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模式探讨

2011-08-15李薇薇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新闻学广播电视院校

李薇薇

(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教育教学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模式探讨

李薇薇

(河北经贸大学 人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模式,应从该专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以及与高技术发展同步的特点出发,从生源上打破文理科界限,在课程设置上文理兼学,使学生顺利进入通识课程学习阶段并逐步形成专业所必须的综合性知识构架。在教学设施上建立与电子传媒发展同步的实验室,采用从校园模拟到社会实践的实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师资建设方面改革现有的教师聘任制度与管理模式,使教师拥有新闻理论家和新闻工作实践家的双重身份。在学术研究上实行跨院校与跨国际的学术交流,为培养国际化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创造条件。

文理科;教学设施;实习形式;教师资质;学术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使其从业人员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许多院校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纷纷在新闻学专业或其他文科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由于该学科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以及与高技术发展基本同步的特点,对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探索科学的培养高素质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教学模式,就成为这些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从生源开始——文理兼招

文理兼收的招生模式近几年在许多传统文科专业已经实行,这一顺应某些专业知识构架综合性特点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素质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提高,增强了他们进入社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一直是作为文科类学科招生,而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在采、写、摄、录、编、播过程中,一直离不开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艺、技术性操作的支持,这一点远远区别于传统纸质新闻的运作模式。单纯的文科生源,在学习、实验操作乃至岗位实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先天不足的缺陷。

发达国家大学院校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招生如同其他专业一样,并没有严格的文理科划分的要求,这使得学生入学后能够顺利进入大学基础阶段“通识教育”的学习环境,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纵观科学的发展进程,各专业知识之间都存在着某些内在的联系性,没有绝对的界限划分,古代哲学就是个综合性学科体系,包括数、理、化、天、地、生等。之后,由于专业研究进一步细化和专业操作精密化的需要,这些学科逐步分化出来形成各自的知识体系,但各学科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教育界认为,人为地划分“文科”与“理科”两大学科体系,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的许多重大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都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理论和方法技术才能有效解决。近几年来,美国许多著名院校都设立了专项资金,成立了跨学科教学研究中心,鼓励文理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有机融合,积极推进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的有序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各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招生生源打破文理科界限,势在必行。实际上,在各大学跨专业选修的课堂上,都能够看到理工科学生选修广播电视专业课程的身影。他们与文科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创意思路,已经显现出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为文理兼招的必然趋势提供了依据。

二、课程设置——文理兼学

新闻工作内容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而且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又需要以高技术手段为依托,因此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复杂纷纭的社会环境中开展工作。

2005年7月,美国卡耐基和奈特两大基金会共同出资410万美元,联合五所著名高校启动了一项新闻教学计划,旨在培养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的新一代传媒从业者,该计划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充实各校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试点范围是除哈佛以外的其他四所学校,将增加历史、政治、哲学、古典文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等课程,力求使学生具备更为综合性的知识、更具深刻性的思想、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为娴熟的技能。早在20世纪末期,从密苏里新闻学院、斯坦福大学新闻系、加州大学传播系的课程设置来看,专业课程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基础课程大体上都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和统计学等。这些课程有必修的、选修的,还有跨院系学习的。文理兼招的生源,由于文理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相互影响和互动交流,能够较好地适应这种综合性文理知识构架的课程设置。即使有些学生仍旧有偏科现象,但文理科的互补作用总会或多或少影响着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这些都有利于日后的工作开展。

三、教学设施——建立与电子传媒发展同步的实验室

与其他文科专业相比,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验实训教学需要的硬件设备投入较大,建立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投入,堪与理工科专业竞比。在我国,只有重点大学传媒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能够基本与高技术发展同步,地方高校因为财力所限,很难建立起设备齐全的能够随着科技发展动态完善的实验室,硬件设备投入的不足大大制约了这些院校广电新闻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

媒介技术是新闻事业发展的物质动力。对广播电视新闻教学而言,媒介技术的设施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可以说,要培养出一流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摄像师、编导和编辑制作人员,必须拥有先进齐全的硬件设施。发达国家院校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资金投入多,教材更新快,尤其是实验设施好,更新换代与高科技发展基本同步。许多学校为教授、副教授甚至讲师专门配备了研究室,科研经费也十分充裕。在高投入下,必然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广播电视新闻人才。

我国地方院校在有限的财力下,可尝试这样一些做法:与其他相关学科资源共享,共用某些实验室设备,如与广告专业、影视专业、动画专业等;相邻的院校之间互通有无,实行实验室有偿租用等。但从长远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投入的增加,建立与电子传媒发展同步的实验室仍然是广电学科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

四、实习形式——从校园模拟到社会实践

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育的必要环节,对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新闻采访、拍摄、编辑制作等业务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困扰着大多数地方院校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实践教学资源的极端匮乏。

近几年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截至2010年,各高校的新闻学类专业点已经达到近700个,新闻专业学生人数激增,而各地新闻媒体的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重点院校可以凭借知名度、影响力和母校、师生关系等,在新闻媒体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而地方院校在新闻媒体建立实习基地的困难就大得多。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接受实习学生上更为挑剔和苛刻。可以说,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成为地方院校传媒专业困扰多年的一大难题。

