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历次明堂大礼考

2011-08-15杨高凡

关键词:祭天明堂大礼

杨高凡

(河南大学法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宋代历次明堂大礼考

杨高凡

(河南大学法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有宋一朝,共行明堂大礼48次(北宋17次,南宋31次),嘉祐七年(1042年)三岁一亲郊制度形成完善、固定的制度后,共举行明堂大礼47次(北宋16次,南宋31次),与南郊大礼一起共同组成宋代祭天大礼的主流。

宋代;明堂大礼;三岁一亲郊制度

宋代祭天制度成熟、完善,三岁一祭天制度贯彻始终。皇帝每三年一次亲自主持祭天大礼,或行明堂大礼或行南郊大礼,成为宋代祭天大礼的主流。史料中关于明堂大礼记载或相互抵牾或有遗漏,且比较分散,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宋代的祭天制度造成一定的困扰。笔者拟就宋代历次明堂大礼的确切时间略做考证,以期对宋代礼制研究有所补益。

一、北宋历次明堂大礼考

宋初,“因唐旧制,每岁冬至圜丘、正月上辛祈榖、孟夏雩祀、季秋大享,凡四祭昊天上帝”[1](P674),但亲祀大礼“惟季秋大飨阙而未举。”[2](礼24之1)[3](P363)[4](P1941)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当行亲祀大礼,“而日至在晦,用建隆故事,宜有所避”[1](P674),故选择行明堂大礼。这是宋代第一次明堂大礼,自此之后历代皇帝均非常重视它,“本朝每三岁一行郊祀,皇祐以来始讲明堂之礼,至今遵行”[5](P2479),视之为与南郊大礼并重的祭天大礼,成为宋代三岁一亲郊的主流。下面我们以《玉海》和《文献通考》中的集中记载,结合《宋史》皇帝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宋史全文》等基本史料考察一下两宋亲祀明堂大礼的基本概况。

北宋自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至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共举行明堂大礼17次,其中宋仁宗2次,宋神宗2次,宋哲宗3次,宋徽宗10次。

宋仁宗在位42年,举行明堂大礼二次。第一次在皇祐二年(1050年)九月辛亥(二十七日)[6](P4060)[1](P688)[5](P230)[2](礼28之70)[7](P431)[4](P1741)[8](P313-314),这是宋仁宗第一次举行明堂大礼,也是宋代历史上第一次举行明堂大礼。第二次是嘉祐七年(1062年)九月辛亥(七日)[6](P4778)[5](P249)[7](P505)[8](P374)[4](P96,P1744)。关于此次明堂大礼,《玉海》等处史料记载都是嘉祐七年九月,《文献通考》中二处记载皆不同,一处为“仁宗亲祀明堂二:皇祐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嘉泰七年九月六日”[1](P688)。一处为“嘉祐六年九月辛亥,大享明堂,奉真宗配”[1](P675)。嘉泰为宋宁宗年号,非宋仁宗年号,且嘉祐七年九月朔日为“乙巳日”,则辛亥日为七日,因此“嘉泰七年九月六日”应为“嘉祐七年九月七日”之误。“嘉祐六年九月辛亥,大享明堂,奉真宗配”记载,根据宋代史料的行文习惯,除非有重要的制度改变,一般不记载明堂常礼,宋仁宗继位初即规定由宋真宗配享明堂常礼,此时并未改变,故我们肯定它非明堂常礼制度变动记载。再,此条记载下的注释中,多次把它与皇祐二年明堂大礼相比较,所以,我们可以确定此条记载的是宋仁宗亲行的明堂大礼。但嘉祐六年行明堂大礼的记载仅此一条,其它史料记载皆是嘉祐七年;同时,依据已基本形成定制的三岁一亲郊制度分析,嘉祐六年(1061年)不当行祭天大礼,嘉祐七年却正当亲郊之岁,故“嘉祐六年九月辛亥,大享明堂”应是“嘉祐七年九月辛亥,大享明堂”之误。《文献通考》二条记载皆误。

