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实践1)

2011-08-15罗玉琳曾德碧

护理研究 2011年18期
关键词:实训室基地实训

周 密,谭 严,罗玉琳,曾德碧

护理人才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护理实训基地是实施护理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我校作为渝东北地区唯一的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为发挥区域职业教育的辐射作用,建成了立足库区、面向基层,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功能和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型基地。文化建设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与其他共享主体专业素养、职业习惯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因此我校从文化建设的4个层次,围绕共享主体进行了建设。现介绍如下。

1 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理念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是以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为背景,以在实训室工作的师生为主体,在实训室教、研、学、管等活动过程中的行为反映。实训基地文化虽然本质上是精神的,但它也要通过合理化的环境和设施来体现。因此实训基地文化是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物质形态、组织制度和实践活动。我校实训基地所确定的主体是在校学生,在岗护士以及在我校参加护工培养的下岗工人。现代护理专业核心理念是人文关怀[1]是爱心。因此我校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即围绕以“爱”为中心理念进行建设。共分为4个层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2 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内容实质

2.1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是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核心。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以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目标出发,吸收先进的临床护理文化,将护理工作岗位所推崇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救死扶伤、关爱至上的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到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中去,营造鲜明特色的实训室文化氛围。我们将实训室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进行对接,以及在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走廊条件建设“护理人文走廊”传播护理文化、营造专业环境、渗透专业理念、培养专业习惯。实践证明,这具有两大作用:一是护生在校期间,能充分感受职业氛围以及人文关怀的浓厚气息,树立“爱”的理念,激发护生内心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坚定护理信念,使护理人文精神逐渐内化为一种职业品质、职业修养;二是护生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后,能自觉将已内化的护理人文精神运用于工作中,用一颗自然的和职业的“爱心”,真切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文化建设中的其余三个层次均围绕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核心开展实践。

2.2 物质文化建设 与精神文化为隐性文化相反,物质文化是一种以显性为主的文化,是指实训室的物质基础、环境布置、物质条件、实训内容等方面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的总和[2]。物质文化的特点就是具有客观性。我校实训室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就是实训环境具有真实性,实训场地具有开放性。

2.2.1 实训环境具有真实性 我校护理实训中心是教育部、卫生部命名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示范性基地”,受到中央财政、华夏基金资助。建筑面积5 400余平方米,分为基本护理技术实训区、专科护理技术实训区、社区护理技术实训区和模拟病区4个区域。模拟病区按目前医院要求,从门诊、急诊到住院部,从治疗室到手术室,从基础护理到急危重症护理均高度仿真。病区内护士站、治疗室、重症监护室及病室内呼叫系统、设备等设施与临床一致,还建立了模拟产房、模拟婴儿室、婴儿沐浴室及模拟手术室等,配备有暖箱、手术床、自动呼吸机、监护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使学生有如置身于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并使实训中心由传统的为一门或数门课程服务的分散、封闭、低效模式,逐步向功能齐全、区域共享,基于医护工作过程、职业氛围逼真的开放性实训中心转变,最终建成管理智能化、功能仿真化、训练整体化的“仿真医院”[3]。我校实行院校合一,实训中心指导教师大多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师职称以上的临床护士承担,他们不但带给学生们娴熟的操作技术,还为学生们带来了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和感受,帮助学生缩短日后进入工作环境的心理适应期。

2.2.2 实训场地具有开放性 我校护理实训基地是一个开放型、综合型实训基地。课内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模拟情景教学与仿真实训,课外实施开放性管理,营造实战式的护理实训模式。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晚上16:30~18:00星期六和星期天全天实行开放。开放期间,安排实训指导老师构建仿真的组织机构(如设置学生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当班护士等岗位),按照医院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在实训过程中促使学生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条件尽早了解,缩短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同时,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已具备把医护工作场景“搬进”学校的功能[4],我校购进的全功能模拟病人,能为教学提供不厌其烦的示教“病人”和逼真的职业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2.3 制度文化建设

2.3.1 与临床护理制度对接,营造医院护理管理流程 我校护理实训基地营造的是“仿真医院”模式,并将临床职业环境中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融入到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中,成为实训基地的规章制度。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医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学生练习制度、查对制度、医疗物资保管制度等。让学生提前认知临床护理岗位职责,并按此要求“工作”,形成一种工作习惯。制度约束和引导教师的带教行为和学生的训练操作行为,对实训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让实训室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3.2 加强安全制度建设,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实训室安全制度是实训室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训室安全文化主要从各类安全标示、安全设施、安全举措中体现出来。对一些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实训操作(比如注射、插胃管等),实训前要求学生掌握自身身体情况和相关理论知识。实训中,教师严密监管操作流程。实训后,评估安全措施实施情况。其目的是保护学生安全和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观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加强学生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用“爱”去保护学生,这样他们也懂得怎样用“爱”去保护病人。

2.4 行为文化建设 学生是有学习需要并参与到实训活动中的人,学生形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是行为文化的关键。我们借鉴医院管理模式,按照医院工作流程和要求来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工作习惯,如物品的严格交接、清点,并要求学生养成卫生、整洁、按规定位置放置物品的习惯。制定护士行为规范和各种技术操作规范,包括着装、仪表、举止要求、交班规范、护士礼仪服务规范(含接待新病人、治疗及操作、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流程)等。同时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指导,比如进入仿真医院必须穿护士服、护士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操作前必须要和“病人”沟通,操作中要体现对“病人”的“爱”,保护病人等等。总之,在实训期间我们要求学生以一名护士的身份进入实训室,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并接受管理和考核,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

3 小结

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训室是组织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地。加强实训室文化建设,是为高职高专教育实现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在护理实训室文化建设中,应找准专业定位,发挥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重视与临床护理文化对接,将“爱”理念贯穿于护理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使我校实训室培养的共享主体均能在这种文化底蕴中培养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真正成为适应21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新型护理人才。

[1]季诚,郁艳梅.论现代护理理念下的卫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72-74.

[2]金涛.校内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探析[J].职业教育,2009,(10):191-192.

[3]谭严,吴永平,张前菊.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重庆医学,39(22):3145-3146.

[4]叶赏和,李旭升,李丽华.“仿真医院”的护理职业氛围建设新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40-41.

猜你喜欢

实训室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