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指导和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实践探索——以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2011-08-15王虔祖何世玉张廷国

当代经济 2011年16期
关键词:烟台毕业生学院

○王虔祖 何世玉 张廷国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系统鲜明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周密部署和全面动员。六年多来,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努力探索以就业指导和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工作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把握契机,凝练内涵,深入发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素材

中央16号文件下发六年多来,中央、国务院始终着力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展示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近几届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单独把就业工作作为一个段落加以阐述,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预征入伍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规定相继出台。领导的重视、政府的关怀和期望,极大地鼓舞着广大青年学生,构筑了具有特殊教育意义和独特教育内涵的情景氛围。同时也为我们高校在新时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志愿精神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育提供了最佳素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内涵,辅以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资源、最大范围地引领教育对象、最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和育人实效。

二、遵循规律,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以就业指导和服务为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遵循教育规律,为此,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依据各项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具体内容及不同性质,科学设计教育主题,创新开展教育途径,以有效增强教育感染力和影响力。

1、以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中国是这样,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要破解就业难题,就要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我们注重教育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教育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科学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如今的大学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毕业后到基层就业已是不可扭转的趋势。同时,对部分就业困难的同学,动员他们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方式,虽属“曲线求职”,但也会给自己积累经验和创造更多的机会,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学院从新生入学起就有意识地面向新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在大三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荣誉感和认同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些报告和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了解了企业,也使学生懂得了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去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这些教育形式也有利于学生正确定位、理性择业、主动参与创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学院还利用励志人物访谈这一特色品牌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和励志成才教育。先后邀请学院海归博士为学生讲述如何自强不息,勤奋刻苦;邀请学院赴美访问学者、清华大学博士后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自己的励志成长历程;邀请企业校友、政府公务员、优秀学生干部、创业典型与学生面对面,探讨为了早日实现职业梦想,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这些人物访谈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大学生涯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做好规划的必要性,增强了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而勤奋努力的理想信念。

2、以做好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预征入伍、组织部选调生等工作为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和志愿精神教育

长期以来统分统配的就业制度使很多毕业生高枕无忧,在择业观念方面存在不少误区,如过高估价自己,持太高的期望值,向往东南沿海地区和各大中城市而不愿下基层锻炼,要求专业对口高待遇等。在“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下若不引导毕业生走出误区,毕业生将四处碰壁。

因此,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转变毕业生择业观方面担负起重要责任。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帮助毕业生给自己一个比较真实的估价,宣扬基层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等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开展利用宣传板、条幅、网络、手机飞信等各种宣传阵地向毕业生宣传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预征入伍、组织部选调生等基层就业项目及其优惠政策的教育活动;对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并邀请其回校开展“基层——人生大舞台”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院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了到基层工作的光荣性,鼓励学生下基层接受锻炼,关爱基层群众,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择业与祖国的兴衰结合起来。“互助、友爱、奉献、进步的志愿精神于潜移默化中浸润了学生的心灵。

3、以搭建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为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

重视校企合作是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就业工作一大特色,学院先后与烟台建设集团、威海建设集团、山东兴盛建设集团、烟台勘察设计院、清泉建筑公司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选派毕业生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习,提升了大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同时利用实习的机遇,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实现了双赢。另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山东兴盛建设集团为土木工程学院设立了“兴盛建设”奖学金,每年资助1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4000元;学院与烟建集团合作实施“种子计划”,每年选派30名优秀毕业生利用暑假到烟建工地实习一个月;选派毕业生到威建集团进行就业创业见习。这些社会实践不仅为学生人才质量的提升创造了优质的培养环境,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还坚持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不断加强创新实践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激励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开拓创新。学院经常性举办创新和实践活动讲座;先后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未之星”大学生创新协会;建立了创新活动室,经常性开展小组活动,研究探讨一些创新课题,尝试一些创新试验;设立了科研助理岗位;连续举办了4届特色品牌创新实践活动——烟台大学结构设计竞赛;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建筑信息模型(BIM)大赛,摘得4项大奖;连续4次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收获各类大奖十余项,名次位居省内各高校前列。开放的平台、丰富有趣的活动促进了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的涌现,使同学们实现了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检验了自己所学,提升了同学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力地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了锻炼,了解和接触了社会,体验了生活,检验了所学,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以举办专场招聘会和校园典礼为途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感恩教育