宋英宗于嘉祐八年(1063年)八月即位,治平四年(1067)正月去世,在位四年,因嘉祐七年(1062年)宋仁宗曾行明堂大礼,治平二年(1064年),宋英宗于当郊之岁行南郊大礼[5](P258)[7](P526),故终宋英宗朝未行明堂大礼。

宋神宗于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即位,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去世,在位十八年,亲祀明堂二:一次在熙宁四年(1071年)九月辛卯(十日)[6](P5512)[5](P280)[7](P586)[8](P450)[1](P688)。《群书考索》记载为,“熙宁四年九月十八日大享明堂”[3](P364),应是“熙宁四年九月十日”之误。一次在元丰三年(1080年)九月辛巳(二十二日)[6](P7486)[5](P303)[8](P496)[7](P586)[4](P1745)。关于元丰三年明堂大礼,《文献通考》记载为“九月二十三日”[1](P688),元丰三年九月朔日为庚申日,则辛巳日应为二十二日,“九月二十三日”当为“九月二十二日”之误记。另《宋会要》礼17之83记载有,“元丰二年九月二十(日)2(系)祀明堂朝享(太庙)”,朝享太庙在明堂大礼前一日,此处记载应为“元丰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系祀明堂朝享(太庙)”之误记。

《宋史·礼四》记载“治平四年九月,大享明堂,以英宗配”[5](P2470),但在《宋史·神宗一》、《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宋史全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以及《文献通考》卷75、《玉海》卷96、《群书考索》续集卷25等史料中均只有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和元丰三年(1080年)二次明堂大礼记载,且治平四年非亲郊之岁,不当行大礼,故《宋史》记载非明堂大礼,而是宋神宗继位初期变更明堂常礼配享对象的记载[2](礼25之94,礼24之42)[8](P403)[7](P541)[1](P676)[4](P1745):

神宗治平四年七月四日,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等言:“准诏,以大行皇帝神主祔朝毕,所有时飨并南郊配座,下两制与礼院官同定。臣等谨按《孝经》曰:‘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又曰:‘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国朝典礼循唐之旧,真宗、仁宗皆祀于明堂以配上帝。今季秋大飨于明堂,伏请以英宗皇帝配神作主,以合严父之议。”诏恭依。

可见,《宋史·礼四》即是宋神宗朝明堂常礼配享对象变动的记载,并非是指宋神宗治平四年行明堂大礼的记载。

宋哲宗于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去世,在位十五年,亲举明堂大礼三次: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辛酉(六日)[6](P9418)[5](P323)[7](P690)[1](P688),元祐四年(1089年)九月辛巳(十四日)[6](P10442)[5](P329)[7](P717)[8](P559)[1](P688),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辛亥(十九日)[8](P592)[5](P343)[7](P753)[1](P688)。关于元祐元年明堂大礼,《玉海》又记为,“元祐元年二月二十六日辛卯,大饗明堂,奉神宗配”[4](P1745),《皇朝编年纲目备要》记为,元祐元年九月“辛卯,大饗明堂,奉神宗祀”[8](P540),明堂礼于九月吉辛日举行,且元祐元年九月无辛卯日,故可以肯定此二条记载有误。

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即位,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禅位,在位25年,共举行明堂大礼10次,是北宋举行明堂大礼最多的一位皇帝。十次明堂大礼如下:

大观元年(1107年)九月辛亥(二十八日),亲行明堂礼。[2](礼24之56-57)[5](P379)[7](P794)[8](P693)[1](P688)

政和七年(1117年)九月辛卯(六日),行明堂大礼。[5](P398)[8](P719)[2](礼24之66)[1](P688)

