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中小企业出口困境及其对策探析

2011-08-15过文骏

当代经济 2011年16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出口企业

○过文骏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5)

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采取了凯恩斯主义政策大量投资以拉动经济、增加就业、摆脱危机,许多行业出现了短期的欣欣向荣局面。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高度发展,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人们消费意愿的下降,许多行业又都形成了过剩的生产能力,经营风险日益增加,身处经济漩涡中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种种巨大困境,如何认识困境,摆脱困境,是许多人正在思考与努力的。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增加了经济活力,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民营中小企业解决了大量的就业,满足了人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也为国家和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收入。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已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民营中小企业贡献了15%的GDP、25%的出口总额以及75%的就业岗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如今民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却极不乐观,尤其是占据半壁江山还多的出口业务,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遇到了重重困难。

根据海关统计,在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前10大类产品中,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及其零件、箱包、塑料制品和灯具占据7席,合计出口674.8亿美元,增长15.2%,增速回落15.4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总值的32.5%。

可以看到民营中小企业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创造了大量外汇,但当前遇到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并日益引起中央的重视。

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出口困境分析

1、政策困局

中央2010年发布的关于引导和促进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文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6条”自发布以来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民间资本也很活跃。但在相关的政策落实中还是有一些宏观领域,对民营企业来讲进入的门槛很高。目前国家对民营资本进入有关领域愿意放得比较宽,但主要的困难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国有企业这个纳税大户,有些领域舍不得放开。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抢饭碗”,谁也不愿意把好的领域让出来。可是要使经济快速发展,民营资本跟国有资本结合起来,效果必然会更好。成熟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大部分利润的所得者,而国企是政府为了满足国计民生和安全而经营的企业,更多的是承载责任,为经济保驾护航,做民营企业不愿意做的行业。民营企业有很多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可以更好地引入市场,以及其在创新管理方面的理念,都可以与国有企业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将这个领域的规模做大、做好。另外,民营资本的进入还能起到监督作用。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领域,可以与其相互监督,减少腐败发生的可能,也不会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把这种混合经济发展起来,对国民经济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2、融资困局

首先,从宏观上讲,大型全国性商业银行居于相对垄断地位,中小商业银行实力较弱、融资能力有限。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结构使得中小企业在外部融资时更侧重于向金融机构借贷,而无法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本,但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上的偏好,即大银行优先向大企业提供贷款,这又决定了贷款融资难以有效地满足中小企业的高风险以及长期性的资金需求。

其次,银企(中小企业)之间缺乏长期合作的关系。各银行纷纷争取大企业为基本客户,而不重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无从了解银行信贷政策的偏好。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缺乏建立长期关系的相互承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银行开始普遍重视信贷资产的安全问题,银行开始收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对中小企业融资,银行普遍存在惜贷现象,并且一直强调中小企业存在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规模较小、存续期限短、企业信用差、担保机制不健全等诸多不利于银行服务的问题。

3、劳动力结构

民营中小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在资本投入不大的情况下,在产品结构没有很大改变情况下,这是优点也是缺点。由于在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发行了大量货币,鼓励消费和投资,通货膨胀指数运行高企,加上中国劳动力红利已逐渐下行,中国15—64岁总劳动力将在2012年开始减少,用工成本增长快速,甚至出现涨工资但招不到工人的现象,这从去年甚至前年广东沿海、长三角地区的用工荒得到充分证实。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前往内陆开设工厂,以保证用工资源,维持企业运作。据我国民营经济代表城市温州发改委测算,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年人均工资费用上升5816元,且难以转嫁至下游客户。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对研发投入有限,加之缺乏特殊的政策扶持,对技术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4、产品结构

根据前述海关统计,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的产品仍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类和塑料制品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多缺乏自主品牌,仍主要靠价格优势占领市场,容易受外部环境变动的冲击。去年以来国家将降低易引起贸易摩擦风险商品的出口退税作为宏观调控重点,民营企业主要出口产品大范围涉及其中,尽管部分企业生产设备有所升级,但相关技术人员缺乏,产品依然停留在中低端,真正的产业升级难以实现。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1—7月,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74.8亿美元,仅占同期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7.5%。

