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
2011-08-15杨大燕尤靖舒
杨大燕,尤靖舒
(西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再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
杨大燕,尤靖舒
(西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根本与核心,其表现形态有:引导青年理性认知思想政治道德知识,培养青年深厚的政治情感与道德情感,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们彼此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价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个体价值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根本与核心。本文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放到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中来探讨,试图将思想政治教育满足青年思想道德发展各个阶段需要的价值表现出来。
一、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价值(value)的本意是“可宝贵、可珍惜、令人喜爱、值得重视”。一般情况下“价值”的含义是指“起掩护和保护作用的,可珍贵和可尊重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价值”概念,最通俗和最接近的表达方式,就是指事物的“好坏”,进一步理解就是指事物对人的有用性,即事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马克思认为,价值的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也就是事物对人的有用性。实践活动能够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是价值的本源,同时创造的价值又会反作用于行动,价值对行动的作用越大,那价值就大,因此,行动是检验价值的标准。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某种需要,而这个需要驱使人们去创造对自己、别人或社会有用的东西,因此,人的需要是价值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哲学中的“价值”概念,“是对主客体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2]由此可见,价值既不是实体范畴也不是属性范畴,我们不能把价值理解为一个独立的存在物,也不能把价值理解为任何存在物生而有之的固然属性,它是一种关系范畴。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价值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特殊关系,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合乎规律的变化对主体的发展需要满足的关系。
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能满足青年个体成长、成才、成人和发展的需要的价值。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是形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集体价值、社会价值的基本“要素”,是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只有实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才有可能实现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假如我们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当做一个矛盾体系,那么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就是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所以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根本与核心,它符合青年本质发展需要,符合时代弘扬青年主体人格的主旋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规定或影响着社会价值和集体价值的实现程度;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检验和拓展。
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具体形态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作为价值主体的青年个体生存发展需要的满足,与青年的成长、成才、成人和发展需要相接近、相符合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的价值主体主要是指青年受教育者。对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形态,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引导青年的政治方向、激发青年的精神动力、规范青年的思想行为和塑造青年健全的人格”。[3]这是从价值客体的角度出发来体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但忽略了作为价值主体的个体青年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各种需要的变化。同时,价值作为一定对象的存在、属性和功能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关系,不是静态的存在,也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相反是一种交错的、重叠的、相互包含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动态的现象;对象的结构、属性和功能的变化,自然会引起价值关系的变化,而人的需要的变化更会导致价值关系的变化。[4]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价值主体与价值的需要关系,我们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概括为:引导青年理性认知思想政治道德知识,培养青年深厚的政治情感与道德情感,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引导青年理性认知思想政治道德知识
青年的成长是由外在的驱力和其本身内在的动力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外在的驱力就是客观的外界条件,内在的动力就是青年主体发展意识。[5]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建设者和接班人。统治阶级必然会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为青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年健康成长。而青年的主体发展意识,主要表现在青年有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求生存发展的自觉意识。同时,由于青年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在探索途中难免出错,这就要求社会规范的制约和积极的教育引导。也就是说青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单是社会作用于人,改造人,而且人也作用于社会与自然,为自己创造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那么在这么一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条件应运而生,统治阶级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青年群体、组织、个人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要求的思想品德。而青年的主体发展意识也驱使青年为了创造较好的生存成长条件去认识和掌握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也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6]因此,社会主义学说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可见,列宁非常重视灌输的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正面灌输,才能使工人“在他们运动进程中创造出独立的思想体系”[7]而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自觉”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促进工人运动同社会主义理论的结合,使工人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所以说,青年虽然具有主体发展的意识,但是青年本身不可能形成系统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用这些科学理论去武装青年的头脑,才能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也实现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满足青年认知思想政治道德知识需要的价值。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核心是认知问题,任何一种环境要引起人的行为反应,都必须通过一种有组织的、通体相关的认知活动。[8]由此可见,认知是人的行为先导和决定因素。统治阶级要想把本阶级的统治意愿、思想、规章制度等传导给青年,就必须通过有组织的活动,使青年认知后才会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这些知识,系统地传输给青年,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和心理健康教育,满足青年的认知需求。也只有通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这一价值。
2.培养青年深厚的政治情感和道德情感
