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唐山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1-08-15李雷邵锦梅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场地体育设施

李雷,邵锦梅

(1.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河北 唐山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 体育部,河北 唐山063009)

对唐山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李雷1,邵锦梅2

(1.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河北 唐山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 体育部,河北 唐山063009)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现状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对唐山市城市中心区的部分社区体育设施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几点建议,在唐山市城市建设掀起新一轮热潮的同时,对社区体育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建设,使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到体育健身行列里来,最终达到居民健身“就地、就近、就便、实用”的目的。

在2000年12月国家制定了《2001~2010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明确的提出了“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的战略发展思路,凸显出社区体育在国家实施的全民健身和城市体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随着唐山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广大市民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通过愉快而健康的健身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迫切需要更多的就近便利的体育设施进行休闲锻炼,放松心情,增进健康。2009年2月19日,唐山市“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正式启动,以健康为主题,加快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但是体育设施总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平衡,许多体育设施缺乏恰当的管理与维护,大大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也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也不利于城市职能的进一步完善。

在唐山市城市建设掀起新一轮热潮的同时,如何抓住机会,对社区体育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在对老社区改造中重新规划,从而使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到体育健身行列里来,最终达到居民健身“就地、就近、就便、实用”的目的。

一 唐山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具备,但不能满足需要

唐山市大力建设宜居城市,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增加,社区安装健身设施的占所有社区的93.8%。总场地面积1086万平方米,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51平方米。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基本具备,但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人均1.51平方米的体育场地,相当一部分为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场地,且距离居住区较远,在居民健身需求方面不能满足“就地、就进、就便”健身的需要。

由于历史原因唐山震后重建,急需解决人的居住问题,在小区规划与建设时,没有对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进行考虑,明显的体现在,小区建成年代越早,社区内的体育场地越小、设施配置的种类越少,规模越小。

(二)新老社区之间体育场地设施的配置不合理、不平衡

随着唐山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配套设施完备、规划合理、功能完备的新型社区不断建成。由于在新型社区居住的人群的平均年龄低,观念更新,比较注重居住环境与配套设施,多数购房人在购房时把居住小区的人文环境,包括体育运动设施作为参考依据之一,开发商为提升小区品位和通过营造良好居住环境促进销售,加大建设小区时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因此在新型社区内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就获得了政策保障和更多的资金投入。而传统社区尤其是部分老旧社区,因为小区本身存在公共用地小,楼房建设规划不十分合理,加上资金问题,使得体育场地设施在建设的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的社区健身设施的安装存在着设施的配置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新老社区之间体育场地设施的配置不合理、不平衡。

(三)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时缺少调查,建设缺乏针对性,配置标准化趋向明显,不能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与健身需求

随着城市管理社区化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和健身时所选择的活动内容同样呈现多样性,要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突出特征化和多样化,以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现在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在人口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考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没有照顾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各种群体的体育需求和爱好,以致在规划设计上欠缺针对性,器材配置标准化趋向明显,不能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与健身需求,同时浪费了有限的经费资源。

如在相当一部分传统社区,年龄偏大中老年的居民数量居多,尤其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的健身意识远远高出年轻人,因此在用于健身活动的时间比50岁以下的人群要多。很多中老年人希望增设的体育设施是使用方法简单的健身设施,比如健身时使用的健身路径,但这些设施数量较少且由于使用频率高时有损坏,检查与维修不够及时,因此不能满足健身人口的需求。而在一部分新型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较低,他们的健身方式与中老年人不同,球类运动如羽毛球等项目的开展更为广泛,但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中,这类运动项目的场地非常少,居民只能在楼间空地、路边、甚至到距离居住地较远的城市收费场(馆)等地进行体育活动。

(四)体育行政部门无角色,设施建设重规划,过程轻监督,建成少验收

为不断增强人民体质,建设和谐城市,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现代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城市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与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多种法律、纲要、条例、意见、标准。另外,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房地产商根据市场需求也开始对开发小区内的体育健身、娱乐配套设施进行规划建设。但是,许多小区最初设计规划的体育设施因为开发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规划设计只成为了卖点和概念,在小区开发时却没有实现,只有当居民入住后才发现,原规划依旧落实在图纸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虽然我国颁布了有多个相关的政策、法规、条例与标准,但在实际实施中,由于主管体育的行政部门没有相关职能,从小区建设的审批规划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都没有体育行政部门参与,导致政府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验收缺位。

(五)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协调机制不完善。根据调查显示,虽然体育场地数据很充足,但面积较大的体育场地更多是集中在校园和单位系统,属于社区管辖的体育场地很少,而实际上大多数学校体育场地不对外开放,不能让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使用,导致能够容纳更多锻炼人群的体育场地许多仅体现在数字上,使用价值和利用率不高。应该说,由于体育场地设施的所有者不同,又没有完善、健全的场地使用的协调、联动机制,使得在原本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场地设施更加缺乏。

