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之路

2011-08-15

关键词:电能电力企业能源

杨 博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

我国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之路

杨 博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

以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的两难困境为切入点,对低碳电力经济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电力的短期和长效措施。短期措施主要有政策引导、CDM、节能等;长效措施分别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进行论述,其中制度层面包括市场主导的低碳电力体制、中国碳基金市场和碳会计,技术层面包括可再生能源、碳汇、智能电网、低碳电力技术等。

电力企业;低碳经济;CDM;碳会计;可再生能源

一、我国电力企业的两难困境

全球气候变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灾难之一,人类活动排放的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其中CO2导致的温室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的77%以上[1],所以减排 CO2是应对气候变暖的关键所在。当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时,各国都逐渐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更是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

我国也清醒地融入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中,并于2009年发出自愿减排的承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政府的承诺意味着我国电力行业在外延和内涵上都将面临巨大的变革。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多,经济水平低,更不利的是,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结构都将以煤为主。截至2009年底,发电装机8.7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5亿千瓦,占74.6%,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拥有如此高的煤电比例。全国煤炭消费中,自2002年起,几乎都是超过50%(其中2003年为49.42%,2004年为49.95%)的比例用于发电,这一比例会越来越大,碳排放数量也将持续增长,而且增速快。电力行业 CO2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38.76%,单位发电量 CO2排放达771kg/(MW·h),远高于发达国家与全球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单位GDP能源消费强度必然会增大。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煤电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最佳的满足我国发展需要的电力生产方式。据预测,到 2020年,我国用电需求将达到7.67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将达到16.5亿千瓦以上,分别是2009年的2.1倍和1.9倍。即便考虑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15%的要求等因素,火电装机仍需达到13亿千瓦[2]。

要实现我国承诺的两大目标,电力行业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要占到25%以上。但实际上,2009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只有18%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还不到10%。这显示了我国电力行业在碳减排上的巨大压力与巨大潜力,也意味着我国电力行业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有减排的承诺,一方面排放量将不断增加。本文试图在分析低碳电力经济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力行业所处的客观条件提出一些电力企业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

二、低碳电力的经济分析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通过新能源革命、制度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的革命性转型。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一脉相承,但三者在内涵上有所区别。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侧重于能源、物质的高效利用。节能减排强调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排放。低碳经济侧重于严格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是要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

电力企业低碳发展需要从发电能源结构、电能发输配售及电能消费三个环节考虑。发电能源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前者是高碳排放源,后者是清洁能源;电能发输配售环节的低碳化是在发电能源结构既定的情况下,如何从发、输、配、售层面减排;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及其增长速度决定着减排的程度和规模。其中电能发输配售环节起着连接发电能源结构和电能消费的作用,显然是碳排放的关键,也是减排的核心因素[3]。

电能发输配售环节是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的转换(即电能生产环节)和电能的输配与使用(即电能消费环节),电能的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都会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发展低碳电力,主要就是在电能生产环节和电能消费环节的整个过程中,利用技术层面和管理(制度)层面等多种手段,实现电能在发输配售各个环节的“去碳”化过程,使得电能的生产更为清洁,电能的利用更为高效。

我国发展低碳电力将从技术、政策与财税等各个层面带来很多新的低碳要素,电力企业的发展不但要考虑这些低碳要素,更要接受我国电力能源资源的禀赋条件及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现实,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考虑如何在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结构下实现低碳发展,又如何在满足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前提下实现低碳发展。另外,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不但缺乏广泛认可的理论支撑,更缺乏执行低碳发展的资金、技术等必不可少的资源。鉴于此,我国可以尝试从近期和长期两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逐步建立清洁、高效、多元化和可持续的低碳电力能源系统,由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实现低碳电力的有序发展。

三、我国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之路——近期措施

近期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十二五”期间的策略。根据电力企业发展的连续性,近期低碳发展的重点可以放在三个方面。

