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让企业健康成长

2011-08-15刘常林

当代经济 2011年8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法律

○ 刘常林

(中铁十六局集团二公司 天津 300162)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让企业健康成长

○ 刘常林

(中铁十六局集团二公司 天津 300162)

企业是经济中最重要的成分,企业的健康成长已成为重要的问题,值得政府、理论界及企业分析研究。企业和人一样,成长离不开内外因素。外因有政策、环境等,内因有人、技术、资本等因素。但决定因素还是内因,内因概括起来说是人与人的和谐,进而达到人与企业的和谐。

和谐的企业才是健康的企业,健康企业才能成为成长、发展的企业。

一、构建反腐防火墙,净化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是经济微观单元,其使命和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但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具有竞争实力,而竞争实力的基础是企业的健康。我国是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转型过程还比较短,转型期暴露出的问题一时还难以完全杜绝。贪污腐败问题在企业中时有发生。有不少人会认为,企业不是国家机关,是经济组织,难免会有一些迎来送往的应酬,吃吃饭、送送礼在当今国情下,不是什么大事。再有,目前的企业竞争激励,企业是需要手段的,没有手段就难于竞争。这些情况在目前确实是客观存在,但并非企业竞争的必要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三十余年,正逐渐规范,这种规范一是市场秩序,二是企业行为。市场秩序已经从无序到有序,再到规范化。企业也从生产型过度到经营型,再到竞争型,从不懂竞争,发展到如今的竞争模式多样,进入到国际舞台去竞争。这样巨大的变化,促使企业要保持一定的竞争力,要求企业苦练内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贪污腐败等行为就像病毒,侵蚀着企业,如果不加以防治,就会日久愈深。

在及时防治方面,中铁十六局集团二公司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构建起惩防体系,为企业安全、稳健、和谐发展起到了保护和促进作用。

惩防体系重在防止,把问题前移与放大,尽量在事前计较、批评、惩治,以防小事变大,到了问题出现后就无可收拾。这样做,既挽救了有染的干部,也廓清了企业的病毒。

1、惩防体系重在提高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

这种自律意识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没有良好的素质,再多、再严密的制度,也难以挡住寻租者。对领导干部要求不仅是“经济人”,还要是“道德人”。在制度上设立道德底线,在外界交往,或是同事之间,至少不能损人。如果突破这个底线,就会立即亮黄牌,给予警示,绝不将就含糊,一团和气。如果有私欲膨胀,影响到企业声誉的,无论工作能力多强,也绝不姑息,坚决予以惩处。我们用电视、论坛、讲座等形式,强调领导干部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使领导干部在面对诱惑和原则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能算大账、算远账价值能力。

2、惩防体系积极推进廉政责任制建设

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真正建立起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使权力在科学的制衡、制约下行使。党务、政务公开,管理透明,使权力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制度的完善,便于操作也比较好操作了,不像没有建立起制约机制之前,出了事不好找责任人,不好查办,无法追究责任,更无法惩戒。现在一切按章按制执行操作就行了,纪律上、经济上都可对照,一目了然,心悦诚服。惩防体系的建设,效果是明显的,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哪些事不能做。很多的警示和惩戒实例,使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更加深了反腐倡廉的认识;不按照规矩做事、违反了制度,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通过制度的制约、监督和落实,企业风气大有改变,违纪违法案件减到最低程度。

3、惩防体系大大化解了企业经营风险

中铁十六局二公司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绝不手软,但并不把查办案件放在工作重点上。惩是手段,是必要和不得已的被动措施。防才是工作重点。惩罚制度是高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来是要伤人的,但它伤的是有过错、有罪过的人。如果你遵纪守法,不触摸红线,达摩克利斯之剑是不会落下的。因此,要在“不触摸”上下功夫。中铁十六局集团二公司通过处理一些经济案,进一步使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认识到,企业的腐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严惩腐败的思想不能动摇。企业内部厘清思路、廓清毒素,环境净化了,氛围改善了,使企业的合作伙伴、各种关系单位更主动合作,有力地推进了企业的经营。

二、法律风险防范,提高企业免疫力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约束和规范。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某些行为的不规范性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对企业不利的后果,是一种不确定状态。正是由于法律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法律风险管理没有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使很多企业不重视法律风险的危害性,也就难以有相应对策、法律风险管理被弱化,使法律风险危害性更大,所以说,企业应注重研究和加强风险管理,一方面减少法律风险的危害,另一方面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企业的权力。

1、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

(1)合同管理法律风险。企业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中,经手的相关人员缺乏合同法律知识,或合同审查论证不严密,留下了漏洞,这会使企业被动,给企业带来损失。

