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15例
2011-08-15刘效勤
崔 玲 刘效勤
河南信阳市中心医院 信阳 464000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对改善呼衰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缺氧、减少呼吸功消耗有肯定的效果[2]。我院急诊科2007-07~2010-06采用气囊气管导管经口插入治疗濒死期呼吸衰竭患者1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5~84岁,平均66.7岁。有机磷中毒8例,重度颅脑损伤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哮喘持续状态1例。插管前测SaO2<0.60,血气分析示 PaO2<6.6 kPa,PaCO2>10 kPa。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及肺性脑病症状。
1.2 护理方法 15例全部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持气道通畅,动态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基础护理,预防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
1.2.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周围循环改善情况,呼吸音是否对称,准确记录出入量。根据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做好记录,注意观察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有无对抗,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
1.2.2 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调整好报警界线,根据报警提示排查问题。若气道压力上限报警,提示气道分泌物过多、呼吸机管道受压、患者烦躁、气管导管移位等;气道压力下限报警,提示管道衔接不紧、导管气囊充气不足等。
1.2.3 严格人工气道管理,减少并发症:①妥善固定导管,确保导管通畅,气囊密闭。定时测量导管外露长度,若导管外露过长,提示导管脱出,应立即释放气囊将导管送回原位,气囊充好气再重新固定。②气管插管改变了正常的气道环境,削弱了吞咽和纤毛的清除能力,因此正确有效的吸痰、保持气道通畅至关重要。把握适时吸痰指征,当患者咳嗽、听诊有痰鸣音、呼吸机高压报警或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应立即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1根,吸痰时先吸气管内,后吸口鼻分泌物,每次吸痰时间不宜>15 s。吸痰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③保持气道湿化是机械通气中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3]。将呼吸机加湿器调至32~35℃,使吸入气体湿度达到60% ~70%,达到气管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可用无菌生理盐水20 mL加a-糜蛋白酶5 mg、庆大霉素8万U,在吸痰前自导管外口滴入2~5 m L,以软化痰痂,稀释痰液,利于痰被吸出。④做好气管导管气囊的管理。开放导管气囊1次/4~6 h,5~10 min/次,以减轻局部黏膜压力,避免气管黏膜长时间受压引起溃疡或坏死。气囊放松期间严密监护,防止意外脱管。
1.2.4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①口腔护理2次/d,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生长繁殖,防止吸入性肺炎。②定时翻身叩背。翻身叩背1次/2 h,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③更换呼吸机湿化罐的蒸馏水。病室紫外线照射1次/d。湿度保持在25℃左右,病室内物品、地面等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 mg/L消毒液擦试,防止医院内感染。
2 结果
13例插管后30 min~3 h测SaO2均回升至0.90以上,PaO2>8 kPa,PaCO2<6.67 kPa。于插管后 3 ~10 d脱机拔管。1例脑死亡,1例上机97 h后放弃治疗。15例中无1例发生气管壁坏死、喉头水肿。
3 小结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对改善呼衰患者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缺氧、减少呼吸功消耗有肯定的效果。只有严密监护和正确的护理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陈灏珠主编.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1 -42.
[2]俞森洋,张进川.当代呼吸疗法[M].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49-97.
[3]陈少贤.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手册[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163.
(收稿 20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