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大学生“激发潜质教育模式”探析

2011-08-15

关键词:潜质艺术类艺术

王 川

(河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唐山063009)

艺术类大学生“激发潜质教育模式”探析

王 川

(河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唐山063009)

艺术类大学生;激发潜质;模式

近些年随着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艺术类大学生的总体数量持续增长。艺术类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专业以及自身的独特性,常规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诸多特点进行教育和指导,暴露出许多的问题。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需要探求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管理模式。“激发潜质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诸多特点,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工作。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运用,实现科学而高效的教育和管理,从而解决这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富有挑战性的难题。

近些年随着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艺术类大学生的总体数量持续增长。艺术类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专业以及自身的独特性,常规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诸多特点进行教育和指导,适用起来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不明显,显现出许多的弊端,甚至有些教育模式与艺术学生的特殊性格格不入,工作的预期目标与工作的效果往往背道而驰,相差甚远。[1]所以,构建一套适用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意义就显得格外重要。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急需探求一种适应艺术类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激发潜质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诸多特点,因势利导的开展教育工作。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运用,实现科学而高效的教育和管理,从而解决这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富有挑战性的难题。

一 “激发潜质教育模式”特点及优势

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及其相应策略的模式化概括。激发潜质教育模式是一种适合艺术类大学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具体来讲要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特点,以学生为本,尽可能消除“管理”与“被管理”这一对立面产生的矛盾,努力构建互相尊重、平等交流的平台,实现老师与学生真诚的互动与交流,在和谐的环境中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为国家的建设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1 “激发潜质教育模式”特点

(1)着重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肯定艺术类学生的优点与特长,对于不足的方面,通过激发的模式使之尽快改进提高,力求从根本上消除由于“管理”带来的矛盾摩擦。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构建“和谐”教育与指导,完成高效的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

(2)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努力将专业学习与教育指导有机融合到一起。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重教育理念的渗透,在管理指导的同时加强专业思维的灌输。真正使专业学习与教育管理互为表里,不分彼此。这样的培养模式能够塑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潜质,不断进步,既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升,又升华了思想境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 “激发潜质教育模式”优势

“激发潜质教育模式”实现了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与被教育者的学生处于同一个平台,尽最大可能消除管理与被管理的高低等级差距。尤其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渴望“自由”“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此模式就是基于以学生为本,在自由平等与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激发艺术学生的各方面的潜质。与此同时,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既能达到专业水平的循序渐进,又可实现思想道德的稳步提高。

二 艺术类大学生比较一般大学生所具有的特点

1 具有更强的心理叛逆感

艺术类学生由于从事艺术的学习,在自觉不自觉中与一般学生区别开来,往往以“艺术人”自居。无形之中,就将自己的心理定位提升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各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与事迹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他们已经在潜意识里把自己从“世俗人”的行列脱离出来。这样一来,他们就在内心深处更加的敏感,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与压力,就会表现出较之一般年龄段的学生更强烈的心理叛逆感。管理老师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单纯从说教的角度出发,就造成“管”与“被管”的尴尬,极易激起艺术类学生强烈的叛逆心理,结果往往是付出巨大的努力收效却是微乎其微。

2 具有更成熟的性格特点

在性格方面,与同龄学生相比更为成熟。学习艺术由于学习专业的特殊需要,经常远离家门“拜师学艺”,在考学前更是到各处参加专业学习班,与同龄的大学生比较,接触社会的人和事较多,阅历较深。由于只身在外没有父母家人的帮助,所以只能事事依靠自己解决,逐渐磨炼了自己的意志,锻炼了为人处事的能力,无论从社会交往还是为人处事都比同龄人成熟、稳重。

3 具有更多创新精神

思路更加宽阔,思维更加活跃,思考更加深邃。做事有魄力,不喜欢循规蹈矩,更具有创新意识,喜欢突破,喜欢在各个层面凸显自己的独特风采。更追求“个性化”,不喜欢千篇一律,喜欢独树一帜。结合艺术学习,专业往往要求艺术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观察力,思索更多的人生哲学,包括在专业上的创作,追求新意,不拘一格。在现实生活中虽然难免“千人一面”,但是在艺术创作中力求“一人千面”。

三 专业对于艺术类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

1 双度思维的统一性

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需要高度统一,专业需要学生具有更敏锐观察能力与更平等的人本思想,对于社会、人生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画法、技巧的层面上,更多的要求通过作品表达作者的思想,对时代、社会、人生的理解与诠释,这就要求艺术的学生具有更强的领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突出表现为个人能力的发挥、个人思想的表达、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等。

2 专业创作的独特性

需要学生创作思维绝对的自由奔放,无拘无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与干扰。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具有特殊性,专业的本身就需要个性、张扬、自由、无界,这就要求艺术类学生在专业的学习和创作的时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不拘一格。[2]在学习内容、过程以及效果上追求个性化,主张学生在学业中发展自由个性特点,主张千人千貌,这种“自我”的观念随着专业学习的不断累积也变得根深蒂固,由此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主,喜欢独来独往、自我设计。

3 授课模式的特殊性

不同于一般专业的大班授课,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总体来说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授课方式的个别化,一般以个别授课或是小组授课为主,自学方式的单一化一般为独处一室独自练笔、练功。艺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上基本是手把手的教学,因为艺术更多的是强调手头功夫,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把一般的师生教学模式改变成师徒交流模式。这样的授课模式,很容易促使“自我”观念的形成。

四 常规化教育模式在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适用上存在的弊端

1 形式单一的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但是单纯而机械的面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说教,往往激发起艺术专业学生强烈的叛逆心理,他们往往以“自由艺术人”自居,不喜欢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认为这些是防碍自身艺术风格发展的羁绊,所以仅仅是单一直白的“大道理”说教,往往治标不治本,停留在表面,不能与学生深入沟通,使学生“心服口服”,恰恰相反,往往是“口服心不服”,教育效果收效甚微。

