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中间结构的“中间性”认知解读*

2011-08-15胡牡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及物动词被动谓语

胡牡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外语系,广东 中山 528402)

英语中间结构的“中间性”认知解读*

胡牡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外语系,广东 中山 528402)

中间结构是一种介于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之间的特殊结构,它有着自身独有的句法语义特点。文章以描述性的手法解析了英语中间结构在句式,谓语动词,副词效应及隐含施事的“中间性”表现,从认知视角探讨了英语中间结构的“中间性”的认知根源,以期望加深现有的对中间结构的认识。

中间结构;中间性;认知动因;状态

一、引言

例1a.Bureaucrats bribe easily.

b.The wall paints easily.

类似于例1的句式结构是英语语言中一种特殊的句型,它的特殊性使得它从普通的句式结构中脱离出来。一直以来,学者们就对这类结构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尤其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这类结构已成为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由于这种结构在句法语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普通的主动和被动句式结构,具有“中间性”,学者们越来越趋向于接受把这类结构称作“中间结构”(middle construction)。作为解释性的认知分析的基础,本文将主要以描述性的手法从句法结构,语义表达等方面来探讨英语中间结构的“中间性”表现,分析其“中间性”的认知根源,探求其本质所在。

二、英语中间结构的“中间性”解析

1.句式结构的“中间性”

英语中间结构既具有主动结构的特征又包含了被动结构的特征,它是一种处于主动和被动“中间”的一种结构。请看下面一组例句:

例2a.The car drives nicely.(中间结构)

b.He drives the car nicely.(主动结构)

c.The car was driven nicely.(被动结构)

中间结构例2a从形式上看是主动结构,因为其谓语动词“drive”和主动结构例2b中的谓语动词一样,是动词的主动形式,不具备被动结构例2c中的谓语动词be+V+ed的被动形式标记。然而,处于例2a句子的语法主语位置上NP不是主动结构的施事“he”,而是谓语动词v的受事“the car”,这点同被动结构的语法主语是一致的。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中间结构形式上是主动结构,意义上是被动结构的一种特殊结构,即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一种句式。

2.谓语动词的“中间性”

英语中间结构的谓语动词既具有及物动词的性质又包含了不及物动词的性质,它是处于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中间”的动词。根据动词后面是否接宾语,传统的语法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后面接宾语的就是及物动词,反之就是不及物动词。从形式上看,英语中间结构的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因为其后面接的不是宾语而是表示性状的副词。但是,从语义上看,英语中间结构的谓语动词具有及物动词支配宾语的能力,处于语法主语位置上的是其宾语。关于中间结构的动词及物不及物的问题,许艾明[1]提出中间结构的谓语动词“低及物性动词”假说,即中动词在形式上表现为不及物性,但在认知里却具有较高的及物性;蓝红军[2]提出“间及物性”假说,即中动词既可以是及物性的,也可以是不及物的,它是经过了语法化而形成的“间及物性”的特殊状态,及物性中动动词呈现不及物状态,不及物中动动词也呈现及物动词语义特征的性质。笔者认为许艾明的“低及物性动词”说,及蓝红军“间及物性”假说,正解析了中间结构的谓语动词的“中间性”性质,中动词既具有及物动词的特征又包含了不及物动词的特征。

3.副词效应的“中间性”

Iwata[3]指出,中间结构后面需要强制性的性状修饰语,又称之为“副词效应”,如果没有这个性状修饰语,则句子结构就不合法,不能被接受,这个性状修饰语最常见的表现为一个副词,有时也表示为一个情态动词、否定词、强调词。再者,中间结构的副词不能是语义指向施动者表示施动者自主控制的副词如deliberately,voluntarily等。学者何文忠和王克非[4]认为英语中间结构也存在着大量的不需要副词的“光杆”中间结构,他们认为中间结构需不需要性状修饰语,完全是看在特定的语境下,该中间结构能否提供足够的信息量。笔者认为中间结构后面是否需要性状副词的现象,以及中间结构的副词不能是语义指向施动者的副词现象正是中间结构的“中间性”表现。

4.隐含施事的“中间性”

研究者普遍认为中间结构的动词有一个隐含的施事,其语义指向“任何人”。Iwata[3]更是强调隐含的施事对于中间结构的重要性,并主张将隐含施事视为中间结构的区别性定义特征(defining feature)。Stroik[5]指出当中间结构的施事为隐性时,施事为泛指;当施事为显性时,施事为特指,隐含施事可由for短语引出,如:Bureaucrats bribe easily for Sam.但是,中间结构的隐含施事不能同被动结构一样,用最典型的表动作实施者的介词“by”引出,如句子“Bureaucrats bribe easily by Sam”不合法。中间结构的隐含施事主目语可以在句法层面上有呈现,却不能同被动结构一样用典型的表动作实施者的介词“by”引出的现象是中间结构“中间性”的又一表现。