政和八年(1118年)九月辛巳(二日),行明堂大礼。关于政和八年(1118年)明堂大礼有二种记载:一是《文献通考》载“重和元年(政和八年十一月改年号为重和元年)九月辛卯,大享明堂,并祀五帝”[1](P679)。二是重和元年“九月辛巳,大享明堂”[8](P722)[5](P400)。政和八年九月朔日为庚辰,则二日为辛巳,是上辛日,辛卯为十二日,是次辛日。《文献通考》和《宋会要辑稿》又有“(政和)八年九月二日”[1](P688)[2](礼24之67),宋徽宗亲祀明堂记载,则“辛卯日”只有一处史料记载,“辛巳日”较多,且只有上辛日因避讳才改用次辛日,无故不用次辛日,故“辛卯日”为误。

宣和元年(重和二年二月改年号为宣和元年)(1119年)九月辛亥(八日),大享明堂。[2](礼24之67)[5](P404)[1](P688)政和七年(1117年)[5](P2477)[2](礼24之66)[1](P679),宋徽宗下诏,“每岁季秋大享,亲祠明堂如孟月常献礼,罢有司摄事”[5](P2477)[2](礼24之66)[1](P679),即从政和七年至宣和七年(1125年),宋徽宗“岁皆亲祀明堂”[5](P2477)[2](礼24之66)[1](P679):政和七年九月辛卯(六日)辛卯(六日)、重和元年(1118年)九月辛巳(二日)、宣和元年九月辛亥(八日)、宣和二年(1120年)九月辛亥(十三日)[2](礼24之67)[5](P406)[1](P688)、宣和三年(1121年)九月辛未(十日)[2](礼24之67)[5](P406)[1](P688)、宣和四年(1122年)九月辛酉(五日)、宣和五年(1123年)九月辛酉(十一日)、宣和六年(1124年)九月辛巳(八日)、宣和七年(1125年)九月辛巳(十三日)[2](礼24之67)[1](P688)[5](P410,P413,P414,P416)。

自嘉祐末年起,宋代的三岁一亲郊制度已经成熟、完善,皇帝每三年亲自举行一次祭天大礼,或祀南郊或祭明堂,以区别于年年举行的由有司摄事的祭天常礼。宋徽宗这九次明堂礼是皇帝亲自祭天,故我们认为它们是明堂大礼。但又因它们年年举行,破坏了三岁一亲郊制度;且亲祀的礼仪与三年一郊礼的礼仪也有所不同,“自今每岁季秋亲祠明堂,如孟月行献礼。与三年当郊之岁,行明堂之礼”[8](P722),只在当郊之岁(宣和元年、宣和四年、宣和七年)的明堂大礼规格依旧,其它年份(重和元年、宣和二年、三年、五年、六年)的明堂大礼虽非常礼规格,亦非大礼规格,是较特殊的明堂大礼。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认为宋徽宗亲行的这九次明堂礼都属于明堂大礼。除了年年亲行明堂大礼外,宋徽宗又在当郊之岁即宣和元年(1119年)、宣和四年(1122年)、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5](P405,P411,P416)亲行南郊大礼,甚至奉行天地分祭制度,在行祭天大礼后又亲行祭地大礼,如政和七年(1117年)[5](P398)、宣和二年(1120年)、五年(1123)五月亲祭皇地祇[5](P406,P412),这与宋徽宗本人热衷建设礼制,崇尚虚名密不可分。

宋钦宗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即位,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军攻破开封,在位2年,未行大礼。

二、南宋历次明堂大礼考

南宋自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至宋恭帝德祐二年(1176年)共行明堂大礼31次,其中宋高宗5次,宋孝宗3次,宋宁宗7次,宋理宗13次,宋度宗2次,宋恭帝1次。

宋高宗于靖康二年即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即位,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禅位于宋孝宗,在位36年,共举行明堂大礼五次:绍兴元年(1131年)九月辛亥(十八日)[9](P645)[5](P491)[7](P1039)[1](P688),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辛酉(十五日)[9](P117)[5](P512)[7](P1132)[2](礼24之89)[1](P688),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辛巳(二十二日)[9](P553)[5](P532)[7](P1256),绍兴十年(1140年)九月辛亥(十日),[2](礼24之93)[4](P1746)[1](P688)绍兴三十一年九月辛未(二日)[9](P740)[5](P602)[7](P1571)[4](P1746)[1](P681)。

