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格赖斯合作原则变体在网络交际中的应用*

2011-08-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赖斯准则交际

潘 登

(咸宁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试论格赖斯合作原则变体在网络交际中的应用*

潘 登

(咸宁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以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为理论依据,分析其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对言语交际的影响。从语用学角度说明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能够促进网络交际的正常进行。

网络语言;合作原则;网络交际;变体

引言

目前网络语言交际的研究涉及到许多方面,从语言学视角的研究,也有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甚至是从多交叉学科研究的。就语言学方面来看,目前主要的集中在词汇和非语言交际的研究。词汇的研究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变异和大量新词新语的出现,而非语言交际手段主要表现在网上使用的表情符号、动作符号甚至是用语言来表达非语言交际。如果我们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网络交际过程进行观察也不难发现,网络交际呈现众多与传统交际方式不同的特点。本文将依据格赖斯合作原则结合网络语体的特点来阐述网络交际中格赖斯合作原则变体的应用。

一、网络语言及其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及其语体特征

电脑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影响了人们许多方面的生活,也影响了人们的语言生活。“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身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狭义的网络语言指论坛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网络语言现在一般是书面语言形式,但是许多具有初始口语的特点,尤其是在一些帖子、聊天室的谈话里,几乎是没有怎么交工的过件、罗嗦、不顺的大白话。网络语言是个具有几个方面属性的语言,又分为新闻、网络文学、聊天几个大类。其语体特征主要有四点:(1)口语体特征;(2)非言语交际特征;(3)简洁性特征;(4)不规范性特征。

2.国内研究现状

朱萍(2002)指出在网上交际过程中,参与者具有非语言交际手段失效、身份隐蔽,参与者群体主要是青年学生这三点特征造成了语言行为的随意性和语言信息的不真实性。[1]林秋茗(2003)认为网络话语的会话方式是以书面语的形式使用口语体。而从话语风格来看,网络交际中,尤其是其中的得体准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2]聊天的随意性和话题的不专一性的现象违反了使合作原则若干准则。林还指出了网络聊天中常见的交叉性话轮替换现象。此外金志茹(2004)也分析了网络语言交际,其观点同林文大体相同,本文不再赘述。[3]

林文中提到过的网络聊天中常见的交叉性话轮替换现象,胡惮(2003)对此做了专门的论述。胡认为网络聊天中双话题平行推进的现象违法了一般会话的话轮规则和连贯性规则,也违背了格赖斯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4]胡进一步从网络技术和网络交际文化两方面分析了网络交际中大量出现双话题平行现象的原因,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网络交际的“信息沟”现象造成的。[4]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可以接受的,但胡对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产生原因的分析过分强调网络技术方面的问题使这个分析显得比较表面。但这也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独特现象。

李蔚然(2004)提出网络交际在合作原则中数量准则的基础上补充了省约原则,即网络语言交际中话语可以存在某种缺省的状态有可能突破日常交际中所能够允许的缺省限度。[5]该文还指出网络交际中可以允许零信息的现象,这都是对数量准则的偏离。由于网络交际中交际双方身份等信息的缺失使得违反质量准则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交际中可以较多的出现而不影响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违反了质量准则。李在文指出,由于网络语言交际既存在“共同现场”又同时存在“个人现场”所以由个人现场引起的话题对共同现场来说是引入了无关话题,这种现象在网络交际中也是经常出现的,这就违反了关系准则。[6]笔者认为省约原则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及其变体

1.格赖斯合作原则和格林对合作原则的重释

格赖斯(Grice:1975)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演讲中指出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互相合作的,他们在谈话中都遵守这样的基本原则——合作原则:“根据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使自己讲出的话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交际所需的。”[7]它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

A.量准则 (Quantity Maxim)

B.质准则 (Quality Maxim)

C.关系准则 (Relevant Maxim)

