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时期的科技运动述略
2011-08-15王淑姣
王淑姣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大跃进”时期的科技运动述略
王淑姣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公在“大跃进”的三年时间里,中国科技运动从“大跃进”初期的准备、号召与动员,再到后来各行各业百舸争流的热火朝天态势和跃进浪潮的迭起,经历了科技“大跃进”的特殊时期。然而,在“大跃进”赶超思想的影响下,科技“大跃进”既谱写了中国科技运动史的新篇章,为后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铺垫了基石之路,也表现出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的鲜明时代印记,无形为后来中国科技事业的顺利发展戴上了“大跃进”的“紧箍咒”。
“大跃进”;中国科技运动;科技“大跃进”
“大跃进”时期是中国科技运动经历的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全面“赶超”思想的影响下,在各行各业百舸争流的热火朝天态势的感召下,中国科技运动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毋庸置疑,“大跃进”的“赶超”思想也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抹不去“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的鲜明时代印记,这就注定“大跃进”时期的中国科技运动必定有许多值得后人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和研究这段历史,对深化当前“大跃进”运动研究和中国科技运动史的研究都将有着积极意义。
一、为科技“大跃进”备跑
抹去“因落后而被打”的百年血泪,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白了科技工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逐步扬起了促进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之帆。
1949年10月31日,毛泽东亲自将中国科学院印信颁给了院长郭沫若。第二天,中国科学院即正式成立,这是党中央向建立与发展新中国自己的科技事业迈出的关键一步。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强调:“科学是关系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世界科学在最近二三十年中,有了特别巨大和迅速的进步,这些进步把我们抛在科学发展的后面很远”,“我们必须急起直追”,“我们必须赶上这个世界先进科学水平”。[1]这次会议还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要求科学家、技术家在12年内使重要的急需的科学部门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大跃进”的设想在这次会议上初露端倪。此后,由周恩来和聂荣臻等牵头,成立了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一规划以“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为方针,开始彰显了科技“大跃进”的雏形。可以说,1956年至1957年两年间的“向科学进军”、“12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迎头赶上”等口号和号召为“大跃进”思潮下的科技“大跃进”做了充分的准备。
到了1958年5月,中央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以高速度为灵魂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此后,“大跃进”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为了开启科技“大跃进”之征程,不但不同领域的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对科技“大跃进”进行了倡导和鼓励,而且一些媒体和刊物也纷纷发表社论为科技“大跃进”铺造声势。科技“大跃进”在咄咄逼人的历史时局中开启了征程。
这里,首先是各级领导人的动员和号召。在“大跃进”轰轰烈烈的“人海战”、“运动战”中,各行各业热火朝天的壮观场景无时无刻不刺激着广大干部的神经思维向着进一步的 “大跃进”迈进。随着科学技术工作不断被重视,各界领导人纷纷开始表达对新中国科技工作的观点,他们的讲话与观点或明或暗地推动了科技“大跃进”的起航。
作为带领中国人民洗去百年耻辱的核心领导人,毛泽东的思想是高瞻远瞩的。在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辛进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1958年初,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明确提出:“从今年起,要在继续完成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同时,他也不无激情地说:“我们一定要鼓一把劲,一定要学习并且完成这个历史所赋予我们的伟大的技术革命。”[2]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也动员大家:“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在起着连锁反应的巨大变化。国家的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都已经鼓动起来了,我们科学界的原子核也不能不被冲破,发生连锁反应。所以在今天来讲,科学发展上的大跃进,不是应不应该跃进,也不是能不能够跃进的问题,而是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实现大跃进的问题,是我们科学家们怎样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完成任务的问题。”[3]时任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的聂荣臻在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则号召:“全国的科学工作者、全国各种科学机构和全国各级科学事业的机关,应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比先进,比成绩。只要科学界和技术界努力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科学技术的大跃进,并进一步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提前实现的可能是完全存在的。我们应当乘风破浪,奋勇前进。”[4]
