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的生成机制阐释
——基于角色参照语法的分析

2011-11-02柳鑫淼

关键词:论元焦点移位

柳鑫淼

(清华大学 外文系,北京 100084)

汉语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的生成机制阐释
——基于角色参照语法的分析

柳鑫淼

(清华大学 外文系,北京 100084)

在角色参照语法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语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的阐释,研究发现,分裂移位是在语用交际功能的驱动下焦点结构转化的结果。前移位结构中,话题成分位于句首,需要加以强调的具体信息占据潜在焦点域;后移位结构中,提供背景信息的非核心成分位于句首,核心论元占据句末潜在焦点域。角色参照语法结合了语义和语用观点,对汉语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汉语句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汉语;名词短语;分裂移位;角色参照语法

一、引言

角色参照语法 (RoleandReference Grammar,简称 RRG)是十九世纪 80年代由Robert Van Valin和 William Foley提出的语法理论。角色参照语法将语言视为一个交际性社会行为体系,因此分析语法结构的交际功能在语法描写中占有重要地位。[1]乔姆斯基的理论以考察句法结构为主,Fillmore提出的格语法兼顾了句法和语义的双重视角,Van Valin的角色参照语法在汲取格语法思想的基础上对乔式理论进行了修正,以语义和语用为中心,对包括拉霍它语(Lakhota)、塔加禄语(Tagalog)等少数群体语言在内的多种语言做出了颇为有效的描写和解释。近年来,国内少数学者应用RRG对汉语句法现象进行了阐释,如张莉、谢婧(2004)分析了 RRG对汉语简单句、把字等特殊句型的解释能力;母燕芳(2009)采用RRG的小句结构对汉语非常规谓宾结构进行解释。目前尚无从RRG入手对论元名词短语分裂移位这一特殊语言现象作出解释的研究。本文拟从RRG理论出发,探讨解释汉语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现象的新视角。

二、角色参照语法的主要内容

角色参照语法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不同,主张单一层次的句法形式,不存在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区分,基本思想是将语义,语用和句法形式建立联系,探讨语言的交际功能如何通过句法结构加以呈现,语义因素如何在具体语境中投射到句法层面上。主要内容包括小句分层结构(layered structure of clause),焦点结构(focus structure),语义角色(semantic role)。

(一)小句分层结构

根据小句分层结构,句子主要包含小句(clause)、小句中心(core)和核心谓词(nucleus)三个层次,小句分为小句中心和小句外缘(periphery),小句中心由核心谓词和题组成。每个层次上都有一个或多个功能元加以修饰限制,功能元包括体、时态、情态、言外之意等语法和语用因素。小句外缘指时间、地点等小句修饰语。此外,有些语言的小句有中心前空位(PrCS),用来投射疑问词等;有些语言在小句前有左独立位(LDP),用来投射左移位结构中移至小句前的部分;有些语言有中心后的空位(PoCS)或右独立位(RDP),如日语等。

(二)焦点结构

RRG的焦点结构以Lambrecht的焦点结构理论为基础,创新之处是将焦点所在的位置区分为潜在焦点域(potential focus domain)和实际焦点域(actual focus domain)两类。潜在焦点域是焦点可能出现的句法领域,实际焦点是在语言具体使用的过程中焦点实际出现的位置。[1]不同语言语序和句法结构的对应关系不尽相同,英语的语序和句法结构对应相对规律,潜在焦点域是整个小句,而汉语是尾焦点型语言,潜在焦点域集中在谓词以后的部分(包括谓词)。[3]实际焦点域和具体的语境有密切关系,如果实际焦点域和潜在焦点域交叠重合,就能进一步突出焦点的作用和地位。

(三)语义角色理论

RRG将谓词和论元之间的语义关系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表层)是传统句法理论常探讨的题元角色,包括施事者、体验者、受事者等;第二层面(深层)是在概括多个表层题元角色的基础上形成的语义宏角色,包括行为元(actor)和经受元(undergoer),行为元涵盖了表示施事、动作、控制等行为的论元,经受元概括了表示受事、客体的论元。一个句子的行为元可以表述为对语言事件负有责任的参与者,而经受元指的是最受该事件影响的参与者。[4]语义宏角色与动词的及物性或不及物性相关,一个句子的语义宏角色不会超过两个,及物动词拥有两个宏角色,不及物动词拥有一个宏角色,与及物性和不及物性无关的动词没有宏角色。

