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11-08-15谢萍
谢 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谢 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理想和信念问题,是人们主观世界的首要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中,加强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新形势下,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今天,更加要求党员及领导干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共产党员;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
(一)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1.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对共产党员的严峻考验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天起,我们党就非常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从总体上看,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比较普遍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社会生活中,一些新的价值观念大量涌现。有的自然也反映到我们党内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深刻、最重大的革命性变革,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有利于共产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共产党员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在改革和建设中展示身手,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也有利于消除一些党员干部的长官意志、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官僚主义作风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也极易越位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把党内生活商品化、市场化,滋生极端个人主义;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原则,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使一部分党员,特别是不少青年知识分子党员把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转变为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法则,容易刺激少数党员的投机心理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化,损人利己思想抬头;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容易使一些党员不能很好地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滋生本位主义思想;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一些党员有更多的机会受到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影响,个人本位,“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突出。
2.部分共产党员在价值观问题上出现了新的困惑或心态失衡
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运行方式相适应,整个社会崇尚劳动、鄙视剥削;崇尚俭朴,鄙视奢靡;崇尚集体主义、鄙视利己主义,形成了一种激昂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人们普遍接受社会本位和集体本位价值观。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效应,往往过去崇尚的变成了今天的被抛弃;过去鄙视的变成今天的认同;过去接受的变成今天的否定。这对部分党员人生价值观的震荡和义利观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从而出现许多新的困惑。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与追求利益目标的矛盾。从理性上讲,共产党员一般都承认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迄今为止人类最科学、最美好的理想。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追求往往并没有得到社会上应有的认同和肯定。相反倒是追求理想的人似乎活得很累,没有什么理想和追求低层次需要的人反倒活得萧洒。这种强烈的反差,常常导致部分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二是树立集体观念和崇尚个体价值的矛盾。坚持集体主义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相当长的时间里,广大党员对此有着坚定的信念和自觉的行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体价值、个人本位思想,给部分党员的价值取向带来了两难选择。三是开拓创业精神和注重物质享受的矛盾。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创业精神曾经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在讲“实惠”和“及时行乐”等价值追求影响下,这种思想和行为往往受到嘲笑和讥讽,而追求物质享受和错误的权力观倒成了时尚和“懂得生活”。这种轻精神重享受的价值追求,使部分党员,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党员在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讲实惠之间徘徊不前。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理想信念教育还不尽如人意,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产生了思想困惑甚至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动摇,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调研显示,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和学者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甚至丧失。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对它冷嘲热讽,在人民群众和学生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令人忧虑的是,当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一些方面呈现出乏力的表征。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入。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我们党一个很大的优势,也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动摇,是由于没有真正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改革发展稳定中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不够客观,表现出的是一种,“听之任之”“熟视无睹”的漠然情绪。当然,也有些思想理论过于悬空化,缺乏应有的说服力,不能切实回答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困惑。理论是管思想管方向的,如果理论直面现实、解释现实的能力不够,一旦遇到严峻的考验,理想信念就会出现动摇,就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是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很好的适应国内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既有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的渗透、颠覆、破坏,又有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背景下各种杂音噪音带来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法也需要有所变化,然而我们的教育工作却没有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在提高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讲原则、概念的东西多,具体的深层次分析少;流于形式多,解决思想实际问题少;教育培训覆盖面还没有覆盖到每一个党员,没有满足党员、领导干部个性化、差异化的内在需求。这样的教育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使得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有的人甚至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逆反情绪。
最后,现实和实践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坚定。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加之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在许多方面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不配套问题。在这个时期,一些历史遗留的和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逐渐显露,有些与改革的理论指向和目标产生了差异,有些还以比较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各种难以预料的挑战和风险明显加大,这就为党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导致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产生失落感,使得怀疑社会主义、崇拜资本主义的情绪有了滋生蔓延的土壤,决定了现阶段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局面。另一方面,国际格局多极化态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宗教、民族和领土等问题,采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竭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这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和干部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当然,还有极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个人放松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自甘堕落,给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造成一定阻碍。
(二)当前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浓缩了共产党员的全部优秀品质。在这些“特殊材料”中,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是一个重要方面,也可以说是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正因为如此,我们党非常重视党性锻炼,重视提高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指出,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党章也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履行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的义务。可以说,共产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关系自己的个人品行,更重要的是关系党的整体形象。
1.坚持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共产党员是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共产党员的本质所做的界定。共产党员之所以具有先进性,首先在于他们是用最先进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因而能够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起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世界观的核心内容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是他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是他们庄严的人生追求,是他们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共产党员之所以要具有共产党员的理想,这是党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所以作为这个阶级先锋队的成员,必须把实现可能带来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终的奋斗目标。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对于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一位老革命家曾经这样说过,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我们党即使犯了严重的错误,也还总是会得到纠正的,因为党坚持的总方向是正确的;如果放弃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前进的总方向不明确了,其结果必定是和平演变。这句话讲得很深刻。国际共产主义的运动历史告诉我们,工人阶级政党一旦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就有可能蜕化变质,蜕化为改良主义的政党,实际上成为资产阶级类型的政党。事实上我们党的纲领表明了我们党自身的性质和宗旨,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加应该注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还在遥远的将来,那么我们今天是不是就不必去谈共产主义了呢?我们通常使用的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可以有三种含义:第一,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做好当前工作不能离开的。第二指是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各个共产主义的斗争是正在进行的共产主义的运动,这一点连共产主义的敌人也是不可否认的;第三是指新的社会制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就是它的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我们今天虽然离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还很遥远,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正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由此可见,共产主义是同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同我们当前所做的事情密不可分的。
