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1-08-15崔玉林
崔玉林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电子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崔玉林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文章通过电子专业教改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探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开发模式,并对实施工作过程课程教学的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和功能定位进行了探析。
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实训基地
“专业类型职业导向,教学类型行动导向,课程类型过程导向。”这是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姜大源教授对职业教育基本特征的精辟论述。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实现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
2008年,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电子教研组申报的教研教改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及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获广西教育厅中职教改一级立项。从申报立项开始,项目组就在电子专业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不懈地探讨。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交流,确定了一些研究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构建适应企业生产运作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
1.企业对中职毕业生主要需求要件
项目组调研表明,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最普遍的要求可归纳为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会本专业岗位群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基础知识与原理只要能支撑操作技能,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里突出基本技能,强调“能做”。
(2)过程与方法。具有工艺方案过程编制的经验;掌握工作设备、消除一般故障的初步方法。这里突出职业过程体验和方法,强调“会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热爱专业、热爱学习,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依法劳动观念;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为企业服务意识。这里突出基本职业道德,强调“肯做”。
而中职校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与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最普遍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形成了较为突出的供需矛盾。
为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我校课程体系设置、学生的能力水平与企业的需求有效接轨,项目组教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尝试、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在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启发下,大胆改革专业课程结构及教学模式,提出了适应企业生产运作的职校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
2.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1)能力本位是出发点。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其结果决定着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掌握三个相互依存而有机联系的本领:一是计划,这是预测性、诊断性的工作训练;二是实施计划,这是过程性、形成性的工作训练;三是评估计划,这是总结性、反馈性的工作训练。
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开发应从能力本位出发,构建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2)行动导向是突破口。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从而构建属于自已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基于实践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开发应树立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
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形成必需从工作体系经工作分析而来, 以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核心,形成学习项目或课题,并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组合和顺序编排,即项目课程的内容是一种行动体系的内容编排,针对工作顺序的过程环节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由于行动顺序都是工作过程的序列,因此,学生的学习对某一门学科可能是不完整的,但对每一个行动来说却是完整的,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强调职业教育的技能性。
3.电子技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1)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目标的开发。第一是建立电子技术课程开发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本项目组和我校机电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含专业教师、课程专家、电子行业专家等)。各成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各期任务有所侧重。课程专家主要提供课程开发的技术指导,调控课程开发结构、内容、实施过程;专业教师是项目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实践者、实施者,是课改的主要力量;行业专家的作用是提供企业人才规格信息、新技术新工艺的信息,保证课改的方向直接面向企业,面向学生的发展。第二是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首先建立在广泛的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主要是针对电子制造业、信息产业的相关企业调查电子类相关工种或岗位群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能力。按完成一个电子产品的基本工艺序列分解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主要针对工作任务分析完成相应的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工作任务能力分析表。
(2)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结构的开发。根据工作任务分析表,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建立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渗透式,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活动整合式,技能鉴定与学历教育嵌入式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文化课发挥为专业课的服务功能,应有浅显性、宽泛性、生活性。