其中,绍兴元年明堂大礼《宋会要》礼24之85记在“七月”条目下,应为“九月十八日”之误。绍兴七年(1137年)明堂大礼,《文献通考》卷75记为绍兴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行明堂大礼[1](P688),但绍兴七年、绍兴十年,宋高宗都亲行明堂大礼,再参考其它史料,并根据三年一郊制度可知,“绍兴九年”为“绍兴七年”之误。《宋会要辑稿》礼24之92记为绍兴七年九月“二十二日,明堂行礼如仪”,七年九月朔日为庚申日,辛巳日为二十二日,且《宋会要辑稿》礼17之83记“绍兴七年九月二十一日”亲享太庙,则绍兴七年明堂大礼应在九月二十二日行礼,《文献通考》记载为误。

关于绍兴十年(1140年)明堂大礼,《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和《宋史全文》记为“庚戌,合祀天地于明堂”[9](P845)[7](P1341)[5](P547),但《玉海》、《宋会要》、《文献通考》都记为“(绍兴)十年九月十日辛亥”。绍兴十年九月朔日为壬寅日,则十日为辛亥日,九日为庚戌日,而所有的明堂礼都于九月吉辛日举行,故可以断定《宋史》和《宋史全文》的“庚戌,合祀天地于明堂”应为“庚戌,朝享太庙。辛亥,合祀天地于明堂”之误。

关于绍兴三十一年(1137年)九月辛未(二日)明堂大礼,在《文献通考》卷75中被记为“(绍兴)二十一年九月二日”[1](P688)。实际上绍兴十九年、二十二年,宋高宗分别举行有南郊大礼[5](P570、P575),则绍兴二十一年不可能再行大礼,此其一。其二,同样在《文献通考》卷74中又有“(绍兴)三十一年九月辛未,大享明堂”[1](P681)记载,其它史料中也记为三十一年,故可以肯定,“二十一年”乃“三十一年”之误。

宋孝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即位,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禅位于宋光宗,在位27年,共举行明堂大礼三次:淳熙六年九月辛未(十六日)[5](P671)[7](P1840)[1](P683)[2](礼24之97)[4](P1746),淳熙九年九月辛巳(十三日)[5](P678)[7](P1872)[1](P688)[2](礼24之97),淳熙十五年九月辛丑(四日)大享明堂[5](P690)[7](P1935)[1](P688)[4](P1745)。

宋光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即位,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禅位于宋宁宗,在位5年,仅于绍熙二年(1191年)十一月亲祀南郊[5](P701),未行明堂大礼。

宋宁宗于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即位,于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去世,在位30年,共举行明堂大礼7次:绍熙五年(1194年)九月辛未(十四日)[10](P42)[5](P716)[7](P1982)、庆元六年(1200年)九月辛未[10](P104)[5](P727)[7](P2029)[1](P688(十八日)①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中华书局1999年版)知,庆元六年九月朔日为甲寅,可以推知辛未日为十八日。以下历次明堂大礼日期同样推测可知。、开禧二年(1206年)九月辛卯(十三日)、嘉定二年(1209年)九月辛丑(十日)、嘉定八年(1215年)九月辛未(十五日)、嘉定十一年(1218)九月辛巳(十二日)、嘉定十四年(1221年)九月辛卯(十日)[10](P167,P209,P271,P286,P296)[5](P742,P753、P763,P770,P777)[7](P2057,P2080,P2104,P2111,P2119)[1](P688)[4](P1753)。宋宁宗第一次大享明堂是在绍熙五年九月辛未,《文献通考》卷75记为“九月九日”[1](P688),绍熙五年九月朔日为戊午日,则辛未日为十四日,而非九日,则“九日”为误。而《玉海》则把宋宁宗第一次明堂大礼记为“绍熙三年”[4](P1753),为误。