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展,学院提出了就业工作“要立足山东、走向全国”的奋斗目标。为了提升就业质量,几年来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发动教师提供所熟悉的、国家级的大型企业名单。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学院安排学工人员主动给这些单位发送学院简介、毕业生的相关宣传资料。同时,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主动与各大企业沟通联系,发出邀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持之以恒的努力引起了国有大型企业对烟台大学的重视,前来招聘的大型企业逐年增多。目前,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水利水电、中冶、中交隧道等国字号大型企业以及胶东地区实力最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全部都受邀亲临学院选聘毕业生。

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学院于2007—2011年连续五年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为了做好就业工作、破解就业难题,学院早计划、早准备,未雨绸缪。其方法可简称为促进就业三部曲:即国庆节后给企业发送毕业生就业信息,同时介绍学院的教学质量及专业简介;在元旦之前给企业发送新年贺信、贺卡,宣传来年毕业生招聘会的概况;春季开学后给企业发送招聘会邀请信,并随后多次电话邀请。同时,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招聘档期,将集中招聘与灵活招聘相结合,根据企业的需要随时为不定期前来招聘的企业推荐人才,或者推荐毕业生去企业面试应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土木工程学院约有近50%的毕业生是通过参加专场招聘会和学院推荐的企业灵活招聘实现了就业。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对毕业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视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并以不断开拓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开展工作,得到了毕业生的认可和感激。同学们在顺利实现就业的过程中得到了感恩教育。

另外,学院还充分发挥校园典礼的教育作用,在开学典礼、奖学金颁奖典礼、毕业典礼中全面融入烟台大学传统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和感恩奉献教育。例如,开学典礼中,安排院长介绍学校及学院发展历史、学生会主席致欢迎词等环节;社会奖学金颁奖典礼,让受奖励学生与企业资助者面对面交流,抒发自己的感恩之情和未来的职业理想;毕业典礼中,每位毕业生身着学位服,聆听校长和师长的临别祝福,由校长亲自为其拨穗,并由学校专业摄影师为其拍摄这难忘的瞬间等。逐渐形成了贯穿大学生涯、滚动式、持续性的校园典礼模式教育,使得烟台大学光荣传统在新一代大学生中发出更加蓬勃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三、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充分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成效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学校、家长、毕业生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好大学生就业既是以学生为本,也是检验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示之一。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由院长、书记担任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抓就业工作。同时,利用各种场合积极面向毕业生开展就业动员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动员一切社会资源,主动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拓展就业渠道。另外,学院还实行党政领导分工协调毕业班就业工作制度,每位领导分管一个毕业班,协助班级导师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院每年拿出约3万元专项资金,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院长、书记还亲自带队,赴威海、潍坊等地市开展毕业生推介活动,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全院教职工更是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热心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岗位,同时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参加学院举办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近几年每年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都有近40名毕业生通过全院教职工的帮助,找到自己满意的单位。至今,传统的本地就业格局已经打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已经进入到省内外的大中型建筑企业和建筑设计院工作。通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一种“全员参与、全方位服务、任务分解、责任落实”的“大就业系统”已经初步形成,正在逐步优化为一种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而烟台大学土木学院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了教育,坚定了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唱响了主旋律,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个人成长听从党的号召、个人发展服从人民利益”的成才观念。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积极追求进步,每年都有大约60多名同学加入中国共产党,近30%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初次就业率85%以上,总体就业率98%以上;立志到基层、西部建功立业的毕业生典型不断涌现;超过95%的学生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当代烟大土木学院学生的理想信念愈发坚定、爱国热情和志愿精神持续高涨,成才观念逐渐成熟,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日益强烈,感恩祖国、感恩母校、感恩师长的情怀越发浓厚,同学们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周其凤:以重大事件、活动和庆典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高校辅导员,2010(2).

猜你喜欢

烟台毕业生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