在这一环节上,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美国大部分新闻院校都办有自己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有自己专门的波段和频道,有规范的新闻、专题、文艺、体育和广告节目。这些校内媒体有独立的经营权,可面向社会有偿服务,以广告收入来保证日常开支,甚至进行自我更新建设。由于我国对新闻传播业控制很严,高校不可能自办面向社会的拥有独立经营权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可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学校宣传机构的资源,把校园作为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在校内进行小范围的、封闭式的模拟实践训练。

这类实践适合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毕业生实习还是应以社会上的新闻机构为主。为了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地方院校应该不惜代价建立自己长期的实习基地,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和用人单位实现“零距离”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现在许多高校把这一任务下放到教研室,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学生寻找实习单位,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这种合作凭人情关系不会长期维系下去。而一个没有自己稳定实习基地的学科,在招生过程中的认可度会逐渐降低,终究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五、教师资质——从采访现场到讲台

拥有新闻理论家和新闻工作实践家的双重身份,是国际上对新闻教育者的普遍衡量标准。美国高校新闻专业的领导和教师都拥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系主任在聘任教师上,有着决定性的权利。他们认为最理想的新闻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业绩显著,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并且懂得教育的优秀记者。斯坦福大学新闻系原主任亨利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契科校区文理学院原院长布什都认为,从事新闻教学的教师,一定要由资深新闻工作者担任。斯坦福大学新闻系的教授,大多做过10年以上的新闻工作,其中有的曾经担任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主任,有的原来是旧金山电台的节目制作负责人,一些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老报人、老记者、老主持人,虽然年迈退休,仍然被聘请来担任教授,用他们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来教育和影响青年学生。有一点应强调的是,在美国考核和评定新闻学教授的条件,不仅仅看学历,看论文数量,重要的是强调有多少年的新闻工作资历,以及发表过的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的新闻报道。

我国许多院校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是在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师资大多为其他文科教师半路出家,或是缺乏丰富实践经验的广电直读硕士、博士。课程设置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缺乏宽泛性,或由于师资素质原因,虽然开设了有关专业课程,但是授课质量远远不及国内重点大学和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外,这几年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虽然有所提高,但仍远远比不上记者尤其是资深记者的收入水平,从记者转行到教师队伍的非常少。同时由于体制和经费的原因,退休记者被聘请到大学全职任教很难实行。这几年有些院校尝试着聘请一些资深的有名望的新闻工作者为兼职教授,但只局限于每年搞一两场讲座,远远满足不了教学一线的需要。

提高广播电视新闻教学的质量,必须从提高在校教师素质和实践水平,改革教师聘任制度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当然,这一局面的根本转变需要社会大气候的变化,需要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者身份在某种程度上的有机统一,需要这两个职业界限的模糊化和交叉化。

六、学术交流——跨院校与跨国际

学术交流在我国主要是一种高端人才的知识互动活动,有较高的研究经费支持,有固定的期刊杂志为载体,或有严肃的会议形式来面对面沟通、碰撞。大学聘请知名学者来做学术讲座,是在校生主要的学术交流活动。实际上学术交流是个极为宽泛、立体和灵活的概念。在国外一些大学从本科教育开始,各院校之间的客串教学就开始了初级的学术交流活动。日本一些大学著名的新闻学教授之间互邀客串授课,进行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学术流派之间的互动交流。美国一些大学的新闻专业学生,甚至可以带着一所大学积累的学分转到另一所大学继续学习,最后在第二所或第三所大学毕业。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知识领域是宽泛的,而且不同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和互动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表现在文化教育和学术交流上,就是跨国际模式的日益扩大化。聘请外国知名学者来华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已经成为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常规的办学模式。此外,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基础课程和一部分专业课程在国内完成,另一部分专业课程到国外学习,在一些重点大学的某些学科已经实行了几年,显现出较好的效果。从当前发达国家传播事业的发展和传播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先进的新闻理念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新闻工作者,正在各个新闻战线对整个国家积极有效地履行着第四种权利,推动着民主化的进程,不断为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科学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由此,发展中国家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更需要采用这种国际化交流的模式。

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模式有别于其他传统的传播类学科,是最具有时代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在深入的研究探讨中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学以致用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人才,才能使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管理的有效监督力量。

[1]威廉·哈森.世界新闻多棱镜[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2]李忠昌,周宏刚.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折[J].新闻知识,2009,(4).

[3]张蕾.《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内江科技,2006,(4).

[4]朱梅娇.美国如何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8-27.

[5]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Study on Education Model ofBroadcast and TV News Major

Li Weiwei

Education of broadcast and TV news major should use its high oper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and develop itself along with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It is necessary to break the barriers between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when the schools enroll new students.Curriculum of the major should include both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which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integrative knowledge.Improving teaching facilities,especially establishing labs of electronic media,can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practical skills.In addition,the recruiting system and management model of teachers for broadcast and TV news major shall be reformed to make the teacher news theorists and practitioners.Finally,holding cross-college an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will create conditions for training talents who are qualifi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broadcast and TV news.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teaching facilities;field work form;academic exchange

G642

A

1673-1573(2011)03-0111-04

2011-06-03

李薇薇(1953-),女,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学。

责任编辑、校对:关 华

猜你喜欢

新闻学广播电视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