(一)在低碳经济变革之初需要适当的政策引导

低碳经济是一种有意识的变革,变革的发生首先体现在观念和意识上,而变革的动力首先源自政府规制。所以在变革之初应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通过政策的引导来促进变革的正确方向。但要把握一个度:市场能做的,政府不要做,并不断着力构建市场为主的机制,使其逐步市场化。

目前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存在企业参与意愿不高、运作机制不规范、标准制定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府介入,以纠正市场产生的外部性。所以,在低碳电力经济发展之初,政府可以强制性要求相关企业参与减排,下达减排任务,定期检查,并制定对应的奖惩措施来保证任务的完成。政府在碳交易市场中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有碳交易总量的核定都属政府职能。而标准制定不仅要求国家确定总体目标,还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核准制定,对第三方认证制度进行授权,以及建立交易制度和惩罚机制。

(二)2012年之前充分利用CDM引进低碳技术和资金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发达国家通过资助、技术转让等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一种机制。CDM是当前发达国家实现CO2减排义务的重要手段。根据CDM交易规则估算,在2012年之前,中国核准减排量(CERs)占全球的50%。CERs需要通过碳基金和碳交易市场实现交易,中国虽然有一个碳减排证卖方基金,但因位于碳交易产业链的末端而处于被动地位。

国内CDM项目开发各领域中,以小水电、风电、钢铁水泥企业废热利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项目发展较快,例如,小水电领域在2006年初只有2个项目申报,到2007年底就达到176个。潜力最大的一直是电力部门,截至2008年7月31日,中国在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的项目中水电项目有88个、风电项目有 69个,合计占总数的63%[4]。

所以在未要求我国必须减排之前,应该积极发展自己的碳基金市场,参与我国CDM项目的开发,形成和国际碳市场联动的碳交易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主动地引进我国真正急需的先进低碳技术和资金,进而大力促进我国以电力行业为主的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今后CDM项目的实施中,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发达国家廉价的减排工具。

(三)在关停高排放源的同时以继续节能为主

电力行业的高排放源主要是火电机组中的小火电机组。“十一五”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超过7000万千瓦,相当于英国全国的装机总量。按同等电量由大机组代发计算,每年可节约原煤8100万吨,减少 CO2排放 1.64亿吨,比2005年减少5.5%。但以后关停小火电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一方面可关停的小火电机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人员安置、债务处理、资产关系等更加错综复杂。所以,电力行业“十二五”的重点应在节能方面下功夫。

最清洁的电能是节约下来的电能。目前低碳电力一方面受能源稀缺、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所带来的高能源成本等因素的约束,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又要求能源成本不能大幅度增加,但目前的经济粗放却意味着我国的节能空间比较大。可见节能是经济和可行的办法,在“十二五”期间应以节能为主,以发展清洁能源为辅[5]。

四、我国电力企业低碳经济之路——长效措施

长效措施要考虑电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从有利于市场化运作的管理(制定)层面和可操作性的技术层面来构建。

(一)制度层面的长效措施

1.形成市场为主导的低碳电力体制框架

电力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根本原因是垄断所致,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价形成机制的改革,但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低碳发展的根本手段。所以,低碳电力变革之初应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但政策引导进入轨道后,必须重点构建长效的市场主导的低碳电力体制框架。

首先要完善法规体系,通过培育鼓励低碳的法律和政策环境,营造低碳电力的发展环境;其次要构建有效的价格机制。电价改革是电力行业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改革的硬核,短期内经济增长对电价敏感,电价改革不可能有大动作,但早晚必须改。所以应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正确引导能源的消费、生产等环节向节约、环保、低碳方向发展。最后要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电力市场监管体系和合理的激励机制。监管体系主要应履行监管和核准等职能与责任,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而合理的激励机制及配套政策不但可以引导企业主动通过市场发展低碳电力,还可以引导投资者向低碳发电技术投资。

2.构建完善的中国碳基金市场

仅仅出于CDM项目的考虑建立碳基金市场是不够的,我们要未雨绸缪,以“2012年以后我国要承担减排任务”为假设前提,考虑应该构建什么样的碳基金市场。在此前提下构建的碳基金至少不但要为将承担的减排任务做准备,还要能够促进中国碳金融的发展。

