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2011-08-15张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张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张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英语教学中的工具化倾向及其原因,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观,提出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个院校都围绕《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教学,为社会培养了不少高水平的英语人才。但是,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存在着一种单纯的语言教学倾向,忽视社会文化教育背景知识的传授,使语言与社会文化割裂开来,语言失去了具体的应用环境基础,造成了学生社会文化知识贫乏,不能快速有效地形成交际能力。

尤其是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下,许多院校相互攀比四、六级通过率,冲击了正常的英语教学计划,违背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四、六级考试也失去了其衡量各个院校英语教学水平的作用。英语教师在通过率指标的压力下,只能是一心为通过率而努力,讲解课文,就语言论语言;瞄准四、六级题型,大搞题海战术,各个击破。哪能顾及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培养。许多过了四级的学生,英语水平也是“聋哑英语”和“文盲英语”(提笔不会拼写单词,不会作文),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之贫乏就更不用说了。英语教学再也不是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殿堂,而成了一种应试教学。学生学习英语为的是能顺利毕业和毕业后找到一个好饭碗。语言学习完全成了一种纯粹的工具,一种炫耀身份、就业、晋职的敲门砖,这既背离了语言的功能和本质,又违背了语言的规律和目的,更与高等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大相径庭。

二、语言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

1.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是以教授学生掌握和运用该种语言为目的,即以该门语言为工具能进行听、说、读、写、译,实现与别人进行交际的目的。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例,1990年前的大纲规定,“使学生能以外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其工具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门语言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过度强调其工具性的一面,就必然背离了语言教学的本意和规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推进各个院校的英语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其批评或质疑并不等于否定考试的作用,更不意味着取消考试,而是要质疑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应试教育模式。当然,这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的目的也有一定的渊源。

我国传统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仅仅是满足于专业训练、生产劳动即第一认知的需要,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良好的个人素质,特别是新的技术革命加快了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对高校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1999年6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为高等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吹响了号角。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也与我国的高等教育一样,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正逐渐步入轨道。1985年和1986年颁布实施的理工科大纲和文理科大纲于1993年和1995年修订为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通用词汇表》(1~4级和5~6级),这与我国高等学校向多学科、综合型发展的趋势相一致。1999年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将听、说、写、译列为同一层次,也是社会对毕业的大学生外语能力要求的反映。新大纲还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人文素质教育

素质,最初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征以及感观和运动器官的特性,是先天的、生理的个人素质。但在这个概念的演变过程中,已经逐渐加入了与人的本质规定性有关的各种内容。目前又把最主要的人的素质归为两类: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文素质。只具有人文素质却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不是全面的人才,但光有专业技术而缺乏起码的人文素质,同样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地、系统地、极大地发展和完善人与生俱来的素质,使人的先天潜能和后天个性特征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形成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人的不同素质和品格。它是一种依据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内在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注重人的健全的个性的教育理念。

然而,什么是人文素质呢?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人文”是相对举的;现代人又常常把“人文”与“自然”对举,如说“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总之,“人文”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特别是指人类的精神文化。

人文素质是指科学文化素质之外的一种素质,其涵盖面很广,道德修养、个性人格、理想追求、人际关系等都属于人文素质。它主要指人的涵养,与人性、情感、欲望、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密切相关的做人的素质。

语言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语言对象国的文化,开阔视野,改变自己狭隘的思维习惯,完善人格,发展人性,活跃思维,从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

3.语言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关系

“语言是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必须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活,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所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文化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变化起着推动作用。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民族性,具体表现为不同民族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一个民族的独特民族文化精神必然向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者渗透,这样,民族性也就必然反映到一个民族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中来。

英语是随着英吉利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而演变发展为当今的世界通用语的。要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而且还要对英语民族的社会史、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整个思想文化的精髓有所了解。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观察外部世界的窗口。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英语文化素质,吸收英语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才可能真正理解所读的语言材料的社会内涵,才能理解语言本身的妙处所在。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当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教学,而应当是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历史传统、社会习俗,借鉴并吸收英语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的桥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极其重要的途径。我们常说“文化载道”,学习英语,也要学习英语文章中所载的“道”,即培养学生的人本品质,它包括思维方式、世界观、人格和个性等在内的个人品质。这也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语言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是相互促进,是统一的,不能将二者割裂开。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

首先,要改变当前英语教学中的工具化倾向,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树立人文素质教育与语言教学是统一体的观念。这既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也需要英语学习者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授课,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方面的文史使他们具有较强的鉴别西方思想文化的能力。

其次,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于语言教学中。以《新英语教程》第一册“Alfred%Nobel-A%Man%Of%Contrasts”(《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一个充满矛盾的人》)这一课的标题为例,“Contrasts”一词的本意即字面意义是“对照、对比”,如果读者不去阅读文章的内容,不了解诺贝尔多姿多彩的一生,那么,“Contrasts”一词在这里的内涵意义是很难体会到的,正如不亲口品尝汉堡包是永远也不会想象出“hamburger”的样子和味道的。

再次,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人文素质。许多英语教师就语言论语言,就教学法论教学法,对英语民族的历史、宗教、政治、哲学、习俗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教师讲课必然不能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譬如有的老师不了解基督教的《圣经》及其教义,更不了解耶稣基督是源于古希腊人神合一的哲学思想。因此,英语教师自身应有紧迫感,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大量阅读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经典原著,更好地把握英语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神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最后,英语的学习者要对西方文化产生深厚的兴趣。我们常常惊叹于外国人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能说相声、唱京剧、打太极拳,难道我们学习英语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么?当然并不是说,每个英语学习者一定要会唱几首英文歌曲,要到教堂做礼拜,而是说,应当多了解有关英语民族的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自己英语的运用能力。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李俊峰.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A].陆树明.军队院校英语教学研究所[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戚雨村.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6]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方法的原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G424

A

1671-2862(2011)01-0101-02

2011-01-16

张艳,女,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