三、中间结构的“中间性”形成的认知动因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和语法密不可分,语法是概念内容的结构化,语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语法”[6]。中间结构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标志同其所表达的语义存在着对应关系,中间结构的句式结构,谓语动词,副词效应以及隐含施事的“中间性”表现,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语义决定的。关于中间结构的语义研究,Fagan[7]认为,中间结构的语义并不是用于报告行为事件,而是陈述某物体具有某一特定的属性;徐盛桓[8]指出中间结构所陈述的事件是一种常规,一种普遍特征,是一种状态;何文忠[9]认为中间结构聚焦事件的被动参与者对事件发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弱化主动参与者对于事件的发生所发挥的作用,事件的发生似乎是由该被动参与者引发的,该被动参与者由于内在的特性使得事件以某种方式发生。以上几种观点都肯定了中间结构在语义上表达的是一种状态意义,而非具体动作事件,但是中间结构的这种状态意义却和动作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间结构的状态意义的表达离不开动作事件。Kemmer[10]指出中间结构通常用在这样的场合:“人们理解到事件存在一个外部使动者,但是这个使动者,相对于受事而言,在说话人看来不够明确或相对来说不太重要,因而在语用上被弱化了”。但是,笔者认为语用上弱化主动参与者的作用,并不等于完全将其删除,没有主动参与者对动作的实施,不可能有动作的发生,更不可能有中间结构的状态意义;中间结构表达的是弱化但离不开动作的凸显被动参与者的内在属性特征的状态意义。这种状态意义的实现要求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内因,被动参与者的内在属性;外因,主动参与者。没有主动参与者即施事的“活动”或“动词”,不可能有动作的发生,也就不可能出现某种状态。

中间结构的语法形式同其所表达的语义存在着对应关系,中间结构所表达的弱化但离不开动作的状态意义决定着中间结构的“中间性”句式结构,中间结构的特殊句式满足了中间结构表达弱化但离不开动作的状态语义的需求,中间结构在句式上既具有主动结构的特征又包含了被动结构的特征,处于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的“中间”,即有主动结构中的施动形式,又有被动结构的凸显受事的状态意义,谓语动词既表现及物动词的特征又表现了不及物动词的特征。中间结构后面有性状修饰语副词,达到句子表达状态的要求,句子易被接受;当然,如果中间结构在一定的语境下 其表达状态的目的已经满足 就不需附加性状副词了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合格的“光杆”中间结构。中间结构的副词不能是语义指向施动者表示施动者自主控制的副词,因为这些副词凸显的是施动者的作用,与中间结构的弱化施动者的语义相冲突。Hopper&Thompson[11]认为,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直接参与者的句子比有一个以上的直接参与者的句子表达动态性小,因此英语中间结构的施事通常是隐含的,如果在句法层面要体现出来,也只能用“for”而不能用“by”导出,“by”具有很强的表动作语义,同样这种语义与中间结构的语义相抵触。

四、结语

中间结构是一种介于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之间的特殊结构,它有着自身独有的句法语义特点。同主动结构,被动结构一样,中间结构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标志同其所表达的语义存在着对应关系,中间结构在语义上表达了某种弱化了动作但又离不开动作的状态意义,这种语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间结构的特殊句式结构,决定了中间结构在句式、谓语动词、副词效应及隐含施事的“中间性”表现:在句式上中间结构既具有主动结构的特征又包含了被动结构的特征,处于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的“中间”;谓语动词既具有及物动词的性质又包含了不及物动词的性质,它是处于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中间”的动词;副词不能是语义指向施动者的副词;中间结构的隐含施事主目语可以在句法层面上有呈现,却不能同被动结构一样用典型的表动作实施者的介词“by”引出。

[1]许艾明.英语中动词及物性实质的认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

[2]蓝红军.中间动词“间及物性”假说[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

[3]Iwata S.On the status of an implicit arguments in middles[J].Journal of Linguistics,1999,(35).

[4]何文忠,王克非.英语中动结构修饰语的语料库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7).

[5]Stoik,T.Middles and movement[J].Linguistic Inquiry,1992,(23):127 ~137.

[6]石毓智.英汉动词概念结构的差别对其被动表达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 .

[7]Fagan,S.The English middle[J].Linguistic Inquiry,1988,(19):181 ~203.

[8]徐盛桓.语义数量特征与英语中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9]何文忠.中动结构的界定[J].外语教学,2005,(4).

[10] Kemmer S.The Middle Voice[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3.

[11]Hopper P J,Thomas S A.Transitivity in Grammer and Discoure[J].Language,1980.

H31

A

1006-5342(2011)10-0048-02

2011-08-10

猜你喜欢

及物动词被动谓语
非谓语动词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非谓语动词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非谓语动词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