(2)企业债权债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债权债务的重视、管理不够,造成呆账、坏账、死账,影响企业的发展。

(3)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是企业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不能遵守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又不能利用知识产权武器保护自己,出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自身知识产权被侵犯的现象。

2、企业法律风险体系的建设

(1)努力提高全员法律素质。企业的素质体现在全员上,防范法律风险,必须提高法律素质。要加强对职工特别是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用各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专业人员的法律素质。

(2)建立科学的法律事务工作流程。由企业主要领导统一负责,企业法律顾问或分管有关业务的企业领导组织,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具体实施。这一流程的建立能有效发现风险,及时预警,立即作出应对方案。

(3)建立风险防范应对机制。企业对法律风险要有辨别、分析能力,因此要建立起法律风险评估部门,对法律风险及时作出分析评估。企业还要有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对法律风险的信息进行筛选、预警和沟通。另外,还要作出一些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立即可以应对。

三、道德伦理体系建设,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1、道德缺失会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

市场竞争的激烈,会使一些企业不择手段甚至用不道德手段参与市场竞争,抢夺市场份额,获取高额利润。但是,利用不道德手段获取的利益,对企业的信誉、品牌等到会带来负面影响,让合作伙伴心存忌惮,把竞争对手变为竞争敌手。企业若挽回这些影响,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道德失范、尔虞我诈、假冒伪劣等现象,会给企业经营与发展加大交易成本,如打假要建立打假队伍,投入专项资金,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2、道德伦理的培育

道德伦理不同于法律、制度,可以量化,可以用物质或经济手段度量后奖惩。道德伦理是软性的,无形的,但它像氧气一样,社会需要它。正是它的无形和社会的需要,才应大张旗鼓地宣传道德伦理,用媒体,用舆论工具张扬道德伦理的典型,营造道德伦理的氛围。只有形成道德高尚光荣、道德低下可耻的氛围,社会才能向文明进步迈进,市场经济才能在“正当、公正、诚信”的舆论导向下健康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道德伦理的培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是整体素质问题,二是声誉问题。企业道德伦理培育应当做一项主要工作目标,企业领导应该明白,市场竞争,最终是人的竞争,一个素质、声誉都非常高的团队与一个与之相反的队伍竞争,结果可想而知。

(1)上岗的基础与必备。一般来说企业对上岗人员要求是专业水准或技能,很少提出道德伦理方面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市场秩序、法制建设会越来越规范。这势必要求企业的规范、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对老职工要看一下履历,看看道德伦理方面有无问题,进步情况怎样,进而决定其适用岗位与职务。新职工要有道德伦理的调查与考核,准备录用的要建立道德伦理档案,进入企业的职工档案序列,其业绩评定、专业(技能)考核、职务升迁都要与之挂钩。当然,道德伦理标准不可能定的过细、过于具体,但要设立基本要求和底线。设立后在考核时,绝不可只作参照。只有落实到位,才能有真正的威慑力。

(2)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在企业里,重人的能力,轻人的道德情况司空见惯,因为能力看得见,摸得着,而道德于企业没有明显的作用,完成了工作指标,各项考核都可以打正。而道德却难以打分。这就是重能力、轻道德的原因。只有在制度上把道德内容纳进去,才能真正起到道德的作用。如捐助贫困学生等公益事业,不仅鼓励,而且要有企业的表彰,像业绩一样纳入分配中。

3、道德伦理体系的建设

尽管道德伦理是软性的,但依然可以建立起体系。

(1)诚信系统。企业的诚信实际上是建立在个人身上的,可以每人建立一个诚信档案,把有关工作之内、工作之外、分内、分外的有关诚信信息记录在案,滚动点评和奖惩,并不断打分。

(2)公益活动系统。记录每个人的公益活动情况,由活动的多寡予以打分。提倡公益事业不仅有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也对企业有良好的效应。

(3)自利与他利原则。市场经济体现出价值规律,使每个人与企业都在为实现价值而努力。但市场经济是互利的,绝不可把他人的利益完全挤占,变成自己的利益。企业也一样,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清楚哪些是该得的利益,哪些是不该得的。该得的是在法律法规内取得的合法利益;与合作伙伴或上下游企业,不能以利益最大化为主导思想,利益最大化必然要把成本压到最低,把利润定到最高。这样,就会把上游、下游企业的利益榨尽,容易出现利润太少偷工减料或减少程序等不正当做法,还会使企业处于谁都避之、孤立无援的境地。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法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