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景仁诗歌中的“秋”意象
2011-08-15桑淑筠
桑淑筠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论黄景仁诗歌中的“秋”意象
桑淑筠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秋”意象的运用是黄景仁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他的诗中,“秋”意象主要表现为悲秋之气,仕途不畅、远离亲人、羁旅漂泊、身体抱恙、爱情不顺等一系列的打击都使得他将诗歌与秋天的萧瑟、凄凉相结合,悲秋成为他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黄景仁;诗歌;意象
意象是作品中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写所展现出来的意境和情感,是作家表达自我情感的独特方式。据笔者初步统计,在清代诗人黄景仁诗歌中,“秋”字共出现了210次,可以说,“秋”意象构成了黄景仁诗歌的一大特色。就笔者搜索到的从1979年到2010年的材料来看,从意象角度来分析黄景仁诗歌的单篇论文很多,但从秋意象角度单独进行分析的却很少。因此,认真研究黄景仁诗歌中的秋意象,对准确了解作者的经历和情感,是十分必要的。
“秋”作为黄景仁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共出现了210次。单个的“秋”出现了72次,另有千秋27次,秋风9次,秋气7次,秋月、秋水各6次,秋云5次,秋江、清秋、秋山、秋色、秋毫各3次,秋心、秋虫、秋声、深秋、秋坟、秋衾、秋旻、三秋、悲秋、秋蓬、晚秋、秋思、秋树、秋士、秋池、中秋、秋阴、高秋、秋城各2次,乡秋、秋怀、秋涛、秋初、秋意、秋雨、秋爽、秋夜、秋天、秋蕉、秋草、秋浦、秋蝶、秋霜、秋荐、凉秋、秋魂、秋枕、秋英、秋原、秋窗、秋斋、秋笔、秋滩、秋霰、雁秋、秋梦各1次。
任何意象单独出现时,是不具有感情色彩的,是客观独立的,只有诗人将自身情感融入到意象中时,才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秋天是衰败、颓废的季节,充满了肃杀之气,此时万物萧条,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人生的失意、困苦和年华的流逝。因此,悲秋是中国文学不变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秋意象总是与人生的失意、生命的短暂等苦闷情感相联系。黄景仁满腹才华却郁郁不得志,孤独凄凉的心境使得他的诗中充满了悲秋之情。在他的诗歌中,借秋意象抒发的情感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抒发仕途不遇之悲
在黄景仁的诗歌中多出现徵声、秋风、秋树的意象。黄景仁“天才亮特”[1](P3),九岁便写出“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的佳句,“十六岁应童子试,在三千人中,考了第一名,翌年补博士弟子员”[2](P2)。但在童子试夺冠后,黄景仁在以后的五次江宁乡试、两次顺天乡试中均落第,这对才华横溢却性格孤傲的黄景仁的打击是巨大的。直到“岁丙申,今上东巡狩,献赋,蒙赐宫绮二端,得校録四库馆”[3](P11)。黄景仁留在都门,并将家眷都接到了北京。但在北京“居大不易”,仕途不畅,生计困难,他的《都门秋思》将自己的困境和悲愤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都门秋思》其二:“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日感并。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生平。”我国古乐有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声,其中的变徵调最宜于悲歌,所以古代诗文中的“变徵之声”即指悲歌。诗人在京四年都得不到重用,壮志难酬,面对都门秋景,百感交集,发出了“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的疑问与感叹,用郭隗和荆轲的典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和知音难求的悲愤之情。诗人满腔悲愤,却“欲歌歌不得”,只好将满腹的心事说与“驺卒”听。