第一,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有了这种理想信念,在政治上就不容易动摇,就像邓小平所说,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有共产主义的信念。苏东剧变后,国际运动马上进入了低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坚定的分子动摇了,或者离开党员队伍变得消极起来,但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仍然高举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旗帜在顽强地斗争,他们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一时乌云密布不可能永远遮蔽太阳的光辉。
第二,只有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在贯彻执行党在当前阶段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而不至于离开正确的方向。我们应该从当前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做的时候,我们仍然应该胸怀远大的目标,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党在当前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办好当前的事情,而不至于成为鼠目寸光的庸人。如果我们忘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忘记了我们所说的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虽然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但它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要向前发展的。如果忘记了这点,我们同样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
第三,只有坚持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才能自觉地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保持住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人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活动的,在为夺取政权而斗争的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必须加强对党员的共产主义教育,必须严肃地、坚决地保护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的纯洁性,必须和党内的腐化思想斗争。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又发出“两个务必”的告诫。他认为我们共产党人所以有必要或者也有可能避免重蹈以往革命者一到革命胜利,很少有不腐化、不退坡的覆辙,我们把它看成万里长城走完第一步,如果放弃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的追求,就会产生革命成功了应该享受的事情,就不可能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不可能长久地保持住自己的先进性。
第四,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和经受锻炼,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共产党员的坚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为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我们必须在斗争的实践中自觉进行学习和经受锻炼,今天在和平建设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发展的考验、社会发展的考验以及可能应对突发事件的考验
(三)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仅是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键,也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保证。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当下,必须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
第一,用科学理论武装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来源于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党员、领导干部理论上清醒与坚定,是思想上清醒与坚定的前提和保证。共产党人“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得以展开的理论支撑。不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就不可能建立在科学理解的基础上,因而也不可能是牢固的,就会在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丧失抵御能力。然而,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它不可能自发产生,需要有意识地灌输、教育。以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有的比较空泛,容易形成厌烦心理,效果不好。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依赖于教育内容对共产党员的吸引力,缺乏这种吸引力就会妨碍理想信念为共产党员所向往和接受,就难以真正在每个党员心中树立起来。因此,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支撑。目前,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争先创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学校党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主要是开展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纪律教育以及国情和形势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为此,学校党委应始终将理论武装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讲座和交流相结合、学习研讨与工作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准确把握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武装广大职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并以此指导教学及其他工作,不断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做好学校科学发展、培育人才,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
第二,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机制,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制度保障。理想信念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标,除了依赖于持之以恒的思想教育外,同样需要制度机制的促进与保障。
一是要完善定期的思想分析制度。搞好思想情况分析,是解决思想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定期的思想分析制度,必须及时了解、分析党员的思想状况,从而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党员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做教育引导工作,真正对党员思想行为起到引导、规范作用。
二是激发党员自身的内在动力机制。以往我们更多的是从作为整体的党的需要来思考党员坚定理想信念问题,而较少从作为个体的党员的自我需要来思考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党员的自我需要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深层动因。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既要从党的需要出发,也要从党员的自我需要出发,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信仰的内在动力。共产党人不是清教徒,也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也有正常的社会交往,不能因此而忽视或者否定党员对个人正当利益的需求。尊重和保护党员对正当个人利益的需求,关键是要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也就是要正确处理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与为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无私奉献的关系,要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为党员自我需要的实现创造条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仅把党员作为被管理、被教育对象的思维模式,真正尊重和保护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赋予党员的权利。引导党员正确认识和对待党性与个性、党员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系。
第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共产党员正确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辩证统一的。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追求理论形态的尽善和完美的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社会的实际和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接受的实际,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刻揭示理想信念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指导意义,充分说明在认识和处理现实生活问题时如何具体地运用它,才能为共产党员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要直面社会矛盾,针对共产党员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深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和问题,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来检验它、充实它,才能使共产党员深切感受到理想信念既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又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相符合,从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第四,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可靠保证。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其实际行动昭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并吸引了广大群众投身到翻身解放的斗争行列中。在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依然需要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的党员干部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关心群众疾苦,自觉抵制腐败,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像孔繁森、郭明义、杨善洲、朱传波那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守护好共产党员的精神家。
最后,创新教育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艺术高超的教育技巧,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加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不仅需要注意教育内容的科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且取决于教育的具体方式能否激起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灵共鸣。今天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缺少生与死的考验和硝烟炮火的锻炼,今天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重温历史,身临其境,现场感受。通过现场体验,引导党员干部自我警醒、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事实证明,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依据和原则,是由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规律,以及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当前,只有主动适应新时期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不断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式、新手段,注重党内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真正捍卫和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阵地,切实增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1] 曹阳,张冰,朱学义,等.新世纪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讲话[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4.
D261
A
1008-1151(2011)06-0234-03
2011-04-28
谢萍(1964-),女(壮族),广西平果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史学和政治理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