D.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美国学者格林(Green)用陈述句式将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更笼统地重新表述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目标行事”可见,合作原则应该不仅仅限于言语行为,也适用于非语言交际。

2.格赖斯合作原则变体的分析

(1)量准则与信息真空

问答式对话在网上聊天过程中经常出现,而且往往以被问一方做出包含信息较少的回答而提问一方继续追问的方式持续多轮,这并非不合作而恰恰是合作的一种方式。网上聊天实际的交际过程是这样:说话者首先通过键盘输入自己的话,完成后发送给对方,这时听话人的电脑屏幕上出现说话者所说的话,听话人开始阅读,读后开始输入回复的话,这个过程如此在交际双方之间交替的重复,实现交际。在这种情况下,交际的任何一方在发出自己的话和收到对方回复之间都要经历一段时间的信息真空。而实际上在网上聊天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对交际过程的预期都是接近口头交际的,出现这种信息真空一般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不适应,尤其是当交际者专注于与唯一交际对象进行交际时。于是网上聊天时交际者不约而同的采取缩小信息真空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尽可能的简化语言并采取便于键盘输入的语言形式,以缩短对方处于信息真空状态的时间。这种意义上的合作一定程度上比提供信息的数量是否充足更为重要。在网络聊天中,为了快速应答对方,人们很少运用长句子,复杂句子,而2至10个字的短句子。这种缺省的方式符合网络交际是一种非正式谈话的特征。网络聊天“笔谈”交流方式的口头语体化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笔者在网上随机选取10句聊天记录:

1)“你好”

2)“你好”

3)“聊点什么”

4)“无聊怎聊”

5)“你现在同时和几个人聊?”

6)“就你一个”

7)“你多大”

8)“你请先”

9)“20”

10)“挺小”

其中字数低于5字的有9句,超过5字低于10字的有一句,超过10句的有0句,标点符号1个,有修饰成分的3句,从句、复句等都没有。虽然此例不能代表网上聊天所有的语言情况,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网上聊天简练和口语化表达的特点。

(2)质量准则的缺席

质量准则是指交际双方互相交换的话语信息内容应该是有根据的、真实的。遵守质量准则的交际者,主观上不应提供缺乏证据的或者虚假的话语信息内容。这里的“真实”和“虚假”是相对现实生活而言的。网络交际者可以遵守质量准则,如实地交换话语信息内容。当然,也会出现交际者一方或双方违反质量准则的情况。

1)虚拟身份对质量准则的违反

在网上聊天的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对彼此背景信息的了解非常有限,唯一的信息获得途径就是对方提供,因而很少有另外的途径验证对方提供的信息客观上是否真实。如果一个男性网民故意在网上聊天的过程中装作女性,他至少可以通过四种途径向交际对方提供“我是女性”这个信息:在聊天软件要求填写的个人信息中性别选择女;选用女性头像;取偏向女性的昵称;以及在交际中直接告诉对方。而对方看不到也听不到他,基本上没有另外的途径去验证他的性别,对于听话人来说,虽然不能证实,但是也不能证伪。只要提供的信息在听话人的主观上认为没有明显的漏洞或疑点,是基本可信的,就可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所以说网上聊天交际中,对质量的要求较日常交际要低。

2)虚假话语对质量准则的违反

在一些比较极端的交际情境中,双方甚至有可能完全不要求信息的真实性,从根本上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这个交际环境给网民提供的验证信息质量的可能性远不如现实世界丰富,提出的验证信息真实性的必要性也比现实世界要小得多。网络语言交际主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倾向于用虚拟身份参与交际,并故意违反质量准则,生成虚假的话语信息内容,从此获得不同于日常交际活动的体验。

(3)关联准则要求的降低

日常交际中关联准则要求交际双方所说的话与交际的主题有密切关联,突然提出无关话题被视为不合作。在网上聊天的过程中对此关联性的要求比日常交际要低得多。笔者在网上随机选取以下聊天记录:

1.A:NO class in the morning today?

