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里的三代人

2011-08-15唐亚军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三代人黑土地矿工

文/唐亚军

矿山里的三代人

文/唐亚军

从爷爷这一辈开始,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在有着无数历史和荣耀的矿山工作。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记载着爷爷建矿之初的劳作艰辛;记载着父亲对煤矿走向辉煌的点滴记忆;记载着我工作生活的感悟与感动……

爷爷是一名勤劳朴实的采煤工,并且是当时所在煤矿建矿以来的第一批矿工。他虽然为人处世一团和气,对待工作却是敢打敢拼。面对脏活、累活、险活,爷爷总是冲在前面,这是他的特色,也是他们那一代矿工的特色。因为他们热爱矿山,热爱脚下这片黑土地,他们是为煤矿日后的规模化发展作出开创性贡献的矿工。不幸的是1970年,长年在生产一线工作的爷爷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无法再从事繁重艰苦的井下工作,单位领导为了照顾爷爷,让年仅五十岁的他提前退休在家休养。爷爷离开他心爱的工作岗位,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他含着热泪把自己那身洗得发白的工作服交到我父亲手中,亲手为他戴上安全帽,并对他千叮万嘱:“儿子,我老了,矿山的建设需要你们年轻人,你一定要争气,千万不要叫我失望。”

父亲是1970年入矿的,从小苦惯了的父亲在矿山工作,只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在生产一线,因为井下劳动力不足,任务繁重,生产任务常常不能及时完成。为此,父亲主动请缨,一个人硬是干下了五六个人的活,丝毫不觉得苦和累。并且,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他总是第一个抢着去,工友们亲切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煤老虎”,意思是他像老虎一样,力大无穷,英勇无畏。父亲也因为成绩卓著,年年被煤矿评为生产标兵、劳动模范。1976年,在井下一线摸爬滚打6年的父亲,被单位保送到“七二一”工大学习采矿技术。两年后,学成归来的父亲被分配到单位生产部门从事煤质管理工作。身份变了,但父亲吃苦耐劳的性格没有变,到矿井检查指导工作时,他经常深入井下一线,用自己所学知识,现场为施工连队指导、处理生产难题,成了矿工心目中的“专家教授”。在父亲的主抓下,他所在煤矿的煤炭灰分由原来的20%降低到10%以下,煤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每年为单位增加经济效益达300万元以上。父亲就这样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直到2001年,已过退休年龄的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工作了30多年的矿山。

1998年,刚从技校毕业的我,怀着对矿山的无限梦想和追求, 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到水井头矿,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采煤工。打眼,放炮,支护,出矸,这一道道工序展现出来,就是一幅幅最壮丽的画面;风机声,风钻声,矿车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就是一曲曲最优美的旋律。

这些丰富的经历,让我变得对煤矿生活熟悉并且敏感。2005年,我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记录矿工兄弟那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记录我对矿山生活的感恩。在提笔写下第一个字时,我没想到从此会与文字结下不解之缘。几年来,我通过孜孜不倦的写作,从一篇篇稿件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到发现自己的文章越来越多地在报刊上发表,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激励着我笔耕不辍。为方便我写作,2009年9月,单位领导把我调入了宣传部门工作,工作地点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是矿山为我搭建了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绚丽舞台。至此我的人生和矿山的命运紧密相连,坚定了我扎根矿山,奉献矿山的无悔抉择。

时间如梭,转眼已经是2011年,回首望去,我家祖孙三代见证了矿业公司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60年过去了,今天的煤矿企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辆辆轿车飞入了寻常员工家,一个个崭新的矿业公司在崛起,在腾飞!

■责任编辑 董 宇

猜你喜欢

三代人黑土地矿工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三代人的回家路
金牌挖矿工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三代人的高考
黑土地上稻花香
矿工老李
三代人的建议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