三、角色参照语法对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生成机制的阐释

名词短语分裂移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变异语序现象。沈阳(2001)对名词短语分裂移位进行了界定:“当原来构成(或可构成)整体论元NP的组成成分在结构中独立存在,就是论元NP的分裂移位。”[2]具体而言,当谓语由一价动词充当时,句首论元NP中的一部分分离移到句末,即分裂后移位;当谓语为二价动词时,句末论元中的一部分移到句首,即分裂前移位。

(一)名词短语分裂前移位

(1)我只抽中华香烟。

香烟我只抽中华。(品牌)

(2)她总是穿白色的衣服。

衣服她总是穿白色的。(颜色)

(3)小王通过了两次考核。

考核小王通过了两次。(数量)

(4)我刚换了门锁。

门我刚换了锁。(配件)

观察四个前移位句式发现,原句均可表示为S+V+NP,移位后为N1+S+V+N2,前移的部分N1可能是中心语(例1,2,3)或修饰语(例4),从语义上分析,N1无一例外是在范畴上更大的成分,而未转移的部分N2则是在这一范畴基础上的细化。如“中华”代表所有香烟中的品牌为“中华”的那一类,白色代表所有衣服中的白色的那一类,两次考核是所有考核中的部分。现以句(1)为例,对移位前后的句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大范畴成分前置的可能原因。句(1)的焦点结构如下所示。

图1

原句的潜在焦点域为“抽中华香烟”,其中“香烟”是中心词,“中华”是修饰词,限定香烟的品牌。前移位后,潜在焦点域为“抽中华”,这种前移位意味着句子潜在焦点域的缩小化,随着中心词移至句首,句子焦点也相应转移至香烟的品牌“中华”,具体的品牌被置于句子的潜在焦点域中,占据了句子的常规焦点位置,从而强调凸显了其作为句子焦点的重要地位。转化后的句子是回答“他抽什么牌子的香烟”,关注点已经和原句不同。刘鑫民指出,为了使句干中并非处于述题末尾的成分成为常规焦点,方法之一是将处在述题末尾的成分提前,这样就使得本来不在述题末尾的成分占据了尾焦点的位置,成为尾焦点。[5]名词短语分裂成两个部分并不意味着论元角色也一分为二,移至句首的中心词角色发生相应的转化,不再充当论元,而是占据子句前的左独立位,限定整个大核心,为句子提供话题背景,留在原处的“中华”充当论元。当说话人说出“香烟”两个字后,听话人会自动将后面的句子内容和“香烟”建立联系,听到“中华”后便意识到这是香烟的品牌,而并非指代其它事物。这种前移位结构是通过未前移的部分回指来照应前面已经出现的话题,从而实现语境的衔接,简化听话人的理解加工过程,来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这种前移位是语用的安排在句法结构上的呈现,尽管句子语义未发生变化,但“香烟”已经从句子的内层转移到外层。“香烟”在这里用来表达已知信息,起到了语境提示符的作用,将交际双方置于了一个特定的话题背景中,而未转移的部分“中华”表达新信息。可以将此类句型概括为“话题+陈述”模式,在口头交际过程中,前移成分后可以加停顿或接语气助词,如“炸酱面的话,我还能吃三大碗呢”或“炸酱面我还能吃三大碗呢”,汉语中的吧、啊、的话、呢等语气词可以充当话题标记符,起到提示话题背景的作用,是汉语实现话题化的手段之一。

名词短语分裂前移是句子焦点转化的结果,随着焦点的转移,表达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句中,说话人只是在总体上陈述自己的习惯,喜欢抽中华香烟;转化后,双方交流的过程中谈到了香烟的话题,说话人是在这一话题背景下指出了自己钟爱的香烟品牌。两句话在语用功能上存在差异,表层的语言转化背后蕴含着语义和语用信息。经过这种线性调整后,语句的真值条件保持不变,发生变化的是语用效力。

(二)名词短语分裂后移位

(1)地下的一条管道裂了。

地下裂了一条管道。(位置)

(2)今年的报名截止期已经过了。

今年已经过了报名截止期。(时间)

(3)部队的三名战士牺牲了。

部队牺牲了三名战士。(部分)

(4)他的帽子丢了。

他丢了帽子。(所属)