首先,在“2012年以后我国要承担减排任务”的前提下构建的碳基金,应该能够主动参与世界上碳汇的买卖,不断获取交易的主动权,不断加强我国的碳汇储备,为以后的节能减排任务作充分的准备。我国结合自己的境况,在国际现有的碳基金中,可以借鉴英国碳基金的运作模式。英国碳基金是以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我国目前的碳基金不是企业模式),其工作重点集中在减少碳排放量,中短期重点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加强碳管理,中长期重点是投资低碳技术。在低碳技术的选择上,碳基金注重技术评估的科学性,主要筛选标准是碳的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并注重成本效率。另外,以企业模式运作的英国碳基金,有着严格的管理和制度保证,所以,尽管碳基金的规模并不大,但其运作卓有成效。

其次,能够促进中国碳金融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要通过发展碳金融来掌握碳交易的全球定价权。完善的中国碳基金市场将是发展碳金融的一个有力的工具。通过碳基金,可以把普通民众的闲散资金集合起来,增加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活力,不断完善碳金融体系,同时使普通民众逐步具备节能减排意识,实现全面参与低碳经济发展。

3.通过碳会计促进低碳电力发展

国外碳会计的研究至今已有20年,经历了从物质流碳计量到价值流碳核算、从绿色视角下的排污权会计到低碳经济下的碳权会计、从宏观的森林及植被碳源汇核算到微观的企业低碳经济活动碳会计的发展[6]。2008年 Stewart Jones教授首次提出碳会计的概念和构建碳会计规范的两种主要思路。此后学者从碳会计准则或规范的角度主要对“企业的碳排放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其碳管理该如何披露”进行了研究。

3)数据格式转换。在Autodesk Recap中将点云数据格式转换成能导入max中的.rac格式的数据,见图4。

中国电力行业面对日益增长的碳排放量和国际环保压力,一旦承担一定数量的碳减排任务,电能的生产、传输与使用都将产生“碳成本”,这对企业财务状况将造成重要影响。因此,中国必须对碳会计规范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并及时制定碳会计的准则,以对“碳成本”进行准确的会计处理和及时的披露。中国在研究和推广碳会计时,应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熟研究成果,同时要促进我国环境财务会计体系与 FASB/IASB的逐步趋同;培育碳会计所需的公允价值准则规范及其市场环境;考虑准则体系的前瞻性及相关的配套准则。

(二)技术层面的长效措施

1.优先发展绿色煤电,最终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电能是最便利、最清洁、用途最广的终端能源消费载体。我国目前以煤电为主的低碳电力发展,要求继续以煤电的高效化和清洁化实现节能减排。近期内要改变能源结构的现状,主要靠风电和核电,长期则必须靠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

截至2009年底,全国电源装机容量中,水电装机19679万千瓦,占比22.5%;风电1613万千瓦,占比1.8%;核电908万千瓦,占比1.0%。到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亿千瓦,相当于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10亿吨左右;核电装机将建成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相当于年减排二氧化碳1.2亿吨;风电累计装机将达到2.3亿千瓦,相当于13个三峡电站。

按中国的原煤储量和预计用煤量预测,煤炭最迟也将在2065年耗尽,石油更不可能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靠化石能源发电在几十年后将成为历史,寻求可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品种将成为必然。非化石能源一般就是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核能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不可能占据主要地位,因为我国天然铀资源严重短缺。所以,可以大力开发的非化石能源主要就是具有低碳特性的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作为清洁能源,主要有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中国已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需要注意的是,在逐步由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的资源状况、经济状况、投资成本、发展规划、碳排放控制目标等诸多因素,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电力产业化路线。

2.借鉴中国绿色碳基金的经验,增加碳汇

我国2007年成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增加碳汇的途径。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发展设想如下:第一步,企业、组织和个人以自愿原则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由国家林业局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则组织造林,并进行碳汇的计量、监测和评估,同时,将企业投资造林所获得的碳汇在网上设立专门账户进行登记和公布,随着林木的生长,账户内的碳汇量在积累。第二步,在中国碳基金市场的条件成熟时,账户中积累的碳汇可以进行交易[7]。