宋理宗于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即位,景定五年(1264年)十月去世,在位40年,共举行明堂大礼十三次:嘉定十七年(1224年)九月辛卯(二十八日)[5](P784,P2479)[7](P2132),绍定三年(1230年)九月辛丑(十三日)[5](P793)[7](P2169),绍定六年(1233年)九月辛亥(十日)[5](P798)[7](P2184),端平三年(1236年)九月辛未(十七日)[5](P811)[7](P2214),嘉熙三年(1239年)九月辛巳(十五日),淳祐二年(1242年)九月辛卯(十二日),淳祐五年(1245年)九月辛亥(十九日),淳祐八年(1248年)九月辛酉(十七日),淳祐十一年(1251年)九月辛未(十四日),宝祐二年(1254年)九月辛亥(十二日),宝祐五年(1257年)九月辛酉(十日),景定元年(1260年)九月辛巳(十六日),景定四年(1263年)九月辛卯(十四日)[5](P819,P824,P833,P840,P844,P853,P860,P875,P885)[7](P2233,P2247,P2269,P2283,P2296,P2315,P2239,P2366,P2386)。

宋度宗于景定五年(1264年)十月即位,咸淳十年(1174年)七月去世,在位10年,共举行明堂大礼二次:咸淳五年(1269年)九月辛酉(十八日)、咸淳八年(1272年)九月辛未(十六日)[5](P903,P910)。

宋恭帝咸淳十年(1174年)七月即位,德祐二年(1176年)二月降元,在位二年,仅于德祐元年(1175年)九月辛巳(十四日)[5](P933)亲行明堂大礼一次。

三、结语

两宋共举行明堂大礼48次,其中北宋17次(宋仁宗2次,宋神宗2次,宋哲宗3次,宋徽宗10次),南宋31次(宋高宗5次,宋孝宗3次,宋宁宗7次,宋理宗13次,宋度宗2次,宋恭帝1次)。自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三岁一亲郊制度形成成熟、完善的制度以来,两宋共举行明堂大礼47次,其中北宋16次(皇祐二年明堂大礼除外),南宋31次。南宋所行明堂大礼次数远远超过北宋,且越接近南宋后期,举行明堂大礼越频繁,自宋宁宗朝开始所行祭天大礼基本以明堂大礼为主,宋理宗和恭帝甚至在继位后初次祭天大礼时皆选行明堂大礼而弃南郊大礼。可见,二宋尤其是三岁一亲郊制度形成成熟、完善的固定制度后,明堂大礼地位逐渐提高,逐渐成为皇帝亲郊的重要对象,在宋代祭天礼中具有重要地位。

[1][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Z].北京:中华书局,1997.

[3][宋]章如愚.群书考索[M].台北: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

[4][宋]王应麟.玉海[M].扬州:广陵书社,2003.

[5][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7][元]佚名.宋史全文[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8][宋]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台北: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

[10][宋]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5.

The Study on Mingtang Ritual of Song Dynasty

YANG Gao-fan
(School of Law,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In Song Dynasty,Mingtang ritual was host for forty eight times(seventeen times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thirty-one time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In the seventh year of Jiayou(1042),the every three years’Qinjiao system was perfected and fixed,Mingtang ritual was host forty seven times,along with southern suburb ritual formed the mainstream of heaven worship ritual.

Song Dynasty;Mingtang ritual;Every three years’Qinjiao System

K892.9

A

1008—4444(2011)02—0107—04

2011-02-16

杨高凡(1975—),女,河南镇平人,河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生。

(责任编辑:刘明)

猜你喜欢

祭天明堂大礼
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自省与自觉——从方增先的《祭天》谈起
顶流CP,总有一个要“祭天”?
潘大礼教授简介
探访明堂天堂
一垄地
直道与匈奴“祭天金人”
鲜卑族的崇山与祭天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吃什么等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