《都门秋思》其三:“五剧车身隐若雷,北邙惟见塚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秋风萧瑟,诗人落魄与辛酸的生活跃然纸上。洪亮吉在《国子监生武英殿书签官候选县丞黄君形状》中说:“君性不广与人交,落落难合,以是始之慕与交者,皆稍稍避君,君亦不置意。”黄景仁性格孤傲,仕途不畅,又为债务所累,积劳成疾,生活困苦不堪,最后沦落到与伶人乞食的地步。杨掌生《京尘杂录》中记载:“黄仲则居京师,落落寡合,每有虞仲翔青蝇之感,权贵人莫能招致之,日唯从伶人乞食,时或竟于红氍毹上现种种身说法,粉墨淋漓,登场歌哭,谑浪笑傲,旁若无人。”[4]《都门秋思》中的秋意象就是诗人仕途不遇的悲愤之情的最好写照。
二、抒发思念亲人之苦
重阳节是黄景仁抒发思亲之情的一个重要意象。黄景仁四岁而孤,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孝道是他所珍视的。为了养家糊口,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作入幕之宾,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入京不久后,他就写信给好友稚存:“若极为我营画老母及家累来,俾就近奉养”[5]。黄景仁一生念念不忘奉母养家,但现实生活逼得他不得不一次次远游,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无力养家的愧疚感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常年漂泊在外的黄景仁来说,重阳节更加充满悲秋之情。《重九夜偶成》:“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在不风不雨的好天里,有花有酒却不能与家人共赏,只会倍感凄凉、寂寞。流落异乡,思念亲人,整首诗充满了孤独、凄凉之感。他在另一首《重九夜坐偶成》中也提到“还向衰亲添笑语,恐惊时节在他乡。”在秋意浓厚的节日里,乡愁倍长,整首诗将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抒发旅途漂泊之苦
为了养家糊口、求取功名,黄景仁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旅途奔波中,因此秋雁、枯木等秋意象在他的诗中常有体现。正如黄景仁在郑虎文门下没有多久,便在请辞中提到的一样:“景仁无兄弟,母老家贫,居无所赖,将游四方,觅升斗为养耳”[1](P1)。因此,即使他揽九华,涉匡庐,泛彭蠡,历洞庭,他所感受到的并不完全是名川大山的美,想到自身的仕途不顺,免不了“过湘潭酹酒招魂吊屈原、贾谊,作《浮湘赋》以寄意,悲慨伤怀”[6](P1)。《道中秋分》就充分表达了他在旅途漂泊中的凄苦心境:“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秋雁本具备候鸟的自然特性,群雁南飞才应是秋天秋雁的动态图景,但诗中出现的却是“独雁”,说明了诗人在旅途中孤苦无依。同样,“树”在传统文化中是故土的象征,叶落归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诗人却在旅途中漂泊不定,再加上残星、水、鱼龙、独雁、瘦马、羸童、高原这些孤独、冰冷的意象,更加突出了诗人独自在外的凄苦。整首诗充满凄凉、萧瑟之意,充分表达出旅途漂泊之苦。
四、抒发岁月易逝之悲
秋天草木摇落,万物凋零,自然会引发诗人生命短暂、岁月易逝之慨。黄景仁功名未就,仕途不遇,再加上他体弱多病,身体早衰,秋天的衰败更容易使他想到生命将逝,秋蓬则成为他诗歌中常用的又一意象,他用秋天的蓬草来形容自己的衰颜。《秋兴》是他用秋意象来表现岁月易逝之悲的代表作。他在《序》中就写到:“余则二十有三耳,临风揽鉴,已复种种,早凋如此,其何以堪!且念人之以白头盖棺者,十不得一,而余已先见此也。”诗人二十三岁已见老态,这让诗人情何以堪,“未识生人乐,行将成土丘。”想到自己短暂的一生还未有所作为,就将走向死亡,惟有“徵衰非一端,泪下不可收。”《秋兴》这首诗感情基调极为颓废,诗人用严飚、劲草、白发、蓬壶等意象来形容秋,发出“盛时不可再,千载同逝川”的悲慨。
五、追忆昔日恋情之叹
