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胼胝体出血11例临床分析与护理

2011-08-15刘金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3期
关键词:胼胝蛛网膜脑室

刘金霞 乔 莉

胼胝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结构,主要连接两侧大脑半球轴系。在CT检查前,临床上诊断胼胝体出血极为困难。我院自2002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住院的经头颅CT确诊的胼胝体出血患者11例,占同期脑出血住院患者的2.3%,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49~74岁,平均61.8岁。均为急性起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11例中头痛10例;呕吐9例;意识障碍5例;言语障碍4例;情绪低落3例;抽搐3例;肢体瘫痪4例(其中四肢瘫痪2例);瞳孔缩小2例;巴氏征阳性单侧4例,两侧2例;颈部抵抗9例;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11例均行颅脑CT检查,胼胝体膝部出血5例,破入侧脑室3例,破入蛛网膜下腔1例;胼胝体体部出血4例,1例合并压部出血,均破入脑室;胼胝体压部出血2例,均破入脑室;11例合并颞叶出血2例,额颞叶出血1例。出血量为1.5~25 ml,平均为4.9 ml。另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后经CTA证实为胼胝体体部脑血管畸形。

1.4 治疗及预后

本组11例全部经内科脱水、降颅压、稳定血压、对症和支持治疗及针对性护理,9例痊愈,2例好转。住院3~5周出院。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胼胝体出血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故在严密监测神经功能的同时,还应对生命体征、呕吐物、头痛性质和程度及大便进行观察,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详细记录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治疗。

2.2 心理护理

2.2.1 心理安慰 意识清楚患者,常有焦虑、恐惧等应激性心理反应[1],直接影响患者病情及治疗,应尽早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和思想负担,以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2.2 心理康复 恢复期要加强心理护理,多数昏迷患者当神志清醒后会产生恐惧、绝望、烦躁心理。心理护理更显重要,护士应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到和蔼、亲切和安全,使患者增强信心,精神松弛,早日康复[2],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2.3 语言康复护理

语言康复比较困难,一般训练越早越好,护士应利用患者残存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如果完全失语,应从最简单的单音、单字开始,反复示范,逐渐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到复杂的词汇,要动员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

2.4 肢体康复护理

2.4.1 上肢康复护理 护士协助患者做肩关节屈伸、外展、内外旋、直臂上举前伸、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外展、指关节屈伸。患者能主动运动后,应注重进行抓、握、拿、抬等细微动作的训练。

2.4.2 下肢康复护理 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内外旋转、屈伸抬举,逐步让患者练习坐起,能坐稳30 min,可开始训练下床站立,站稳15 min后可开始步态康复训练。护士在护理时绝不能完全排除患者自身的主动活动,应鼓励患者主动运动,这对增强患者肌力,预防肌肉痉挛起着很大的作用。

2.5 安全护理

根据患者患病特点,建立安全防范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加强保护,以防自伤或他伤。建立有效安全防护,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病室清洁通风,物品摆放合理,床旁安装床档等,针对患者特点,按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的活动安全性。

3 讨论

胼胝体为强大的白质纤维板,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额、顶、枕、颞叶,胼胝体分嘴、膝、体、压部。近年来研究表明,胼胝体并非都是连接两侧半球皮质的纤维,丘脑辐射的纤维在投射到额、顶、枕叶行程中都有一部分纤维加入到胼胝体中[3]。胼胝体病变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包括记忆和理解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淡漠、人格改变。前1/3病变引起失语、面瘫、臀和大腿失用;膝部损害发生上肢失用;中1/3损害出现半身失用、假性延髓麻痹;压部损害导致下肢失用,同向偏盲[4]。

本组11例中5例膝部出血,3例表现为情绪低落,2例表现为言语障碍;4例体部出血,2例表现为言语障碍。其原因分别是:(1)情绪低落为出血损害了额叶的联合纤维所致。(2)言语障碍为出血损害了双侧语言运动区间的连合纤维所致。此外本组中11例均无胼胝体受损的特征性表现,而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呕吐、颈抵抗、意识障碍等,类似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的临床表现,其原因为脑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并不局限于动脉的供血区,血肿易于向阻力最小的部位延伸,主要为分离而非直接破坏组织。因此笔者认为由于胼胝体为强大的白质纤维板,而比邻的侧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相对阻力明显小于胼胝体,所以出血极易破入其中,因而临床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所以治疗和护理上应引起重视。

胼胝体主要血供来自大脑前动脉的胼周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胼胝体出血较少见,其出血原因有胼胝体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及高血压血管破裂等。值得注意的是胼胝体动静脉畸形并不少见,且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11例患者,4例有高血压病史,而非高血压患者占63.64%。2例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者后证实为胼胝体体部脑血管畸形。与文献报道[5]几乎所有的胼胝体动静脉畸形患者都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相符。故临床上对于非高血压性胼胝体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条件时均应行CTA或DSA检查以明确病因,对因治疗,针对性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存质量[6]。

[1] 苏 红,鲜继淑.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预见性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38.

[2] 刘四燕.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7(2):14.

[3] 章中春主编.临床神经解剖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287.

[4] 黄如训,梁秀龄,刘焯霖主编.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3.

[5] 杨东华,洪志林,吴 宏.胼胝体出血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重度脑血管痉挛及梗塞1例报告[J].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2(4):211.

[5] 张林琼,秦媳秀.高血压性脑室出血应用Ommaya储液囊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77 -78.

猜你喜欢

胼胝蛛网膜脑室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MRI对急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