5、技术、能源、原材料、土地、税费及其他

2006年以来原材料、土地、能源、用水等资源轮番上涨,且上涨幅度巨大,对中小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压力,成本上的压力由于竞争的激烈很难转移到下游企业或者消费者尤其是国外消费者身上。近8成私营企业表示2011年2季度原材料成本较1季度又进一步上涨。同时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民营企业原本微薄的出口利润屡遭挤压,大量企业破产倒闭。

与此同时,国内税费也未见有降低,而出口退税由于国际压力在逐渐减额,对中小企业也是一个潜在的实实在在的压力。

6、国际环境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许多跨国公司,尤其是制造型的跨国公司,已逐渐将生产基地或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新兴的印度、越南,以及中美洲国家,已做出了许多招商引资的举措,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金融危机后,由于需求的减少,国内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发达国家迫于民众的压力,对中国出口的各种商品进行了诸如“反倾销”、“有毒塑料玩具”等形式多样的打击,以保护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发展和就业。

三、破解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出口困境的对策建议

1、国家政策支持

中央已经意识到了民营中小企业对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旧“36条”和新“36条”即是佐证。但政策还不够细化,对地方的指导和解释还不够充分,地方政府的组织动力也不足,还需进一步深化、强化,系统化得出一些政策以鼓励民营资本和中小企业的出口发展。

2、谨慎发展、降低负债率、多种渠道融资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方面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抓紧推进设立柜台交易;积极利用风险投资基金;发行中小企业联合债券。此外,可积极利用国际二板市场及香港创业板市场,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条件。二是努力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应该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化中小金融机构,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

另外,由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种种特征表明世界经济并未摆脱经济危机,国际市场还是风生水起、暗礁重重,欧盟和美国都有信用掉期的风险。国内由于前两年货币大量增发引起通膨严重,中央目前大量紧缩资金,借贷资金的成本非常高,6月底银行间拆借利率达到了9%的高位,而民间借贷甚至达到了年息7分。中小企业应能充分认识到这些风险,高瞻远瞩,稳扎稳打,降低企业负债率,避免资金利息的进一步高企。

3、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妥善安排劳资关系

民营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快速健康的发展,仅仅靠政策的扶持是难以持久的,更重要的是靠自身的不断改进。民营中小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清晰的产权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内部保险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财会、评估、审计等制度。同时要高度重视制度的不断创新,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4、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对于部分由于产业结构落后、确已丧失竞争能力的中小企业,政府的支持帮助应重在善后及帮助劳动力转移,以利社会和谐。对于产业结构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或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等,政府应在财政、税收、融资等各方面大力支持,促进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层次,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确实可以转移到别的国家或者内陆地区,但产品开发和引进必须跟进,用高层次附加值高的产品替代原产品出口。

5、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资源

民营中小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偏低,重点用能行业的中小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以上,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依靠节能和管理求效益,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措施,一方面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利用内部挖潜,节能减排。不仅提高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社会和谐,还利于国际市场绿色宣传。

6、抓住机会走出去

中小企业应深刻意会和体会到国内发展的种种困难,针对国际环境,如机遇存在,应勇敢走出去,补充自己的上游资源或者增加下游消费者,或者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而不局限于国内的一分一厘的价格刺刀战。

四、结束语

现在的民营中小企业出口遇到了各方各面的困难,虽然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都针对民营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这远远不够。因为有些地方重点政策还是扶持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不缺技术、资金和信息,健康成长不存在问题。只有社会各方面认识到民营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对中小企业提供系统的发展环境,中国的经济才能上一个新台阶,目前的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届时也迎刃而解了。

[1]顾露露: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及风险研究[M].中华科技经济出版社,2007.

[2]李子彬:中国中小企业2009蓝皮书[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EB/OL].http://www.customs.gov.cn.2011-07-10.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出口企业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