其次是各类报刊的舆论导向。在建国初期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不发达的时代,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无疑是最好的舆论导向工具。在“大跃进”那段近乎疯狂的岁月,报刊杂志对“大跃进”的鼓动、宣传导向作用是千军万马之力都难以匹敌的。科技“大跃进”之船驶进“大跃进”之汪洋大海离不开报刊杂志等为之铺造声势。
为促进科技“大跃进”快速前进,《光明日报》发表社论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实现今年下半年的科学技术工作的继续跃进,任务是很繁重的,时间不到四个月了,必须分秒必争。”“我们相信,只要在党的领导下,科学技术人员紧密地团结起来,反掉右倾保守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的前进,我们一定能够胜利地实现今年下半年科学技术工作的更大跃进。”[5]
青年一代是初升的太阳,是国家的希望,是运动的最大潜力军。为号召青年一代为科技“大跃进”贡献力量,《中国青年报》发表社论指出:“今天,立大志、攀高峰,展开向科学技术的全面进军,高速度发展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也就成为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伟大使命。”“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国青年中一定会出现千千万万个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人才。各个战线的青年们,要热烈响应党的号召,立大志,下决心,鼓干劲,登高峰!”[6]
二、科技“大跃进”的起飞与成果
在前期完备的准备工作和全方位的动员号召工作的大力铺垫下,科技“大跃进”这艘大船开始在各行各业科技工作者之中飞速前行。前进中的科技“大跃进”谱写了中国科技运动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原本落后的科学技术在这次科技“大跃进”中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一)科技“大跃进”的顺利前行
首先,中国科学院部分研究所、室、工作组制定了详备的跃进规划。在各类大学相继建立但又发展很不完备的建国初期,中国科学院是新中国当时最重要的科研单位,因此,科技“大跃进”的迅速前进突出表现在中国科学院的部分研究所、室、工作组以及个人的初步跃进规划中: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矿室全体同志保证在5~8年内在岩石、矿床研究工作的主要方面,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并愿向所内各室提出挑战,共同跃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全体同志保证土质学实验室提前8个月建成,本为年底建成,现计划于1958年4月底建成;各考察队保证做到整风、业务两不误,保证1958年按时出发野外;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研究室全体人员认为在5~8年之后,有把握在大地构造图编制、矿田构造、试验构造、大地构造理论、新构造研究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对英美发展水平和我国有利条件的分析,地质研究所沉积室的同志们觉得可以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末,在沉积铁、锰、磷矿床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地台型建造的组合特点、岩相分析方法、中国地台型砂岩和碳酸盐的岩石成因类型(碳酸盐及其有关沉积矿床的研究在苏联及英美也还都是仅仅在开端阶段)等方面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昆虫研究所分类二室的工作人员一致要求打破陈规,发挥集体力量,多快好省,超额完成任务。[7]
其次,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跃进规划。除中国科学院之外,其他科研单位的跃进之举也比比皆是:邮电科学研究要争取在今后5~7年内提前实现12年科学研究规划;水利科学研究部倡导要破除迷信,政治挂帅,不断掀起跃进高超;建筑科学研究部提出要以两万个科学研究项目为奋斗目标来迎接国庆十周年。
此外,一部分知名科学家也纷纷发表讲话表示坚决响应党的科技“大跃进”的号召,决心发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技能为科技“大跃进”奋斗到底。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在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集会上代表数学所全体同志向兄弟研究所提出:比红比专,比干劲,比勤俭,比成果,比质量,比协作,比培养干部,比互相渗透的挑战。他向党提出保证:数学所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互相帮助,反掉右倾,鼓足干劲,奋勇前进。[8]
(二)科技“大跃进”的累累硕果
在各行各业人士都激情饱满地为科技“大跃进”贡献力量的蓬勃之势下,新中国原本落后的科学技术运动迎来了金秋似的收获季节。到1958年底,科技领域取得的成果已经不只是点的突破,有些还实现了系列性或全面性的占领。我国的研究机构网得到了空前的扩大,我国科技史上以前几乎空白的领域如半导体、计算技术、微波技术、自动化、远距离控制技术等尖端领域的神秘不但已被打破,而且这些领域还变成了我国最富有朝气的部门;我们已经系列性地占领了光学精密机械仪器制造的新阵地;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也已经比预期提前建成了7000~10000千瓦的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和2500万电子伏的α粒子回旋加速器;在冶金技术方面,我国的高炉、平炉、电炉的平均利用系数全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还利用我国矿产元素丰富的便利条件,开始朝着建立自己的合金钢系统的方向不断迈进。此外,在采矿和选矿方面,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在生产工艺方面,在化学工业方面,在建设的很多方面我们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9]
除去科学技术方面的大跃进以外,广大科学工作者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各领域、各机构的人们都表现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1958年一年的成绩就如此斐然,在“大跃进”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的科技“大跃进”取得的成绩更加令所有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
三、科技“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而“轻率地发动”起来的,它使“‘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10]在“大跃进”的汪洋大海之中开始起航的科技“大跃进”运动也摆脱不了“大跃进”母体的劣根性,为后来的中国科技运动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汲取的经验教训。
