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2011-08-15刘春燕
刘春燕
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 平顶山 467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由于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等因素所引起的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困难。栓子脱落还可以造成肺栓塞,导致患者猝死,是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下肢[1],故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DVT的预防和护理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对8例外科手术后合并DVT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预防和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10~2010-11,我科行腹部手术536例,并发DVT 8例,发病率1.49%。手术种类:胃切除手术2例,结肠和直肠手术5例,胆石症手术1例。年龄52~78岁,发病时间:术后3~7 d。发病部位:左下肢5例,右下肢2例,双下肢1例。临床表现为程度不同的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增粗、皮肤苍白、皮温低等。结合多普勒超声波、放射核素等检查确诊。
2 方法与结果
DVT一经确诊后均予以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适当应用利尿药以减轻肢体肿胀。经静脉用低子右旋糖酐、丹参。口服阿司匹林去聚。20~40万U尿激酶溶栓,静脉注射2次/d,低分子肝素4 000 U抗凝,皮下注射2次/d,持续7~12 d,改抗凝药物治疗,以防血栓再度发生。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肿胀明显消退,未出现新血栓形成及肺塞,均痊愈出院。
3 论讨
3.1 病因分析 DVT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滞缓,血液呈高凝状态与静脉壁损伤。本组发病多数是老年人,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和器官性病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腹部手术范围大,损伤血管壁。加之手术时间长,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长时间卧床使下肢活动减少,血液处于滞缓状态。围手术期不恰当使用止血药物等诸多因素致术后DVT的发生。
3.2 DVT的预防 了解病因,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手段。首先术前做好对高危人群的宣教,讲解手术后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讲解DVT常见的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和护士。指导患者术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鼓励多饮水,进低盐低脂饮食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戒烟酒,以免酒精、尼古丁刺激血管引起静脉收缩。讲解术后早期活动双下肢的重要性,指导正确的活动方法。术中体位摆放舒适,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下肢血管压迫过久。适当增加术中晶体输入量,术后鼓励床上多翻身,尤其肢体要多主动或被动活动,抬高患肢以利血液回流。尽量减少卧床时间,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止血药物。避免下肢建立静脉通道,尤其是左下肢。注意维护血管内壁的完整性,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温度,肢端皮肤颜色,下肢肿胀程度和足背动脉波动的情况[2]。
3.3 DVT 的护理
3.3.1 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抗凝溶栓药物应用前应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是否正常,有无出血性疾病。治疗过程中,开始每日测量凝血酶原时间,用药后观察患肢色泽、温度、感觉和脉搏强度,严密观察出血倾向,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和血肿,皮下有无瘀斑、紫癜,有无牙龈出血及血尿和便血。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脑出血症状。对各种部位穿刺点均应延长压迫时间,溶栓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溶栓治疗结束后,应继续抗凝法,以防血栓再度发生[3]。
3.3.2 患肢的护理:患者下肢肿胀疼痛,认为手术失败,存在紧张恐惧,对手术产生疑问,心理压力重。护士要做好安抚工作,与其分析所致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其顾虑,增强对疾病治愈的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 d,抬高患肢及床尾,保持患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在足跟及大腿处垫软枕,以利静脉回流。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挤压按摩患肢。严禁冷热敷(由于热敷促进组织代谢,增加氧流量,对患者无益,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疼痛,建立侧支循环)。皮肤水肿期,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以防止水肿进一步发展。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水肿皮肤避免穿刺。防止局部缺血而发生压疮。对比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肿胀程度、感觉和运动。每日测量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以判断治疗效果。开始起床活动时需穿医用分级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
[1]蔡莉莉,徐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11:56 -57.
[2]张改凤.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防治[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03):23 -24.
[3]岳秋实,崔瑞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09:38 -39.
(收稿 201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