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主义的历史观评述*

2011-08-15彭德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波普尔科学主义结构主义

彭德金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科学主义的历史观评述*

彭德金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科学主义,指的是依照数学物理学的认识模式所作出的认识论方面的提升,并以理性自我意识作为哲学思考与构建真理的基点,以客观性、必然性作为知识标准的理论模式。近代西方哲学的进程,可说是一个以科学的认识模式与法则为典范,将其提升为哲学的普遍思维方式,并以之作为理性和世界的解释根据的进程。

科学主义;客观性;模式 ;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指的是依照数学物理学的认识模式所作出的认识论方面的提升,并以理性自我意识作为哲学思考与构建真理的基点,以客观性、必然性作为知识标准的理论模式。近代西方哲学的进程,可说是一个以科学的认识模式与法则为典范,将其提升为哲学的普遍思维方式,并以之作为理性和世界的解释根据的进程。科学主义的历史观,是科学主义流派的方法论在人类社会历史研究领域里的运用。总的说来,科学主义流派的哲学家们在将其哲学拓展到历史领域里时所获得的成功和影响远不如它们在认识论和方法论领域里所获得的成功和影响。它们的历史观无一例外都是错误的,但由于各流派的哲学基本观点并不相同,所以它们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仍然各具特色,分析这些特征对于认识和批判科学主义的历史观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一、实证主义对社会发展的看法

实证主义是一种典型的科学主义思潮。孔德为了把实证哲学说成是最高级、最科学的哲学,宣称他发现了“一条伟大的根本规律”。即他认为: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个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三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甚至相反的哲学方法。在神学阶段,人们自由幻想,要求探索万物的内在本性,现象的根源、最后原因,但这是办不到的。于是他们便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神来解释一切。这时宗教在各种思想体系中占统治地位。形而上学阶段是神学阶段的变相。这时人们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来解释一切,要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并独断地把这些抽象概念当作绝对知识。在科学阶段,一切知识、科学、哲学都以“实证”的“事实”为基础。人们把一切知识都看作是关于现象的知识,相对的知识。这个阶段是人类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孔德用他的实证哲学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提出他的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理论。孔德的社会静力学认为社会生活的起源是利己心(个人本能)和利他心(社会本能)的调和。因此他认为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应当从“普遍的爱”、“普遍的同情”的原则出发,而绝对不应当从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出发。

孔德社会动力学认为作为任何一个社会的基础的是道德原则、思想。因此,道德原则和思想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发展。

孔德的实证主义的历史观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因为它否认了思想发展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恩选集》第一卷18页)在这里,马克思指明了人类的实践及其生活过程的本质,就是社会实践及其活动过程。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进行生产实践必然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人与人的关系。前者属于生产力,后者属于生产关系,两者的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构成社会存在的基本方面,由此也就解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同时,在物质实践的基础上,才产生出社会的各种现象和活动,才有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各种生活过程。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过程,都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实践活动的产物。离开社会实践,就不能揭示人类社会生活过程及其发展规律,就不能建立科学的历史观。

实证主义视为社会发展基础和动力的“普遍的爱”“同情”“道德”,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社会意识范畴内的现象。它是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的过程和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归根结底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它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实证主义的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根本上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把社会意识当作了根本性的东西,用它来解释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二、批判理性主义的历史观

波普尔的方法论在科学哲学中被称为批判理性主义,也称为证伪主义方法论。波普尔认为,“猜测与反驳”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而且适用于社会科学。波普尔的历史观在其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中表现得较为充分。在书中波普尔试图从方法论和逻辑的角度来批评历史决定论的种种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论点。

波普尔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论据有:自然现象有重复性,社会历史现象没有重复性;自然是简单的、非人为的现象;社会是复杂的、人为的现象,人们可根据各自的自由意志任意创造历史。其次波普尔否定预言历史事件的可能性。他认为预言首先必须依据充足的知识,而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并且我们还不能对知识的发展作出合乎规律的说明,因而预言历史事件是不可能的。其次,预言必须根据规律,而社会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因而就不能预言历史的发展。

