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重读
——雪莱《西风颂》赏析*

2011-08-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9期
关键词:雪莱西风拟人

罗 莉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经典重读
——雪莱《西风颂》赏析*

罗 莉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西风颂》是雪莱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西风“破坏者兼保护着”形象的塑造来表达自己对人类光明未来的信心。本文从意境、声音、修辞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西风颂;意境;声音;修辞

雪莱的抒情名诗《西风颂》历来被看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不管是内容、形式还是思想方面都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然而,正如姚斯(Hans Robert Jauss)所言“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接受者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转引自高红云等,2001),因此,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从意境美、声音美、修辞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意境美

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云:“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这里境界即是意境)而两者随之也。”由此可见,意境之于诗的重大意义!那么对于被视为世界诗歌宝库中璀璨明珠的《西风颂》,其意境又是怎样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本诗的意象先进行探讨。

意象是指“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结合”,“诗的解读是从意象开始的。”因为“意境的生成靠意象”(张保红,2003)。《西风颂》的第一节的主要意象是“wild West Wind”(西风)与“the leaves dead”(树林中的残叶),此节主要描写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子的景象。诗中残叶似鬼魅般地被西风吹逐(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The winged seeds”(有翅的种子)被西风凌空运送到黑暗的越冬床圃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在第二节中,诗人采用了“clouds/vapours/rain/Black rain”(西风、云、雨/黑雨)、“lighting”(雷电)、“fair”(火)、“hail”(冰雹)这些意象,为了表现出西风的磅礴气势,诗人让中心意象西风与其他意象一起作用于自然界:西风搅动天上浓云,呼唤着暴雨雷电,尤其是最后两行中的黑雨、火和冰雹的并发(Black rain and fire and hail will burst),更是凸现了西风的破坏力,西风在本节中成了雷雨的酿造者。在第三节,诗人所采用的意象是“The blue Mediterranean”(西风、蓝色地中海)、“waves”(巨浪)、“old palaces and towers”(旧的宫殿楼台),让西风与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西风将劈波开道的壮阔景象,预示着革命风暴将风起云涌,一切属于旧世界的事物必将惨然变色、胆沐心惊(suddenly grow grey with fear),战栗着自行凋落(tremble and despoil themselves),这里,西风成了骚乱的制造者。前三节创造了陆地、天空、海洋三个不同的空间层次,但是中心却都是为了歌唱西风涤荡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在对陆地、天空、海洋的景物意象进行描写之后,作者在第四节里把自己融入中心意象西风之中,并希望自己能像落叶(a dead leaf)、流云(a swift cloud)、波浪(a wave)一样去迎接风暴的到来。此时,作者为整首诗的主旋律——渴求斗争、期冀未来唱响了前奏。最后一节中,诗人继续抒发自己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把自己和西风结合在一起,希望自己能像西风一样,从自己的唇中吹出醒世沉睡的警号(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ed Earth)。最后一行“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具有革命气息的千古名句,向人们宣告了西风破坏和保存的最后结局就是:黑暗就将过去,希望就在前方。

通过和西风在一起的众多意象的结合,我们能够读出本诗的意境:“诗人借西风扫落叶来象征革命力量清除反动势力,借西风吹送种子来隐喻革命力量的积蓄和传播,既破坏旧的,又催生新的,写出了革命力量的双重作用”(王敏,2000)。

二、声音美

诗歌被人称作是“带有音乐的思想”。路易斯·辛普森在著作《诗歌入门》中曾经指出:诗之思是通过节奏表达出来的。有节奏的声音产生诗歌的音乐,使诗歌语言发挥多种多样的语言表意功能。

《西风颂》采用的是英文十四行诗中常见的富有乐感的、与口语句子长度最接近的五步抑扬格的形式,五大节的压韵形式都是 aba,bcb,cdc,ded,ee,诗中很多诗句不仅跨行,而且跨节,借以表现西风的自由不羁的特性。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雪莱还采用了一系列的特殊的音节来产生特殊的听觉与视觉效果。比如本诗的开篇部分:

O Wild west wind,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Thou,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

这是本诗第一节中的起始部分,Wild west wind以半元音[w]为首韵,似风声呜呜的声音,一方面,这种声音让人感觉诗中的风来势汹汹,有摧枯拉朽之势;另一方面,这种声音让人听起来又有压抑、凝重和庄严的感觉,与后面一小句中的爆破音[b][d]一起烘托出秋的肃杀气氛。另外句中的[s][f]两个音,不但形象地模拟出了风声,更展现出了西风飒然而至、卷走落叶,又飘然而去的迅猛速度。

诗的每一行用词都含有[s][ts][z]等摩擦音,产生动感,犹如风声阵阵。另外,柔和的摩擦音[s]和流音[l]一起出现也是本诗的一个特点。比如诗的第二大节的第一部分:

Thou on whose stream,mid the steep sky's commotion

Loose clouds like earth's decaying leaves are shed

Shook from the tangled boughs of Heaven and Ocean.