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9]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0]价值作为情感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条件,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11]情感需要时间做积淀,不是即可生效的东西,它不像说道理那样,只要讲清楚明白了,青年就可以接受,而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熏陶,才能形成较为明显的倾向,进而产生感情。因为情感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的一种习惯性倾向,因此一旦它形成,就会比较持久并稳定,并能长期作用于青年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培养青年的政治和道德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其过程本身蕴含着这种功能,可以满足青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
因此,培养青年的政治情感和道德情感需要较长时间的定向陶冶,才会使学生形成较明显的个性品德。同时,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情理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如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单纯的理性灌输,学生就会对教育产生抗药性。因为学生不喜欢赤裸裸的说教形式。陶冶教育将理情融化,易被学生接受,因而可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这就涉及情感教育的问题。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2]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是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对青年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实践的过程。这一教育过程势必也会涉及情感教育,特别是政治情感和道德情感的教育,培养青年深厚的道德情感和政治情感,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定的。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满足培养青年政治情感和道德情感的功能,而这一功能正好符合青年成长发展过程中对政治情感和道德情感的需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应该包含培养青年深厚政治情感和道德情感的价值。
3.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们普遍认为,价值观是关于价值和价值关系的一般观点和态度的综合;从微观角度看,价值观是人心中一个深层的信念系统,在人们的价值活动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感激发和评价标准的作用;价值观的结构包括:价值评价、价值取向、价值目标。[13]有学者把价值观分为: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知识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人际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宗教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需要是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个体的需要,就无所谓价值及价值观。[14]有了需要,那么如何将价值观变成个体需要的价值,或者说如何使价值观满足个体的需要,教育就是一个必要的手段。在美国,价值观教育是与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法国,是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公民教育的过程中。那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价值观教育应该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我国学者李斌雄教授曾作过论述,他认为价值观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他认为,价值观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理论教育、价值观念培养、价值心理引导和价值活动调控,其中作为价值观念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其核心。[15]价值观是主体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泉,通过价值观教育,促进主体价值观的形成或改变,无疑能为个体的实践活动提供动力。[16]所以进行价值观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教育,可以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等。所以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包括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引导青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就是指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社会环境、社会因素、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人们的一切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人的思想是行为的内在动力,行为则是思想的外部表现。[17]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导思想政治观念,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认识;第二个阶段是引导青年受教育者实现从品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培养人们的品德践行能力。[18]也就是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青年的良好行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存在的功能,这种功能能满足青年行为发展的要求,或者说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展相一致。所以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还体现在引导青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形态有:引导青年理性认知思想政治道德知识,培养青年深厚的政治情感与道德情感,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青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我们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看作一个价值体系,那么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核心价值,引导青年养成良好的行为是目标价值,引导青年理性认知思想政治道德知识是前提价值,培养青年深厚的政治情感和道德情感是基础价值。这几个价值共同构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彼此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实现的过程是从认知、情感、信念到行为不断上升并深化的动态过程,反映了青年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个阶段的收获,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满足青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需要的价值。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06.
[2]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9.
[3]黄蓉生,邓卓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0.
[4]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40.
[5]邱伟光,罗洪铁.青年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87.
[6][7]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7.
[8]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3-4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69.
[10]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5.
[11]胡守葉.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68.
[12]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6.
[13][16]石海兵.青年价值观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9-30,54.
[14]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31.
[15]李斌雄.论知识教育、价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1,(06).
[17]徐志远.思想与行为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J].探索,2004,(6).
[18]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9-350,188.
D64
A
1671-2862(2011)01-0071-02
2010-10-10
杨大燕,女,广西南宁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尤靖舒,男,彝族,云南昆明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