面留有一团团燃烧过的黑黑的痕迹.据市区供电分公司生产技术科一位同志介绍,“这是张家口市20年来发生的最严重一起雷击断线事故”.当地供电部门组织人员连夜对该线路进行了抢修.据有关资料反映,在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其中气象灾害占到70%以上,而在气象灾害中,雷电灾害又是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非常严重的,以2006年为列,我国就发生雷电灾害8892起,死亡人数达770人.河北省共发生雷电灾害508起,比2005年多116起;因雷电灾害死亡 19人,伤20人;引起火灾或爆炸5起;损坏建筑物17起;损坏计算机等办公电子电器设备562件;损坏电视机等家用电子电器设备652件;直接经济损失815万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2 问题的严重性与社会需求的迫切性
建立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强化雷电轨道建设,是关系民生、民安的一件大事.以张家口市为例,由于该市是多山地区,夏季地面强烈增温和山地对暖湿气流的抬升会促成剧烈的大气垂直运动,所以也就成为雷电多发地区.据统计,多年平均雷暴日数达42-51天之间,比北京和华北平原约多20-30%,接近于长江流域.2006年张家口市共发生雷电灾害66起,造成人身事故9起,其中有8人被雷击身亡,数十头牲畜遭雷击死亡;计算机等办公电子电器设备受损31起,击毁59件;电视机等家用电子电器设备受损6起,击毁24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66.1万元,间接经济损失42万元.由于雷电灾害主要发生的行业依次为电力、通讯、广电、石化、建筑、金融、交通等,所以造成社会影响是比较大的.2006年6月25日,该市某县电视台遭雷击,两套无线电视节目以及30套县城有线电视节目全部停播.此次雷击共造成无线发射机、非线型编辑机、加密接收机、硬盘播出等11种电视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1.89万元.2006年8月12日到8月14日该市某县连连遭受雷击,击毁电话机多部、有线电视放大器多处,击坏数百门电话、数百台电视机、上百台微机等多种电器.2006年5月30日,该市某广电系统部分设备被雷击瘫,造成3万多户居民家中电视信号中断,广电系统损坏4个光机,2个干路放大器,20多台延长放大器等.此外,2006年6月该市某煤气公司储气控制柜遭雷击、某供水公司水厂中心机房楼被雷击、某房产交易大楼因雷击起火等都在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从近几年来每年发生雷击事故和损失来看,张家口市的雷击灾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可以断定,随着张家口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雷电灾害将成为影响本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这项工作的严重性与社会需求的迫切性是显而易见的.
3 思考与建议
应该肯定的说,张家口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颁布实施以来,加强了防雷减灾的管理,特别是近年来,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有关文件,在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以后,张家口市对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促进了本市防雷减灾事业的大发展,全民防雷减灾意识大为提高.但是,在防雷管理、雷电防护技术服务大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张家口市在雷电监测、预警方面是滞后于雷电防护技术发展的,特别是与比较先进的地方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反映在:目前气象预报工作使用的气象卫星可监测上千公里以上大范围的云系变化移动情况;天气雷达可监测到半径300公里范围内对流云系的发展变化移动情况,但是由于监测范围大,在分辨率上存在着较大误差,很难确定几公里范围内究竟有无雷电发生.欠缺闪电定位系统,很难确定雷电发生后的具体位置;没有用于雷电发生前的预警设备,在雷电发生前没有办法进行预警反应.
为此,建议我们省、地气象工作应该尽快强化雷电轨道建设,开展大气静电监测,进行雷电预警工作,像其他观测业务一样,每年在相关的时间段里,作为正常的观测工作开展起来,使我们的雷电轨道建设从目前的避雷设施检测、建筑物的防雷图纸审核、以及避雷工程的施工这一单调的运行中强化起来,以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具体的实施可以以点带面的推开,在有关试点地市选定合适地点,布设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特别是在市区和重要工业区,现代化程度高、经济发展分量重的地区,本市的人口稠密、高层建筑集中区域布设闪电定位仪和大气电场仪,用以监测该区域内大气电场变化情况,并与卫星云图、天气雷达等现代化设备配合使用,确定该区域内某一地点未来10分钟至40分钟发生雷电的危险性,实现雷电发生前预警的目的.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御,起到防止雷击事故发生的作用,因此有很高的推广使用价值.使相关区域重点部门在雷电发生前采取应急措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可实现在一定区域内进行雷电发生前的预警功能.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其他方式对该区域内的公共安全和重点雷电防护单位发布雷电预警通报,促其施,减少雷击灾害的发生,其在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意义重大.
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及作用在于,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趋势,雷电发生次数将会逐年增加,对各地市来说,随着高科技、高投入的经济建设项目的迅猛增加,都会对防御雷电有较高的要求;雷电灾害发生次数增加、损失程度加大,造成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迫在眉睫.从2005年起,我们国家要求气象部门把开展雷电监测预警作为对公众服务的重要内容,以减少全社会的气象灾害损失.如果我们气象工作开展了对重要区域雷电发生前的预警问题,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城市防灾服务功能,起到防御和减少雷电灾害的作用,因此十分必要.同时也是建立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强化雷电轨道建设的重要任务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