2.B:only two class 话题一

3.B:i’m searching for some information on races in the world

4.A:What for?

5.B:coz tomorrow i’ll give a presentation 话题二

6.B:western culture class,the teacher asked me to talk about sth on races

7.A:What will you wish if I ask you all to do a presentation in my class?

8.B:something challenging

9.B:hehe,but not too difficult

10.A:Sure?

11.B:it’s really time - consuming

12.B:but we can learn a lot

13.A:Something on race is easier? 话题三

14.B:no

15.B:i’m afraid i’m not interested in politics and history

16.A:How about something on you yourselves?

17.B:well

18.B:that’s ok

19.A:Group presentation is ok?

20.B:yeah,i think it’s ok

21.B:we need to try more group works,in my opinion话题四

22.A:Then I will make it this afternoon.

23.B:ok

24.A:Give you a few weeks to prepare.

25.B:ok,seems that it’s the time all teachers give us assignments

26.A:Of course,not just seem.Should be. 话题五

27.B:hehe,yeah.

28.A:Any complain against my class?

从这段对话中,A与B之间是师生关系。A在对话中处于领导者的地位,言语的运用比较规范,B在对话中处于被动地位,言语使用上偏向不规范的、有语法错误的网络用语。根据关系准则要求交际双方在话题内容上有直接的联系,交际话语应与交际目的有关。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会故意或主动违反关系准则,体现为不合作的态度。而在网络交际中,如一方想主动放弃当前话题而开始一个新话题,但另一方出于合作原则,他既要回答已谈论的旧话题同时对刚接收到的新话题也要给予回复。上文中师生的讨论话题先后转换了五次,其中每一次前后的话题都没有直接的关联。

(4)方式准则和不规则的话轮转换机制

会话的特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起轮番说话,A先说,说完后B接着说。两个的对话表现为A-B-A-B-A-B的交替分布形式。会话中,每一个人一次说的话,称为一个话轮。

日常交际中,话轮转换的一般习惯是,一方结束一番话,另一方马上接过话语权,继续谈话。这种话轮的转换往往需要一些非语言的暗示,而在网上聊天过程中语境的缺乏给话轮转换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常常出现不规则的话轮转换。另一方面,语境的缺乏造成很多日常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在网上失效,也影响网上聊天的话轮转化机制。这两方面的原因都造成网上聊天的过程中话轮转换往往比日常交际要频繁一些。但实际上,根据刘虹的观点(1992)这种话轮转换的现象更接近半话轮甚至非话轮。[6]如果根据刘的理论,应该说网上聊天的话轮转换机制并非比日常交际更频繁,而是比日常交际有更多的半话轮,非话轮现象。

三、结束语

网络聊天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特殊语境,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接近口语的交际,又缺少口语交际面对面时的许多语境信息,同时由于计算机这一交际媒介技术上的限制,出现时间上的拖延和信息真空,这些特殊的语境因素客观上促成了网上聊天语言交际的一些特殊的语用特点。网络空间(Cyberspace)交际的特点决定了网上交际是一种跨越“实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交际。因而研究网络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变体对于指导交际个体习得和提高网络交际技能是大有裨益的。

[1]朱萍.网上聊天语言的特殊语境和交际特色[J].修辞学习,2002,(4).

[2]林秋茗.ICQ网上会话特点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3,(4).

[3]金志茹.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交际语言的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

[4]胡惮.网络交际中双话题平行推进的语用特征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J].外国语言文学,2003,(4).

[5]李蔚然.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

[6]刘虹.话轮、半话轮和非话轮的区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

[7]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M].In Cole,P.&Morgan,J.L.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H319.3

A

1006-5342(2011)09-0074-03

2011-07-08

2010年咸宁学院教学研究立项“WebQuest模式下的英语专业学生听说技能实证研究”

猜你喜欢

赖斯准则交际
情景交际
双重救赎
交际羊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格赖斯准则何以适用于法律解释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