2 言传身教的实践观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在专业上的突出特点是创新与创作,所以就需要大段的时间进行构思和动手付诸实践。在教育管理中,机械的实践观教育不能够针对学生的特殊性,盲目的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由于大段时间的占据,势必造成实践活动与专业创作的在时间上的摩擦与矛盾,对于学生就很容易抱怨活动太多影响专业学习与创作,最终不仅不能够达到开展活动预期效果,反而使学生感到逆反与疲惫,不能达到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3 松散自由的成长观教育

松散自由的成长观教育的管理模式貌似适应艺术类大学生无拘无束的发展要求,实则不然。原因在于,艺术的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里面,并不能把自己或艺术者们封闭在艺术的王国里面,在艺术思想上的鹤立独行往往在社会大环境下就会四处碰壁,原因显而易见,不能让整个社会适应艺术的行为或者价值观。[3]究其本质,是过分信赖艺术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者不能够正确指导学生的思想,主动放弃了“思想堡垒”这块阵地,从根本上是对学生教育的极大不负责任。这种放任自流的模式,必将导致自由主义的泛滥,使学生没有正确鉴别“是”与“非”,“错”与“对”的能力,极其容易走向歧途,最终导致人生与艺术的双重失败。

五 构建“激发潜质教育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1 构建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与“五星级”动态预警管理体系机制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成绩以及心理卫生等因素建立综合评价与预警体系,实行星级量化动态管理。在构建学生数据库的阶段一定要结合管理老师、专业老师、班内学生以及学生本人的综合评价建立准确的数据信息库,并根据相应分数分成等级。(五星级对应90-100分,代表优秀状态;四星级对应80-89分,代表良好状态;三星级对应70-79,代表一般状态;二星级对应60-69,代表较差状态;一星级对应59及其以下代表很差的状态。二星级视为橙色预警,预示情况较差,需要专项指导。一星级视为红色预警,预示情况危险,需要重点指导和及时帮助。)由于每个学生对应若干个的星级体系,这样就可以很形象地看出学生实时的综合能力状态,对于学生的潜质激发起到根本的数据保障作用。无论在专业指导还是活动的开展,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或者根据不同活动的教育内容选择适合的学生参加,这样就能增强针对性,有效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不足,激发学生潜质,迅速提高综合能力。

2 建立“三方互动教育管理”制度

老师、家长、学生三部分人群关系紧密,构成了教育关系的三个方面,在教育与管理中都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学生教育中,往往更多强调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爱与被关爱,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忽视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造成了两套教育体系的交错化,很难避免教育理念的冲突与碰撞,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加强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统一教育理念,尤其是对于问题学生更加应该和家长及时沟通,达到事半功倍。通过多种途径与媒介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交流机制,及时地与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近况,交流教育理念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这些措施能够极大的提高管理的效率,更具有教育的针对性,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建立“导师助手”制度

这种制度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专业优势,做好指导工作,有机的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这种特定的互动的角色关系,老师不仅在专业上做到了“指导者”,而且在为人处事的人生哲学上成为了“领路人”。对比以前的单独的导师制度,更多的融入了学生助手的角色,通过导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助理,将简单的导师指导从而产生的“教授”与“学习”的关系演变为“培养”与“成长”的关系,这样一来,就使学生取得学业与为人的“双丰收”,可谓一举两得。

4 建立同专业跨年级“互助组”制度

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中模范标兵的先进带头作用,同时挖掘新一届大学生对于艺术的不同感悟与理解。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经验阅历上都比低年级的学生有优势,依据这一客观情况,管理老师搭建平台,根据专业、年级等特点,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等特点,建立“互助组”。“互助组”制度更多地发挥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思想与专业的优势,从学生自身的思维角度出发,指导与帮助低年级的学生,追求思想进步,激发学习兴趣,保持进取心态,树立成功信心。

5 实现教学和管理的有机结合

在学生成才的道路上,专业老师与管理老师一定要密切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上,专业老师要在教授课程的同时进行思想上的疏导与启发;在管理上,思政老师要在教育引导的同时进行专业的鼓励与支持。这样的模式教育,就是使学生领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高端的艺术和高尚的思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的培养不仅使学生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明白艺术的实质是人类高尚思想的完美演绎!

通过“激发潜质教育模式”进行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能够提高针对性、增强准确性、优化目标性,相信通过长期的此种教育模式的运用实践与不断完善,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好更多品学兼优的艺术类人才。

[1] 李轶博.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途径及方法[J]. 当代教育科学,2010,(1).

[2] 齐文生,郑培国. 艺术类大学生特点探析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J].中国轻工教育,2009,(4).

[3] 蔡中涛,居学明. 试析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教育引导[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3,(4).

Analysis of Excitation Potential Educational Model among Art College Students

WANG Chuan
(College of Arts,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063009, China)

art college students ; excitation potential ; model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llege Art Students enrollment increases, the overall number of art students continued to grow.Art Students in college students as a "special group", as well as their own unique expertise, the conventional educational model has not a good combination of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art education students and guidance, revealed many problems. Specificity for art students need to seek an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management. "Excitation potential educational model" can work well with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art students to the prevailing circumstances in the conduct education. Through the use of this mode of education,th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education and to address the Student Management in a challenging problem.

G642.4

A

1673–2804(2011)01-0092-03

2010-04-03

猜你喜欢

潜质艺术类艺术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纸的艺术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12星座Crazy潜质排行榜
激励创新潜质 激发探究活力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