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自我教育动机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011-08-15焦信敏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动机实效性校园文化

赵 鹏,焦信敏

激发自我教育动机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赵 鹏1,焦信敏2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缺失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文章认为应当针对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等心理特征,通过榜样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度等方式,创造外在条件,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自我教育;动机;思政教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近年来,虽然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努力尝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综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其实效性低下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表现及其原因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达到程度或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不仅要求大学生在外显行为上体现其教育精神和本质,更要通过内在心理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高度认同感及强烈的情感支撑,由此产生持久的意志力和强大的心理动机,以推动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精神和内容付诸实践行动。

(一)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低下的表现

当前我国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多停留在概念认知层面,少有相关情感意志的产生,最终导致其难以形成一定的信念信仰,无法实现自内而外的行为改变。部分大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课程教育,通过修读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课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相关课程获得一定的学分,或为考研政治课程打下基础。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最为肤浅和功利的认识,其认知和学习的目的是背离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因此,即使这部分大学生在其成就动机的驱使下能够习得一定的概念知识,其情感意志的产生和行为改变的发生也是极其微小的。还有大学生虽然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目的有正确的认识,但面对外界多元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中一种影响因素在大学生心理上形成的道德情感得不到持续的强化,使其难以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从而极易造成道德行为的不稳定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二)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

自我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够理性地选择自我教育目标,进行自我实践并在实践中发挥意志力进行自我调控,最后自我评价实践效果并进行适当调控。与他人教育或者外在教育相比,自我教育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教育动机,发挥着高度的积极主动性,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着从目标到现实的学习过程,并最终实现行为的持续改变。也正是这种强烈的动机保证了其在实践过程中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保证自我教育行为的完成。笔者以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单纯概念认知、抽象说教,实效性低下这一困境中的根本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通向大学生的心灵,没有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没有触动和引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

因此,笔者以为,若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启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其前提是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动机。

二、影响自我教育动机形成的基本因素分析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提供原动力。动机的形成涉及需要、诱因两大因素,需要和诱因两大因素缺一不可。

(一)大学生多种需要为思政教育自我教育提供契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等级,这些需要是天生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处在社会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不仅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更对人生充满了向往和追求,他们广泛涉猎各方面的信息,努力提升自身全面素质,表现出来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由于大学生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注于大学校园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他们的需要也更多地倾向于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三个等级。

多数大学生表示,他们高度认同自己的大学生身份,并以自己的大学生身份为傲;同时,他们认为能够为自己所属的学校、文化氛围以及班集体做出贡献是令他们感到兴奋和高兴的事;还有大学生为了向同学或老师证明自身的能力和价值而积极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当然,在人生理想方面,大学生更是认为他们进行深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等等。大学生对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高校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得越发明显,这为高校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多元诱因影响给大学生思政教育自我教育提出挑战

就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而言,当今大学生所面临的诱因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互联网、校园文化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等多种因素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复杂化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1.互联网的多元影响

互联网作为一种传媒形式,使海量信息突破了种种限制,平等地走入受者的视线。在互联网所营造的所谓平等的空间里,人人在作为信息的接受者的同时,拥有了作为传播者的特权。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具备作为传播者的资格与能力,所以,互联网所营造的貌似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的之中,同样存在消极的、反动的、不健康的思想和信息,这些思想观点或信息被一些传播者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传播、鼓吹和宣传,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广大的互联网使用者、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产生不良影响,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得不重视的网络隐患。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并解除这一网络忧患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处在学习、成才的最佳时期,更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等表现出更多的兴趣、更多的信任和更狂热的选择及追求;对社会现实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把握,缺少对正确、积极思想的辨别和坚持能力,因此容易在多元化影响下走向歧途。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与互联网相比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更大程度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主动把握的外在影响因素。但是,高校校园文化是开放的、动态改变的文化,它同样受到来自互联网、电视电影、大众娱乐等方面的影响,趋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身处校园文化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加之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不能小觑。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得到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将有益、积极、健康的文化思潮及各种影响合理纳入校园文化范畴,如何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始终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又一项挑战。

3.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仅需要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和行动努力,更离不开外在教育的指导、督促、鼓励和推动,因此,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方面的针对性仍然不够有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评价方式等各个环节均有待改进和提高,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大学生固有的各种身心需要为其自我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开展是可行和必然的。但是,教育工作者更应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应致力于努力促成大学生自我教育动机形成并通过一定的教育措施维持自我教育的动机,推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开展。笔者以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动机,并不断强化此动机,推动大学生完成自我教育是值得探索的途径。

三、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措施

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才能创造条件有效激发其自我教育的动机。笔者从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出发,总结以下三项措施,尝试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并持续推动其自我教育的开展。

(一)以榜样教育满足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激发自我教育动机

每个大学生的能力或潜能是不同的,但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样强烈。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更多地为自己贴上思想积极向上、文化水平高、社会精英等各种标签,在为自身目标不断奋斗的时候,榜样或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善于发现大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并加以宣传,引导普通大学生学习身边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发挥大学生先进典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榜样教育深入大学生心灵、收到良好效果的本质在于其在一定深度刺激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真实的典型和榜样为大学生生动展示和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他们成为大学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在让大学生羡慕、敬佩的同时,更为大学生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凭借着对榜样强烈而深厚的情感,维持并不断践行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集体教育激发自我教育动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建设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激发大学生强烈的归属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进行。首先,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其次,教育方式方法从单纯的灌输向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转变;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第三,加强学风建设,优良的学风一旦形成,会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激发师生奋发进取,创设一种和谐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时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流文化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外界诱因更能够不断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促进自我教育的持续进行。

(三)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导生制度,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导生制度,是在传统导生制的基础上的二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导生专职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可在高年级大学生中挑选思想政治素质教高,具备一定理论水平且有良好修为者为导生。导生不仅是通过制度形式对低年级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更是作为一种榜样和楷模成为低年级大学生学习和追逐的对象,激起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欲望。导生以自身的榜样魅力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的动机和热情,并使低年级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意志不断推动自我教育的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导生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具有亲和力,他们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实际,与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共同理想和困惑。他们可以在心灵上最大程度地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得到更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这些有利条件往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达成的,因此,他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通过自身的心灵体会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

(1.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G641

A

1006-5342(2011)10-0081-03

2011-08-09

猜你喜欢

动机实效性校园文化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