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加强建设单位资金管理的思考
2011-08-15刘畅
○刘畅
(武汉市城市排水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6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已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壮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对企业的经营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建设单位存在的资金管理问题主要包括:管理手段不足,资金控制能力较弱,对单位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监控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因此,我国建设单位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资金结构,加强资金风险防范,努力提高自身资金使用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建设单位逐步做大做强,健康稳定地发展。
一、建设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资金是支撑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建设单位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关系到单位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资金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从施工准备、工程施工到完工结算的资金运动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完成资金的筹集、使用、回收、分配等财务活动。近年来,随着建筑施工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资金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建设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建设单位的资金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资金管理是建设单位发展壮大的需要。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建设单位掌握单位的整体运营情况,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实现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提高资产净收益,壮大企业实力;其次,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实现资金的整合与调配,避免部分项目资金短缺,部分项目却资金大量结余的现象,充分发挥留存资金的作用;再次,加强资金管理可以防范建设单位的财务风险,随时了解单位资金流量状况,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单位规范资金的收支行为,加快资金回笼,避免单位资金的滥用,有效防范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建设单位资金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我国建设单位大多采用相对独立的项目管理班组的管理形式,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可以解决单项目的管理问题,但往往会使资金过于分散,资金的整体调控力度不足,给单位资金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1、资金管理力度不足,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尽管我国建设单位都会制定相关的资金使用计划以及单位费用开支计划,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不能按计划办事,计划与实际脱节,导致对资金的管理不能按计划进行控制,资金管理力度不足,影响单位资金的正常周转。单位对资金的无序管理使得单位的负债率越来越高,资金周转慢,再加上建筑行业对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严重地影响了单位资金运营状况。例如,部分单位存在多头开户的现象,使得单位资金过于分散不能集中管理,对资金的控制力度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部分建设单位在没有很好地把握当前市场状况的情况下,未考虑投资受益与风险的关系,盲目跟风投资,盲目购进固定资产,投资失误多,且项目过于分散,未能突出重点项目,加大了单位的机会成本,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降低。
2、资金收支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明
建设单位部分相关人员会利用个人职权便利或收支凭证上的漏洞,钻单位资金管理制度的空子,贪污或挪用单位的资金。例如更改发票或收据的金额将多出款项据为己有,出纳人员收款不开票或少开票,隐匿现金,部分人员甚至私设银行账户,利用单位转账要求的时间差私吞单位银行利息等。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单位缺乏完善的资金收支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细则不合理,没有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或是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程序混乱,资金使用过程中权责不明;二是单位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不相容职位不能相分离。例如一些建设单位的印章和票据管理过于松懈,少数部门没有将财务专用章、银行预留印鉴等重要财政印章分开保管,而是交由一人保管全套支付印章,印章存放也没有按照相关章程规范来保管。
3、资金运行缺乏预算管理
目前,大多数建设单位在资金管理上还采用传统的资金管理办法,没有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有的建设单位虽然建立了预算制度,但是由于人员不到位、程序复杂等原因而没有付诸于实践,流于形式,导致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标准依据,项目预算不准确,建设工程超预算、超计划的现象普遍存在。实际中,一些建设单位在前期的调研和组织设计等未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通过不同的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扩大投资规模,这是造成项目超预算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它往往会使得这些工程出现比较大的资金缺口。另外,部分建设单位往往会忽视外部市场经济的影响,预算计划不切实际,指标选取不合理,资金预算管理不健全,单位资金收支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计量标准和评价考核依据,成本费用发生条件缺乏约束力,盈亏不实,不良资产日益增多,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建设单位资金运转的速度和使用效益。
4、资金流向监控不到位,缺乏完善的资金追踪考核机制
资金流向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建设单位对资金的控制往往强调事后监督,事前和事中监督十分薄弱,无法监督到位,致使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频频出现。一些建设单位虽然也制定了完整的监督制度,但其监督往往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效用,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建设项目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不仅影响单位资金的利用率,甚者可能威胁到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实际中,建设单位对建设资金拨付后通常缺乏对施工单位资金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监控,使得部分施工单位存在私自利用建设资金进行违规活动的行为。另外,对于不可预见费用的支出,一些建设单位往往疏于管理,任其自然发生,盲目批准工程的一些额外支出,进而继续追加付款,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大单位财务风险。
三、加强建设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1、加强资金运营管理意识
建设单位要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需要从加强资金运营管理意识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首先,全单位应树立统一的资金运营管理意识,特别是单位管理者,重视资金管理的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确保单位资金的运用与单位发展战略相结合。其次,重视资金管理过程中资金的时间价值,明确资金不仅仅是用于交易,更可以在流通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增值,因此,单位应充分、准确地把握市场,灵活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再次,树立现金流量观念,相关人员应在掌握真实、全面的现金流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现金流量的编制,加强对单位现金流量的分析和控制,确保单位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最后,提高单位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要充分估计各个项目风险,谨慎投入资金。
2、完善建设单位资金收支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要完善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制定建设资金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拨付办法,例如要求按月度预支款项,承包单位每月定期向发包单位递交工程价款预支单和工程进度报表,建设单位在仔细审查工程进度后再办理当月预付款;二是完善单位投资机制,大力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完善投资风险机制,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保证项目的资金运行和支付的安全性;三是建立工程建设资金追踪考核机制,如对施工承包单位,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项目资金无超前预支、无挤占或挪用现象则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施工承包单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降低项目建设承包的目的。
3、建立全面的资金预算管理
建设单位应从传统的经营性资金收支预算转变为全面的资金预算,同时完善预算的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等环节,形成健全的资金预算体系。建设单位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要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原则,在保证单位各部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编制全面的资金预算方案和预算控制方案,使单位资金预算切实可行,把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程序中,疏通资金流转环节,量入为出、精打细算、保障单位资金有序流动。同时,要求预算方案一经确定即成为建设单位进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依据,除非重大原因,不得轻易修改,如需修改,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针对建设单位的特点,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一是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编制资金预算计划;二是自上而下逐级下发,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讨论审批预算;三是实行滚动式管理。单位财务部门也应改变对所属单位的监控方式,从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同时,实行严格监督和考核制度,也就是对施工开工、项目承接、基建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树立“钱流向哪里,管理就跟到哪里”的观念,避免将单位资金盲目投资于没有进行可行分析的项目,保证资金运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发挥单位内部监督作用
目前,部分建设单位还存在财务监管乏力,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以内部审计为起点的财务监督机制,同时建立相关的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发挥内部财务监督作用。首先,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做到对施工项目资金的严格把关,监管到位,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在建设施工环节的运营风险。其次,对单位资金流向和财务状况等实施全过程跟踪和监控,避免相关人员挪用或盗用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到位。再次,以现金流量监控为重点,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的支出,加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
总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设单位应正视自身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资金管理意识,建立一套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和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从而使单位的资金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发挥单位内部监督作用,保证单位资金处于良好的流转状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1]史小红: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强化措施探索[J].财会研究,2010(4).
[2]王喜军:浅谈建设单位的资金管理[J].发展,2010(5).
[3]杨穗孜:建设单位加强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的探讨[J].人民珠江,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