诗句中的[s]与[l]音,产生一种很强的“流动”和音响效果,在西风的川流上漂浮的乌云犹如大地凋零枯败的落叶,哗哗地“从天空和海洋纠缠交接的柯枝上飘落下来(Shook from the tangled boughs of Heaven and Ocean)”。

三、修辞美

诗歌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体,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想象是诗的灵魂,诗的语言极富想象又优美精练。《西风颂》中作者巧妙地采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采用增添了整首诗的艺术特性。

1.象征

雪莱曾经说过:“我总是在我所看到的事物中寻找超越其现状的某种相似性。”象征的使用是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诗歌的典型特征之一。《西风颂》的中心意象西风在这首诗中,变成了一种鼓舞生命的未知的力量的象征,这是一种可以统治世界万物的无限的伟大力量。雪莱的西风既是“破坏者又是保存者”,它不仅是枯死的秋天的象征,也是即将到来的孕育生命的春天的象征。“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梦中的大地/吹响她嘹亮的号角”,雪莱对西风的赞扬正如前文所讨论过的,诗人以西风为中心意象描绘了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写出了树叶、流云、海洋等在西风影响下发生的变化,以此象征当时的社会现实:“the leaves dead”(枯死的树叶)正是英国反动势力的象征,“Yellow and black and pale,and hectic red,Pestilence- striken multitudes”(蔫黄,黢黑,苍白,潮红,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这一句中颜色丰富,使西风横扫落叶、万物凋零的秋天的肃杀与萧条跃然纸上,象征着反动势力虽人多势众,却有衰败之势。此外,作者还提到了“The winged seeds”(有翅的种籽),只等“Her clarion”(嘹亮的号角)一响,就给高山平原注满生命的色彩和芬芳(fill with living hues and odours plain and hill)。在诗歌的第二节中,诗人用“dirge”(挽歌),“the closing night”(四合的夜慕),“a vast sepulcher”(庞大的墓穴)象征黑暗、腐朽与堕落的旧势力在革命的浪潮中的穷途末路。总之,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象征将自己的革命思想和浪漫情怀寓于笔端,使读者受到诗歌强烈的感召和影响。

2.拟人

拟人是将事物人格化而使其更形象生动。雪莱笔下的秋天是大写的,“Autumn's being”让人容易联想到“human being”,诗人赋予秋天以生命,即“秋之生命”;而对于春季的西风,作者称为“Thine azure sister ofthe Spring(阳春你蔚蓝的姐妹)”,给人的感觉是年轻而充满活力,同时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春天万物复苏,遍地绿色与春意盎然的景象。“Driving sweet buds like flocks to feed in air(牧放群羊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这里春风又成了一位牧羊人,手持羊鞭,赶着羊群。然后,诗人又称“west wind(西风)”为“Wild spirit”(狂野的精灵”,并让其来“hear,oh hear(倾听)”自己的歌唱。这里,西风具有了人的灵性,可以聆听,通过拟人这一修饰手法的应用,读者感受到狂暴西风的呼吸,又一次了解到西风的特性。在本诗的第三节的开始部分,诗人也用了一系列的拟人的词语。如在句子“Where he lay”,“ Lulled by the coil of his chrystalline streams”,“saw in sleep”中,诗人用了躺(lay)、酣睡(lull)、梦见(saw in sleep)这三个拟人的动作形象地刻画出了地中海的平静与安详,而下文中的拟人的动作抖颤(quivering)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鲜活地描写出了海面由平静到波浪翻滚的气势,突出了西风的破坏力和壮阔气势。

3.比喻

比喻是文学作品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西风颂》中包含有丰富的比喻。我们以原诗的第二节为例,在该节中,有诗句“Loose clouds like Earth's decaying leaves are shed//Shook from the tangled boughs of Heaven and Ocean//Angles of rain and lightning,”这里,Loose clouds指的是脱离了云层的云,他们从高空随着奔腾的西风而来,是雷和电的使臣。很明显,在此句中诗人将“Loose clouds”(乱云)比作是“decaying leaves”(枯叶),从而非常直观而形象地传达出了“在西风的川流上漂浮的乌云犹如大地凋零枯败的落叶”的景象,像是乱云随着西风翻飞。因为“Loose clouds”是雨和雷电的使臣,象征着新生,而“decaying leaves”则代表着死亡,两者相互矛盾却同时在西风的川流上漂浮,也暗示了西风“破坏者又是保存者”的形象。另外,此节中的诗句“Like the bright hair uplifted from the head Of some fierce Maenad”也是一个比喻句。诗人在这里把暴雨来临前被西风吹展开的“locks”(云团)比作狂舞的女祭司飘散的亮发,其中的Maenad用的是典故,是指希腊神话中酒神的女祭司,她因酒而狂,常作披头散发状,这里的比喻生动地描述了西风的猛烈气势,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四、结尾

雪莱的《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充满着意境美、声音美、修辞美的艺术珍品。品味这首诗,我们不仅为雪莱在诗中所表现出的瑰丽的想象和美妙的韵律所折服,更为诗中所闪耀的诗人那种愿为人类幸福和解放事业献身的崇高思想所鼓舞。

I207.22

A

1006-5342(2011)09-0054-02

2011-08-09

猜你喜欢

雪莱西风拟人
古道西风(水彩)
拟人句
秋渐浓,分付西风此夜凉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拟人句
拟人句
学会拟人句
一诺30年
名言名句
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