观察以上四个后移位句式发现,原句均为NP+V结构,转换句为N1+V+N2形式,N1和N2间不存在范畴上的包含关系,而是领属关系。N2均为句首NP的中心词。从现以句(1)为例,分析移位前后的焦点结构变化,探讨中心词后移的原因。句(1)的焦点结构如下所示。

图2

原句潜在焦点域是“裂了”,谓词前的名词短语“地下的一条管道”是句子的非核心信息。转化后,“一条管道”由非潜在焦点域移动至潜在焦点域,在句中的地位由非核心信息上升至核心信息,句子的潜在焦点由“裂了”转化为“一条管道”。两句话的语用预设并不相同,句子“地下的一条管道裂了”的预设是“地下里存在着一条管道”,用来回答“地下的管道怎么了?”,说话者在告知地下管道出现的问题。句子“地下裂了一条管道”的预设是“地下有东西破裂了”,用来回答“地下什么东西裂了?”说话者想要传递给对方的信息是破裂的东西。转换前后的句子出现的具体语境是有差异的,语境差异决定了位于潜在焦点域的信息不同。在两个不同的语境下,说话者要突出呈现给对方的核心信息不同。

焦点转化导致句首论元结构发生了变化。原句中,“地下的”是“一条管道”的限定词,充当名词短语的功能元。转化后,“地下的”由功能元转化为独立于小句之外的左独立位,表示管道裂了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表示所属关系的“的”字相应去除,“的”字的删除也暗示了“地下”在句中的角色转换。转换句中左独立位上的成分N1限定的范畴是整个小句,为小句提供时间(例2)、地点(例1)、范围(例3)等背景信息。根据小句分层理论,位于左独立位的NP必须独立于实际焦点域之外[6],N1并非句子的核心信息,脱离N1的小句仍是完整的句子,如裂了一条管道,已经过了报名截止期,牺牲了三名战士。N2的语义宏角色身份并未发生改变,仍是句子的核心论元,是语言事件的直接承受者。

四、结语

汉语名词短语分裂移位是受语用交际功能驱动的一种变异语序。分裂移位绝非只是词序的简单线性调整,焦点转移及其引起的句子交际功能的变化才是根本原因。对于前移位句式而言,泛化的主题成分位于句首,需要加以强调的新信息占据句末潜在焦点位置;对于后移位来说,提供背景信息的非核心成分保留在句首左独立位,需要强调的核心论元占据句末焦点位置。随着交际情景的转换,句子的焦点结构也会因地制宜作出调整,从而达到突出句子核心信息,增强交际效果的目的。尽管角色参照语法对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的解释并非尽善尽美,但它提供的新视角有利于从语用、语义多维视角解释汉语纷繁复杂的语序变异现象。对于重意合轻形式的汉语而言,角色参照语法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1]Van Valin,R.D.A Summary of 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http://latina.phil2.uni-freiburg.de/raible/Lehre/2006/Materialien/RRGsummary.pdf.

[2]沈阳.名词短语分裂移位与非直接论元句首成分[J].语言研究,2001(3).

[3]吴静蘭.角色指称语法简介[J].语言与语言学,2007(8).

[4]Van Valin,R.D.“Semantic Macroroles in 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In Kaileweit R.,Hummel M.,Semantische Rolle[M].Tübingen:Gunter Narr Verlag Tübingen,2004.

[5]刘鑫民.现代汉语句子生成问题研究:一个以语序为样本的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Van Valin,R.D.,LaPolla,R.J.,S yntax:Structure,meaning and f un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229.

(责任编辑:王 荻)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NP's Dividing Movement in Chinese:A 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 Account

LIU Xin-mia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Based on 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we discuss in this paper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NP's dividing movement in Chinese.The results indicate focus structure which changes with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generate NP's dividing movement.For leftward dislocation,the fronted constituent is the topic while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which needs to be emphasized is at potential focus domain;for rightward dislocation,noncore constituent which offer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s at the front position while core argument is at potential focus domain.The RRG which combines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is highly applicable in explaining NP's dividing movement,offering new inspiration for syntactic research on Chinese.

Chinese;NP;dividing movement;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

H043

A

1008-2603(2011)01-0110-04

2010-01-16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A级青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0YQA026)系列成果之一。

柳鑫淼,女,清华大学外文系博士研究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论元焦点移位
焦点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基于语料库的俄汉“怀疑”语义客体论元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基于论元结构和题元指派对汉语处置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焦点
多指离断手指移位再植拇指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