科技“大跃进”的进程中,“政治是统帅,政治是灵魂”,“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群众路线”等口号破除了科学研究的神秘性,神秘的科学研究逐步走向“大众化”、“群众化”、“盲目化”,青年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甚至是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工人、农民都纷纷搞起了“科学研究”。首先,1958年5月22日,昆明市举行了一次引人入胜的关于老鼠生活习性的讲演,主讲人是除四害模范64岁的傣族老大妈依秀、57岁的汉族大妈王翠兰、汉族青年范永镜。听讲的人有昆明医学界的40多个高级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11]科学专家听取普通群众的实践经验,这是我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的写实,群众的经验确实是本难能可贵的“生活哲理书”,但科学是严肃的事情,我们不能将科学与生活经验混为一谈,否则,我们的科技之花将会提前枯萎。
其次,在破除对科学的迷信的口号号召下,广大青年们凭着满腔热情提出了许许多多豪言壮语,如“搞科学、写报告,不容易亦非困难,只要敢想敢干;攻尖端、钻技术,不平坦亦非神秘,但须又红又专”。“迷信破,干劲足,学术报告人人能做;学先进,超先进,技术表演个个争先”。“立雄心,怀大志,誓做攀登世界科学顶峰的尖兵”。这些铿锵的语句既彰显了青年一代渴望国家富强的美好心声,也蕴含着青年人“少年不谙世事”的特点以及“大跃进”狂潮下人民“乌托邦”思想的泛滥。
最后,在“科学研究是否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思想根本分歧”,“科学来自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实践,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古今中外的重大发明创造,大都处于地位较低、学问较少、条件较差的人”[12]等思想的影响下,一时之间,一批批来自农村的毫无文化知识的“土专家”风靡全国,他们中许多人还被科研机构和专业学会聘任为研究员或特约研究员。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1958年5月3日正式聘请了21位在北京参加全国农具展览会的“土专家”为特约研究员。[13]受聘的这一批“土专家”都是文盲或半文盲的农民。虽然这是调动广大农民搞科学发明的积极性的有益之举,也有利于拉近党和人民群众的感情纽带,但科技“大跃进”的硕果似乎让人们误会了“搞科学发明”与“搞科学研究”的界限与不同。
在科技“大跃进”万马奔腾的浪潮下,鼓励和支持广大青年学生、文盲半文盲的农民以及小知识分子投身科技“大跃进”事业之中,对激励他们打掉自卑感,砍去妄自菲薄,鼓舞他们敢说、敢做、敢创新的精神意义是巨大的。但是我们知道,即使在现当代的国情下,要实现全民大搞科技运动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说在当时积贫积弱的背景下,科技“大跃进”的举措颇有点冲昏了头脑时的迷失选择的意味。
科技事业的发展关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大局,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究科技“大跃进”的历史,我们就可以继往开来,既能够从中汲取已有的成果铺垫和经验教训,又能够预见明日的辉煌战绩,攀登世界之巅。
[1]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郭沫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大跃进[J].科学通报,1958,(7).
[4]聂荣臻.科学事业必须为生产大跃进服务[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58,(1).
[5]鼓足干劲,实现科学技术的继续跃进[N].光明日报,1959-9-11.
[6]伟大的使命[N].中国青年报,1960-1-10.
[7]高歌猛进——大字报选[J].科学通报,1958,(7).
[8]坚决实现科学工作大跃进[N].人民日报,1959-8-31.
[9]回顾1958年[J].科学通报,1959,(1).
[1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1]老大妈做学术报告[N].人民日报,1958-5-25.
[12]地方也能大办科学事业[N].人民日报,1958-6-18.
[13]二十一位土专家受聘为研究员[N].光明日报,1958-6-5.
On the Campaig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Great Leap Forward”
Wang Shujiao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
During the “Great Leap Forward”,from its early preparation and calling to all walks of life made the feathers fly,the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mpaign experienced its special period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However,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mulation thoughts,through opening a new chapter history,the“Great Leap Forward”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ved a way for the subsequent cause of the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mpaign.At the same time,it also showed the times’of“high targets,blind orders,the proneness to boasting and exaggeration,the pursing of the Communism”features,which hindered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mpaign.
the “Great Leap Forward”;the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mpaign;the “Great Leap Forward”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912
A
1671-2862(2011)01-0009-03
2010-12-12
王淑姣,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