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信息

2011-08-15

大庆社会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大众化层级马克思主义

社科信息

今年经济三大看点

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看点何在?

管理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更突出。过去两年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也使得流动性过剩的情况日益严峻。国内多位专家预测,2011年,中国仍将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在遏制通胀、稳定物价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目标将成为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中央政府充分认识到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政策思路十分务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如果不充分注重宏观经济所遇到的挑战,那么复杂的环境可能会抑制“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顺利推进。”

稳定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控成定局。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近日表示,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仍将是2011年房地产调控的主要目标。在既有的调控政策之外,住建部还会进一步加大打击捂盘惜售的行为,同时抑制境外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特别在一些热点地区和热点城市,房屋的“限购令”将进一步加强。

转变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将加快。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成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面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目标,继续增强内需拉动力仍然是新一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专家表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具体财政倾斜方向和补贴政策的变化指向性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改革、增强内需、拉动民间投资、节能减排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上。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展开,2011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完全可以期待,2011年的中国经济将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上出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摘自2011.1.2《新华每日电讯》

2011中国财政五大支出惠及民生

2011年中国账本首先将会惠及民生。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表示,目前明确需要大幅增加的支出有五类,分别是教育投入、农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医疗机构、社保投入、保障房建设和水利建设。

教育投入是最大的支出增长点。据2010年5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个硬性的指标是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4%。

支出另一重头戏就是提高农民和城镇居民基本的医保补助标准,将由目前120元提高到200元。目前中国新农合与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参合人数大约在10个亿,为此各级财政每年将支出2000亿元基本医保补助,新增800亿元,中央财政给地方转移支付140亿。

医疗卫生投入将是未来财政支出又一大增长点。2009年开始,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实施,计划在三年内新增投入8500亿,折合每年约2800多亿,加上2011年新增的1000亿,2011年用于医疗卫生和个人医保的总支出将达到4000亿。

今年社保投入也有了新的增长,按照初步计划,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每月人均增加140元。全国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从全国10%的县扩大到40%,并将试点地区城镇的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保障房建设将在2011年进一步提速,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也将大幅增加,据悉中央财政支出的25%将用于三农投入。

摘自2011.1.2《经济观察报》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大众化的一个基本条件

王桂泉、徐海峰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大众化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民族化才能大众化,民族化这个任务不解决,马克思主义就不会为该民族的人所接受,就不能成为他们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它是科学内容与民族形式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应用于各国,就要脱下“外国服装”,穿上本国的“民族服装”,也就是要植根于本民族的具体条件之中,使其具有民族特色。早在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强调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本土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在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中,毛泽东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善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引经据典,善于采用大量中国历史上的格言、警局、寓言、俗语、典故、神话等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来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大众化的特点。比如,用“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说明在观察事物时“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明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说明人民军队的重要性,等等。

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第5期

从实践视角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基本经验

冯灵芝撰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结晶,因循该理论30年成功地被群众所掌握的不同领域,可以概括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八个方面的基本历史经验。1.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从群众的实践要求出发,而不是从经典文本出发,因而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2.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足点,也是人民群众认识这一理论的基点。3.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用创新的理论引领党和群众一道前进。4.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亲和力。5.重视宣传教育,更要重视用实践说话,增强理论的说服力。6.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群众前进的方向。7.运用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强化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8.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改革开放的首选价值目标,是人民群众接受党的理论的根本基础,也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经验。

摘自《闽江学刊》2010年第5期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突出价值

潘峰撰文认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突出价值,是领导干部观察、思考问题的价值追求和准则,它集中体现在决策、执行和工作评价中,并因此而赢得人民的依赖和拥护。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具体的,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只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予以借鉴,而不可照搬。公平正义涉及道德伦理、制度安排、政策取向、法律体系等各方面,而在我国现阶段,公平正义主要涉及社会成员身份地位、经济社会权力、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以及生态正义等。民生领域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备受关注,而贫富差距、低收入群体包括一亿多农民工问题更是焦点。不断化解焦点问题,推进民生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公平正义的现实选择。

摘自《理论探索》2010年第4期

重建乡村文化共享机制

李晓明撰文指出,所谓文化共享是一个与文化私有、文化独占相对立的概念,它是指把文化成果传递或传播给他人,让他人共同享有文化进步的成果。世界文化发展史和中华文化变迁史都反复证明文化共享不仅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且是文化发展的常态,也是文化的本质属性。自发的文化共享机制在近一百年来的社会政治运动中遭到了持续性损毁,各民族共享的许多传统文化被贴上“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标签予以彻底扫荡,文化同质化现象造成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血脉的严重损害。在乡村文化共享机制重建的过程中,我们至少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谁共享的问题,也就是共享主体的确定问题。毫无疑问,我们所要构建的文化共享机制,必须惠及所有公民。二是共享什么文化的问题,也就是哪些文化成果必须纳入共享的范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共享机制建设,以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主要的和基础性的共享文化。三是如何顺利实现共享的问题,也就是共享途径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文化服务的职能,提高维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共享权益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和监管,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同时,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和谐文化建设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来。

摘自《长白学刊》2010年第5期

金融市场风险与就业结构变动

何大安撰文认为,基于金融不稳定之于市场风险的影响,可以在宏观分析层面上把金融市场风险划分为红、黄、绿三个层级,这三个层级依次表示金融市场风险处于金融危机临界点、金融风险示警线和金融安全区域。联系中国体制转轨中的金融制度安排、金融运行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现实,概括而言,在红色层级下中国的劳动力流动不再由第一产业快速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尤其是当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对外贸易及其上游产业时,第二、第三产业必将消减投资和产量,以至于大大减少就业岗位;在黄色层级阶段,由于证券市场的金融衍生工具运用和有价证券发行等尚不广泛,劳动力要素的相对价格普遍低于资本要素的相对价格,这种情形会推动第一产业的大批劳动力的涌向第二、三产业;绿色层级是计划体制的金融市场反映,就业结构超稳定。中国现阶段的金融市场风险与就业结构变动,一方面受国际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制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各种制度安排,这两种背景会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致使金融市场的风险层级出现由黄色转向红色或由红色转向黄色的景况,从而导致就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对于政府政策而言,如果金融市场风险处于绿色层级或黄色层级,政府对就业问题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流量大小以及由此形成的就业结构变动等方面;但当国际金融危机引致中国的金融市场风险处于红色层级时,政府则应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劳动力存量的结构性流动。

摘自《学术月刊》2010年第9期

构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王健撰文指出,要深化法律教育体制改革,必须立足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借鉴发达国家法律人才培养经验,建立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的法律教育管理体制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即强化政法机关对法律教育的指导和管理职能;建立以五所政法大学和若干著名大学法学院为主干的国家级政法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学术型和职业型法律人才分类培养管理机制和基本统一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二段式司法考试模式并完善考试通过之后的职业培训制度;优化全国法科学学科专业布局。

摘自《法学家》201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大众化层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