碳汇造林不仅能以较低的成本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也为企业自愿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长期看更是行之有效的一劳永逸的减少空气中CO2含量的办法。另外,草原修复、湿地保护、农田保护和海洋管理等也是增加碳汇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参照中国绿色碳基金加以重点发展和保护。

3.利用智能电网实现发输配售环节的低碳化

近年来,中国电网取得长足发展,例如线损率作为电网运行水平重要指标之一,已由1997年的8.2%下降到了2009年的6.4%,中国电网自动化水平整体却是偏低的。发展低碳电力需要统一的智能电网作支撑。首先,电网是实现发电侧与用电侧低碳效益的重要载体,智能电网更有利于接入大规模间歇性突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调控负荷端多样的用电负荷模式;其次,智能高效的输配电技术与优化的低碳调度运行方式可以赋予电网本身明显的低碳效益;最后,低碳电力智能用电可以解决大量低碳发电资源的并网运行带来的问题。

智能电网建设将对低碳电力系统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国家电网公司从2009年~2020年分三个阶段建设智能电网,并预计2020年基本建成涉及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大环节的坚强智能电网。但全面、系统的智能电网建设,还需要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理顺各种体制机制,建立各种并网规则和定价机制,合理引导投资等来促进这一进程。

4.低碳电力技术发展

低碳电力技术是实现整个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的关键。低碳电力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CO2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从电力行业源头上实现低碳的重要抉择,但目前各类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存在着技术、政策与成本的诸多约束,需要政府针对不同清洁能源的特点与发展瓶颈,在研发激励、价格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与支撑。

传统能源以减碳技术谋变促发展,主要包括以超临界、超超临界为代表的高效发电技术和以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等为代表的清洁发电技术等。以超(超)临界等高效发电技术为例,目前超(超)临界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为315克/千瓦小时,比全国平均供电煤耗低30克/千瓦小时,但与先进国家的300克/千瓦小时比,还有一定差距。预计到2020年,中国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将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30%,2050年将占50%。如果2050年实现了50%的比例,中国的供电煤耗就可达到320~325克/千瓦小时;据测算,如果中国的火电机组全部采用超超临界技术,供电煤耗就可以降至283克标准煤/千瓦时。

CO2捕获和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Storage,简称CCS)是指将CO2从排放源的排放气体中分离出来,输送到安全的地点封存,并长期与大气隔绝。它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厂的碳排放强度,满足低碳排放的要求。

[1]康重庆,周天睿,陈启鑫.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能源技术经济,2010(6):1-8.

[2]孙耀唯.低碳电力战略的路径选择[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5):21-23.

[3]朱四海.电力节能减排政策解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82.

[4]郑相宇,卢开聪,陈群.建设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中心发展CDM项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174-177.

[5]林伯强.低碳经济转型的电力发展战略调整[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5):24-26.

[6]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8上):30-31.

[7]李怒云,宋维明,何宇.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创建与运营[J].林业经济,2007(7):44-46.

(责任编辑:李潇雨)

The Developing Path on the Low Carbon Economy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n China

YANGBo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 Management,Beijing 100102,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the low carbon power economy,then researches the developing path on the low carbon economy of China’s power enterprises.The short-term methods are guided by policy,using China CDM fund and saving energy.The long-term methods are market-domestic low carbon power mechanism,China carbon fund market,carbon accounting,renewable energy,carbon sinks,smart power grid and low carbon technology.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low carbon power economy;CDM;carbon accounting;renewable energy

F407.22

A

1008-2603(2011)01-0014-05

2011-01-0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以新疆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XJ Y010)。

杨博,女,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猜你喜欢

电能电力企业能源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苹果皮可以产生电能
电能的生产和运输
海风吹来的电能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澎湃电能 助力“四大攻坚”
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