波普尔将自然科学方法论运用于研究人类历史发展得出了历史发展没有重复性,没有规律可言的错误结论。可重复性是自然科学定律的一种表征,它是自然界某些现象所具有的一种在同样条件下便同样发生的一种特征。但可重复性并不就是定律、规律本身,它只是规律所适用的现象及过程的一种表现,至于为什么会发生此种现象,此种现象在某些条件下会重复发生并不能被可重复性所揭示。比如,石蕊试纸在酸性溶液中变蓝是一条规律,它指明在这个规律所规定的条件下“变蓝”现象会发生、重复发生。但它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会变蓝。波普尔正是在这一问题上混淆了规律本身和规律适用的现象特征之间的关系。历史事件固然不可能重复,但在历史现象之间有没有必然性的因果联系呢?波普尔回避了这个问题。事实上,历史规律揭示的正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内在必然性。它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虽然是由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所构成,但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这个由人的对象化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历史却又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发展规律。它既不能独立于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之外,又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并反过来制约着人的活动,成为人们从事对象化活动的客观前提,具有制约性的客观条件。

三、结构主义的历史观

结构主义是流行当前西方的一个反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是一种哲学运动,是一些社会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家所共同具有的某种观点和方法——结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的总称。

在结构主义的历史观中,法国哲学家阿尔图塞等人,主张把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主张用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阐释马克思主义学说。他们认为意识形态是为超出于知识的必然性的利益所支配的,把意识形态看成只是代表人们的利益或阶级利益的。并不认为意识形态也是人们对外界的反映,因而他们认为意识形态没有科学价值,而科学是离开人们的利益,是纯理论性的。他们认为人道主义的错误在于注重了实践而不注意理论,经验主义的错误在于模糊了思想客体与实在客体的区别。同时,阿尔图塞还用多种因素的各种结构的作用—多元决定论来曲解马克思的因果性理论。他指出,马克思理论的实质就是多元辩证法的理论。

不难看出,虽然结构主义貌似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存在的内部的某种关系,但实质上结构主义者对“结构”本身的解释是唯心主义的。“结构”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形成的?基础在哪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结构主义都是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中去寻找,而不是去社会实践中寻找结构得以积淀形成的客观基础。所以结构是先天的主观的,这样,结构主义貌似合理的历史观仍然是唯心的。阿尔图塞对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理解”充满了歪曲,甚至根本反对。例如,阿尔图塞认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无主体”的历史过程。又如,他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生产的发展结果,而是内在结构的自律性的变化的结果,因为它是外部因素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这样,他就把社会历史的变化看做是一个由心灵的结构决定,而与人完全无关的宿命论的过程,等等。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不是由某种先验的东西决定着得,也不是某种心灵结构的内在变化,历史发展的诸因素也不是可以等量齐观的。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始终都表现为在主客体双向、相互作用下的活动。所以,创造历史活动的规律,实质上也是历史主客体双向、相互作用的规律。

历史主客体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之间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历史主体对社会发展的规律的主导地位和能动作用,社会客体规律则依赖于主体的活动,处于被构成的地位和一旦构成又对主体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二者在具体客观实在性的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正是,社会基本规律这一客观必然性要通过无数的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总之,科学主义的历史观在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上犯了根本性的错误:

1.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是社会意识如道德?还是某种心灵的、先天的结构?还是社会存在?

2.社会历史发展有无规律?如有,这个规律是怎样的?

3.社会历史发展中诸因素的作用和地位的关系怎样?存不存在主要的占主导地位的因素?还是应该同等重复地看待它们?

之所以在这些问题上科学主义不能正确回答,首先是因为它们对科学主义方法论性质的看法所致。其次,是他们的这些方法论本身没有科学的客观的社会历史基础。比如结构主义的方法在语言学领域虽然取得了成功,但结构主义者们对结构本身的基础问题却缺乏正确的认识。语言虽然存在结构,但在历时性方面,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语言的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结构主义者是唯心的回答。因而当它们将其运用社会历史领域里时自然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同样波普尔的错误也是这样的。他没有看到自然规律的本质是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社会规律的本质也是这种必然性因果联系,而不是可重复性。

这样,我们得到的启示不仅在于科学主义的历史观犯了什么错误,而在于如何认识科学方法论的性质、范围,如何寻找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法。单纯用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社会历史显然是行不通的。社会历史发展有自己的说明解释方法论。

B5

A

1006-5342(2011)10-0003-02

2011-08-09

猜你喜欢

波普尔科学主义结构主义
反科学主义与“世纪末”文学的“时空”意识重构
“科学主义”影响下的五四文学
波普尔的洞见和盲目
失落的大师:卡尔·波普尔
波普尔政治哲学与西方理性主义的危机
法治评估中的科学主义:反思与扬弃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波普尔的真理观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