其次,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管理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完善,随意挪用、侵占。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实现其使用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是得到合理的使用和及时有效的维护,在社区普遍存在体育场地设施使用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一些场地和器材缺少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导致使用者的不当使用造成人为的无意损坏;虽然我国《体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但在一些社区体育场地仍存在被挪用、被挤占的现象。例如,由于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有车家庭增多,停车位成了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一些社区随意挪用、侵占和破坏体育场地设施,将体育场地改造成为停车位;一些社区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擅自进行不合理收费,一些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和管理者私自提高场地使用费用,使相当多的进行日常体育锻炼居民不认可和负担过重而放弃使用,导致了场地设施的闲置;由于体育场地维持经费不足,加上一些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率极高,损害较快,维修周期短等问题,有些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不能做到及时进行检查与维修,一些社区体育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恢复使用,有时甚至直接撤掉。

二 对策与建议

随着唐山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唐山的城市建设也逐步以更高的标准来进行规范。唐山市政府开展“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实际行动,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出了唐山人的体育文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因此在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设立标准应在符合有关社区体育用地标准的前提下,应注重“就地、就近、就便、实用”的原则,通过实践和行动努力构筑15分钟体育健身圈。

(一)加强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传统社区体育设施的改造升级

目前传统社区尤其是尚未改造的老旧社区是体育场设施缺乏的重点。传统社区的普遍特点是,规划不合理,建筑物密集,绿地与空地少,增设体育场地、设施难度较大,但是通过合理的设计规划,对局部的改造、增添场地设施,以及对周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加以利用,在大多数社区是可行的。首先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在老社区通过功能调整广泛安装健身路径。其次,开发场地的多功能性,充分利用社区内环境,对社区内楼间空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进行功能整合,对社区内和附近的闲置存车棚、储物房等地点进行改造,扩充体育场地面积并提高社区体育设施的利用率。第三,对街道辖区内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登记备案,通过联动协调,充分发挥这类体育设施使用价值,实现体育设施资源共享。

(二)对社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做到科学布局、统筹安排、针对性设计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应在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同时,加强两类调查,即已有体育设施情况调查和社区特点调查,提高建设的针对性,规划设置相应的体育设施并确定设施的规模,合理布局。对于一些社区较集中地区和居民人口相对较多的社区,应选择适合的地点,在附近设立体育健身公园或者是健身广场成为公用体育场地设施。将社区内和周边公共体育设施纳入到社区体育设施体系中来,推动学校、单位的体育设施开放,不断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三)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构建社区体育社会化与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它提出了怎样重新认识并组织公共生活的新思路。由个人、营利部门、非营利部门等各种不同的整体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政府只是其中一员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投入,政府从原来的控制者变成一个协调者和服务者,政府与体育管理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市场和各类组织、机构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作用,保证社区体育优势发挥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功能。调整确立社区体育社会化管理的大体系,逐步向社区体育管理社会化综合管理模式转化,建立行政宏观管理下的以社会化为主和多元化并存的社区体育运行体系。

(四)政府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和监管力,落实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控制指标

随着社区体育的综合性功能不断增强,唐山市逐渐认识到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越来越大的作用,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制定了相关地方性规定,即2006年颁布的《唐山市全民健身条例》,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纳入到了唐山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来。但是任何制度的落实、想法的实现,都需要真正得到执行才能产生效果。因此要严格执行有关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政策法规,赋予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相应职能和权力,在规划与建设等相关部门在对小区开发建设规划进行审批和小区建成完工之后进行综合验收时都有体育行政部门的参与,即通过法律程序确保体育行政部门进入社区规划、建设与验收流程,参与对传统社区改造和新型小区建设的指导、监督和验收。

(五)建设投资的途径多样化,走社区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多元发展道路

随着唐山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应对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进行政策倾斜,通过完善公共设施、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宜居城市不断加大公益性投资,保障社区体育经费来源上公益性投入并逐年加大;鼓励拥有体育设施的学校、单位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与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安排对社区居民无偿开放;不断多渠道引进和鼓励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本无偿或有偿参与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坚决走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社会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形成开发商开发、政府公益投资、企业捐赠、体彩事业、社会资本投入的公益性、社会化、产业化的多元发展。

[1] 国家体育总局.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2] 张吉慧,王剑.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建设与社区体育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6):62-63.

[3] 彭长锦.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4):30.

[4] 饶传坤.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3):85-88.

[5] 彭长锦.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2003(5):28-32.

[6] 卢元镇,于永慧.北京市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状况调查报告[J].体育科研.2005(5):20-24.

Research on Community Sports Facilities in Tangshan City

LILei,SHAO Jin-mei
(Sport Department Tangsh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angshan Hebei063000,China)

community sports;facilities;statu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parts of the community sports facilities in Tangshan City Center by using literature data,survey and interview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via analysis of the survey data thatwith a new round of urban construction boom of Tangshan,community sports facilities should be on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o that they continue to be improved and more residents are attracted to join the physical fitness ranks,thus ultimately achieving“local,nearby,handy,practical”purposes of residents fitness.

G812.7

A

1673-2804(2011)06-0107-03

2011-02-08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场地体育设施
比亚迪集团扶贫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安徽省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