(3)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内容的开发。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技术实践知识与技术理论知识,应以够用、实用、有用为原则。确定项目为达到能力目标,收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并将实际的任务进行典型化,将原来不同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构建,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形成一系列彼此联系、层次渐进的项目序列,这样将综合职业能力融入工作任务,以行动能力为目标,以知识为支撑,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4)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模式开发。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模式应打破课堂界限,以行动导向为主要特征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所谓以行动导向为主要特征的理实一体化模式是指整个课程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顺序为线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整合,在这个模式中,其课程内容也摆脱学科体系的约束。而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对电子电工专业来说,所谓行动导向可以理解成一个个实训项目的计划和实施完成。以项目为载体,就是以完成某一个项目为目的,按照项目完成的行动顺序整合所需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其主要特点是实践导向性,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项目的完成必定是在一个可以展开实践活动的学习场所,可以是实验室,也可以是实习基地,还可以是工厂,或者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
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工作进程确定任务,再明确为了实施工作任务,必须知道什么,必须要做什么,这样学习的内容也就明确了,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从技术方面、工作方面、社会方面进行归纳,形成一个结构化的项目内容体系。教师要做相应的调查,了解在这个任务中,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并提供学生学习必备知识的途径,还应做相应的指导。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活动就是要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
(二)实施工作过程课程的教学情境(实训基地)的建设
数年来,我们自己动手,年青老师带领专业学生制作了大量的实训器材,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在节省大量资金的同时,师生专业能力得到提高。2003年底,我校海尔培训中心成立,2006年初,海尔广西技术服务中心又落户我校,极大地提升了实施工作过程课程教学的条件。
2008年底,我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资金180万元,加上配套资金共300万元。项目组在学校领导下深入研究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实训基地建设和发展理念清晰,即把实训基地建设成多功能的教学与服务平台。基本思路是:
一个环境:基地建设规范有序,基地运行与生产服务第一线对接,形成一个真实的或者仿真的职业环境。
两个中心:一是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二是职业素养训导中心。学生在基地里学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职业道德规范、工作纪律、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等,这是相生相伴的两种学习。
三个任务:基地要具备实践教学、开发生产、培训鉴定三大功能,实现建设目标。
四个平台:基地要搭建技能训练、师资培养、技术开发、技能鉴定四个平台,充分开拓服务功能。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项目组群策群力,用好用足专项资金的同时,积极探讨校企合作,获得了一些有益经验。
1.建立完善一体化教室
建立理论与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的专业教室,融教室、实验、实训、考证等于一体,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教师在专业教室上课可以边讲边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对照实物学习构造原理,又可以进行实践动手训练。教学方法直观、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首先,一体化教室应该根据课程要求配备基本的仪器仪表和实验材料,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其次,还要根据课程项目自己开发制造实验实训设备。这些设备不一定就是成套的大设备,可以是符合项目要求的一些小设备或是线路板,而且很多设备完全可以由老师带着学生来开发制作,这个实践过程对老师和学生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实践过程。第三,我们还要与有关企业共同建设生产研发于一体的教室。
2.多元投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和统一的协调机制,使产教结合教育模式运行规范,充分利用企业人才资源优势,参与教学工作、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同时企业调拨设备作为教学样机投入实训基地,保持了实训设备的先进性。
按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入设备,签订共建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建设规划,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积极营造职业氛围;建立健全保障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产教结合的实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3.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深入人心
实行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跨越式的教学改革,对校内教师要由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就是学生和家长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内接受的了,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宣传,在校园中营造新教育思想、新的择业就业观的氛围,使所有和学校有关系的群体都能体会到学校的新鲜气息,让学生一跨入校门,就亲身感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氛围,这对行动导向教学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广大学生通过三年的学校学习、生活起到潜移默化的心灵渗透,为进入企业和社会做好心理准备。在我校电子类实训室中,到处可以看到一些制作精美的标语,比如 “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用户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等等。
4.拓宽实训基地建设途径,建好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与专业配套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通过培养、技术服务、顶岗实习、师资共享等广泛的工学结合途径,推动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效管理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建立,形成长期稳定的产教结合关系。
我校还与海尔南宁工贸公司共建了广西技术服务中心,在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的同时,给在校学生实践提高带来极大便利。
5.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改革
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建设,要真正发挥实训设备设施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其内涵建设是关键。要创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办法、实验实训室管理条例、实验教学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实训基地的良好运行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专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训标准,开发编制实验实训指导手册,保证实验实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机构,建立实习实训运行管理机制,根据生产实际进行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并依据职业岗位标准确定实习实训标准。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1.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6.
[3]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4] 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5] 陈宇.技能振兴:战略与技术[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9.
G420
A
1008-1151(2011)06-0143-02
2011-04-28
崔玉林(1971-),女,云南开远人,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实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