黄景仁的爱情诗数量不多,只有《秋夕》、《感旧》、《感旧杂诗》以及《绮怀》等诗是回忆他昔日恋情的,秋露这个意象在这几组诗中多次出现。秋露是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象征,诗人用此来象征他短暂的恋情。《秋夕》是诗人年轻时写的作品:“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写的是诗人怀念在远方的恋人,和恋人分开,心中充满了苦闷,忧愁缠绕着自己。《感旧杂诗》是对逝去恋情的追忆,“而今潘鬓已成丝,记否羊车并载时”。诗人未老先衰,想到昔日和恋人一同驾车游玩时的情景,感慨万千,“莫把鹍弦弹昔昔,经秋憔悴为相思”。表明诗人的憔悴是为了相思之苦。《绮怀》十六首是黄景仁爱情诗的代表作,全组诗从年少时的美好恋情开始写起,写到如今恋人已嫁他人,昔日恋情不再,整组诗充满对昔日美好恋情的追忆和伤感之情。“经秋谁念瘦维摩,酒渴风寒不奈何。”“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想到不能与恋人成就美满姻缘,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痛苦和绝望之情,而秋露的冰凉、易逝也正与诗人对恋情消逝的绝望、凄苦之情相契合。
在黄景仁的悲秋诗歌中,还有一部分没有明确表达出是何种伤感之情,但通过秋雨、秋坟、秋城、秋霜、秋菊等衰败的意象,全诗透着一股化不去的哀愁,如《偕王秋胜张贺柴访菊法源寺》:“懊恼心情薄醉宜,讨秋刚趁晚凉时。今年何时堪相慰,不遣黄花笑后期。”这与黄景仁自身的敏感性格是分不开的。当年他在龙城书院就读时,老师邵齐焘就曾写诗给他,希望他能放开心胸,豁达地对待人生。在《劝学一首赠黄生汉镛》序中,他表达了对黄景仁的期望:“(黄生汉镛)家贫孤露,时复抱病,性本高迈,自伤卑贱,所作诗词,悲感凄怨。辄贻此诗,用广其意,兼助进业”。他告诫黄景仁:“得失亦区区,何事成愤怒。家贫士之常,学贫古所虑。”[7](P640)
黄景仁才华横溢,但却屡试不中,仕途的不顺消磨着他的豪情壮志,再加上诗人“自伤卑贱”的性格,使得他的诗歌中多充满悲秋之气;秋天萧条、凄凉的氛围与诗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秋意象成为黄景仁诗歌中一个独特的亮点。在乾嘉盛世,主流诗坛都在歌功颂德,黄景仁独树一帜,追求个性与心灵的自由,这是对时代的讽刺,具有抗争精神,是诗人区别于当时主流诗坛的重要特色。
[1]武进阳湖合志·黄景仁传[A].黄葆树,陈弼,章谷.黄仲则研究资料[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李国章.两当轩集·前言[A].黄景仁.两当轩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清)汪启淑.鹿菲子小传[A].黄葆树,陈弼,章谷.黄仲则研究资料[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喻平.盛世中的悲愤诗[J].文史知识,1983,(4).
[5](清)洪亮吉.国子监生武英殿书签官候选县丞黄君形状[A].黄葆树,陈弼,章谷.黄仲则研究资料[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清史列传·黄景仁传[A].黄葆树,陈弼,章谷.黄仲则研究资[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清)邵齐焘.劝学一首赠黄生汉镛[A].黄景仁.两当轩集·附录第五[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Discussion on Image of Autumn in Poems by Huang Jing-ren
SANG Shu-yun
(Literature School,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China)
A key characteristic of poems by Huang Jing-ren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mage of autumn.He combined typical sceneries and weather features like the rustling in the air in the autumn with people’s emotions like sadness caused by unlucky career development,loneliness,illness and so on,thus the sad autumn has become a major theme in his poems.
Huang Jing-ren;Poems;Image
I207.22
A
1008—4444(2011)02—0080—03
2011-02-19
桑淑筠(1987—),女,江苏南通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责任编辑:王菊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